真胃变位论文_郭启勇,柳国锁,吴心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真胃变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奶牛,瘤胃,精饲料,紊乱,病因,机能,手术治疗。

真胃变位论文文献综述

郭启勇,柳国锁,吴心华[1](2019)在《奶牛真胃变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奶牛真胃变位是奶牛围产期内常发的疾病之一,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主要发生在分娩后。发病后主要治疗方式是通过手术疗法。养殖场治疗场所的简陋,手术期间难免会造成污染,导致疾病愈合速度减慢,也致使其他病原微生物进入病牛体内,导致其他疾病的感染,做完手术的牛,生产效益和健康程度严重下降。笔者将近年来在奶牛真胃变位的临床治疗情况作以阐述,为以后对于规模化牧场奶牛真胃变位治疗提供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张文英[2](2019)在《奶牛真胃变位的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奶牛真胃变位是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会导致消化机能异常,并会由于营养失调而引起急性发病。在临床上可分成两种类型,即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其中左方变位是指真胃从腹腔右侧通过瘤胃的底部移动至左侧,并处于左侧腹壁和瘤胃之间,也可叫做真胃移位;右方变位是指真胃在腹腔右侧出现程度不同扭转,一般将顺时针的扭转叫做后方变位,将逆时针的扭转叫做前方变位。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广大奶牛养殖户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乔芳,刘远华,丛丽君[3](2019)在《奶牛真胃变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随着奶牛饲养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奶牛业有了快速的发展。而奶牛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奶牛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因为饲养管理不当而造成的。奶牛因真胃变位而引发死亡的情况较多,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生原因和机制也没有明确的定论。现主要是根据笔者多年的相关临床工作经验,对引起奶牛真胃变位的因素进行论述,并且总结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养牛户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王刚,魏玉兵,孙鉴弘,张学虎,贾宁[4](2019)在《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断与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胃变位(abomasal displacement)是指真胃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消化系统疾病。真胃变位是奶牛常见疾病,多发于高产奶牛分娩前后,一般情况下多发生左方变位,在断奶前一般发生右方变位。该病主要造成奶牛的淘汰率增加,生产能力下降,治疗费用增多,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本文介绍在富宁兰养殖场实习期间遇到的奶牛真胃变位病例,并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预防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有效防治奶牛真胃变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牛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郭立伟[5](2018)在《奶牛真胃变位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奶牛真胃变位是一种消化道梗阻的综合病症,是指真胃脱离正常的解剖学位置而出现机械性转移,临床上可分成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该病是奶牛养殖中最容易发生的一种真胃疾病,主要症状是发生腹泻,排出黑色粪便,并散发腥臭味,机体日渐消瘦,泌乳量急剧降低等,且往往伴有酮病,甚至造成死亡。(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科技》期刊2018年12期)

王永生[6](2018)在《奶牛真胃变位诊断与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胃变位是奶牛最常见的真胃疾患,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多发于高产乳牛,由于饲喂高精低粗饲料,导致营养单一不平衡,使真胃变位,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养牛人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禽种业》期刊2018年09期)

陈伟,牟瑞营[7](2017)在《奶牛真胃变位术后药物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奶牛真胃变位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奶牛真胃弛缓引起的皱胃生理位置改变,随着集约化水平提高,本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该病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是手术整复,手术疗法也包括开腹固定术和体外固定术;保守疗法常因复发而治愈率较低。如何正确处理术后问题也是保障手术成功的根本,本文就此做一分析总结。(本文来源于《山东畜牧兽医》期刊2017年11期)

杨武,邹阿玲,孙路[8](2017)在《头胎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某牧场引进150头奶牛,年龄在10~12月龄之间,产犊后18头奶牛发生真胃变位,进行手术治疗12头,淘汰6头。真胃变位提高了牧场奶牛淘汰率,给牧场造成了严重损失。一、引起本病的原因1.牧场主为了提高产奶量,奶牛日粮精粗比例不当,精饲料(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报》期刊2017-10-21)

安芳芳,赵文斌[9](2016)在《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断与手术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断与手术疗法的探讨,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奶牛真胃变位,为治疗奶牛真胃变位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6年36期)

程亮[10](2016)在《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断和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奶牛的真胃变位(displacement of abomasums,DA)是奶牛的真胃即皱胃的位置发生变化,一般患病牛初期真胃蠕动缓慢,多余气体滞留在真胃中,进而使其位置发生变化,机体的消化功能出现障碍。此病常见伴发酮病,若治疗不及时会引起奶牛营养供应不足,最终机体严重透支而死亡。引发死亡,严重影响奶牛生产及行业的正常发展。1真胃变位的原因真胃变位常见于多胎或处于泌乳高峰期的奶牛,一般认(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09期)

真胃变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奶牛真胃变位是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会导致消化机能异常,并会由于营养失调而引起急性发病。在临床上可分成两种类型,即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其中左方变位是指真胃从腹腔右侧通过瘤胃的底部移动至左侧,并处于左侧腹壁和瘤胃之间,也可叫做真胃移位;右方变位是指真胃在腹腔右侧出现程度不同扭转,一般将顺时针的扭转叫做后方变位,将逆时针的扭转叫做前方变位。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广大奶牛养殖户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真胃变位论文参考文献

[1].郭启勇,柳国锁,吴心华.奶牛真胃变位的研究[J].现代畜牧兽医.2019

[2].张文英.奶牛真胃变位的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

[3].乔芳,刘远华,丛丽君.奶牛真胃变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

[4].王刚,魏玉兵,孙鉴弘,张学虎,贾宁.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牛业科学.2019

[5].郭立伟.奶牛真胃变位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8

[6].王永生.奶牛真胃变位诊断与治疗[J].中国畜禽种业.2018

[7].陈伟,牟瑞营.奶牛真胃变位术后药物选择[J].山东畜牧兽医.2017

[8].杨武,邹阿玲,孙路.头胎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治[N].河北科技报.2017

[9].安芳芳,赵文斌.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断与手术疗法[J].河南农业.2016

[10].程亮.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断和预防[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

论文知识图

发生奶牛真胃变位(DA)的危险性...山羊真胃变位后瘤胃乙酸、丙酸...山羊真胃变位后瘤胃乙酸/丙酸比...山羊真胃变位后瘤胃VFAs的动态...前胃中的异物前胃中的异物3讨论

标签:;  ;  ;  ;  ;  ;  ;  

真胃变位论文_郭启勇,柳国锁,吴心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