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腾作用论文_高山

导读:本文包含了蒸腾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作用,需水量,柑桔,热流,日间,比率,速率。

蒸腾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高山[1](2019)在《植物为什么要进行蒸腾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一生吸水重量常常超过植物自身重量的数百倍。例如,一株玉米或者向日葵一生要吸水200千克以上。所以,植物所吸取的水分最终储存在植物体内的并不多,大约98%的水分都散失掉了。那么,这些水分是如何散失的呢?原来,植物的表面布满了气孔。据测算,一般情况下,植物1平方(本文来源于《阅读》期刊2019年86期)

谢琳纯,林泽纯,黄胜琴[2](2019)在《关于叁个版本“蒸腾作用”实验的商榷及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北师大版、苏教版、浙教版叁个版本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关蒸腾作用的实验进行比较,从实验选材、实验对照、实验时长叁方面分析其待商榷之处。在此基础上,以绿萝为材料对实验进行改进。(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学》期刊2019年10期)

刘津平,孙铭泽,焦龙,扈琪,石睿智[3](2019)在《仿植物蒸腾作用的高热流密度散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仿照植物蒸腾作用原理,利用毛细结构和相变技术研究高热流密度的散热问题。以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作为散热对象、乙醇溶液作为相变工质,考察了不同种类毛细材料特性和材料厚度对散热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毛毡材料价格便宜、加工方便,能够把LED的温度降到80℃。毛毡材料的厚度以8~12 mm为宜,乙醇溶液体积分数在80%以上散热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蒋红[4](2019)在《科学思维观念下对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一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类型、实验材料、实验装置等方面进行改进、优化和创新,使生物学实验和科学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学》期刊2019年07期)

葛亮,董晓华,李璐,赵乔,严冬英[5](2018)在《气象因素对柑桔树植株日间蒸腾作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包裹式热平衡茎流计,对盆栽柑桔树的茎流速率进行监测,同时对太阳净辐射、大气温度、大气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因素进行监测,以研究盆栽柑桔树日间蒸腾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柑桔树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柑桔树蒸腾速率与太阳净辐射、大气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各气象因素相关系数为:大气温度(0.849)>太阳净辐射(0.813)>大气相对湿度(-0.810)>风速(0.570)>露点温度(0.219),说明大气温度是主导因素;以上述叁种主要环境因子为自变量建立了一个经验回归模型,该经验模型的模拟结果较传统的彭曼-蒙特斯模型的模拟结果更接近实测数据,表明该模型能够对柑桔树的蒸腾速率进行比较精准的预测。(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8年12期)

康宗利,王显玲,冯玉龙[6](2018)在《关于蒸腾作用指标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很多植物生理学教材中,都有3个度量蒸腾作用的指标,分别是蒸腾速率、蒸腾比率和蒸腾系数。蒸腾速率概念明确、容易理解,但蒸腾比率和蒸腾系数这两个指标在实际教学中生理意义不明确,学生不容易理解,容易产生歧义。本文中,我们讨论了蒸腾比率和蒸腾系数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议停止使用这两个术语,而使用蒸腾效率和需水量。(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谭丽丽[7](2018)在《基于实验探究进行“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概念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节教学中选用大叶紫薇为实验材料,以探究水分从植物体散失的途径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在"做中学、做中悟",由表象到本质、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构建蒸腾作用的概念。(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8年10期)

黄建林[8](2018)在《基于创新实验的“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的深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教材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并利用改进的装置对叶的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度探究,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大胆质疑、深度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析、辩、动的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09期)

徐骏[9](2018)在《蒸腾作用的数字化实验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摒弃蒸腾作用传统实验的做法,引入数字化实验,可以更加直观、方便、迅捷地将实验结果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实验巨大的优越性,巧妙设计实验装置,探究空气流动,即风力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中学课程资源》期刊2018年09期)

李丰琇,马英杰[10](2018)在《不同氮肥处理夏玉米生理生态因子对光合-蒸腾作用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林果实验基地无底测坑内进行灌溉试验,设置N1、N2和N3叁个氮肥处理,N1、N2和N3分别施纯氮503.88、413.4和322.92 kg·hm~(-2),分析夏玉米灌浆期内不同施氮水平,玉米叶片光合、蒸腾调控因子的日变化特征及光合-蒸腾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在观测时段内(09∶00-19∶00),处理N1、N2、N3的玉米叶片光合速率(A)、蒸腾速率(E)、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表面温度(T)和气孔导度(Gs)均表现出较相似的变化趋势,即N2>N3>N1的变化趋势。(2)玉米叶片A-E呈现出极显着的相关关系,体现出明显的线性耦合关系。(3)对于光合作用,各影响因子对施氮量的响应表现为Gs和PAR>Ci>T;对于蒸腾作用,各影响因子对施氮量的响应表现为Gs>PAR>T和Ci。(4)在日变化过程中,A、E和PAR、T、Gs的变化趋势相似,使得A-PAR、E-PAR、A-T、E-T、A-Gs与E-Gs都具有形态相似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使得A-E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在喇叭口期施纯氮量241.5~297.18 kg·hm~(-2),在吐丝期施纯氮量171.9~206.7 kg·hm~(-2),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强度能保持较高水平。(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蒸腾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北师大版、苏教版、浙教版叁个版本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关蒸腾作用的实验进行比较,从实验选材、实验对照、实验时长叁方面分析其待商榷之处。在此基础上,以绿萝为材料对实验进行改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蒸腾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高山.植物为什么要进行蒸腾作用[J].阅读.2019

[2].谢琳纯,林泽纯,黄胜琴.关于叁个版本“蒸腾作用”实验的商榷及改进[J].中学生物学.2019

[3].刘津平,孙铭泽,焦龙,扈琪,石睿智.仿植物蒸腾作用的高热流密度散热的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9

[4].蒋红.科学思维观念下对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一点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9

[5].葛亮,董晓华,李璐,赵乔,严冬英.气象因素对柑桔树植株日间蒸腾作用的影响研究[J].节水灌溉.2018

[6].康宗利,王显玲,冯玉龙.关于蒸腾作用指标的探讨[J].植物生理学报.2018

[7].谭丽丽.基于实验探究进行“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概念教学[J].生物学教学.2018

[8].黄建林.基于创新实验的“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的深度探究[J].生物学通报.2018

[9].徐骏.蒸腾作用的数字化实验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2018

[10].李丰琇,马英杰.不同氮肥处理夏玉米生理生态因子对光合-蒸腾作用的调控[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

论文知识图

不同灌水量和种植模式对玉米功能叶WU...氮素形态对玉米根皮层细胞水导的影响水稻叶片的横切面:全球水循环示意图降雨条件下滑坡水力模型降雨条件下滑坡条块计算模型

标签:;  ;  ;  ;  ;  ;  ;  

蒸腾作用论文_高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