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冬青论文_潘学峰,邵国伟,刘国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苦丁茶冬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苦丁茶,图谱,指纹,检测器,曲霉,化学成分,液相。

苦丁茶冬青论文文献综述

潘学峰,邵国伟,刘国民[1](2018)在《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花果形态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对定植于海南大学苦丁茶种质资源圃内的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的花果形态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的花果形态与经典分类学文献中的描述有所不同。经典分类学文献记载苦丁茶冬青的花为4基数,子房4室,每室中着生1胚珠,而且雌雄异株。笔者观察结果:1)花瓣数通常为4,但也有花瓣数为3,5,6和8的情况;雄蕊通常为4枚,但也有3,5,6和8枚的情况。2)子房通常为4室,但也有3,5,6室,甚至是8室的情况。3)分核通常为4枚,但也观察到2,3,5,6枚甚至8枚的情况。4)子房4宫,每室中着生1胚珠,而且雌雄异株。每个子房室通常只着生1胚珠,但可在少数子房室中观察到同一子房室中着生有2胚珠,即苦丁茶冬青中的"多胚现象"。5)通常为雌雄异株,典型的雄性种质材料占45. 45%,典型的雌性种质材料占44. 16%。但约有10. 39%种质材料,其不同雄花的不发育子房退化程度各不相同,从不发育子房仅残留一个小突起痕迹到雄蕊和雌蕊发育基本正常的两性花均有存在,即在典型的雄花与两性花之间,子房发育程度存在一系列过渡类型。(本文来源于《热带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美娟[2](2018)在《苦丁茶冬青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为冬青科冬青属乔木植物,主要产自于广西、海南等地。其干燥叶性凉,味苦、微甘,具有疏风散热、清利头目、除烦止渴等功效。根据文献报道,苦丁茶冬青中主要成分有皂苷类、黄酮类、多酚类、多糖类及挥发油等类成分。苦丁茶冬青具多种药理活性,主要体现在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及抗菌消炎等方面。本文利用现代色谱技术对苦丁茶冬青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研究,从苦丁茶冬青乙酸乙酯部(A部位)分离得到17种化合物,结合化合物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共鉴定结构14种,其中10个叁萜及其苷类物质:苦丁冬青苷D(Kudinoside D,1)、苦丁冬青苷H(Kudinoside H,2)、苦丁冬青苷LZ_(11)(Kudinoside LZ_(11),3)、苦丁茶冬青苷O(Ilekudinoside O,4)、苦丁茶冬青苷P(Ilekudinoside P,5)、3β,23-二羟基乌索-12-烯-28-酸(3a,23-dihydroxyursan-12-en-28-acid,6)、Rotungenoside(7)、Ulmoidol(8)、熊果酸(Ursolic Acid,9)、齐墩果酸(Oleanic acid,10);两个黄酮类化合物: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11)、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Kaempferol-3-O-β-D-rutinoside,12);两个酚酸类化合物: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13)、异绿原酸A(Isochlorogenic acid A,14)。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对苦丁茶冬青的成分进行分析,考察和优化了分析方法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主要含有皂苷、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其中乙酸乙酯部位多酚和黄酮含量较正丁醇部(B部位)高。本文考察了苦丁茶冬青对黄嘌呤氧化酶(XO)的体外抑制活性,对有效部位进行活性筛选,研究其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影响。体外抑制XO活性筛选表明,苦丁茶冬青乙酸乙酯部位(A部位)抑制作用较好,IC_(50)为7.64 mg/mL。推测可能与苦丁茶冬青乙酸乙酯部位(A部位)的多酚及黄酮含量较高有关。采用分光光度法和磷钨酸法测定苦丁茶冬青乙酸乙酯部位(A部位)对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XO活性和尿酸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乙酸乙酯部位(A部位)各剂量组血清尿酸水平均降低,其中,高剂量组血清尿酸水平极其显着(P<0.01),中剂量组尿酸水平显着(P<0.05);与模型组比较,乙酸乙酯部位(A部位)各剂量组血清XO水平均降低,其中,高、中剂量组XO活性极其显着(P<0.01)。因此推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降低,与XO活性被抑制有关。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对绿原酸、异绿原酸A、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与XO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绿原酸、异绿原酸A在298K和310K时可使XO内源荧光发生猝灭,猝灭类型为以静态猝灭为主伴有动态猝灭的联合猝灭,结合常数绿原酸>异绿原酸A,具有1个结合位点;热力学方程表明绿原酸与XO间的作用为氢键及范德华力,异绿原酸A与XO之间结合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与XO结合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主要是以静态猝灭为主,同时伴随着一定的动态猝灭,结合常数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具有1个结合位点;热力学方程表明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与XO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与XO间的主要作用力为典型的静电力作用。圆二色谱研究表明,四种化合物与XO结合后α-螺旋含量均出现了增高,β-折迭含量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化合物分子结合到XO上并影响了蛋白质的氢键网络结构。再者,α-螺旋作为主要结构,其含量增加可能使XO的二级结构更加紧密,不利于酶形成活性中心及底物进入活性中心,由此两类化合物影响了XO的活性。根据结合常数推测,药物分子的空间位阻大可能减弱其与XO结合能力。本文进行了苦丁茶冬青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试验结果在乙酸乙酯部位(A部位)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且乙酸乙酯部位(A部位)XO抑制活性较好,能显着抑制高尿酸血症小鼠XO活性和降低尿酸水平,同时研究绿原酸、异绿原酸A、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与XO相互作用,揭示其XO活性机制。本文为苦丁茶冬青化学成分研究和在降尿酸药物的开发和利用上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赵越[3](2018)在《苦丁茶冬青皂苷的生物转化及药理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cha C.J.Tseng是冬青科冬青属乔木植物,其叶作茶是苦丁茶主流商品之一。苦丁茶冬青化学成分丰富,其中叁萜皂苷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如何提高苦丁茶冬青皂苷的含量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生物转化的方法,筛选高效菌株,通过对生物转化的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摇床转速等条件的研究,获得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并对转化产物的抗氧化、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为苦丁茶冬青皂苷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本文选取四种微生物菌株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凝结芽孢杆菌、黑根霉、黑曲霉发酵苦丁茶冬青总皂苷,HPLC系统分析比较转化前后化合物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大肠埃希氏菌、凝结芽孢杆菌发酵后各个单体皂苷含量变化不明显,黑根霉发酵后各个单体皂苷含量显着降低,黑曲霉发酵后苦丁皂苷C、苦丁皂苷E含量显着降低,苦丁皂苷A、苦丁皂苷D含量显着提高。本文以苦丁皂苷A、苦丁皂苷D的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黑曲霉转化苦丁茶冬青总皂苷生成苦丁皂苷A、苦丁皂苷D的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值6.0,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7d,摇床转速120r/min。通过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HPLC、NMR鉴定检识,确定转化产物结构,外标法显示纯度均≥95%。本文对转化产物的抗氧化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苦丁皂苷A的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显着(P<0.05),苦丁皂苷D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着(P<0.05),苦丁皂苷C的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显着(P<0.05),苦丁皂苷E的抗氧化活性与苦丁皂苷C的抗氧化活性规律是一致的。本文对转化产物的抗肿瘤作用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人肺癌细胞NCI-H460、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人结直肠腺癌细胞HCT116、人神经胶质细胞瘤细胞U251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苦丁皂苷A的人肺癌细胞NCI-H460抑制作用显着(P<0.05),苦丁皂苷D的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抑制作用显着(P<0.05),苦丁皂苷C的人结直肠腺癌细胞HCT116、人神经胶质细胞瘤细胞U251抑制作用显着(P<0.05),苦丁皂苷E的肿瘤抑制作用不显着(P>0.05)。(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赵越,焦连庆,田义新[4](2018)在《苦丁茶冬青总皂苷生物转化工艺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苦丁茶冬青总皂苷生物转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初始p 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苦丁皂苷E转移率、苦丁皂苷D含有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生物转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初始p H值6.0,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7 d,摇床转速120 r/min,苦丁皂苷E转移率55.52%,苦丁皂苷D含有量13.39%,纯度≥95%。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成本低廉,可用于生物转化苦丁茶冬青总皂苷。(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8年04期)

顾文亮,庄辉发,王辉,张翠玲,朱红英[5](2018)在《苦丁茶冬青扦插繁育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苦丁茶冬青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枝条作为扦插材料,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时间和营养土配方与组合等对苦丁茶冬青扦插生根和装袋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300 mg/L、p H 6.5的萘乙酸(NAA)溶液处理8.0 h以上对苦丁茶冬青插穗的生根效果最佳,移栽的营养土采用黄泥、河沙、椰糠和牛粪并添加复合肥后混匀堆放熟化,对苦丁茶冬青种苗的装袋存活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倪帅帅,焦安妮,冯琳琳,于敏,赵春芳[6](2017)在《苦丁茶冬青HPLC-DAD-ELSD指纹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检测器(HPLC-DAD-ELSD)联用技术,建立苦丁茶冬青叶的指纹图谱。方法岛津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5℃。结果通过10批苦丁茶冬青药材的指纹图谱,建立了共有模式,其中HPLC-DAD指纹图谱共有峰18个,相似度为0.911~0.970,HPLC-ELSD指纹图谱共有峰11个,相似度为0.914~0.962。结论方法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好,为客观评价苦丁茶冬青药材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7年23期)

冯琳琳[7](2017)在《苦丁茶冬青及大叶冬青的质量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和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 Thunb.)的干燥叶子同被认为是我国传统中药苦丁茶的主要来源,目前市售苦丁茶质量参差不齐,产地不明,以次充好现象依然存在,亟待建立能真正反应苦丁茶品质且具有专属性的质量控制标准。本文将从以下叁个方面对苦丁茶冬青及大叶冬青进行质量控制研究:苦丁茶冬青及大叶冬青中多酚、总皂苷的含量分析;苦丁茶冬青及大叶冬青单体化合物的含量分析;苦丁茶冬青及大叶冬青HPLC-DAD-ELSD指纹图谱研究。现将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苦丁茶冬青及大叶冬青的多酚的含量分析通过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确定了苦丁茶冬青及大叶冬青多酚的提取方法为:8倍量70%乙醇超声提取3次。采用AB-8大孔树脂对苦丁茶冬青及大叶冬青70%乙醇超声提取物中多酚进行纯化,提取物上样后收集水洗部分,水浴挥去大部分水后减压干燥,即得苦丁茶冬青与大叶冬青多酚。采用F-C显色法,以绿原酸为对照品,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此方法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回收率良好。对苦丁茶冬青及大叶冬青多酚含量进行测定,海南、广西、贵州苦丁茶冬青中多酚含量在1.26%~1.57%,浙江、江西、安徽大叶冬青中多酚含量在0.82%~0.87%。2.苦丁茶冬青及大叶冬青的总皂苷的含量分析采用叁氧化二铝与XAD-2型大孔树脂联用的方法对苦丁茶冬青及大叶冬青70%乙醇超声提取物中总皂苷进行纯化。提取物上样后先用水洗脱,再用75%乙醇洗脱,收集75%乙醇洗脱部分,水浴挥去大部分溶剂后减压干燥,即得苦丁茶冬青与大叶冬青总皂苷。采用香草醛-冰醋酸法,以苦丁冬青皂苷D为对照品,对苦丁茶冬青中总皂苷进行方法学考察及含量测定;以苦丁冬青皂苷G为对照品,对大叶冬青中总皂苷进行方法学考察及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此方法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回收率良好;海南、广西、贵州苦丁茶冬青中总皂苷含量在10.83%~11.93%,浙江、江西、安徽大叶冬青总皂苷含量在7.14%~8.10%。3.苦丁茶冬青及大叶冬青中六种成分的含量分析采用一测多评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苦丁冬青皂苷C为内参物,同时测定了苦丁茶冬青中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苦丁冬青皂苷A、苦丁冬青皂苷E、苦丁冬青皂苷D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利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他五种成分的含量。对不同色谱柱5种成分与苦丁冬青皂苷C的相对校正因子及色谱峰定位的重复性进行考察。同时采用外标法对这6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结果表明不同色谱柱下相对校正因子及色谱峰定位的重复性良好,利用一测多评法计算得到的苦丁茶冬青中6种成分的含量与外标法测定值之间无显着性差异。一测多评法测定苦丁茶冬青中6种成分的含量简便、可行、准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大叶冬青中大叶冬青皂苷F、大叶冬青皂苷H、大叶冬青皂苷C、大叶冬青皂苷D、苦丁冬青皂苷F、苦丁茶冬青皂苷E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此方法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回收率良好。在不同产地及批次的大叶冬青中,大叶冬青皂苷F含量在0.33%~0.47%,大叶冬青皂苷H含量在0.23%~0.32%,大叶冬青皂苷C含量在2.00%~2.44%,大叶冬青皂苷D含量在0.32%~0.44%,苦丁冬青皂苷F含量在0.18%~0.29%,苦丁茶冬青皂苷E含量在0.15%~0.21%。4.苦丁茶冬青和大叶冬青的HPLC-DAD-ELSD指纹图谱研究建立了苦丁茶冬青的HPLC-DAD-ELSD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对图谱进行处理,10批苦丁茶冬青HPLC-DAD指纹图谱中,确定了18个共有峰为指纹图谱峰,指认了其中7个峰,分别为绿原酸、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苦丁冬青皂苷C、苦丁冬青皂苷A、苦丁冬青皂苷E、苦丁冬青皂苷D,对10批药材相似度进行评价,相似度在0.911~0.970之间。苦丁茶冬青HPLC-ELSD指纹图谱中,确定了11个共有峰为指纹图谱峰,10批药材HPLC-ELSD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14~0.962之间。建立了大叶冬青的HPLC-DAD-ELSD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对图谱进行处理,在10批大叶冬青HPLC-DAD指纹图谱中,确定了15个共有峰为指纹图谱峰,指认了其中7个峰,分别为绿原酸、大叶冬青皂苷F、大叶冬青皂苷H、大叶冬青皂苷C、大叶冬青皂苷D、苦丁冬青皂苷F、苦丁茶冬青皂苷E,对10批药材相似度进行评价,相似度在0.915~0.984之间。大叶冬青HPLC-ELSD指纹图谱中,确定了14个共有峰为指纹图谱峰,10批药材HPLC-ELSD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09~0.970之间。(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倪帅帅[8](2017)在《苦丁茶冬青化学成分及其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为冬青科冬青属乔木植物,主产于广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等地。苦丁茶冬青主要含有叁萜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多酚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学实验表明苦丁茶冬青具有抗肿瘤、抗菌、降血糖、降血脂等活性。本实验以70%乙醇为溶剂对干燥苦丁茶冬青叶粗粉进行浸提,再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提取得到各部位,综合利用各种柱色谱,并通过理化性质、MS、NMR等方法鉴定其结构为:、Kudinoside G(1)、Kudinoside D(2)、Kudinoside C(3)、Kudinoside E(4)、Kudinoside A(5)、Latifoloside G(6)、Latifoloside H(7)、Kudinoside F(8)、Kudinoside N(9)、Kudinoside L(10)、Kudinoside M(11)、Latifoloside C(12)、ileKudinoside H(13)、齐墩果酸(14)、熊果酸(15)、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16)、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17)、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18)。其中,化合物16、17、18为首次从苦丁茶冬青中分离得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检测器(HPLC-DAD-ELSD)联用技术,建立了苦丁茶冬青叶的指纹图谱,并利用LC-MS技术确认了供试品中7种共有成分。近年来,药物小分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成为化学生物学和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利用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苦丁茶冬青多种化学成分与牛血清白蛋白及胰脂肪酶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如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Flavonoids A)、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Flavonoids B)、苦丁皂苷L(kudinoside L)、苦丁皂苷N(kudinoside 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Flavonoids A、Flavonoids B均能有效猝灭BSA内源荧光,猝灭类型均为静态与动态的联合猝灭,其中静态猝灭是其主要猝灭方式。根据热力学参数推断出Flavonoids A与BSA分子间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也有相当一部分的静电作用,Flavonoids B与BSA分子间主要作用力为典型的疏水作用,Flavonoids A与BSA的结合常数为109级,Flavonoids B与BSA的结合常数为107级,结合位点数均在2左右。圆二色谱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两种黄酮与BSA结合后,均导致BSA中ɑ-螺旋结构含量降低;kudinoside L,kudinoside N均能有效猝灭BSA内源荧光,猝灭类型以静态猝灭为主,同时kudinoside L导致BSA的发射波长发生了微弱的蓝移,表明kudinoside L与BSA相互作用后蛋白的生色基团疏水结构更紧密,肽链的伸展程度减少,疏水性增加。根据热力学参数推断出分子间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计算了2个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均为103级,结合位点数在1左右。圆二色谱研究结果表明kudinoside L与BSA结合后,BSAɑ-螺旋结构含量有所增加,结合荧光实验提示的kudinoside L导致BSA的发射波长发生微弱的蓝移,表明kudinoside L导致BSA的生色团疏水结构变得更加紧密,疏水性增加;kudinoside N与BSA结合后,使得BSA的α-螺旋结构从71.1%降低到64.8%;对比苦丁茶冬青皂苷和黄酮两大类化合物,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黄酮类物质与BSA的相互作用明显强于皂苷类物质。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山奈酚-3-O-芸香糖苷(Flavonoids A)、山奈酚-3-O-葡萄糖苷(Flavonoids C)、山奈素(Flavonoids D)、槲皮素(Flavonoids E)、芦丁(Flavonoids F)与胰脂肪酶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5种黄酮类成分均能有效猝灭BSA内源荧光,猝灭类型均为静态与动态的联合猝灭,其中以静态猝灭为主。槲皮素及其苷类化合物对胰脂肪酶的猝灭程度大于山奈素及其苷类,同时黄酮苷元对胰脂肪酶的猝灭程度均大于黄酮苷类。根据热力学参数推断出Flavonoids D、Flavonoids E与胰脂肪酶分子间主要作用力为典型的疏水作用力,Flavonoids A、Flavonoids C、Flavonoids F与胰脂肪酶分子间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也有相当一部分的静电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朱科学,朱红英,贺书珍,张彦军,谭乐和[9](2016)在《苦丁茶冬青粗多糖的分离表征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提醇沉法分离制备苦丁茶冬青粗多糖样品,对其进行初步分离表征(包括总糖、糖醛酸、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和红外光谱分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粗多糖中总糖含量为30.67%、糖醛酸含量为12.72%、蛋白质含量为9.35%;含有16种氨基酸成分,总含量为7.72%,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41%;红外光谱显示该粗多糖样品中含有α-吡喃糖环结构;此外,苦丁茶冬青粗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其抗氧化活性与多糖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耿江枫[10](2016)在《苦丁茶冬青胰脂肪酶抑制活性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通过体外活性筛选,发现了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的甲醇提取物具有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然后以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筛选为指导,对苦丁茶冬青的醇提取物进行活性追踪导向分离,得到了苦丁茶冬青中的活性部位和主要活性成分,再采用LC-MS方法对活性部位的化学组成进行了阐述,并对主要活性成分对胰脂肪酶的抑制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以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筛选为指导,发现了苦丁茶冬青提取物的活性部位,利用多种色谱手段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1-5),经1H-NMR、13C-NMR、HR-ESI-MS等方法,结合文献数据,分别鉴定为:3-O-[?-L-rhamnopyranosyl(1-2)]-[?-D-glucopyranosyl(1–3)-]-?-L-arabinopyranosyl pomolic acid 28-O-[?-Lrhamnopyranosyl(1–2)]-?-D-glucopyranoside(1),3-O-[?-L-rhamnopyranosyl(1–2)]-[?-D-glucopyranosyl(1–3)-]-?-L-arabino-pyranosyl siaresinolic acid28-O-[?-L-rhamnopyranosyl(1–2)]-?-D-glucopyranoside(2),3-O-?-D-glucopyranosyl(1-2)?-D(1-2)-?-D-glucopyranosyl(1-3)-[?-L-rhamnopyranosyl(1-2)]?-L-arabinopyranosyl pomolic acid28-O-?-L-rhamnopyranosyl(1-2)?-D-glucopyranoside(3),3-O-?-D-glucopyranosyl(1-2)-?-D-glucopyranosyl(1-3)-[?-L-rhamnopyranosy l(1-2)]-?-L-arabinopyanosyl siaresinolic acid 28-O-?-L-rhamnopyranosyl(1-2)?-D-glucopyranoside(4),3-O-?-L-rhamnopyranosyl(1-2)-[?-Dglucopyranosyl(1–3)]-?-L-arabinopyranosyl kudinolic acid 28-O-?-Lrhamnopyranosyl(1–2)-?-D-glucopyranoside(5)。(2)测定了分离得到的活性化合物1-5对抑制脂肪酶活性的IC50以及这5个化合物单体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类型。它们的IC50分别是13.2、13.0、38.1、28.7、22.2μM,对胰脂肪酶的抑制均为非竞争性抑制。(3)研究了化合物1-5的质谱裂解规律,归纳出了各个化合物质谱碎片峰裂解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利用UPLC-Q-TOF-HRESI-MS方法,对苦丁茶冬青胰脂肪酶抑制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归属,给出了活性部位的化学特征。结果说明苦丁茶冬青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由叁萜皂苷组成,其中主要组分Latifolioside G,H和Kudinoside N,O和I五个组分的含量,超过总苷的85%。其他组分分子结构类似,也说明了该类叁萜皂苷结构的细微变化对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0)

苦丁茶冬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为冬青科冬青属乔木植物,主要产自于广西、海南等地。其干燥叶性凉,味苦、微甘,具有疏风散热、清利头目、除烦止渴等功效。根据文献报道,苦丁茶冬青中主要成分有皂苷类、黄酮类、多酚类、多糖类及挥发油等类成分。苦丁茶冬青具多种药理活性,主要体现在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及抗菌消炎等方面。本文利用现代色谱技术对苦丁茶冬青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研究,从苦丁茶冬青乙酸乙酯部(A部位)分离得到17种化合物,结合化合物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共鉴定结构14种,其中10个叁萜及其苷类物质:苦丁冬青苷D(Kudinoside D,1)、苦丁冬青苷H(Kudinoside H,2)、苦丁冬青苷LZ_(11)(Kudinoside LZ_(11),3)、苦丁茶冬青苷O(Ilekudinoside O,4)、苦丁茶冬青苷P(Ilekudinoside P,5)、3β,23-二羟基乌索-12-烯-28-酸(3a,23-dihydroxyursan-12-en-28-acid,6)、Rotungenoside(7)、Ulmoidol(8)、熊果酸(Ursolic Acid,9)、齐墩果酸(Oleanic acid,10);两个黄酮类化合物: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11)、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Kaempferol-3-O-β-D-rutinoside,12);两个酚酸类化合物: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13)、异绿原酸A(Isochlorogenic acid A,14)。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对苦丁茶冬青的成分进行分析,考察和优化了分析方法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主要含有皂苷、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其中乙酸乙酯部位多酚和黄酮含量较正丁醇部(B部位)高。本文考察了苦丁茶冬青对黄嘌呤氧化酶(XO)的体外抑制活性,对有效部位进行活性筛选,研究其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影响。体外抑制XO活性筛选表明,苦丁茶冬青乙酸乙酯部位(A部位)抑制作用较好,IC_(50)为7.64 mg/mL。推测可能与苦丁茶冬青乙酸乙酯部位(A部位)的多酚及黄酮含量较高有关。采用分光光度法和磷钨酸法测定苦丁茶冬青乙酸乙酯部位(A部位)对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XO活性和尿酸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乙酸乙酯部位(A部位)各剂量组血清尿酸水平均降低,其中,高剂量组血清尿酸水平极其显着(P<0.01),中剂量组尿酸水平显着(P<0.05);与模型组比较,乙酸乙酯部位(A部位)各剂量组血清XO水平均降低,其中,高、中剂量组XO活性极其显着(P<0.01)。因此推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降低,与XO活性被抑制有关。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对绿原酸、异绿原酸A、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与XO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绿原酸、异绿原酸A在298K和310K时可使XO内源荧光发生猝灭,猝灭类型为以静态猝灭为主伴有动态猝灭的联合猝灭,结合常数绿原酸>异绿原酸A,具有1个结合位点;热力学方程表明绿原酸与XO间的作用为氢键及范德华力,异绿原酸A与XO之间结合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与XO结合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主要是以静态猝灭为主,同时伴随着一定的动态猝灭,结合常数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具有1个结合位点;热力学方程表明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与XO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与XO间的主要作用力为典型的静电力作用。圆二色谱研究表明,四种化合物与XO结合后α-螺旋含量均出现了增高,β-折迭含量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化合物分子结合到XO上并影响了蛋白质的氢键网络结构。再者,α-螺旋作为主要结构,其含量增加可能使XO的二级结构更加紧密,不利于酶形成活性中心及底物进入活性中心,由此两类化合物影响了XO的活性。根据结合常数推测,药物分子的空间位阻大可能减弱其与XO结合能力。本文进行了苦丁茶冬青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试验结果在乙酸乙酯部位(A部位)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且乙酸乙酯部位(A部位)XO抑制活性较好,能显着抑制高尿酸血症小鼠XO活性和降低尿酸水平,同时研究绿原酸、异绿原酸A、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与XO相互作用,揭示其XO活性机制。本文为苦丁茶冬青化学成分研究和在降尿酸药物的开发和利用上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苦丁茶冬青论文参考文献

[1].潘学峰,邵国伟,刘国民.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花果形态学观察[J].热带生物学报.2018

[2].李美娟.苦丁茶冬青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8

[3].赵越.苦丁茶冬青皂苷的生物转化及药理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8

[4].赵越,焦连庆,田义新.苦丁茶冬青总皂苷生物转化工艺的优化[J].中成药.2018

[5].顾文亮,庄辉发,王辉,张翠玲,朱红英.苦丁茶冬青扦插繁育技术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8

[6].倪帅帅,焦安妮,冯琳琳,于敏,赵春芳.苦丁茶冬青HPLC-DAD-ELSD指纹图谱研究[J].中草药.2017

[7].冯琳琳.苦丁茶冬青及大叶冬青的质量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7

[8].倪帅帅.苦丁茶冬青化学成分及其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

[9].朱科学,朱红英,贺书珍,张彦军,谭乐和.苦丁茶冬青粗多糖的分离表征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6

[10].耿江枫.苦丁茶冬青胰脂肪酶抑制活性成分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苦丁茶冬青皂苷转化前后HPLC图苦丁茶冬青叶多糖KPSⅡ水解物乙...份苦丁茶冬青不同类群种质材料...苦丁茶冬青叶多糖KPSⅡ红外谱图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过氧化...苦丁茶冬青叶多糖KPSⅠ红外谱图

标签:;  ;  ;  ;  ;  ;  ;  

苦丁茶冬青论文_潘学峰,邵国伟,刘国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