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通信接口论文_杨庆国,陈军,肖贵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串行通信接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接口,通信,多路,信道,互联,建模,数据传输。

串行通信接口论文文献综述

杨庆国,陈军,肖贵林[1](2019)在《基于TMS320C6748的多路串行通信接口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嵌入式飞行控制系统中,为了满足小型化和集成化的要求,需要控制多个串口与外部设备通信。采用TMS320C6748作为核心处理器,通过EMIF总线实现和异步通信协议芯片TL16C754并行通信,采用3-8译码器74LS138扩展多位片选信号,实现集成扩展多路串行通信接口的功能。底层驱动基于TI的实时操作系统内核SYS/BIOS进行开发,可减小设计的难度,并缩短了开发周期。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能够实现多路数据的完整接收,数据传输完整可靠。(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谢宾,刘曦,林群,钱碧甫[2](2019)在《采用串行通信接口的同步时分多路复用总线通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采用串行通信接口的同步时分多路复用的总线通信方法。物理连接上主机和从机的收、发数据线均分别与总线相连接,并详细阐述其独特的通讯方式。这种方法在绝大多数MCU均能应用,仅利用两根物理连线实现高可靠的差分连接,同时又能满足高速度的实时性要求,解决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内部模块的总线通信问题,实现通信实时性可控,减少硬件电路复杂程度,增强通用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期刊2019年05期)

涂文元[3](2018)在《浅析串行通信接口UART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EDA技术是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核心内容,在通信领域、电子信息领域均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设计采用VHDL语言实现UART异步通信串口协议控制电路的分频模块、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的设计,并在QuartusII9.0软件中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设计符合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8年12期)

汪晓翔[4](2018)在《应用于SoC的几种通用串行通信接口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各种不同的通用串行通信接口越来越多地被集成到SoC中。虽然市场上有多种多样的串行通信接口IP核供选择,但是这样的现成IP核大多由国外EDA或IP厂商所提供,价格相对较高,提升了SoC的成本。因此,自主研制通用串行通信总线接口具有良好的应用意义。本文基于AMBA总线,设计了四种常用的串行通信接口,包括UART接口、I~2C总线接口、SPI接口和CAN总线控制器等。设计的UART接口包含了APB总线接口模块、波特率模块、FIFO模块、UART发送和接收模块、中断处理模块等,可实现符合标准UART协议的异步串行数据的传输;设计的I~2C总线接口包含了APB总线接口模块、I~2C发送和接收模块、中断处理模块等,可实现与连接在I~2C总线上的从机进行同步串行数据通信;设计的SPI接口包括APB总线接口模块、SPI发送和接收模块、中断处理模块、SPI时钟产生模块等,可实现在同步时钟控制下与选中的SPI从机进行不同速率配置的数据传输;设计的CAN总线控制器主要包括APB总线接口、CAN发送和接收模块、接收滤波模块等,可实现符合CAN协议的串行数据发送和接收。本文还搭建了SoC验证平台,对设计的UART接口、I~2C总线接口、SPI接口和CAN总线控制器等四种串行通信接口进行了功能验证,定向功能测试、随机测试以及异常测试的结果均表明各个接口可以正常工作,同时验证工作也具较高的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叶春凤[5](2018)在《基于ARM多信道串行通信接口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当前多信道串行通信信号采集系统运行过程中稳定性低等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基于ARM技术对多信道串行通信接口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当前ARM多信道串行通信技术发展情况,模拟多信道串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多信道串行通信系统流程。最后通过对ARM多信道串行通信接口设计进行实际应用情况检测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通过对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在对多路并行信号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基于ARM多信道串行通信接口的运行效率比传统系统接口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明显由于传统系统。由此证实基于ARM多信道串行通信接口的设计与应用充分满足了通信行业的发展要求,可有效推动现代化技术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8年02期)

王剑锋,邹亮,王爱国[6](2018)在《一种基于串行RapidIO通信接口的FPGA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RapidIO具有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灵活性强等优点,能够为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内部提供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目前广泛应用于雷达、导航等现代航空电子系统中。本文基于Xilinx公司Kintex-7芯片XC7K325T的硬件平台,介绍了基于串行RapidIO通信接口的FPGA设计及实现过程,最后通过设备联调验证了串行RapidIO通信接口在信号板内、板间通信的可行性以及不同时钟、不同速率下信号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8年01期)

薛一哲,吴云,王昭,陈宁[7](2018)在《基于DSP串行通信接口开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通过串口进行通信,因而在DSP中往往会集成相应的模块。以TI公司的TMS320F2812为平台,介绍了其上的SCI模块接口,并给出了基于查询、中断和FIFO这3种方式下SCI模块串口通信的具体开发流程。最后给出了基于FIFO中断模式的具体开发案例,为实际开发提供了借鉴和帮助。(本文来源于《航空计算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梁甜[8](2016)在《计算机串行通信接口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串行通信是现代计算机主机与主机间、主机与外设间相互联系的一种通信模式,其应用范围变得更广,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其所需的运输线较少,且成本较低,一经推出,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串行通信接口也就逐渐成为计算机通信的常用接口。为此,本文就计算机串行通信接口应用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6年15期)

王戬,聂浩,杨明明[9](2016)在《基于光耦的叁线串行通信接口电路性能提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目前常用的基于光耦隔离的叁线串行通信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通过电路设计原理和实测数据分析了此种串行接口电路在传输速率提升后通信异常的原因,提出了几种高速光耦隔离电路信号传输错误的解决措施,设计了专项试验电路验证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和工程可行性。最后,给出了基于高速光耦隔离的叁线串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实施方案的合理化建议。(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6年04期)

唐敏[10](2016)在《基于FPGA的串行通信接口驱动的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采用EDA技术进行建模与仿真的串行通信接口驱动。采用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串行通信接口驱动各个子模块的建模原理与流程思想,通过仿真验证子模块动作的正确性,再将各子模块整合搭建成顶层串行通信接口驱动,通过联合仿真测试验证驱动的正确性,最后下载至硬件开发平台,完成通信数据正确性的验证。该串行通信接口驱动使用EP2C35F672C8芯片实现。驱动测试表明,该串行通信接口驱动能实现串行通信协议,包括串口硬件端口、串行数据格式和串行通信动作。(本文来源于《中国有线电视》期刊2016年01期)

串行通信接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一种采用串行通信接口的同步时分多路复用的总线通信方法。物理连接上主机和从机的收、发数据线均分别与总线相连接,并详细阐述其独特的通讯方式。这种方法在绝大多数MCU均能应用,仅利用两根物理连线实现高可靠的差分连接,同时又能满足高速度的实时性要求,解决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内部模块的总线通信问题,实现通信实时性可控,减少硬件电路复杂程度,增强通用性和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串行通信接口论文参考文献

[1].杨庆国,陈军,肖贵林.基于TMS320C6748的多路串行通信接口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19

[2].谢宾,刘曦,林群,钱碧甫.采用串行通信接口的同步时分多路复用总线通信方法[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

[3].涂文元.浅析串行通信接口UART的设计[J].民营科技.2018

[4].汪晓翔.应用于SoC的几种通用串行通信接口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

[5].叶春凤.基于ARM多信道串行通信接口的设计与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

[6].王剑锋,邹亮,王爱国.一种基于串行RapidIO通信接口的FPGA实现[J].通讯世界.2018

[7].薛一哲,吴云,王昭,陈宁.基于DSP串行通信接口开发的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18

[8].梁甜.计算机串行通信接口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6

[9].王戬,聂浩,杨明明.基于光耦的叁线串行通信接口电路性能提升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6

[10].唐敏.基于FPGA的串行通信接口驱动的建模与仿真[J].中国有线电视.2016

论文知识图

过零检测及前级调理电路实时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组成扭矩信号采集模块组成时序图控制状态机测试记录模块结构

标签:;  ;  ;  ;  ;  ;  ;  

串行通信接口论文_杨庆国,陈军,肖贵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