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危险源分类与应对探析

道路交通事故危险源分类与应对探析

河南三间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本文从救援角度出发,分析在实施救援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源,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防止事故的扩大,为消防部队能更安全地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提供参考。国内外每年都有多起被困人员意外受到二次伤害而导致伤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案例发生,甚至也有消防救援人员在处理事故车辆过程中受伤的案例,总结这些道路交通事故救援过程中可能受到威胁的危险源,主要有四类:蓄电池、油路、安全气囊、新能源。

关键词:消防;交通事故;危险源;处置

1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的危险性在于,有些时候车辆发生事故时没有达到触发气囊所需要的力量、角度等条件或安全气囊系统失灵,导致气囊没有弹出。在救援过程中,消防员的一些操作很可能导致安全气囊系统产生误报。安全气囊引爆时速度非常快,从点火到充满只需要几十毫秒的时间,救援人员来不及做出反应,会对被困人员或救援人员造成伤害。

所以在救援过程中,首先应该了解气囊的安装布置,破拆时避开安全气囊系统相关配件的位置。安全气囊按照位置分可分为:正面气囊、侧面气囊、窗帘式气囊、膝部气囊等。其次,要及时对汽车进行断电,安全气囊系统没有了电信号就不会因为救援人员的一些撞击、震动而触发传感器发出错误的电信号。

2新能源

救援前要先识别救援车辆是否是新能源车,新能源汽车一般都会在特定地方设有标识作为区分。标识主要有EV或者HYBRID两种,一般在发动机室、车门、前翼子板、行李箱等位置。

新能源车的高压电系统本身是危险的。通常,允许通过人体的安全电压、安全电流分别是36V、10mA。而中混模式新能源车的电池包电压能达到120V-144V,提供给交流电机的电流在100A-150A之间;全混模式动力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一样,电池电压在288V-360V之间,电流高达250A-300A。两种模式下的电压电流都是致命的。同时,新能源车的高压电系统与传统的低压线束不同,不允许从车身内部穿过,而要从车身外部穿过,这样的设计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很可能对它的机械防护造成破坏。但是,一般情况下高电压系统和底盘是完全绝缘的,综合安全系统和基本电学理论可以确保乘客和救援人员的安全。

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剪切破拆高压电系统的线路,救援前要切断高压电。而切断新能源车的高压电与普通车辆一样,只要切断12V蓄电池的电源负极桩柱即可。蓄电池不供电,高压电系统就无法工作,救援环境就相对安全很多。

3油路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间的碰撞会影响汽车油路系统的完整性。一方面可能出现漏油的情况,现场控制不当会引起车辆的燃烧,对救援人员及被困人员都造成一定的威胁;另一方面,新型发动机的高压油路一旦断裂可以轻易击穿救援人员的身体。

汽车的燃油系统包括:油箱、燃油滤清、燃油泵、油管、炭罐、喷油嘴等。汽车正常工作时油泵通过燃油滤清从油箱中吸出燃油,通过油管送至喷油器总管,总管再分配燃油到多个缸内的喷油器,供发动机燃烧使用。燃油系统在车上的布线一般是将发动机放在前引擎盖下,油箱放在后排座椅位置附近,中间通过油管穿过底盘连接。发生碰撞时车底的油管最容易受到损坏,所以救援人员在到达现场处置前要派人观察车辆底部是否有漏油的情况出现,如果出现立即清理,及时断电(车辆断电后,燃油泵会停止工作,燃油就不会源源不断地流出),同时要严格控制现场火源,避免发生燃烧,使事故的险情扩大。

随着人们对汽车性能需求的提高,发动机也在不断更新技术,从柴油机、汽油机到涡轮增压发动机、缸内直喷发动机等,高新的技术在事故发生后受到撞击破坏也会给救援人员带来新的危险。以缸内直喷发动机(GDI)为例,其高压油轨管路中的压力一般在10-15MPa,最高甚至能达到20MPa,远远超过PFI发动机的0.3-0.4Mpa,能轻易击穿手掌。所以,救援人员在打开前引擎盖、破拆车辆、拆解电源等操作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一些油路管线,避免破坏高压管路,造成救援人员的意外伤害。

4蓄电池

4.1蓄电池供电设备危险性

4.1.1触碰点火开关意外打火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新兴技术开始在汽车上应用。进入系统由原先的机械钥匙变为遥控系统,“智能钥匙系统”也称“无钥匙进入系统”,开始在高档车辆内配备。此类系统采用的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一般情况下,车主在携带智能钥匙接近车一定距离时车门会自动解锁并解除防盗功能;当车主完成驾驶离开车辆时,车门会自动上锁并进入防盗状态。最重要的是启动车辆方式的不同:车主在进入车内后,车内安装的检测系统会自动识别智能钥匙,此时启动车辆无需插入钥匙打火而是直接按动操作平台上的启动按钮就能实现车辆的正常发动。新技术给车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救援过程带来了危险,救援人员在没有断电并移开智能钥匙的情况下,操作救援器材救人的过程中意外触碰点火开关就会发动车辆,使车辆内部设施误启动或车辆发生移动,这些都会对现场人员造成威胁。

4.1.2预紧式安全带意外收紧

预紧式安全带由于预紧装置的存在,能在车速急剧变化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加强对乘员的约束力,将人紧紧绑在座椅上,实现第一步的有效缓冲。其工作过程首先由一个传感器负责收集撞车信息,然后释放出电信号,该信号传递到气体发生器上,引爆气体。爆炸产生的气体在管道内迅速膨胀,压向内部的球链,球链带动棘瓜盘转。棘爪盘跟铀连为一体,安全带就绕在轴上实现安全带的预收紧功能。从感知事故到完成安全带预收紧的全过程仅持续千分之几秒。

预收紧装置在使驾乘人员更安全的同时也为救援过程带来了安全隐患。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如果预收紧装置仍然可以继续工作,那么救援过程一旦给装置以强烈的震动、冲击或高温,它也会产生错误的拉回信号,迅速收紧造成驾乘人员伤口的挤压、勒紧脖子导致窒息等意外。预拉紧安全带通常与辅助安全气囊组合使用,所以蓄电池断电对阻断预紧式安全带的电信号同样有效。

4.2蓄电池处置对策

4.2.1拆除蓄电池负极桩头

在车辆事故发生后,发动机舱没有严重损毁的情况下,要打开前引擎盖找到蓄电池,找到电池负极。我国国家标准规定,车用蓄电池采用负极车身搭铁的方式连接,断电时切断负极链接桩头即可。遇到大型车辆串联的两个蓄电池时要断开外侧的负极桩头。蓄电池正负极的连接线路一般用红黑两种颜色包覆,通常黑色一端为负极,红色一端为正极。也可以通过观察蓄电池外壳的“+”、“—”符号标识区分,还可以通过两根线的长短、连接位置区分,负极线路较短且直接搭在车身上。

4.2.2保险丝盒断电

有些车辆事故造成车辆严重变形,无法打开发动机舱盖子,此时无法拆除蓄电池负极桩头,那么可以通过关闭保险丝盒来实现部分电器的断电。车辆保险丝盒通常在驾驶席方向盘下方、小腿位置的塑料壳内部,它一般有两种类型:开关型和插拔型。直接关闭或拔出相应配件即可实现部分电器的断电。要注意的是,此种方式没有拆除蓄电池的负极,断电不够彻底,存在少部分电路仍可以工作的情况。

5结语

本文将落脚点放在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前,分析了在开创空间解救伤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探析了开展救援过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以及蓄电池、油路、安全气囊、新能源四个部分的危险性和处置对策,旨在减少甚至避免救援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发生,防止对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为消防部队在道路交通事故救援过程中提高安全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树.消防应急救援[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陶柏妮,杨鹏,武英,赵丹丹,李云.2004-2013全国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6.

[3]方根明.预拉紧安全带[J].汽车与配件,2001.

标签:;  ;  ;  

道路交通事故危险源分类与应对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