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先心病论文_刘小燕,陈欣,周德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杂先心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先心病,先天性,术后,肺动脉,心脏病,静脉,动脉血。

复杂先心病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燕,陈欣,周德江[1](2019)在《人工肝联合CRRT治疗复杂先心病术后肝衰竭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人工肝联合连续肾替代(CRRT)治疗复杂先心病术后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复杂先心病术后并发肝衰竭的患儿26例,前期采用人工肝治疗的为人工肝组(n=12例),后期在人工肝治疗基础上联合CRRT治疗的为联合组(n=14例)。两组均在全身支持和药物对症治疗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联合组在人工肝治疗的同时给予CRRT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 d,检测患儿的肝功能和凝血指标,评估急性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ECHE-Ⅱ)和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结果治疗后1、3 d,两组总胆红素、直接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均明显降低,而白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 <0.05);两组APAE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显着降低,联合组也明显低于人工肝组(P <0.05)。结论人工肝联合CRRT是治疗复杂先心病术后肝衰竭治疗的有效方法 。(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冯梅,陈丽君,唐梦琳[2](2019)在《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术后延迟关胸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临床经验和已有研究报道,对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因复杂先心病在开胸手术后行延迟关胸的45例0~3岁患儿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期提高专科护理理论及实践能力,提升延迟关胸患儿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心脏病术后患儿的康复。(本文来源于《上海护理》期刊2019年10期)

王彩芳,马姝娟[3](2019)在《婴幼儿复杂先心病双向格林手术的术后监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向格林手术是一种姑息性手术,即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1]),主要针对肺血少型复杂先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缓解患儿缺氧情况,促进肺血管发育,为2期手术创造了条件。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采取双向格林术式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共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6个月到7岁,体质量7~20 kg,其中单心室8例,肺动脉闭锁(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6期)

张莉,李向东[4](2019)在《双源CT对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肺动脉发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对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肺动脉发育的术前评估准确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术前行CT和超声检查的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79例, CT检查完成后选择收缩末期图像进行多种方法重建,在后处理工作站上分别从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观察肺动脉发育情况、体肺侧支的检出及发育情况,计算McGoon指数、主-肺动脉比值、肺动脉指数,结合超声、手术结果评价CT对肺(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2)

侯雪舞,王伟[5](2019)在《复杂先心病患儿的手术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的手术配合方法,确保手术更顺利的完成。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我院自2011年以来136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护理配合的经验。结果 2例重症法洛氏四联症患儿在送往手术室工程中由于哭闹导致严重的缺氧发作,经积极治疗后缓解。所有患儿手术配合过程满意,手术均获成功。结论复杂先心的治疗中手术配合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熟悉准确的配合以及对突发状况应急能力的提高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部分。(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19期)

戴知宇[6](2019)在《基于电磁导航与增强现实的复杂先心病畸形病灶定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且对幼儿健康危害最大的先天性缺陷之一。早期的矫治手术是治疗复杂先心病的唯一有效手段。即便如此,当前国内外的复杂先心病矫治术后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依然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手术术野较小,术中难以辨识心脏内部及周围的畸形病灶。尽管目前有血管造影成像技术,但实际在术中开胸裸露出心脏后,心脏及其周围血管的解剖结构已与术前的影像有所不同,导致医生难以将术前的影像与术中实际的解剖结构对应起来。因此,当前先心病手术主要依赖主刀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医学影像的指导,造成手术过程操作复杂,病灶定位精度低、手术效率差等问题。为了解决先心病畸形病灶矫治手术所遇到的问题,本文结合电磁导航与增强现实技术,设计了一套针对先心病畸形病灶的手术导航系统,辅助医生实现病灶的精准辨识与定位。基于该系统,本文分别对其工作流程中的相关技术展开了具体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自主设计先心病电磁手术导航系统。本文为了实现畸形病灶定位的目标,设计并研发了一套医学图像处理、叁维可视化、开胸切口规划、电磁标记点提取、手术注册、手术器械实时追踪,以及内窥镜增强现实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手术导航系统。(2)基于术前图像的开胸切口规划。为了呈现更为真实的解剖结构,本文根据术前的二维影像数据完成叁维可视化,并提出了一种根据病灶位置实现胸腔表皮切口规划的技术。该方法可根据当前的投影视角,提取病灶轮廓,最终自动生成开胸切口在胸腔表皮模型上,从而减少手术创伤。(3)电磁导航手术注册技术。当前主流的光学导航注册技术以反光的粘贴式标记点为主,并基于手术与图像空间的标记点实现手术注册。但胸腔因形变较大会使得标记点产生位移,不利于精准注册。本文设计了一个手术平台,可在底部镶嵌电磁传感器以及在周围固定多个标记点,从而可确定手术空间,防止因标记点位移而造成注册精度下降。(4)单目软管内窥镜的增强现实技术。由于术中心脏形变显着,单纯使用导航无法获知最新的病灶位置,所以本文采用了增强现实技术统一显示虚拟与真实的病灶结构。通过固定软管内窥镜与电磁传感器,对其完成标定,并借助传感器实现内窥镜的实时追踪。再结合手术注册结果,变换至图像空间中,最终使虚拟模型迭加至内窥镜所拍摄的真实手术场景中,达到增强现实的效果。经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电磁导航与增强现实的先心病畸形病灶定位技术可以精准、真实地呈现出当前病灶的位置与解剖结构,从而改善传统先心病畸形病灶矫治手术中的问题,提高手术效率。(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2)

王建伟[7](2018)在《双源CT在小儿复杂先心病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双源CT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检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小儿复杂先心病检查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儿双源CT扫描,对患儿完成造影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可诊断图形,为临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提供影像学资料。结论:在对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检查中应用双源CT,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该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8年23期)

张明星,王晓景,张震楚,王文涛,王建生[8](2018)在《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心病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extracardiac conduit 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ETCPC)治疗复杂先心病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7例ETC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10.8岁,病种包括单心室29例,叁尖瓣闭锁9例,二尖瓣闭锁7例,右心室双出口7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5例。全部采用常温体外并行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结果早期死亡5例,其中3例分别于手术后2-3天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症;心搏骤停和不能脱离人工心肺机死亡各1例,早期死亡率8.77%。术后观察,胸腔积液和乳糜胸出现6例,另有2例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患儿,经过更换心外导管,亦治愈。随访6个月~2年,无晚期死亡。结论ETCPC用于较大儿童或成人患者临床长期效果较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手术设计、术中细致操作及术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68期)

谢业伟,张儒舫,沈立,李小兵,龚瑾[9](2018)在《复杂先心病右心室双出口外科治疗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右心室双出口(DORV)个案化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08年7月~2017年7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96例接受右心室双出口外科治疗的患儿,根据患儿不同的DORV解剖类型对其制定个案化的手术方案。结果所有患儿中,死亡4例,死亡率4.2%,并发症有主动脉瓣返流、心包积液、左室流出道梗阻、右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发育不良或左室射血分数(LVEF)<50%、左右心室发育不均衡、手术年龄及体重过低都会增加手术的风险性。结论大多数右心室双出口患儿都可进行双心室根治手术,合理、个案化的手术方案更有助于降低DORV患者的手术风险,根据患者具体的DORV解剖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赵凤琴,王晶,季娟[10](2018)在《腹膜透析治疗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观察及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尽早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及护理,从而提高先心病的治疗效果,降低先心病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或者病死率。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2月—2017年10月30例先心病患儿,分析其术后的情况并统计相关的术后并发症,总结其术后腹膜透析的护理要点。结果:本组患儿透析时间为(25~165)小时,平均透析时间(120±3.6)小时;其中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8例治愈出院,住院天数为(14~34)天,平均住院天数(16±0.4)天;低蛋白血症患儿7例,占23.3%,电解质紊乱15例,占50.0%,出现腹痛和腹腔感染分别为5例,占16.7%和3例,占10.0%。结论:先心病患儿术后急性肾功衰竭尽早选择腹膜透析治疗,对患儿的预后意义重大,同时要求对腹膜透析患儿的监护护理也应做到规范化,严格掌握腹膜透析治疗、拔管指征,选择合适患儿的透析液及透析方式,做好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是提高患儿术后和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有力保障。(本文来源于《青海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复杂先心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临床经验和已有研究报道,对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因复杂先心病在开胸手术后行延迟关胸的45例0~3岁患儿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期提高专科护理理论及实践能力,提升延迟关胸患儿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心脏病术后患儿的康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杂先心病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小燕,陈欣,周德江.人工肝联合CRRT治疗复杂先心病术后肝衰竭的临床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9

[2].冯梅,陈丽君,唐梦琳.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术后延迟关胸的护理[J].上海护理.2019

[3].王彩芳,马姝娟.婴幼儿复杂先心病双向格林手术的术后监护[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

[4].张莉,李向东.双源CT对肺血减少类复杂先心病肺动脉发育的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5].侯雪舞,王伟.复杂先心病患儿的手术配合[J].中国医药指南.2019

[6].戴知宇.基于电磁导航与增强现实的复杂先心病畸形病灶定位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7].王建伟.双源CT在小儿复杂先心病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8].张明星,王晓景,张震楚,王文涛,王建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心病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9].谢业伟,张儒舫,沈立,李小兵,龚瑾.复杂先心病右心室双出口外科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

[10].赵凤琴,王晶,季娟.腹膜透析治疗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复杂先心病图例对于胎儿先心病的孕27周胎儿产前Dandy-Walker畸形合并...2探针设计参数及目标区域覆盖度报告...张玉威医疗卫生行业风采录佳木斯市中心医院(5)

标签:;  ;  ;  ;  ;  ;  ;  

复杂先心病论文_刘小燕,陈欣,周德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