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结构设计王芹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结构设计王芹

临沂市公路勘察设计院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道路和桥梁的路基刚度不同,加之路基沉降问题,使得路桥过渡段出现沉降变形,进而对道路平整度产生影响,出现跳车现象。设计人员要结合公路路桥过渡段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为车辆提供良好的通行环境。

关键词:路桥;过渡段;设计要点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公路桥梁施工技术有了较大提升及进步,其整体施工质量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在目前路桥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中还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降低了路桥的建设速度。所以在进行路桥施工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做好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工作,以全面提升路桥工程的质量。

2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当前,各个地区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快路桥建设步伐,这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这一背景下,就必须对路桥工程进行进一步设计,促使工程建设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满足新时期路桥运输要求。针对路桥过渡段而言,结构设计对于路桥的安全性、稳定性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满足路桥工程稳定性要求,就必须增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3路桥过渡段及路基路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3.1路桥过渡段软土地基处理问题

地基是路桥工程的主要承载部分,当前很多的路桥工程都建设在病害高发区域内,比如桥头跳车,是由于地基发生了沉降所造成的,严重影响路桥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在设计的过程中,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对于勘探工作落实不到位,设计过程中对于软土路基的基本性质了解不充分,导致地基设计与实际要求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而就造成了地基沉降现象。

3.2桥头引道过渡段结构设计不当

针对桥头引道路基过渡段而言,较为常见的处理方式有粗粒填筑、加筋土、钢筋混凝土过渡板法等。上述方式难以避免桥头跳车现象,通过研究发现,桥头跳车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没有找到可行的定型搭板处理计算方式。同时,搭板的长度不符合规定也会导致这一现象发生。

3.3桥头引道路堤边坡防护措施不合理

雨水侵袭,道路桥梁会受到一定影响。我国一些沿海地区,降雨比较多,因此,需要对桥头引道路堤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但是,若防护措施不够合理,即便实施相应的道路桥梁防水、排水工作,也难以实现预期效果,进而使台背填土冲刷流失,进一步降低了路基的强度,从而引发桥头跳车现象。

4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4.1有搭板设计方案

路桥过渡段沉降问题相对普遍,针对这一情况,可在桥头位置设置搭板,从而防止桥头跳车情况发生。此外,对桥台搭板进行进一步分析,其长度主要是以坡度值作为依据进行设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障其有能力承担车辆行驶过程中所带来的负荷,从而有效降低沉降发生率。采用这种方式比较简单快捷,但不是全部的路桥工程均能够使用这一方式。对于路桥过渡段,设置相应的桥头搭板,以防止桥头出现沉降现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是存在一定弊端。例如,一些承受较大交通压力的路桥,如果为其设置搭板,跳车现象就难以解决,导致这一路段被磨损,若路堤台衔接处发生沉降问题,逐渐向其他方位转移,会促使局部位置出现沉降问题。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需将实际工程情况作为依据,从而对搭板进行合理化设计。对桥梁搭板的宽度进行设置,对搭板的宽度以及桥面的宽度进行控制,要求宽度一致,采用这一方式进行设计,能够有效防止行车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针对桥梁板的边缘位置,两者之间要设置0.5m的差距。这种情况下,相应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需针对搭板厚度进行科学设置,并且充分考虑位移情况,设置的搭板厚度越大,出现的位移就会越小。在对桥梁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控制搭板厚度。在我国,一些小型路桥搭板厚度在20~36cm之间。但是对大型搭板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厚度做进行一定调整,一般情况下,其厚度被控制在30~40cm之间。设计人员进行搭板设计过程中,需进一步研究搭板的长度,从而避免搭板设计缺乏合理性。同时,可以利用锚固栓连接台顶和塔板,从而有效降低沉降情况。此外,结合桥台实际情况,对搭板筋进行合理设计,从而有效提升过渡段性能。

4.2搭板长度设计

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确定搭板的长度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入手:①在发生沉降时,纵坡变化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②确保搭板长度比破坏棱体长;③确保搭板长度能够满足预留缺口的结构;④保证搭板的有效长度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充分保证搭板长度,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需要以纵坡的变化以及预留缺口的长度作为主要的计算依据,同时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确定。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动力原理的影响,搭板受力和自身长度有着必然的关联,通常情况下搭板越长则越利于受力。在工程设计中,搭板长度通常不会在5m以下,大型桥梁通常需要设置为8~12m之间,中型桥梁需要保证在6~8m之间。

4.3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压实设计

对路桥过渡段进行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同时对路桥台背和桥坡填实和填土,采用这一方式,能够有效防止沉降现象的发生。同时,结合相关施工方案对其进行具体施工,也可以采用分层填筑的方式。对每一层的厚实度进行合理控制,按照相关规定对不同环节进行具体施工,首先将土卸下车,然后使用推土机推平,此后对路面进行洒水。相应施工人员要使用专用工具对路面进行填平,然后使用压路机实施具体的压实操作。

4.4桥头路基设计不设置搭板时要点分析

(1)台后填筑。没有搭板的路桥工程在我国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种结构形式主要是对后台进行填筑,进而提升工程路基和路面的承载能力,确保路桥过渡段的综合性能。后台的填筑通常需要选择渗水性能好且易密实的填料,比如中粗砂。如果需要选择细粒土进行填筑,则可以使用石灰、水泥、粉煤灰等几种材料进行混合。后台填筑必须要保证其压实度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通常需要从上至下分层进行压实处理,压实度必须在96%以上,这样才能保证该部分在投入使用之后,不会出现沉降现象,确保了工程质量,还有效防止发生桥头跳车的现象。(2)地基问题。如果路桥过渡段的施工所在位置属于软土路基中,那么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处理才能进行施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发生沉降现象。路桥过渡段软土路基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软土的类型和性质,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以保证其具备工程要求的承载能力,提高整体稳定性。通过研究发现,在桥接坡30m范围内使用单轴双向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桩身需要穿透软土层,通过这一系列的施工之后,可以大大提升该部分路基的承载能力,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结束语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是十分完善,如道路和桥梁的过渡段位置,结构设计存在一定问题,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应当加大重视力度,并对路桥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使我国路桥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伟峰.针对路桥过渡段及路基路面结构设计探究[J].四川水泥,2015(01):225.

[2]吴明华.关于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关键点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06):198.

[3]姚虹彬.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的结构设计与施工[J].知识经济,2011(07):129.

[4]孙筠.已建软基桥梁桥头跳车的处治方法机理分析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

[5]王乐辉.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的结构设计与施工[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7):199-200.

标签:;  ;  ;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结构设计王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