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地震论文_缪逸飞,郭明珠,吕欣欣,陈志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设定地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概率,危险性,场地,琉球,海啸,华亭,荣昌。

设定地震论文文献综述

缪逸飞,郭明珠,吕欣欣,陈志伟[1](2019)在《基于设定地震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群体建筑震害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设定地震的群体建筑震害预测方法。以保定市为例,依据中弱活动断层也可能发生中等强度破坏性地震的理论基础,计算弱活动断层潜在最大震级,统计华北地区破坏性地震拟合出震级-震中烈度关系,选择合适的烈度衰减关系得到保定市设定地震的地震影响场,依据地震影响场将城市分区并且给出不同分区内不同类型建筑物的震害矩阵,最后利用Arc-GIS强大的制图及图像显示功能,根据系统分析所得的实验区震害指数计算结果,绘制了实验区二维震害预测图。结果表明基于设定地震的群体建筑震害预测方法提高了震害预测的精度,使得预测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9年02期)

秦娟,王赞军,董娣,王宏超,钟德燕[2](2018)在《设定地震下重庆荣昌地区的震害预评估结果探讨及应急处置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荣昌及周边是重庆地震较活跃的地区,是每年的重点关注对象,因此对荣昌地区的地震风险防控十分重要。根据荣昌地区历史地震分布和断裂分布设定地震,利用重庆地区震害回归曲线估算受灾面积、死亡人口、伤亡人口、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并与地震应急灾害评估系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周边几次大地震对荣昌地区的影响,最后对结果进行修正。根据历史地震等震线分布,绘出综合等震线图,给出受灾范围。对不同震级或烈度提出相应的处置建议。(本文来源于《四川地震》期刊2018年04期)

李红军,朱凯斌,赵剑明,刘小生,杨正权[3](2019)在《基于设定地震场地相关反应谱的高土石坝抗震安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最新颁布的《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NB35047—2015)中关于甲类设防重大土石坝工程设计反应谱的规定,重点研究了基于设定地震的场地相关反应谱和一致概率反应谱确定的动参数下高土石坝的动力反应特征。通过240m高长河坝高心墙堆石坝在两种不同反应谱下设计和校核地震动下的计算分析发现一致概率谱得到的坝顶动力响应加速度、动位移、永久变形、坝坡安全系数和塑性滑移等关键安全评价指标均高于场地相关反应谱的结果,进而探讨了两种反应谱对长河坝高土石坝工程极限抗震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设定地震的场地相关反应谱得到的坝体的极限抗震能力明显高于一致概率谱,采用一致概率谱得到的地震动参数进行长河坝抗震设计和抗震加固措施研究易得到较保守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吕大刚,刘亭亭,李思雨,贾晓琳,庞健[4](2018)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分解与设定地震及其在西安地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Arc GIS为平台,以西安地区为研究对象,以西安地震局提供的信息为依托,给出西安地区的潜在震源区划分以及地震活动性参数,根据随机有限断层模拟得到西安地区地震动强度预测模型,基于离散算法平台,以潜在震源区为基本单位,将潜在震源区离散成栅格并看成点源,分别计算每个栅格对场地的地震动超越概率,即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概率地震危险性分解去确定某一最可能造成所需危险水平下的地震动强度参数的贡献率,最后根据加权方法确定设定地震。研究结果表明:在0. 2 s、1. 0 s和2. 4 s这3个周期的谱加速度值,相同危险性水平下,对场地贡献较大的潜在震源基本相同,但是各潜在震源的相对贡献率依然有差别;对于不同的危险性水平,对场地贡献较大的潜在震源区的数目区别很大,但基本都是靠近场地附近的几个潜在震源,且比较集中。(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8年05期)

张翠然,陈厚群,李德玉,李敏[5](2018)在《基于设定地震确定重大水电工程场地相关设计反应谱》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大水电工程设计反应谱的合理确定是工程抗震设计的基本前提。本文提出基于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给定的输入参数、衰减关系和设计地震动加速度值,依据发生概率最大的原则和潜在震源中主要发震构造来确定设定地震的震级和震中距的方法。由设定地震计算场地相关设计反应谱时,建议采用不经烈度转换的反应谱衰减关系。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所确定的设定地震及场地相关设计反应谱较为合理,能满足重大水电工程抗震设计需求。(本文来源于《水电与抽水蓄能》期刊2018年02期)

温燕林,于海英,朱艾斓,宋治平,李春峰[6](2016)在《设定琉球海沟发生罕遇地震评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啸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构造相似条件分析,琉球海沟与日本海沟、智利海沟、印尼巽他海沟一样具备发生9级罕遇超巨大地震的可能。在对近几年来全球发生的超巨大地震参数及构造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设定琉球海沟9.0级地震参数,并将其引发的海啸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震可引发初始波高为8m的海啸,台湾东北部半小时后遭受10m以上海啸,3~4小时左右传至浙南、闽北沿岸,近岸各处波高在1~2m;5小时左右传至浙北、粤北沿岸,浙江近岸各处波高在2m左右,广东沿海、台湾海峡由于台湾岛的正面阻挡,海啸波高低于50cm;8小时后靠近上海海岸线,最大波高约1m。海啸的上岸高度与海岸附近的海深和海岸线的形态密切相关,我国东南海域地形变化复杂、海湾众多,对海啸波有放大作用,模拟结果可能比实际海啸偏小。我国沿海地区分布着不少已建和在建的核电厂,在核电设计时未考虑海啸,一旦发生这种罕遇地震海啸则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若与风暴潮、天文大潮迭加则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由于核电安全要求万无一失,故须制订有效预警和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荆旭[7](2015)在《基于设定地震确定非基岩场地弹塑性验算输入地震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非基岩场地的甲类建筑弹塑性验算输入地震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探讨基于设定地震确定弹塑性验算输入地震动的方法。以某设施厂址为例,采用修改后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公式计算潜源对工程厂址的影响。按照震级(M)-距离(R)-衰减关系标准差系数(ε)组合,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进行分解,将叁元变量(M,R,ε)的均值或众值计算的反应谱定义为设定地震动,并根据设定地震及其反应谱,选取实际地震动记录近似模拟地震动的离散;采用随机生成的土层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最终给出土层地表设定地震动的期望值作为输入地震动。(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刘辰,李小军[8](2014)在《针对设定地震的地震预警能力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预警系统,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其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我国现有的地震预警系统多采用原地预警的工作模式,与此同时一些异地预警模式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在建设与测试中。由于现代地震工程学的快速发展,新建工程拥有一定的抗震性能,所以现代的预警系统针对的是能量释放较多的大地震,即具有由较长的断层破裂造成的地震。考虑到大地震的断层破裂过程,预警系统做出准确判断的时间受断层破裂方式的影响。本文通过设定地震的方法,预期某一断层发生地震可能产生的震害,并与地震波的传播过程、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相结合,从理论上分析地震预警系统对大地震的预警能力。(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4年S1期)

陶夏新,陶正如,师黎静[9](2014)在《设定地震——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估和确定性危险性评估的连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简要回顾地震危险性评估概率方法和确定性方法的发展与协调的基础上,本文强调设定地震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性、在估计大地震近场地震动中建立震源模型的必要性,指出概率方法中不确定性校正对地震危险性的影响,结合实例提出了一种确定设定地震参数的方法,并展示了应用于一个区域地震区划的试验结果。(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4年04期)

贾兆伟,赵烽帆,张岩,孟令媛[10](2014)在《甘肃华亭矿区设定地震的地震动场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断层区域地震动的分布特征对断层附近工业矿区及矿区内工业建筑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甘肃省华亭地区及其附近区域展开研究,分析历史地震、地震构造及小震活动等,结合中国大陆地区中—长期危险性研究给出的大震危险区判定成果,预测了设定地震发生时近断层地震动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当六盘山南段断层发生M7地震时,潜在破坏性地震动的影响范围集中在震中及断层附近区域,沿断层走向展布。峰值加速度的范围约为0~1 500cm/s2,其中华亭地区峰值加速度约为100cm/s2,华亭地区东侧的宁县南煤矿和宁县中煤矿的峰值加速度约为50cm/s2。(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设定地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荣昌及周边是重庆地震较活跃的地区,是每年的重点关注对象,因此对荣昌地区的地震风险防控十分重要。根据荣昌地区历史地震分布和断裂分布设定地震,利用重庆地区震害回归曲线估算受灾面积、死亡人口、伤亡人口、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并与地震应急灾害评估系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周边几次大地震对荣昌地区的影响,最后对结果进行修正。根据历史地震等震线分布,绘出综合等震线图,给出受灾范围。对不同震级或烈度提出相应的处置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设定地震论文参考文献

[1].缪逸飞,郭明珠,吕欣欣,陈志伟.基于设定地震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9

[2].秦娟,王赞军,董娣,王宏超,钟德燕.设定地震下重庆荣昌地区的震害预评估结果探讨及应急处置建议[J].四川地震.2018

[3].李红军,朱凯斌,赵剑明,刘小生,杨正权.基于设定地震场地相关反应谱的高土石坝抗震安全评价[J].岩土工程学报.2019

[4].吕大刚,刘亭亭,李思雨,贾晓琳,庞健.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分解与设定地震及其在西安地区的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

[5].张翠然,陈厚群,李德玉,李敏.基于设定地震确定重大水电工程场地相关设计反应谱[J].水电与抽水蓄能.2018

[6].温燕林,于海英,朱艾斓,宋治平,李春峰.设定琉球海沟发生罕遇地震评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啸风险[J].地震工程学报.2016

[7].荆旭.基于设定地震确定非基岩场地弹塑性验算输入地震动探讨[J].地震工程学报.2015

[8].刘辰,李小军.针对设定地震的地震预警能力评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

[9].陶夏新,陶正如,师黎静.设定地震——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估和确定性危险性评估的连接[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

[10].贾兆伟,赵烽帆,张岩,孟令媛.甘肃华亭矿区设定地震的地震动场影响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第六排预应力锚杆地震前后轴力图大理设定地震2015年震亡预测图澜沧设定地震2015年震亡预测图丽江设定地震2015年震亡预测图大关设定地震2015年震亡预测图嵩明设定地震2015年震亡预测图

标签:;  ;  ;  ;  ;  ;  ;  

设定地震论文_缪逸飞,郭明珠,吕欣欣,陈志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