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t升降平台运输车转向系统设计

130t升降平台运输车转向系统设计

一、130t升降平台运输车转向系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赵晨[1](2021)在《25T管片运输车动力学仿真与行走系统关键件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管片运输车是一种专门用于隧道施工的工程车辆,主要用于完成预制管片的运输。运输方式可分为有轨运输和无轨运输两种,无轨运输即胶轮式管片运输车。有轨运输效率低且成本较高,而胶轮式管片运输车具有可靠性高、操作安全等特点。因此,胶轮式管片运输车发展空间广阔,常规的工程运输车辆的轮胎在弧形面上正常行驶时,只有轮胎的最外沿与地面接触,增加了轮胎的压力,容易造成车辆爆胎的情况。本课题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设计了一种通过液压缸的伸缩来控制轮胎的翻转角度的行走系统,从而调整至车轮轮胎面与弧形地面贴合,有效保证轮胎与弧形面的接触面积,降低车轮轮胎的损耗,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管片运输车整体的车架结构、行走系统与整车的基本参数,基于多刚体动力学理论,通过机械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View,搭建整车各个部件间的约束和驱动关系,以及创建轮胎模型和路面模型,建立起管片运输车的三维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其次,通过ADAMS/View动力学仿真软件对管片运输车在平路直线、爬坡和弧形面三种较为常见的直线设计工况进行运动学与动力学的仿真,重点分析行走系统关键件——驱动桥壳与从动桥壳重要铰接位置每时每刻的受力,为下一步驱动桥壳与从动桥壳的有限元分析提供依据。最后,通过对比以上三种设计工况发现,当管片运输车在弧形面行走同时摆动油缸全部伸出时,驱动桥壳与从动桥壳关键铰接点受力的合力最大,将其作为载荷输入,对驱动桥壳和从动桥壳进行ANSYS Workbench静力学分析,选用第四强度理论对驱动桥壳和从动桥壳进行强度校核,通过校核发现驱动桥壳与从动桥壳是安全的,满足设计要求,最终通过现场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

张进[2](2021)在《75t管片运输车设计及关键系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全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处在社会经济大提升的转折点,基建工程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道路、桥梁及隧道工程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关键一环,是串联全国各地经济的纽带,是带动经济飞升的提速器。管片运输车,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用来运输管片的车辆,其本质属于工程运输车的一类,是隧道建设施工过程中负责输送盾构管片的工程运输车。本课题“75t管片运输车设计及关键系统分析”来源于本人在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期间所参与的项目,该项目是为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环城北路--天目山路提升改造工程第02标段项目经理部所设计的6台双头运输车。根据设计需要,首先对75t管片运输车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车架结构、驱动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前驾驶室升降系统、电控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和空气制动系统,对关键的驱动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前驾驶室升降系统的结构和液压系统进行设计研究,并针对重要结构和元件进行计算和型号选择,为下面几章的仿真分析奠定理论基石。然后使用ANSYS软件对车辆的承重机构-车架进行了静力学仿真分析,找出车架变形的危险位置,分析车架的结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继续对其进行结构动力学分析,找到出现共振现象的自激频率,保证车架结构的动态特性,提高车架的使用寿命。其次,对75t管片运输车的悬挂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在三维建模软件Pro E中搭建悬挂系统简易模型,再通过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关键铰接点位置的受力曲线变化,为下章的液压系统仿真提供数据支撑。最后,考虑到75t管片运输车包含空载和重载两种工况,重载又分为管片运输、箱涵运输、砂浆罐运输三种不同负载情况,因此还需要分析悬挂液压系统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变化。通过AMESim软件建立悬挂液压系统的原理模型图,得出悬挂油缸在上升过程中的行程和压力变化曲线,并通过现场试验进行比对,分析仿真结果正确性,验证系统的合理性。

张玻溶[3](2018)在《多轴车辆电液伺服转向系统效率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轴车辆是国防军事现代化和民用基础设施建设所必备的大型工程装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多轴车辆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多轴转向系统作为多轴车辆核心系统之一,其性能直接制约着车辆稳定性、灵活性和高效性,现已成为衡量现代化大型轮式车辆研发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深化多轴转向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提高多轴车辆的转向性能,改善多轴转向系统的诸多缺陷,持续推进多轴车辆核心技术的突破意义重大。多轴转向性能的关键在于其驱动性能和动态转向性能,电液伺服转向因能兼顾大负载及高精度动态转向而备受青睐。然而,现有电液伺服转向系统工作效率低下问题却严重限制了其技术的突破。因此,本文基于电液伺服转向系统理论研究,通过分析转向系统的效率特性,研究设计一种泵阀复合控制策略,旨在实现转向系统的节能高精度控制。首先,基于转向系统物理模型及基本原理,建立单桥电液伺服转向系统效率理论模型。基于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建立转向机械结构非线性数学模型;构建阀控双转向助力缸液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并获得系统重要元件工作压力之间关系的数学描述;针对系统能耗主体的液压控制系统效率进行理论研究,建立电液伺服转向系统效率数学模型。其次,基于转向系统效率数学模型,分析系统的静态效率特性。构建单桥电液伺服转向系统静态效率模型,分析机械结构对系统静态效率的影响程度,建立系统静态效率简化模型;分析多工况下系统的静态效率,揭示系统的基本效率特性;结合系统关键参数对静态效率的影响分析,明确系统关键参数对效率的影响规律。然后,基于转向系统静态效率分析结果,设计基于泵阀复合控制的节能高精度控制策略。围绕电液伺服转向系统节能降耗的核心问题,改进现有转向系统,设计相应的节能控制策略;结合节能控制与传统PID控制策略,提出一种泵阀复合控制策略,建立系统复合控制综合模型;基于遗传算法整定PID参数,实现电液伺服转向系统的节能高精度控制。最后,搭建单桥电液伺服转向试验系统,验证转向系统效率理论模型的准确性。设计转向系统静态效率测试方案,结合MLC控制器和LabVIEW数据采集系统,搭建电液伺服转向试验系统;对比系统静态效率实测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验证转向系统效率数学模型的准确性;研究实际工况下系统关键参数对效率的影响规律,明确其对效率的影响程度。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建立单桥电液伺服转向系统效率理论模型,结合实际加载工况分析多工况下系统的静态效率,揭示系统的基本效率特性,为系统的节能高精度控制提供理论指导;针对系统效率低下的核心问题,设计基于泵阀复合控制的节能高精度控制策略,兼顾转向系统控制精度与工作效率,实现电液伺服转向系统的节能高精度控制。

张成[4](2018)在《山地果园轮式运输机升降自卸集成平台的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水果产业是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农业产业调整、出口创汇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果实的采摘、运输和果树的修剪等在果园的管理作业中是不可缺少的作业环节,目前,这些环节主要依靠人力劳动来完成作业。在果实丰收的季节,由于其成熟期比较集中,采运时间紧迫,劳动强度大,如遇阴雨等恶劣天气时,若不能及时将果实采摘、运输出去,将会造成十分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在果品的采摘工作过程中,需登高作业,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国内现有果园机械的作业功能较为单一,若购买全套,则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这对于许多中小型果园来说会有较大的经济压力。国外的果园作业机械也有技术较为完善的产品,但其价格昂贵,小型果园根本无力承担。因此,研发一款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多功能果园机械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基于实验室研发的汽油机驱动轮式运输机,对其设计加装了一种集升降、自卸功能于一体的作业平台,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优化传统的升降机设计方法,在平台结构设计方面采用安全设计及参数优化设计的理念,建立了一套更为简单、合理、实用的设计方法,有效的缩短了设计周期,避免材料的浪费。首先,根据实际改装的应用情况,查阅文献后确定平台总体设计方案、结构尺寸等;建立平台力学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得出油缸推力及剪叉臂各铰接点作用力表达式。运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平台剪叉升降机构、切换机构等的三维模型,装配后进行干涉检查分析。将模型导入ADAMS中,添加其材料、质量属性、约束和载荷等,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平台最大举升高度为2010mm,举升角度达到55.17°,大于安息角,满足设计要求;油缸举升力最大值为35075N;剪叉臂受力最大的铰接点为一级剪叉臂铰接点O1,其值为81440N,各铰接点作用力峰值均出现在举升初始位置。然后基于ADAMS的仿真结果,建立了升降自卸集成平台的参数化简易模型,根据优化目标创建了3个设计变量,对构件和运动副进行参数化后,进行优化分析,并得到优化后举升机构性能评价曲线,结果表明:对比优化前的油缸举升力,升降作业的举升力最大值减小了10.5%,为31370N,自卸作业的举升力最大值减小了9.5%,为7020N;优化后举升力曲线随时间变化较为平缓,有利于举升过程稳定进行。基于ADAMS仿真优化后的作用力变化图,确定了平台处于举升初始瞬态状态下的受力情况,然后将剪叉臂模型导入ANSYS,进行属性定义、网格划分、边界条件的添加及载荷施加,求解得到剪叉臂的应力云图、应变云图、总变形云图,分析结果表明其最大应力为219.08MPa,最大变形量为0.3375mm,平台剪叉臂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同时为后续的试验结果提供了对比的数据。最后以平台剪叉臂动应力为研究对象,构建剪叉臂动态应力测试系统,测试举升过程中剪叉臂动应力,获得剪叉臂关键部位的应力值曲线。结果表明:在各测点中,应力最大值出现与活塞杆顶端铰接的连接杆和剪叉臂BD的连接处,为172.8MPa;其余各测点的应力值均在60MPa内;在各测点的应力变化曲线中,应力峰值大多数均出现在2.5–3s内。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除第7测点和9测点的误差大于20%之外,其余测点对比误差在15%内,进一步验证了仿真分析所建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对实车进行测量,确定了其举升高度、举升角度等满足设计要求;对作业平台基本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平台进行升降作业时,空载起升速度为0.09m/s,满载下降速度为0.38m/s,满足要求;平台满载自卸时,举升时间为18.37s,下降时间为9.32s,满足要求;平台最大沉降量升降时为0.67mm,自卸时为0.09°,可以忽略不计。

李冲冲[5](2018)在《丘陵果园多功能履带运输车的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说明丘陵是我国果园种植的重要环境,机械化作业是我国丘陵果园种植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平原作业车辆无法适应丘陵果园的作业需要,果园作业成为了丘陵果园机械化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开发适应我国丘陵果园的作业机械迫在眉睫。为了解决丘陵果园机械的作业难题,同时提高丘陵果园车辆的多功能性和可靠性,本文设计了一种针对丘陵果园的多功能履带运输车,能够负载果园管理机具完成多种作业,同时也可以完成丘陵果园内的运输。本研究采用了农业车辆设计、动力学仿真技术和可靠性设计理论等研究方法,同时结合性能试验考察多功能履带运输车的综合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作业环境和农艺要求提出设计目标。计算了履带运输车的消耗功率并完成发动机选型。设计了传动方案:行走系统采用机械传动方式,动力输出系统采用液压传动方式,设计并校核了传动系统的传动比。进行了履带行走系统的主要参数设计和防倾翻设计。设计了制动系统和直腿式辅助支腿。设计了总体布局,通过三维模型模拟了整机的质心空间位置。2.对履带运输车的行驶性能、通过性能、转向性能和防倾翻性能进行了分析与动力学仿真。对履带运输车的行驶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和仿真,对滑转率和跑偏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履带运输车通过沟壑和台阶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仿真。对履带运输车的转向性能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仿真,对影响转向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履带运输车的防倾翻性能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仿真。3.对多功能履带运输车进行了系统可靠性设计,采用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分配方法和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方法。对履带运输车进行系统可靠性分析,提出系统可靠性目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400小时,连续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可靠度为0.905。采用评分法进行可靠度分配。按照分配后的可靠度对各子单元进行校核,满足设计要求。进行了系统DFMEA分析,对子单元的选型或设计提出建议。进行了样机的可靠性数据分析,该履带运输车的系统可靠性优于第一代履带运输车。4.对样机的行驶性能、转向性能、通过性能、坡道防倾翻性能和制动性能等进行了性能试验,各项参数均满足设计指标。进行了行驶速度试验、滑转率试验和跑偏率试验。进行了最小转向半径和最小通过半径试验。在规范化种植的果园道路中的通过率100%,行间通过性良好。能够通过500 mm宽的水平沟壑和110 mm的垂直台阶。测量了样机的质心空间位置,符合三维建模的模拟结果;样机的静态倾翻角度均大于25°样机的刹车性能满足设计目标;能在20°以内的坡道上驻车成功,能在20°以内的松软湿滑坡道上驻坡成功。丘陵果园多功能履带运输车在丘陵果园有良好的通过性能、行驶性能、转向性能、防倾翻性能、制动和驻车性能等。和现有的丘陵果园运输车相比,该机的可靠性高,同时具有多功能性,能够完成多种功能,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果园运输效率和作业效率,对提高丘陵果园机械化技术水平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仲崇哲[6](2017)在《面向温室行间采摘的智能运输车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现代温室已采用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使其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吸引力和活力的产业之一。由于温室内的作业空间狭小,行间采摘过程中的果实的运输还是依靠传统的“肩挎手提”,工作效率低、强度大。本文结合我国温室产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针对温室行间采摘工作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设计研制了一种面向温室行间采摘的智能运输车。实现了“人走车走、人停车停、人退车退”的自跟随功能,可跟随采摘工作人员在温室行间行走,方便工作人员完成果实的收集运输工作;同时车辆带有称重功能,果实采摘工作结束后可直接运走,无需再次过磅称重。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机械结构设计。车辆的机械设计主要对底盘和升降平台进行设计,并且对车辆各部分使用Soildworks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尺寸设计,并绘制出虚拟样机;同时完成了行走电机、转向电机、电动推杆和蓄电池的参数计算,并依据确定的参数进行了选型。(2)系统硬件电路设计。本文以Cortex-M3位核心的STM32F103C8T6作为主控芯片,控制各功能模块协调工作。系统硬件电路主要包括电源模块、信号采集装置、驱动模块、升降平台控制模块和人机交互装置。(3)在硬件电路的基础上设计了车辆行走控制程序、车辆转向控制程序、称重程序和显示模块程序。在软件设计中为了使车辆的转向更加精确,在转向电机控制程序中加入了增量式PID算法。(4)系统测试。为了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对车辆进行一些基础性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为面向温室行间采摘的智能运输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本设计将行间采摘时的实时收集、同步运输与采摘后的运输以及果实的称重相结合,满足行间采摘以及大型温室过道的长距离运输的要求,有利于降低温室采摘工作的工作强度,提高其工作效率。

景鑫锴[7](2017)在《乔化果园作业平台的结构设计及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果园的栽培模式主要分为乔化密植和矮砧密植。虽然矮砧密植是果园种植的发展趋势,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乔化果园的种植面积依然很大。乔化果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业者老龄化、生产能力下降、生产技术落后、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成本增加及产业化水平低。但是,近几年通过对乔化果园进行提干改型,为乔化果园机械化作业提供了条件。本课题针对乔化果园作业要求,设计了一种乔化果园作业平台,能够辅助完成剪枝、疏花、蔬果、套袋、采摘等作业。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了乔化果园作业平台的整机实现方案。根据乔化果园作业要求和现有条件,通过建立形态学矩阵分析比较,确定了乔化果园作业平台的整机方案和总体参数。整机以蓄电池作为动力源,采用遥控控制的半自动控制方式,在液压驱动的轮式底盘上搭载套缸式升降平台。整机的尺寸为长2m、宽1m、高1m,可升降高度为0.51m,能够实现015km范围内的无级调速。(2)完成了轮式行走装置的设计,包括整体结构设计、确定行走装置关键参数和传动系统的设计。和传统的电力助力式转向系统不同,该行走装置采用遥控控制的电力助力式转向系统,利用伺服电机代替传统的方向盘,通过伺服电机产生不同转向的扭矩传递到转矩传感器,继而控制作业平台不同方向的转向。传动系统采用液压传动方式并对其关键部件进行设计。(3)对套缸式升降平台进行设计,包括整体结构设计、升降机构设计、平台伸缩机构设计、平台回转机构设计、调平机构设计和工作平台设计。平台升降采用顶升液压油缸来实现,伸缩采用倾斜布置的伸缩液压油缸来实现,回转采用齿轮齿条摆动缸来实现,调平采用蛙式支腿来实现,升降平台主要完成工作平台的升降、伸缩和旋转,以满足乔化果园的作业高度和作业范围。(4)利用Pro/E软件建立作业平台各零部件模型,完成整机的虚拟装配,并对升降平台进行在静态干涉检验。在解决静态干涉的基础上进行升降平台的运动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升降平台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完成平台升降、伸缩和旋转动作。(5)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升降平台进行分析。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升降平台结构优化方案并进行校验。结果显示,采用的结构优化方案减轻了升降平台的质量,节省了材料和成本。

程健[8](2016)在《果园多功能轮式作业平台设计与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果园种植模式多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单户小面积种植方式,多数的果园管理作业是通过人力来完成的,这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对果树的生长、果实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果农们的经济效益。为此,本文结合果园的种植与管理模式和对机械化发展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可用于辅助果实采摘、运输、果树修剪、果园管理等作业的果园多功能轮式作业平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结合我国果园的种植模式和园艺要求确定了作业平台的整机结构方案和工作参数,整机以轮式液压驱动底盘为载体,搭载了剪叉式可升降的工作平台,通过操纵控制器可方便地控制其上升和下降。(2)完成了果园轮式作业平台的设计,包括液压行走底盘、可横向伸缩的升降平台和液压系统。行走底盘采用偏置操作台可降低整机总体高度和重心,充分改善果园作业平台的通过性和稳定性;升降平台通过线控操作盒可根据需求自由方便地控制平台的升降和伸缩;设计并绘制了液压系统原理图,分析了作业平台高低速行驶、平台升降、平台伸缩和刹车功能的液压原理。(3)运用SolidWorks建立了各零部件的三维结构模型,完成了样机虚拟装配,进行了升降平台的干涉检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机构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可提高设备的安全性。(4)通过建立转向梯形结构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计算分析,对转向梯形进行了结构优化,采用加权法进行优化计算后,得当转向梯形摇臂长112.8mm、横拉杆长283.2mm、转向齿条安装轴线到转向梯形底边的距离为80mm时转角误差偏差绝对值最小为1.7194°,优化效果最佳。(5)试制了果园多功能轮式作业平台样机,试验测试了样机的升降高度、升降稳定性、行驶速度和跨越障碍能力,结果表明样机能够满足果园作业要求。

候志伟[9](2016)在《轮式果园作业平台性能分析与仿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传统的农业装备开发过程要经过图纸绘制、样机制造、田间实验、改进设计和再实验等多个步骤,而且其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经验设计。这就使得农业装备的研发需要进行多次物理样机实验,从而造成其研发成本高,研发周期长等限制因素。为此,本文依托项目组所研制的轮式果园作业平台,在对整机的结构和性能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对整机进行三维建模和动力学仿真。具体研究内容:1、对轮式果园作业平台的剪叉升降机构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其运动学方程;计算作业平台的理论牵引力、土壤阻力、坡道阻力,以及地面对作业平台的牵引附着力,得出理论牵引力为6567N,总阻力为4496N,地面对平台的附着力为10500N。2、运用SolidWorks建立轮式果园作业平台各部件的三维模型,分析整机装配原则,构建整机虚拟模型,然后检测运动干涉和升降平台运动情况。3、运用ADAMS和SolidWorks之间的数据转换方法,在ADAMS中建立轮式果园作业平台的转向系统和轮胎等运动部件的动力学模型,将在SolidWorks中建立的其他部件以Parasolid格式传输到ADAMS/VIEW中,添加各部件之间约束,构建整车动力学模型。4、针对果园作业平台的实际作业情况,参考农用运输车和轻型越野车的相关试验标准,对平台整机动力学模型进行通过垂直凸台、水平壕沟和陡坡的特定工况仿真试验,得出在特定工况下作业平台行驶性能参数曲线图。结果表明,轮式果园作业平台在特定工况下的行驶稳定性可以满足作业需求,能够正常通过障碍物和坡道。

任宇强[10](2013)在《FB45机场运输车转向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FB45机场运输车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车辆基本转向理论阿克曼原理出发,引出对重载平板车的转向特性分析,论述了运输车转向方式与转弯关系,并建立在各转向模式下各轮组偏转角度的数学模型。其次,对车辆转向阻力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了液压系统基本元件的数学模型和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用几何法计算了液压缸的行程,参照FB45机场运输车的整车参数,计算了转向液压缸的推力。通过ADAMS软件对运输车的转向系统进行建模仿真,改变液压系统的参数,分析了系统的动态特性,总结了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传递函数法建立运输车比例阀控油缸液压转向系统的动态方程,将PID控制策略引入到控制系统中,设计相应的控制器,运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功能模块建立转向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转向系统采用PID控制转向轮组具有较快的瞬态响应且基本无超调,其转向轮组的瞬态响应性能稳定,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130t升降平台运输车转向系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30t升降平台运输车转向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25T管片运输车动力学仿真与行走系统关键件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管片运输车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管片运输车相关技术研究
        1.3.1 车辆动力学仿真技术
        1.3.2 有限元仿真技术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内容
第2章 25T管片运输车多刚体动力学建模
    2.1 管片运输车结构与参数
        2.1.1 管片运输车结构模型
        2.1.2 管片运输车基本参数
    2.2 ADAMS动力学理论
        2.2.1 广义坐标的建立
        2.2.2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2.2.3 动力学方程的求解
    2.3 管片运输车动力学建模
        2.3.1 管片运输车实体建模
        2.3.2 管片运输车三维模型导入ADAMS/View
        2.3.3 管片运输车运动副与驱动的建立
    2.4 管片运输车轮胎建模
        2.4.1 轮胎模型概述
        2.4.2 改进的Fiala模型
        2.4.3 ADAMS/Tire模块
        2.4.4 轮胎参数确定
    2.5 管片运输车路面建模
    2.6 管片运输车整车模型建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25T管片运输车多刚体动力学仿真结果分析
    3.1 管片运输车直线行驶的阻力和驱动条件分析
        3.1.1 直线行驶所受的阻力
        3.1.2 车辆直线行驶的驱动条件
    3.2 管片运输车平路直线行走仿真与分析
        3.2.1 仿真设置
        3.2.2 运动学仿真结果分析
        3.2.3 关键结构动力学仿真结果分析
    3.3 管片运输车爬坡行走仿真分析
        3.3.1 仿真设置
        3.3.2 运动学仿真结果分析
        3.3.3 关键结构动力学仿真结果分析
    3.4 管片运输车圆弧面直线行走仿真分析
        3.4.1 仿真设置
        3.4.2 运动学仿真结果分析
        3.4.3 关键结构动力学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行走系统关键件安全性分析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1.1 有限元方法简介
        4.1.2 仿真模型的简化与参数设置
        4.1.3 网格划分
        4.1.4 施加载荷和约束
    4.2 静力学分析
        4.2.1 静力学分析理论
        4.2.2 静力学仿真结果分析
    4.3 关键结构应力实验研究
        4.3.1 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
        4.3.2 等效应力的计算方法
        4.3.3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2)75t管片运输车设计及关键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1.2 管片运输车简介
    1.3 管片运输车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管片运输车国外发展现状
        1.3.2 管片运输车国内发展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1.4.1 论文研究的意义
        1.4.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管片运输车整体设计
    2.1 管片运输车整车结构介绍
        2.1.1 管片运输车工况介绍
    2.2 车架结构设计
    2.3 管片运输车行驶系统设计
        2.3.1 动力系统方案设计
        2.3.2 驱动系统方案设计
    2.4 管片运输车悬挂系统设计
        2.4.1 悬挂液压系统方案设计
        2.4.2 关键液压元件的计算与选型
    2.5 管片运输车转向系统设计
        2.5.1 转向系统结构设计
        2.5.2 转向液压系统方案设计
        2.5.3 关键液压元件的计算与选型
    2.6 管片运输车前驾驶室升降系统设计
        2.6.1 前驾驶室升降系统结构设计
        2.6.2 前驾驶室升降液压系统方案设计
        2.6.3 关键液压元件的计算与选型
    2.7 管片运输车其他系统介绍
        2.7.1 自动灭火系统
        2.7.2 电控系统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管片运输车车架结构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方法概述
    3.2 车架结构静力学分析
        3.2.1 静力学分析方法
        3.2.2 仿真模型建立
        3.2.3 设置基本参数
        3.2.4 导入模型
        3.2.5 划分网格
        3.2.6 施加载荷和约束
        3.2.7 仿真结果分析
    3.3 车架结构动力学分析
        3.3.1 模态分析
        3.3.2 谐响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管片运输车悬挂系统动力学仿真
    4.1 机械系统动态仿真技术
    4.2 悬挂系统动力学仿真
        4.2.1 仿真软件概述
        4.2.2 仿真模型建立
        4.2.3 仿真过程
    4.3 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悬挂液压系统的仿真分析
    5.1 液压系统仿真技术
        5.1.1 仿真软件概述
        5.1.2 AMESim软件的建模仿真过程
    5.2 悬挂液压系统仿真分析
        5.2.1 关键液压系统的分析与建模
        5.2.2 悬挂液压系统整体仿真
        5.2.3 仿真结果分析
    5.3 现场试验
        5.3.1 车架承载能力试验
        5.3.2 悬挂系统上升试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多轴车辆电液伺服转向系统效率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液助力转向系统研究现状
        1.2.2 液压系统效率分析研究现状
        1.2.3 液压系统节能技术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3.1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液伺服转向系统数学建模
    2.1 电液伺服转向系统机械结构数学建模
        2.1.1 转向系统机械结构基本原理
        2.1.2 转向系统机械结构的数学模型
    2.2 电液伺服转向液压控制系统数学建模
        2.2.1 转向液压控制系统基本原理
        2.2.2 转向液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3 电液伺服转向系统效率数学建模
        2.3.1 转向系统的功率传输与损耗
        2.3.2 转向系统效率的数学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液伺服转向系统静态效率研究与分析
    3.1 电液伺服转向系统静态效率模型
    3.2 转向机械结构对静态效率的影响分析与模型简化
        3.2.1 转向系统横向拉杆对静态效率的影响
        3.2.2 转向系统耗散能对静态效率的影响
        3.2.3 转向系统静态效率模型简化
    3.3 电液伺服转向系统不同工况下的静态效率
        3.3.1 空载工况下的静态效率
        3.3.2 单侧加载工况下的静态效率
        3.3.3 双侧加载工况下的静态效率
        3.3.4 不同转向方向时的静态效率对比
        3.3.5 多种转向速度工况下的静态效率对比
    3.4 系统关键参数对静态效率的影响分析
        3.4.1 机械结构设计参数对静态效率的影响
        3.4.2 液压系统关键参数对静态效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液伺服转向系统复合控制策略研究
    4.1 电液伺服转向系统的复合控制
    4.2 电液伺服转向系统节能控制策略设计
    4.3 电液伺服转向系统复合控制仿真分析
        4.3.1 转向系统复合控制仿真建模
        4.3.2 转向系统复合控制特性分析
    4.4 电液伺服转向系统复合控制策略优化
        4.4.1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参数整定基本原理
        4.4.2 复合控制策略优化及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MLC的单桥转向系统试验研究
    5.1 单桥转向系统试验台架介绍
    5.2 转向系统静态效率测试系统设计
        5.2.1 静态效率测试方案设计
        5.2.2 硬件系统的搭建
        5.2.3 软件系统的设计
    5.3 电液伺服转向系统试验分析
        5.3.1 电液伺服转向系统效率模型验证
        5.3.2 关键敏感参数对系统静态效率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一、论文总结
    二、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山地果园轮式运输机升降自卸集成平台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轮式运输机升降自卸集成平台结构设计
    2.1 整车结构尺寸及相关参数
    2.2 升降自卸集成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2.3 剪叉升降机构结构设计
        2.3.1 驱动油缸安装形式确定
        2.3.2 驱动油缸举升方向确定
    2.4 剪叉升降机构尺寸参数确定
        2.4.1 工作原理
        2.4.2 剪叉升降机构尺寸参数确定
    2.5 剪叉升降机构受力分析
    2.6 理论计算及剪叉臂尺寸选择
    2.7 自卸举升机构分析
        2.7.1 举升机构分类
        2.7.2 举升机构举升性能主要评价参数
        2.7.3 举升机构确定
        2.7.4 机构运动分析
        2.7.5 机构受力分析
    2.8 平台驱动油缸确定
    2.9 切换机构的设计
        2.9.1 切换机构工作原理
    2.10 平台稳定性分析
    2.11 本章小结
3 基于ADAMS的轮式运输机升降自卸平台仿真分析及优化
    3.1 升降自卸集成平台三维实体模型建立
        3.1.1 平台建模
        3.1.2 平台装配
        3.1.3 平台干涉检查分析
    3.2 升降自卸平台虚拟样机建立
        3.2.1 模型导入
        3.2.2 添加约束与载荷
        3.2.3 定义测量参数、仿真驱动参数和仿真输出
    3.3 平台升降作业仿真结果分析
    3.4 平台自卸作业仿真结果分析
    3.5 参数化建模及优化分析
        3.5.1 参数化模型建立
        3.5.2 优化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ANSYS的升降自卸平台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4.1 基于ADAMS仿真优化的剪叉臂受力分析
    4.2 剪叉臂有限元分析过程
    4.3 本章小结
5 试验研究
    5.1 动态应力应变试验
        5.1.1 试验准备
        5.1.2 贴片方案
        5.1.3 试验分析
    5.2 基本性能试验
        5.2.1 相关尺寸测量
        5.2.2 举升时间测试
        5.2.3 平台沉降量测试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A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B 硕士期间所获奖项
附录 C 硕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5)丘陵果园多功能履带运输车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丘陵果园运输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丘陵果园多功能履带运输车的整机设计
    2.1 设计目标及总体结构
        2.1.1 环境调研及设计目标
        2.1.2 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2.2 发动机选型
        2.2.1 最大消耗驱动力计算
        2.2.2 发动机选型
    2.3 传动系统设计
        2.3.1 传动方案选择
        2.3.2 传动比设计
    2.4 履带行走系统设计
        2.4.1 履带行走系统工作原理
        2.4.2 履带行走系统主要参数设计
        2.4.3 橡胶履带主要参数设计
    2.5 制动系统及辅助支腿设计
        2.5.1 制动系统设计
        2.5.2 辅助支腿设计
    2.6 总体布局
        2.6.1 空间布局设计
        2.6.2 质心模拟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履带行走系统的分析与仿真
    3.1 行驶性能分析
        3.1.1 行驶性能的分析
        3.1.2 行驶性能的动力学仿真
    3.2 通过性能分析
        3.2.1 通过性能的分析
        3.2.2 通过性能的动力学仿真
    3.3 转向性能分析
        3.3.1 转向性能的分析
        3.3.2 转向性能的动力学仿真
    3.4 防倾翻性能分析
        3.4.1 防倾翻性能的分析
        3.4.2 防倾翻性能的动力学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可靠性的设计与分析
    4.1 系统可靠性目标
    4.2 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分配
        4.2.1 系统可靠性分析
        4.2.2 系统可靠性分配
    4.3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4.4 系统可靠性数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样机的综合性能试验
    5.1 行驶性能试验
        5.1.1 行驶速度试验
        5.1.2 滑转率试验
        5.1.3 跑偏率试验
    5.2 转向性能试验
        5.2.1 最小转向半径试验
        5.2.2 最小通过半径试验
        5.2.3 行间转向性能试验
    5.3 通过性能试验
        5.3.1 行间通过性试验
        5.3.2 台阶通过性试验
        5.3.3 沟壑通过性试验
    5.4 坡道防倾翻性能试验
        5.4.1 质心的空间位置测量试验
        5.4.2 静态倾翻试验
    5.5 制动性能和防滑移性能试验
        5.5.1 制动性能试验
        5.5.2 坡道防滑移性能试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录2

(6)面向温室行间采摘的智能运输车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以及内容安排
    1.6 本章小结
2 总体方案设计
    2.1 面向温室行间采摘智能运输车主要要求
    2.2 机械结构方案
        2.2.1 车辆底盘设计方案
        2.2.2 升降平台设计方案
    2.3 车辆导航方案
    2.4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机械机构设计与实现
    3.1 主要性能指标
    3.2 车辆机械结构设计
    3.3 电机选型
        3.3.1 电机类型选择
        3.3.2 行走电机选型
        3.3.3 转向电机选型
    3.4 升降平台设计
        3.4.1 升降平台介绍
        3.4.2 升降平台参数设计
    3.5 蓄电池选型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4.1 电源模块
        4.1.1 供电方案
        4.1.2 DC/DC电源模块
    4.2 主控芯片选择
    4.3 驱动模块
    4.4 信号检测装置
        4.4.1 电磁信号检测模块
        4.4.2 人车距离检测模块
    4.5 升降平台控制模块
        4.5.1 称重模块
        4.5.2 电动推杆及其控制模块
    4.6 人机交互装置
        4.6.1 显示模块
        4.6.2 按键模块
    4.7 本章小结
5 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主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5.2 车辆行走控制程序设计
        5.2.1 人车距离检测模块程序设计
        5.2.2 行走电机控制程序设计
    5.3 车辆转向控制程序设计
        5.3.1 电磁信号检测模块驱动程序设计
        5.3.2 转向电机控制程序设计
    5.4 称重程序设计
    5.5 显示模块程序设计
    5.6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
    6.1 自跟随响应测试
    6.2 称重测试
    6.3 车辆行走实验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

(7)乔化果园作业平台的结构设计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乔化果园作业平台整机方案的确定
    2.1 需求分析
    2.2 整机方案设计
    2.3 整机参数确定
    2.4 传动路线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行走装置设计
    3.1 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3.2 转向机构设计
    3.3 基本参数的确定
        3.3.1 外形尺寸确定
        3.3.2 最大行驶阻力的确定
        3.3.3 整机理论质量的确定
    3.4 行走装置传动系统设计
        3.4.1 传动方案设计
        3.4.2 传动系统关键部件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升降平台设计
    4.1 升降平台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4.1.1 基本结构的确定
        4.1.2 工作原理
    4.2 关键零部件设计计算及选型
        4.2.1 平台升降机构设计
        4.2.2 平台伸缩机构设计
        4.2.3 平台回转机构设计
        4.2.4 调平机构设计
        4.2.5 工作平台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虚拟样机的建立与分析
    5.1 虚拟样机技术
    5.2 Pro/E软件简介
    5.3 乔化果园作业平台虚拟装配
    5.4 升降平台的运动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ANSYS的升降平台结构优化
    6.1 ANSYS软件简介
    6.2 升降平台的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
        6.2.1 升降平台的有限元分析
        6.2.2 滑轨结构优化
        6.2.3 伸缩油缸支撑杆结构优化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果园多功能轮式作业平台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和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总体方案确定
    2.1 设计要求
    2.2 总体方案设计
        2.2.1 结构方案设计
        2.2.2 总体布置
    2.3 总体参数的确定
    2.4 传动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果园轮式作业平台设计
    3.1 底盘设计
        3.1.1 结构设计
        3.1.2 转向系统设计
        3.1.3 传动系统设计
    3.2 升降平台设计
        3.2.1 结构形式的确定
        3.2.2 参数的计算
    3.3 液压系统设计
        3.3.1 功率的确定
        3.3.2 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虚拟样机的建立与分析
    4.1 SolidWorks简介
    4.2 三维实体建模
    4.3 升降平台的干涉检验
    4.4 升降剪叉杆的有限元分析
        4.4.1 剪叉杆的基本参数和模型建立
        4.4.2 有限元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转向机构的优化
    5.1 转向梯形数学模型的建立
        5.1.1 设计变量
        5.1.2 约束条件
        5.1.3 目标函数
        5.1.4 优化数学模型
    5.2 优化计算
        5.2.1 已知参数及初步计算
        5.2.2 加权优化与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样机的试制与试验
    6.1 果园多功能轮式作业平台样机试制
    6.2 果园多功能轮式作业平台的试验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轮式果园作业平台性能分析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果园作业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在农业机械研究中的应用
        1.3.1 虚拟样机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1.3.2 虚拟样机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升降平台结构及轮式底盘牵引性能分析
    2.1 轮式果园作业平台升降平台结构分析
    2.2 轮式果园作业平台整体结构及牵引性能分析
        2.2.1 作业平台整体结构
        2.2.2 轮式底盘牵引性能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轮式果园作业平台三维模型的建立
    3.1 各部件三维几何模型建立
        3.1.1 行走底盘建模
        3.1.2 升降机构建模
        3.1.3 伸缩工作平台建模
        3.1.4 其余关键部件建模
    3.2 整机虚拟装配和分析
        3.2.1 总体布置原则和布置形式
        3.2.2 整机虚拟装配
        3.2.3 整机三维模型初步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用ADAMS建立整机动力学模型
    4.1 ADAMS简介和设计流程
        4.1.1 ADAMS简介
        4.1.2 ADAMS设计流程
    4.2 基于ADAMS建立整机动力学模型
        4.2.1 转向系统建模
        4.2.2 轮胎模型
        4.2.3 整机动力学建模
        4.2.4 整机动力学模型装配
    4.3 整机约束分析
    4.4 ADAMS地面模型的建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轮式果园作业平台特定工况仿真
    5.1 轮式果园作业平台垂直凸台通过性能仿真
    5.2 越过水平壕沟性能仿真
    5.3 通过坡道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FB45机场运输车转向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平板运输车概述
        1.1.2 平板车转向系统概述
        1.1.3 国内外平板车研究现状
        1.1.4 转向系统发展趋势
    1.2 选题背景和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转向系统理论分析
    2.1 基本转向理论及阿克曼公式
    2.2 FB45 机场运输车转向模式
    2.3 FB45 机场运输车转向转角分析
        2.3.1 FB45 机场运输车绕第三轴轴线的转向分析
        2.3.2 FB45 机场运输车绕第二轴转向油缸闭锁时转向分析
        2.3.3 FB45 机场运输车全轮转向分析
    2.4 原地转向阻力矩
        2.4.1 塔布莱克简化公式法
        2.4.2 非行驶状态到行驶状态瞬时的摩擦阻力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B45 机场运输车液压转向系统数学模型及分析
    3.1 系统描述
    3.2 系统模型建立
    3.3 转向执行机构数学模型
    3.4 系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B45 机场运输车液压转向系统建模分析
    4.1 液压仿真软件及发展方向
    4.2 ADAMS/Hydrau1ic 模块简介
    4.3 液压转向原理
    4.4 液压转向系统建模
    4.5 转向系统机液联合仿真
        4.5.1 仿真参数设置
        4.5.2 仿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FB45 机场运输车转向控制系统
    5.1 PID 控制介绍
        5.1.1 PID 控制原理
        5.1.2 PID 控制算法
    5.2 机电液联合仿真系统建模
    5.3 仿真及结果
    5.4 运输车转向系统现场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130t升降平台运输车转向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25T管片运输车动力学仿真与行走系统关键件安全性分析[D]. 赵晨. 燕山大学, 2021(01)
  • [2]75t管片运输车设计及关键系统分析[D]. 张进. 燕山大学, 2021
  • [3]多轴车辆电液伺服转向系统效率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D]. 张玻溶. 福州大学, 2018(03)
  • [4]山地果园轮式运输机升降自卸集成平台的设计与试验[D]. 张成.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5]丘陵果园多功能履带运输车的设计与试验[D]. 李冲冲.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6]面向温室行间采摘的智能运输车的设计与实现[D]. 仲崇哲.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1)
  • [7]乔化果园作业平台的结构设计及优化[D]. 景鑫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2)
  • [8]果园多功能轮式作业平台设计与优化[D]. 程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9]轮式果园作业平台性能分析与仿真[D]. 候志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10]FB45机场运输车转向系统研究[D]. 任宇强. 长安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130t升降平台运输车转向系统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