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适应控制论文_谷艳玲,唐宗军,陈晓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准适应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功率,螺杆,异形,粗糙度,速度,过程,加工。

准适应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谷艳玲,唐宗军,陈晓楠[1](2003)在《复杂曲面加工过程准适应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复杂曲面加工准适应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切削功率和工件表面粗糙度为约束,通过改变刀具切削进给速度,改善了机床切削特性,提高了加工效率.且该系统适用于任意数控机床.(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吴彤[2](2003)在《准适应控制在异形螺杆铣削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形螺杆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时,由于异形螺杆的几何廓形复杂,切削用量难以计算。目前,还没有此类工件切削用量的计算方法,因此编制数控程序时的切削用量只能凭经验或参考切削用量手册,使得包络法难以充分发挥其加工效率。 本文针对异形螺杆加工特点,建立了异形螺杆铣削过程准适应控制系统。通过检测主轴电机的功率信号并把它作为控制目标,按照所设计的控制律调整切削速度。实现了在满足工件表面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加工效率的目的。 异形螺杆加工过程中,工件端面廓形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反映切削状态的物理量,如切削功率、振动和噪声等,呈周期性变化,从而使得准适应控制能够在加工过程中得以实现。本文在分析对比各状态信号后,提出用切削功率信号作为状态量以检测加工过程的变化。该信号检测方便,易于在生产实践中实现。 文中分析了异形螺杆加工过程中工件表面质量、切削功率以及进给速度叁者之间的关系,并论证了通过对加工过程中进给速度的调整来提高异形螺杆加工效率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将反复学习控制思想和控制策略引入异形螺杆准适应控制系统,采用该控制系统对异形螺杆铣削过程进行控制,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 本文建立的准适应控制系统是在工件表面质量和主轴电机额定功率双重约束下对进给速度加以确定并进行优化调整,它有效地提高了异形螺杆的加工效率,且该系统适用于各种廓形异形螺杆的加工过程。此系统是将反复学习控制运用到异形螺杆准适应控制系统的一次尝试,是异形螺杆加工过程控制领域的一次新探索。(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03-02-25)

谷艳玲[3](2002)在《准适应控制在异形螺杆铣削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包络法加工复杂异形螺杆比其它加工方法效率高,但仍不能满足用户对高生产效率的要求。本文建立了复杂异形螺杆加工的准适应控制系统,论证切削用量的可调性,应用控制理论,通过检测加工过程的某些状态量,按照所设计的控制律调整切削速度,实现了在满足加工精度的前提下提高加工效率的目的。 复杂异形螺杆加工过程中,反映切削状态的物理量,如切削功率、振动和噪声等均呈周期性变化,此变化与工件廓形有密切的映射关系。本文在分析对比各状态信号后,提出用切削功率信号作为状态量以检测加工过程的变化。该信号检测方便,易于在生产实践中实现。 文中介绍了异形螺杆切削用量的求取方法,并求得切削面积、理论切削功率。进而求得切削功率与进给速度之间的关系,这为如何调整进给速度来提高生产率提供了依据。调整进给速度以切削功率为约束条件,即按给定的功率约束调整进给速度。 切削速度的调整必然会影响工件表面质量,因此工件表面粗糙度也应作为调整进给速度时的约束条件。文中给出了异形螺杆理论表面粗糙度的计算方法,求得切削功率与进给速度之间的关系。 本文建立的准适应控制系统是在切削功率和工件表面质量双重约束下对进给速度进行调整,它有效的提高了加工效率,且该系统适用于各种数控机床。此系统的研究是异形螺杆加工过程控制领域的一次探索。(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02-02-25)

唐宗军,王可,李晓国[4](1999)在《机械加工过程的准适应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自适应控制和人工适应控制进行了客观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准适应控制技术。文中较详细地阐述了这项技术的基本控制过程,分析了它所具有的信号处理功能强、控制器设计柔性大、脱机渐近寻优等特点,指出这项技术是符合中国国情,对机械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一项有效技术(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1999年01期)

准适应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异形螺杆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时,由于异形螺杆的几何廓形复杂,切削用量难以计算。目前,还没有此类工件切削用量的计算方法,因此编制数控程序时的切削用量只能凭经验或参考切削用量手册,使得包络法难以充分发挥其加工效率。 本文针对异形螺杆加工特点,建立了异形螺杆铣削过程准适应控制系统。通过检测主轴电机的功率信号并把它作为控制目标,按照所设计的控制律调整切削速度。实现了在满足工件表面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加工效率的目的。 异形螺杆加工过程中,工件端面廓形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反映切削状态的物理量,如切削功率、振动和噪声等,呈周期性变化,从而使得准适应控制能够在加工过程中得以实现。本文在分析对比各状态信号后,提出用切削功率信号作为状态量以检测加工过程的变化。该信号检测方便,易于在生产实践中实现。 文中分析了异形螺杆加工过程中工件表面质量、切削功率以及进给速度叁者之间的关系,并论证了通过对加工过程中进给速度的调整来提高异形螺杆加工效率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将反复学习控制思想和控制策略引入异形螺杆准适应控制系统,采用该控制系统对异形螺杆铣削过程进行控制,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 本文建立的准适应控制系统是在工件表面质量和主轴电机额定功率双重约束下对进给速度加以确定并进行优化调整,它有效地提高了异形螺杆的加工效率,且该系统适用于各种廓形异形螺杆的加工过程。此系统是将反复学习控制运用到异形螺杆准适应控制系统的一次尝试,是异形螺杆加工过程控制领域的一次新探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准适应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谷艳玲,唐宗军,陈晓楠.复杂曲面加工过程准适应控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3

[2].吴彤.准适应控制在异形螺杆铣削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3

[3].谷艳玲.准适应控制在异形螺杆铣削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2

[4].唐宗军,王可,李晓国.机械加工过程的准适应控制技术[J].制造业自动化.1999

论文知识图

准适应控制系统组成框图准适应控制过程螺杆截面图系统控制框图原有进给速度下的粗调结果叁轴电动飞行仿真转台系统

标签:;  ;  ;  ;  ;  ;  ;  

准适应控制论文_谷艳玲,唐宗军,陈晓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