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曲论文_孙邦金,杨国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李二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悔过自新,儒学,理学,孟子,经世致用,慎独,心学。

李二曲论文文献综述

孙邦金,杨国威[1](2019)在《李二曲的明体之学及其心学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李颙以"明体适用"之体用全学崛起于关中,成为清初"叁大儒"之一。可是二曲身后的学术影响远不及生前,而在后来学界不多的研究成果之中,又对其思想性质与学派归属聚讼不已,这两个现象都是颇耐人寻味的。如果只从二曲"潜体密验"的明体之学,如"虚明寂定"的灵明论、"无善无恶"的天机论以及"无念之念"的意念关系论等来看,可以断定二曲的心性论基本上是围绕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这一中心命题而展开的,强调心体灵原的自然流露,实为王门左派之余韵。回顾二曲心性论之本来面目及其影响之消长,不仅有助于学界更清晰地审视明末清初关学与阳明后学的分化演变,亦可从中看到清初儒学由虚玄向徵实的范式转移。(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敬峰[2](2019)在《清初尊朱黜王思潮中的《孟子》诠释——以李二曲《孟子反身录》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李二曲是清初叁大儒之一,他的《孟子反身录》以"宗本阳明,兼摄程朱"为基本宗旨,以"阳明心学为上达,程朱理学为下学"为学术定位,体现出"提揭和高扬心""推阐和扩充良知""本体先于工夫""一以反身实践为事"的理论特质。前叁者彰显出"宗本阳明"的学术倾向和立场,最后一个则以程朱理学所重的"下学工夫"来矫正心学末流的"玄虚空谈"之弊,以求各取所长,相资相成;最终归会孔孟体用大全之学,在清初尊朱黜王的思潮中开辟出修正、完善阳明心学的新路径,并以其显赫的学术地位和卓绝的学术影响,不仅推动阳明心学在清初的提振和完善,亦成为我们龟鉴清初学术面貌的典范。(本文来源于《现代哲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文琦[3](2019)在《晚明儒学的宗教化与世俗化转向——以李二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李二曲是明清儒学转型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他对儒学的宗教化与世俗化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沿袭思想史与哲学研究的不同视角,明清儒学的宗教化和世俗化也表现出留意于"实践落实层面"和"成圣追求层面"的不同侧重。李二曲既顺应儒学世俗化的思潮又对过度追求世俗化保持警惕;他积极吸收佛、道等通俗宗教"劝善去恶"的现实功效,但并不执迷于通俗信仰而是尝试寻求儒学自身宗教化的合理方向。二曲学不仅对"补偏救弊"特别关注,还有"康济时艰"的自我主张。明清儒学的宗教化与世俗化,既可以为明清学术转向提供方向与参照,又可以为现代化儒学的自我定位提供宝贵的经验与教训。(本文来源于《唐都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刘泉[4](2018)在《论李二曲对阳明良知思想的评判与融贯》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初理学家李二曲对阳明"良知论"之得失做了精到的评判与深刻的融贯,围绕"良知论"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本体论、体用论、教化论。一是将阳明的"良知本体论"涵括到其"虚明寂定"的界定中;二是将阳明的"良知体用论"熔炼为兼顾体用的"明体适用";叁是将阳明的"良知教化论"提炼为"明学术""醒人心"的经世智慧。(本文来源于《王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卢建筠[5](2018)在《李二曲的求学求道历程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初学者李二曲既有匡时济世的学术使命,也有人中铁汉的民族气节。他求学求道艰难曲折的历程启示我们,家庭教育是人生成长的基础,自我教育是人生成功的关键,矢志不渝的人生原则是人生成功的保障,自我否定的学术勇气又是提升教育与人生的最佳路径。(本文来源于《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林乐昌[6](2017)在《论清儒李二曲对宋明理学的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儒学大师辈出。李二曲(1627~1705,姓李名颐,字中孚,学者称二曲先生)崛起于关中,与北方的孙夏峰(奇逢)、南方的黄梨洲(宗羲),"时论以为叁大儒"。~①当时诸大儒或着重从政治制度角度(黄梨洲),或着重从历史经验角度(王船山),或着重从理学得失角度(李二曲),分别对鼎革之变的惨痛教训做了深刻的总结。二曲总结宋明理学各派学说得失所涉方面甚多,本文仅选择其中叁个方面略加探讨:一是依据宋明理学史上(本文来源于《实学文化丛书——传统实学与现代新实学文化(一)》期刊2017-11-01)

申健[7](2017)在《李二曲一念思想阐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李顒(1627-1705),字中孚,号二曲,是清初理学的重要代表。二曲理学以一念思想为核心。“一念”源于佛学,经王阳明、王龙溪、刘蕺山等心学一脉几经阐发,逐渐成为明末清初儒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二曲吸收前人思想成果,认为“一念”既是天道运行中永恒价值的体现,也是人心具现时的瞬间发显,亦天亦人,亦理亦心,亦虚亦实,亦本亦末,亦体亦用,亦久亦暂,由此形成其本体、知行、工夫叁位一体的一念之学。首先,二曲将“一念”视为本原本体的流行,心意知物的一贯,并与传统理学的“天道→性理→心知”逻辑对接,形成“天道→性理→心知→一念”的更为细腻严谨的本体图式。其次,二曲以“一念”联结体用和知行,从“一念”的后天经验性论证体必达于用、知须见于行,从“一念”的先天普遍性证明用必依乎体、行必据乎知,二者合一论证一念对体用知行的统一作用。最终,二曲以“一念”贯通修养工夫,提出一念修敬,一念主静,一念慎独,并以一念万年,即一与多、常与变、本与末,明辨义利、善恶、复性,揭示出一念与工夫的密切关联。二曲以个体自发自觉之“一念”沟通先天虚灵的良知,避免了一谈良知本体便脱离日用工夫的空疏,是阳明心学的又一次发展。二曲将“一念”与居敬、主静、慎独、格物相结合,要求实学实效,良知物理缺一不可,以陆王本体导程朱工夫,以程朱工夫补陆王本体,促进了程朱陆王心性之学的融汇与互补。清初学术以实用实学为普遍诉求,义理学主动自觉向功理学、形而上学主动自觉向形而下学过渡。二曲的一念之学正是清初理学实学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梁启超先生认为“清代学派之运动,乃'研究法的运动',非'主义的运动'。”现代学者多以“悔过自新”、“明体适用”概括二曲理学的特点,但是所论主要在二曲理学的“适用”层面,对“明体”层面探析不足,对一念思想关及甚少。以一念思想为核心探讨二曲理学的特点,反映其理论高度,总览其学术格局,是对学界研究的补充,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至少清初理学有“主义(义理)的运动”。(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6-07)

申圣超[8](2017)在《李二曲“悔过自新”说及其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李二曲的"悔过自新"说是在反思理学末流之过和自己早年治学之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主要来源于《论语》"一日叁省"、《大学》"日新"、孟子"求其放心"、朱熹"革欲复理"和王阳明"致良知"等思想。它从态度、状态、主体和目标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悔、过、自、新四部分内容,并且主张通过转念、慎独和静坐等方式来达到"自新"的目标。告诫人们应当恪守慎独美德、坚持日新又新、注重躬行实践,这对当代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儒藏论坛》期刊2017年01期)

王永灿[9](2017)在《李二曲、颜习斋经世思想异同简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曲习斋同为清初之际重要思想家。面对共同的时代问题,由于二人不同的学术背景及对时代问题不同的感受,导致在经世主张上,二曲以"明学术、正人心"为经世指向;而习斋则以复归于尧舜周孔的"叁事""叁物"为最终的经世指向。二曲重视社会教化,而颜元则重视实习、实行、实用。二人经世思想虽然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但最终都是通过讲学和主持书院等途径来实现各自的经世主张,而真正的经世抱负却无法施展,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剧。(本文来源于《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李敬峰[10](2016)在《李二曲对《中庸》的诠释及其对理学、心学的调和》一文中研究指出李二曲不仅是关学大儒,亦是清初叁大儒之一。他秉承张载关学推崇《中庸》的治经传统,以"日用平常"为宗旨对《中庸》进行平实化的解读,主张"临境便见中庸""性命之理不外日用平常",工夫则"以慎独为要"和"静以涵养未发"。他的《中庸》学体现出以张载关学贵礼崇德、躬行实践的学风为理念,以"本体工夫合一"为宗旨对程朱理学偏于支离烦琐、陆王心学过于空疏流荡进行调和的特质,开创出《中庸》学史上较有特色的理论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6年07期)

李二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二曲是清初叁大儒之一,他的《孟子反身录》以"宗本阳明,兼摄程朱"为基本宗旨,以"阳明心学为上达,程朱理学为下学"为学术定位,体现出"提揭和高扬心""推阐和扩充良知""本体先于工夫""一以反身实践为事"的理论特质。前叁者彰显出"宗本阳明"的学术倾向和立场,最后一个则以程朱理学所重的"下学工夫"来矫正心学末流的"玄虚空谈"之弊,以求各取所长,相资相成;最终归会孔孟体用大全之学,在清初尊朱黜王的思潮中开辟出修正、完善阳明心学的新路径,并以其显赫的学术地位和卓绝的学术影响,不仅推动阳明心学在清初的提振和完善,亦成为我们龟鉴清初学术面貌的典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李二曲论文参考文献

[1].孙邦金,杨国威.李二曲的明体之学及其心学定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李敬峰.清初尊朱黜王思潮中的《孟子》诠释——以李二曲《孟子反身录》为中心[J].现代哲学.2019

[3].王文琦.晚明儒学的宗教化与世俗化转向——以李二曲为例[J].唐都学刊.2019

[4].刘泉.论李二曲对阳明良知思想的评判与融贯[J].王学研究.2018

[5].卢建筠.李二曲的求学求道历程及其启示[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

[6].林乐昌.论清儒李二曲对宋明理学的总结[C].实学文化丛书——传统实学与现代新实学文化(一).2017

[7].申健.李二曲一念思想阐微[D].湖南大学.2017

[8].申圣超.李二曲“悔过自新”说及其当代启示[J].儒藏论坛.2017

[9].王永灿.李二曲、颜习斋经世思想异同简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

[10].李敬峰.李二曲对《中庸》的诠释及其对理学、心学的调和[J].中州学刊.2016

论文知识图

音乐演出情况中国交响乐团2005-2006音乐季...音乐演出情况中国交响乐团2005-2006音乐季...音乐演出情况中国交响乐团2005-2006音乐季...音乐演出情况中国交响乐团2005-2006音乐季...宣传工作2004年度兵团“新闻奖”篇目(2)宣传工作2004年度兵团“新闻奖”篇目(1)

标签:;  ;  ;  ;  ;  ;  ;  

李二曲论文_孙邦金,杨国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