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式冷冻机论文_杜帅,王如竹,夏再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收式冷冻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冷冻机,溴化锂,热交换器,氨水,余热,高效,尾气。

吸收式冷冻机论文文献综述

杜帅,王如竹,夏再忠[1](2015)在《柴油机尾气余热驱动氨水吸收式冷冻机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构建了应用于渔船的柴油机尾气余热驱动的氨水吸收式冷冻机,并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回热优化循环采用了侧线冷却精馏和侧线加热发生的系统架构,使用紧凑小尺度换热器减小船舶摇摆和震动对冷冻机稳定运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冻机能够平稳运行,不因发动机功率的剧烈变化而受到影响。冷冻机在蒸发温度(–22~–16)℃,冷凝温度在(24~33)℃时,机组输出冷量在(25~31)k W之间,热力COP在0.49~0.56之间。(本文来源于《制冷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姜卫华,李凤朝,赵根庆,伏作元[2](1999)在《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冻机用于碳化冷却水制冷》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连云港碱厂采用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冻机组降低夏季碳化冷却水温度的运行情况,并根据1997年同期生产情况作了技术经济初步评价。(本文来源于《纯碱工业》期刊1999年03期)

[3](1993)在《上海第一冷冻机厂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第一冷冻机厂最新研制成功的高效传热管溴化锂冷水机组,运用九十年代国际最新技术——高效率强化传热铜管,使产品体积和重量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在多年应用PC机的基础上,又成功地开发了具有国际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最新一代超级电脑控制系统,独特而完善的控制程序。(本文来源于《制冷技术》期刊1993年01期)

何咏玲[4](1992)在《吸收冷冻机系统的容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吸收冷冻机系统的数学模型探讨了既定系统的特性,并对各种冷冻容量的控制方法进行了考察、比较以及柔软性分析,从而为选择适宜的容量控制方法及相应的操作条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2年03期)

何咏玲[5](1992)在《吸收冷冻机系统的柔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吸收冷冻机系统可看作为由五个热交换单元所组成的热交换器网络。本文应用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对既定系统的不确定性参数的变动进行系统柔软性分析的方法,并有效地应用于设计容许预想的参数变动范围的吸收冷冻机系统。(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2年01期)

何咏玲[6](1991)在《吸收冷冻机系统方程式的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以LiBr水溶液作为吸收剂的吸收冷冻机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该系统方程式的分解方法及其算法.这种方法对解决大规模稀疏方程式系统的分解是非常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1年03期)

章熙民[7](1958)在《吸收式冷冻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制冷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在许多工业生产部门,特别是在化学工业、食品工业以及空气调节工程等方面,更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获得冷源,通常都是采用机械压缩方法,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或机械能。大家知道,电能或机械能是一种高能级的能量,用它制冷,并不是经济和合理的,因而,就产生了利用低能级的能量(生产过程中的二次能源)以制冷的问题。吸收制冷的方法,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上述这些需要冷源的企业,一般都有大量的二次能源——发热或由发热发生的低压蒸汽,这是应用吸收式冷冻机的有利条件。目前我国电力尚不十分充足,如果采用吸收式冷冻机代替机械压缩式冷冻机,尚可以节省一部分电力。因此,研究并运用吸收式冷冻机,有着很重大的意义。本文将谈到吸收式冷冻机的工作循环、与机械压缩式冷冻机的比较、并探讨它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吸收式冷冻机种类很多,本文均指以氨-水溶液作为工质的吸收式冷冻机.(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1958年07期)

吸收式冷冻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连云港碱厂采用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冻机组降低夏季碳化冷却水温度的运行情况,并根据1997年同期生产情况作了技术经济初步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收式冷冻机论文参考文献

[1].杜帅,王如竹,夏再忠.柴油机尾气余热驱动氨水吸收式冷冻机的实验研究[J].制冷技术.2015

[2].姜卫华,李凤朝,赵根庆,伏作元.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冻机用于碳化冷却水制冷[J].纯碱工业.1999

[3]..上海第一冷冻机厂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简介[J].制冷技术.1993

[4].何咏玲.吸收冷冻机系统的容量控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

[5].何咏玲.吸收冷冻机系统的柔软性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

[6].何咏玲.吸收冷冻机系统方程式的分解[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

[7].章熙民.吸收式冷冻机[J].化学世界.1958

论文知识图

!冷源系统控制原理图(离心式机组)第3种能源供给系统日本大阪府立国际会议中心-主礼堂日本大阪府立国际会议中心-图10 信息通信系...日本大阪府立国际会议中心-比赛厅日本大阪府立国际会议中心-图8 3层地板下机...

标签:;  ;  ;  ;  ;  ;  ;  

吸收式冷冻机论文_杜帅,王如竹,夏再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