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绵城市设计角度浅谈海绵城市建设

从海绵城市设计角度浅谈海绵城市建设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项内容,和常规的城市建设一样,必须首先要求在城市规划阶段融入“海绵”理念,在城市规划同时进行海绵城市规划,给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必要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建设;设计角度

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是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从一开始形成村落到慢慢发展成为街区再到后来的城市,我们享受着城市建设给我们带来便利生活同时更应该去珍惜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自然生态系统。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5年3月4日,3部委最终确定了16个获得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资格的城市,拉开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大旗。本人先后参与了某国家试点城市的两个中小学、两栋办公建筑和三个住宅小区的海绵城市改造项目;参与某省级试点城市一所中等专业技术院校、市委党校和市图书馆等新建海绵城市项目的设计工作。根据项目的设计经验及后期施工服务所遇到的问题,结合个人对海绵城市的理解简单探讨海绵城。

一、海绵城市的含义理念介绍

海绵城市是最近被提出的一种雨洪管理理念,通俗的说法为:城市建设要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其实海绵城市一直在我们身边。我们中间有很多人来自于农村,回忆一下在我们村子里都会有池塘,较大的村子一般会有多个大小不一的池塘,较小的村子里也能找到一两个来,这些池塘保证我们的村庄在暴雨袭击的时候能最大限度的调蓄地表径流,保证村子不被洪水淹没,这就是“海绵城市”的雏形,就是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海绵城市”。

二、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的方法措施

2.1融入“海绵”概念,建设生态宜城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项内容,和常规的城市建设一样,必须首先要求在城市规划阶段融入“海绵”理念,给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必要指导和支持。一方面要改变雨水传统的排放理念,最大限度的保持场地原有汇水区域及雨水出流路径,对原有冲沟、河流进行统一规划;对于场地中已有的池塘湖泊要根据排水规划进行增容和扩建。另一方面要树立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主导的规划理念,把居住区、绿地区和核心商务区之间的界限模糊化。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融入传统村落理念,将“核心商务区为中心”规划思路调整为“以人为本,绿地建设为中心”的规划理念,让景观呈带状分散和外延,融绿化于建筑,为海绵城市设施建设提供基本载体。再一方面,确定合理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估算原有场地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给规划后的地表综合径流率提供必要参照。

2.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划分汇水区域

在已建成城区进行海绵城市改造规划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划分汇水区域。比如在2016年初参与的两个办公楼海绵城市改造,项目都是独院建筑,院区内几乎没有绿化,缺少海绵设施的载体。在两个项目旁边都有城市绿地公园,遗憾的是已先期完成了海绵城市改造。如果将城市绿地重新纳入办公楼区域进行海绵城市改造,必将破坏已经完成的成果,社会影响不好。办公楼区域只能进行部分“硬改植”并设置人工蓄水模块。这可能是因后期改造过程的统筹安排问题,但提醒我们在旧城区海绵城市改造规划设计时一方面要合理划分汇水区域,另一方面要重视工程管理人员培训。

2.3遵循因地制宜的理念,进行深入调研

划定汇水分区后,确定合适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关键,需要深入调研,从概算投资、地块性质、产权结构、现有景观品质以及居民的态度等认真分析,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以参与改造的两个学校为例,一方面海绵城市改造工作由教育局负责,另一方面学校类建筑虽然硬化面积大但是都有一定的绿地可供改,海绵载体能得到落实。这样产权明确、技术可行改造就十分顺利。同时纳入改造的三个小区,A和B是建成较早商品房小区,C是刚刚建成的保障房小区;A小区物业管理完善,景观品质较好且成熟,B物业管理松散,绿化较乱且品质差,C是刚建成,景观设计不复杂且绿化未成形。A小区在设计阶段难度很大,海绵设计无从下手,多次与管理部门沟通无果后强制按照既定标准完成了设计,最终这个小区的改造施工因多种原因不得不搁置;B小区在改造施工中因种种原因导致施工多次停工,方案多次调整,设施基本能够落地;C改造进度比较顺利,外排水量控制目标基本能满足要求。综上,对于类似区域的海绵城市改造规划,必须认真调研,区别对待,类似A小区情况不宜纳入改造体系,B、C小区其实比较适合海绵城市改造,但应以人为本,应有景观品质的提升;对于学校类等机关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场地情况确定控制目标。

2.4合理对新建区域进行海绵城市规划,保证合理的蓄水量

对于新建区域海绵城市规划,确定合理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规划的关键。某市图书馆海绵城市设计项目,按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的控制目标,设计时贯彻“自然存积、自然渗透”的原则,通过细化汇水分区,设置雨水花园及下沉绿地等自然调蓄设施,外加一座有效调蓄容积为155m3的蓄水模块达到了控制目标的要求。该工程占地面积6.4万m2,设置155m3的人工调蓄设施符合设计预期和自然规律,调蓄水量用于场地灌溉和道路浇洒。该市的市委党校项目占地面积为10万m2,我们按照“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理念,将场地内规划的景观湖作为雨水调蓄载体,收纳沿湖周边区域的雨水,为保证湖水水质设置了一套人工湿地系统;远离景观湖的区域设置雨水花园或下沉绿地等控制设施,辅助设置一座有效容积为246m3的蓄水模块,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的控制目标。但在海绵城市设计审查时主管部门明确该建设地块海绵城市规划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9%。因原设计的雨水花园和下沉绿地负荷已经饱和,多出的水量只能用蓄水模块来调蓄,最终共设置调蓄模块1300多m3,加上的清水蓄水模块,该项目共设置模块2120m3,模块造价估计高达700万。

海绵城市规划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为了指导海绵城市设计,纯粹为了达标的海绵城市规划已经违背了海绵城市理念的根本。正常的建设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是比较合理的,可以通过科学的自然措施外加适当的人工调蓄来完成,调蓄的水量用于场地自身回用模块腾空周期也是合理的,如果必须确定较高的外排水量控制目标,可在绿地公园类似场所实施。

三、结束语

规划是龙头、是指导,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大工程,需要城市规划阶段给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平台,需要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阶段确定合理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这是要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去贯彻落实这种理念。

标签:;  ;  ;  

从海绵城市设计角度浅谈海绵城市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