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球蛋白基因论文_卢洪文,黄灵玉,王雪松,刘长山,张银环

导读:本文包含了乳球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球蛋白,多态性,基因,甲状腺,抗体,乳腺,苷酸。

乳球蛋白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卢洪文,黄灵玉,王雪松,刘长山,张银环[1](2019)在《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外显子3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Graves'病停药后复发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外显子33单核苷酸多态性(E33SNP)与Graves’病(GD)的相关性;比较E33SNP与GD患者经过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缓解停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按时间顺序选取2014年9月~2017年10月确诊的719例G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ATD治疗停药后复发的不同时间进行如下分组:GD患者停药后1年内复发者230例为A组;GD患者停药后1~2年内复发者253例为B组;GD患者停药后2年内未复发者236例为C组。另以同期健康体检者454例为对照组,均排除GD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利用PCR测序法进行E33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比较GD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各GD组间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缓解停药后不同基因型的GD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TSH)、甲状腺球蛋白(Tg)、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和相关临床资料,如眼征、甲状腺肿大程度的变化。结果 GD组与对照组的E33SNP基因型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5),但GD组各亚组间E33SNP基因型差异有显着性(P<0.05或P<0.01)。对GD组的A,B,C 3个亚组间不同基因型患者各项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患者的TSH、FT3、FT4、Tg水平及甲状腺肿大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TRAb的水平和眼征的发生率则具有统计学显着性(P<0.05或P<0.01)。结论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外显子33单核苷酸多态性(E33SNP)与GD患者经过ATD治疗缓解停药后的复发存在相关关系;甲状腺球蛋白E33SNP CC型个体停药后的TRAb水平以及眼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经ATD治疗停药后易复发,E33SNP TT型个体则呈现相反趋势,复发率低。(本文来源于《潍坊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湘瑜,徐日荣,陈昊,唐兆秀[2](2019)在《杜兰落花生球蛋白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球蛋白基因家族在杜兰落花生(Arachis duranensis)种子中的特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杜兰落花生球蛋白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杜兰落花生含有9个球蛋白基因,家族成员间理化特性总体差异不大,亲缘关系相近的蛋白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组成。根据物种间的球蛋白系统进化树,球蛋白进化关系符合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杜兰落花生球蛋白在进化过程中较为保守,受纯化选择主导,但在部分进化枝上存在正选择位点。栽培种花生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15个花生球蛋白基因在花生种子中检测到表达,其中4个表达量远超其它成员,在花生荚果成熟后期表达量仍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马淑真[3](2019)在《结肠癌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基因序列特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结肠癌是常见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身体健康。2019年美国癌症协会新发布的癌症数据显示,预计2019年美国约有101420名结肠癌新增病例,51020名结肠癌所致的死亡病例,结肠癌在男性和女性中均为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叁大原因。这与最新的真实统计数据所显示的2016年结直肠癌死亡率位居癌症死亡原因第叁位相一致。结肠癌是一种高度可治疗的疾病,当局限于肠道时往往是可以治愈的。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并可治愈约50%的患者。术后复发是其重要问题,往往是患者的最终死亡原因。依照微卫星不稳定状态,结肠癌可简单分为两种分子亚型: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high level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H)和微卫星稳定型(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MSI-H表型存在于 15%的早期结直肠癌中,预后良好。MSI-H结肠癌具有明显的组织学特征,而且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数量增加。已有研究表明作为TILs中的重要成分之一,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B lymphocytes,TIL-B)密集浸润与改善结肠癌患者预后有关,这与之前乳腺癌、卵巢癌等其他癌症的研究结果一致,但TIL-B在结肠癌的产生与发展中发挥的具体免疫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结肠癌TIL-B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序列特点。进一步分析MSI-H与MSS结肠癌患者基因序列的差异,为结肠癌的免疫治疗新靶点的研究提供可行的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7年11月30日至2018年1月3日行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加入去核糖核酸酶(ribonuclease,RNase)保存液中,储存于-80℃冰箱中备用。后经病理结果及免疫组化证实后,从中选取MSI-H、MSS各4名患者,尽可能匹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TNM分期。快速研磨肿瘤组织,提取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并反转录为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omplementary deoxyribonucleic acid,cDNA)。使用提前设计的免疫球蛋白重链特定序列引物通过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 PCR)扩增重链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条带,并回收扩增后DNA产物,将其连接入载体,转化至DH-5α感受态大肠杆菌内进行扩增,氨苄青霉素筛选单克隆菌落,每例患者挑取50-100个菌落,分别进行LB肉汤培养繁殖大肠杆菌,从中提取DNA进行测序。同时收集2名正常成年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RNA后进行如上操作,作为对照。VDJ基因使用频率、互补决定区3(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3,CDR3)编码氨基酸的长度、氨基酸所带正负电荷数目及极性、体细胞突变频率等应用IMGT等生信软件进行分析。应用GraphPad Prism 8统计作图软件制作图表。结果:1.MSI-H1患者表现为MLH1和PMS2表达缺失,MSI-H2、MSI-H3患者均表现为MSH2及MSH6两种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缺失,MSI-H4患者仅为MSH6表达缺失。MSI-H2、MSI-H4接受术后辅助化疗。MSI-H4患者于术后5个月复查见多发转移,术后9个月去世。MSS-2于术后5个月复查怀疑转移肺腺癌,给予化疗后病情稳定,现定期复查中。其余患者复查均未查见复发或转移。2.正常人外周血B细胞的有效基因序列所占百分比平均值约为86.99%,即送检样本中约86.99%的外周血B细胞免疫球蛋白重链编码基因的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V、D、J段序列查见重排,MSI-H组有效基因序列百分比平均值约为90.62%,与正常人数值接近;MSS组仅为75.93%,比对照组数值明显减低。提示MSI-H患者TIL-B可能为抗原刺激下诱导突变,而MSS可能未经抗原诱导。结肠癌8名患者TIL-B免疫球蛋白测序结果显示未见重复克隆序列。3.MSI-H及MSS两组的VDJ使用频率与外周血B细胞相比,在叁组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均为IGHV3,超过50%;IGHD3为D段使用频率最高基因片段,MSI-H组IGHJ2基因使用频率较其余两组高(11.11%vs.3.82%、5.40%)。4.免疫球蛋白重链CDR3基因编码氨基酸的长度分析显示,MSI-H组在氨基酸长度≥16时的比例均高于其余两组,尤其当氨基酸长度>20时,MSI-H组的比例为13.82%,MSS组为3.95%,正常人为6.52%。而MSS组氨基酸长度在≤15时比例较高。进一步针对氨基酸所带电荷分析显示,MSI-H组带正电荷氨基酸比例均高于其余两组(9.42%vs.5.09%、5.44%)。通过对比叁组之间氨基酸极性与非极性的数据,未见明显差异。5.可变区基因突变频率分析:MSI-H组、MSS组与正常人组对比,FW1、FW2和FW3这3个基因片段的突变频率未见明显差异且突变负荷均较低,提示这叁组的FW段基因均较稳定。而无论是CDRI、CDR2还是CDR3在这叁组中的突变频率均存在明显差异,MSI-H组同义突变(silent mutation,S-mutation)和替代突变(replacement mutation,R-mutation)的频率均较正常人组的升高,MSS组R突变和S突变频率均较正常人组降低。MSI-H组中CDR1、CDR2和CDR3这叁个基因片段的R/S比率均高于正常人组,MSI-H组中能引起蛋白质结构改变的基因突变频率较高,提示其基因突变可能是在抗原的诱导下所进行的,而不是随机进行的。MSS组的CDR1、CDR2和CDR3这叁个基因片段的R突变/S突变均较正常人组降低,因此不能以此推断出MSS组基因突变是在抗原诱导下产生的。结论:与MSS组和正常人组相比,MSI-H组CDR 3编码的氨基酸更长并且带有更多正电荷,其编码翻译的免疫球蛋白可能具有更高的自身免疫性,抗肿瘤免疫作用更强。MSI-H组患者的体细胞突变负荷较高并且集中于CDR区,而FR区基因却相对稳定,MSI-H组R/S比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提示MSI-H组患者TIL-B经历抗原刺激及阳性选择,说明B细胞特异性可能在结肠癌中存在重要的免疫功能,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方向。(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4)

卢洪文[4](2018)在《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外显子3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Graves'病停药复发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遗传因素在Graves’病(GD)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药物治疗是GD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复发率较高。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与GD经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缓解停药后复发存在相关关系。本文追踪经过ATD治疗后停药的GD患者的转归,旨在探讨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外显子33单核苷酸多态性(E33SNP)与GD发生的相关性;比较E33SNP与GD患者经过ATD治疗缓解停药后再次复发的关系。方法:按时间顺序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确诊为GD、并接受ATD治疗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依据追踪随访经ATD治疗停药后复发的不同时间,进行如下分组:GD患者经ATD治疗缓解停药后1年内复发者为A组,共38例;GD患者经ATD治疗缓解停药后1~2年内复发者为B组,共37例;GD患者经ATD治疗缓解停药后2年内未复发者为C组,共33例。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共33例,排除GD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所有受检对象均利用PCR-RFLP测序法进行分析,检测E33SNP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状腺相关功能指标(FT3,FT4,TSH,Tg,TRAb)。比较GD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比较GD各组间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缓解停药后不同基因型GD患者甲状腺相关功能指标。结果:GD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显着性(P>0.05)。对比各组间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停药后不同基因型GD患者甲状腺相关功能指标显示:A组CC基因型患者构成比78.95%(30/38)显着高于B组构成比56.76%(21/37)和C组构成比33.33%(11/33),(P<0.05),CT型患者构成比为10.53%(4/38)显着低于B组构成比29.73%(11/37)和C组构成比39.39%(13/33),(P<0.05);B组CC型患者构成比为56.76%(21/37)显着高于C组构成比33.33%(11/33),(P<0.05)。各GD组CC基因型个体经ATD治疗后TRAb水平均显着高于组内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外显子33单核苷酸多态性(E33SNP)与GD患者经过ATD治疗缓解停药后的再次复发存在相关关系;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外显子33单核苷酸C/C型个体停药后的TRAb的水平明显增高,经过ATD治疗停药后容易复发,在临床治疗中应延长低剂量维持给药时间,加强监测,以降低复发机率。(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09)

程学谦[5](2018)在《小鼠免疫球蛋白基因γ1-C_H1外显子敲除表达重链抗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又常被称为抗体,是机体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最重要的免疫分子之一。经典的免疫球蛋白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共同组成,仅由重链构成而不结合轻链的免疫球蛋白被称为重链抗体(Heavy chain only antibody)。重链抗体在正常情况下被认为是不正常的抗体类型,而在驼科动物及一些鱼类如鲨鱼、银鲛中,却天然存在重链抗体类型。驼科动物中的重链抗体相比较于经典抗体,具有明显的结构特点和在抗原结合方面的优势,所以近年来在实验室研究、试剂诊断和抗体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几乎所有重链抗体都来源于驼科动物,但驼科动物的饲养和免疫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重链抗体的广泛应用。基于此原因,我们试图利用遗传修饰小鼠来表达重链抗体。由于天然重链抗体都缺乏重链恒定区第一个结构域(CH1结构域),本论文通过删除小鼠中表达量最高的IgG1型抗体编码基因γ1的CH1外显子,在不修饰小鼠抗体可变区的情况下,研究小鼠是否能表达有功能的IgG1型重链抗体,为重链抗体的获得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构建基因打靶载体,在小鼠ES细胞中,以neo基因定点替换掉了小鼠内源的γ 1-CH1外显子。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的方法对于ES细胞基因型进行了鉴定,将打靶成功的小鼠ES细胞显微注射到小鼠囊胚中,得到以neo基因替换小鼠γ 1-CH1外显子的129Sv/JNeo+/Neo+小鼠品系。随后的研究发现该品系小鼠并不能正常表达分泌型的IgG1型抗体。因此通过Cre-loxP系统,对于外源neo基因进行了删除,得到了删除内源γ 1-CH1外显子而并不携带neo基因的HG1小鼠品系。进一步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的方法对于HG1小鼠基因型进行了确证。通过RT-PCR的方法,对于HG1小鼠中γ1基因转录进行检测,发现其可以正常转录。随后的q-PCR实验表明γ1基因在HG1小鼠中转录水平较低,约为野生型小鼠中γ1基因转录水平的1/4。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到HG1小鼠血清中存在分泌型IgG1型抗体,通过特异性结合轻链的Protein L磁珠处理血清,证实了在HG1小鼠血清中的IgG1型抗体为预期的重链抗体类型。通过对小鼠脾脏和骨髓中B细胞流式分析检测发现,HG1小鼠骨髓中祖B细胞所占相对比例为32.91 ±3.54%,比野生型小鼠中显着提高(22.28± 1.76%,p<0.05);前B细胞所占相对比例为66.33 ±3.71%,比野生型小鼠中显着降低(77.24 ± 1.8%,p<0.05);未成熟B细胞和成熟B细胞在HG1小鼠中和野生型小鼠中所占比例类似,统计学意义上没有显着的差异。脾脏中浆细胞所占比例在HG1小鼠中极显着提高(p<0.0001)。但是表达IgG1型抗体的浆细胞比例在HG1小鼠中显着降低(p<0.001)。对于HG1小鼠中重链抗体的可变区序列分析发现,重链抗体偏好使用一些可变区家族如IGHV1家族,同时重链抗体结合抗原的关键区域CDR3也倾向于使用更长的氨基酸长度。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各种免疫球蛋白种类和亚型的含量发现,相比较于野生型小鼠,IgG1型重链抗体在HG1小鼠中表达量显着降低,约为野生型小鼠中IgG1型抗体表达量的1/3(p<0.01)。其它免疫球蛋白种类和亚型表达水平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通过抗原OVA的免疫实验,发现HG1小鼠中IgG1型重链抗体能够产生免疫反应,产生抗原特异性的IgG1型重链抗体。但是相比较野生型小鼠来看,HG1小鼠中免疫后抗原特异性重链抗体滴度较低,仅为200,928.3 U/mL,而野生型小鼠中这一数据高达3,212,742 U/mL,也说明HG1小鼠中重链抗体的免疫应答能力较弱。随后利用OVA抗原免疫后的HG1小鼠建立了重链抗体可变区的噬菌体文库,通过亲和筛选得到了 12条特异性的重链抗体可变区序列。以结合抗原的关键区域CDR3氨基酸序列作为筛选依据,选取其中5条序列进行了原核表达得到5株纳米抗体,分别为8#,10#,18#,35#,42#。对于这5株纳米抗体,通过ELISA实验检测了其对于抗原OVA的结合能力,发现只有10#和35#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抗原结合能力,其中10#结合能力最强。随后以生物膜层干涉技术,对于10#纳米抗体和抗原OVA的解离曲线进行测定,发现10#纳米抗体可以较好的结合抗原OVA纯品,但相比较于商品化抗体标准,其特异性和亲和力仍存在差距。综上所述,我以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删除小鼠内源γ1-CH1外显子,得到了稳定表达IgG1型重链抗体的HG1小鼠品系。通过对于HG1小鼠品系的研究,发现其表达的IgG1型重链抗体能够产生较弱的免疫反应。随后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从HG1小鼠中得到了特异性识别抗原OVA的纳米抗体。但与常规单克隆抗体相比,这些纳米抗体表现出较弱的抗原特异性和亲和力。本研究证实了利用遗传修饰小鼠表达有功能重链抗体的可能性,为重链抗体的来源及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8-04-01)

练思宇,金镇[6](2017)在《外周血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基因启动子n重复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基因启动子(TAAAA)n片断重复多态性及外周血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GDM孕妇211例为GDM组,同期单胎分娩女婴的205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基因片段分析加测序法检测外周血SHBG基因启动子(TAAAA)n重复多态长度和重复次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分别检测外周血血清、胎儿脐血血清SHBG水平,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孕妇外周血中均可检测到(TAAAA)n 6、7、8、9、10次重复次数的5个等位基因,共计14种基因型。GDM组与对照组间5种等位基因总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8/9基因型与9/9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27;P=0.041);GDM组母体血清长链重复基因型血清SHBG水平明显低于短链重复基因型血清SHBG水平(P<0.001)。结论在SHBG基因启动子(TAAAA)n多态中,长链重复基因型8/9、9/9基因型的妇女GDM患病概率增大,属高危人群,故对外周血进行(TAAAA)n基因检测可作为临床GDM发病相关性的参考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梅雪娇,杨阳,刘萌,刘红,刘光明[7](2017)在《拟穴青蟹原肌球蛋白基因定点突变及重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是甲壳类水产动物主要过敏原之一,其抗原表位与致敏作用密切相关,根据本课题组已淘选得到TM 101-111抗原表位中的关键氨基酸,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用丙氨酸(Ala)替代107位关键氨基酸苏氨酸(Thr),并表达该突变体蛋白,为后续研究单个关键氨基酸的改变对其致敏性的影响奠定基础。本实验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对TM进行重组表达,设计带酶切位点的引物,PCR扩增TM全长基因,然后借助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将TM基因转入大肠杆菌表达宿主BL21(DE3)中,获得拟穴青蟹野生型TM的表达菌株。然后再以野生型TM的质粒为模板,设计突变引物,采用点突变技术扩增拟穴青蟹TM突变基因,构建突变体pET28a-TM T107A,将突变体转入大肠杆菌表达宿主BL21(DE3)中,获得突变体重组表达菌株,利用IPTG对其进行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得到基因全长为855bp的rTM-T107A突变体,分子量大小约为38 kDa的重组蛋白,经鉴定该重组蛋白确实是TM突变体蛋白。本实验构建了rTMT107A突变体,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成功的表达了该突变体蛋白,后续实验可以通过抑制性Elisa等方法检测其IgE结合活性,探究其致敏性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华东地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联合会2017年学术交流会暨安徽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0-27)

胡云华,张明,梅志亮,肖祖克[8](2017)在《生物素化微细纤维肽修饰IGF-1对心肌梗死兔肌球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生物素化微细纤维肽修饰IGF-1对心肌梗死兔肌球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8只健康的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每组7只。对照组开胸但不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实验组1、2、3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建模成功后,实验组1注射生物素化微细纤维肽修饰的IGF-1,实验组2注射未修饰的IGF-1,对照组(未结扎)与实验组3(心肌梗死)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术后8周,测定心肌肌球蛋白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3心肌肌球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实验组1、2心肌肌球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提高(P<0.05),但实验组1的心肌肌球蛋白基因表达水平又显着高于实验组2(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会减弱兔心肌肌球蛋白的基因表达,IGF-1和生物素化微细纤维肽修饰IGF-1均能改善心肌梗死兔肌球蛋白的表达,但经过生物素化微细纤维肽修饰的IGF-1比单纯IGF-1的效果更优。(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7年28期)

冀艳华,徐乔璐,刘军,葛恒涛,张涌[9](2017)在《TALEN介导猪瘟病毒结构蛋白基因E0敲入山羊乳腺上皮细胞β-乳球蛋白基因座》一文中研究指出验证整合于山羊β-乳球蛋白基因座的猪瘟病毒E0(CSFV E0)基因是否能够利用内源性启动子调控该基因表达,为制备转CSFV E0基因山羊做好准备。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实验室已构好的针对山羊β-乳球蛋白基因第一外显子的TALENs表达载体和包含CSFV E0基因的打靶载体共转染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用药物(G418)进行筛选获得单克隆,并对获得的克隆进行5′端和3′端鉴定,鉴定都为阳性的克隆进行激素诱导24h后,收集培养液和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证明,转基因阳性细胞能够表达并分泌出CSFV E0蛋白。本试验为以转CSFV E0基因细胞为供核体进行核移植制作转基因动物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卢洪文,张银环,刘长山,李发梅,王雪松[10](2017)在《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外显子3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Graves病停药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外显子33单核苷酸多态性(E33SNP)与Graves病(GD)复发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GD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后的复发提供合理性依据。方法:选取健康对照者232例以及GD治疗后停药的患者243例,且根据GD停药患者的复发情况将观察组分为A、B、C 3个亚组:77例治疗后1年内复发者为A组,86例治疗后1~2年内复发者为B组,80例治疗后2年内未复发者为C组。利用RT-PCR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E33SNP进行分型,对比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不同基因型的比率及观察组不同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型患者的游离叁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以及眼征、甲状腺肿大程度等临床资料,且对观察组不同基因型患者在治疗后2年内的累积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E33SNP的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显着性,但观察组各个亚组间E33SNP基因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显着性(P<0.05)。对观察组的A、B、C 3个亚组间不同基因型患者各项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患者的TSH、FT3、FT4水平及甲状腺肿大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显着性,而TRAb水平和眼征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着性(P<0.05)。此外,E33SNP T/T型GD患者ATD治疗后2年内的累积有效率为61.8%,E33SNP T/C型患者为42.6%,E33SNP C/C型患者为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显着性(P<0.05)。结论:E33SNP C/C型GD患者停药后的TRAb水平以及眼征发生率明显偏高,在ATD治疗后更加容易复发,E33SNP T/T型患者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复发率明显偏低,因此E33SNP C/C型GD患者采用其它治疗方式或者联合治疗方式可能更加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乳球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球蛋白基因家族在杜兰落花生(Arachis duranensis)种子中的特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杜兰落花生球蛋白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杜兰落花生含有9个球蛋白基因,家族成员间理化特性总体差异不大,亲缘关系相近的蛋白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组成。根据物种间的球蛋白系统进化树,球蛋白进化关系符合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杜兰落花生球蛋白在进化过程中较为保守,受纯化选择主导,但在部分进化枝上存在正选择位点。栽培种花生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15个花生球蛋白基因在花生种子中检测到表达,其中4个表达量远超其它成员,在花生荚果成熟后期表达量仍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球蛋白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卢洪文,黄灵玉,王雪松,刘长山,张银环.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外显子3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Graves'病停药后复发的关系研究[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9

[2].陈湘瑜,徐日荣,陈昊,唐兆秀.杜兰落花生球蛋白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3].马淑真.结肠癌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基因序列特点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卢洪文.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外显子3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Graves'病停药复发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8

[5].程学谦.小鼠免疫球蛋白基因γ1-C_H1外显子敲除表达重链抗体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

[6].练思宇,金镇.外周血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基因启动子n重复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

[7].梅雪娇,杨阳,刘萌,刘红,刘光明.拟穴青蟹原肌球蛋白基因定点突变及重组表达[C].华东地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联合会2017年学术交流会暨安徽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会议论文集.2017

[8].胡云华,张明,梅志亮,肖祖克.生物素化微细纤维肽修饰IGF-1对心肌梗死兔肌球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

[9].冀艳华,徐乔璐,刘军,葛恒涛,张涌.TALEN介导猪瘟病毒结构蛋白基因E0敲入山羊乳腺上皮细胞β-乳球蛋白基因座[J].中国兽医学报.2017

[10].卢洪文,张银环,刘长山,李发梅,王雪松.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外显子3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Graves病停药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7

论文知识图

牛p一乳球蛋白基因5’调控成分的...奶牛及牦牛乳球蛋白基因5调控区的...牛β-乳球蛋白基因5′调控序列山羊β-乳球蛋白基因5′端调控序...绵羊-乳球蛋白基因结构及分段克...PCR产物及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电泳结果

标签:;  ;  ;  ;  ;  ;  ;  

乳球蛋白基因论文_卢洪文,黄灵玉,王雪松,刘长山,张银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