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金属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论文摘要

目前,有关贵重金属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的研究一直是表面等离激元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光学上,有序的金属纳米颗粒结构,尤其是有序的中空金属纳米球壳结构不仅拥有光子晶体的光学特性,还拥有金属纳米壳的光学特性。论文首先阐述了表面等离激元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表面等离极化激元、表面等离激元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表面等离激元的应用。其次,介绍了金属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和光异常透射现象的相关概念。最后,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两种新型金属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并对它们的光学性质进行详细的分析,论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利用SiO2胶体晶体为模板,结合二次模板技术与无电镀化学方法制备出二维六角密堆积空心金属纳米球壳有序阵列。我们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研究了金属纳米球壳二维周期阵列中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产生的一系列光学性质。通过测量金属纳米球壳阵列的透射光谱,我们发现光能通过一系列表面等离激元的激发透射通过该密堆积金属纳米球壳阵列。基于有限元方法的Comsol软件,我们对这周期阵列进行了数值仿真,数值计算得到的光谱与实验测量结果相一致。借此,我们从物理上阐明了这些透射共振分别起源于四极子类球模以及一系列Fano共振模式的激发。这种金属纳米球壳阵列结构在表面等离激元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2.基于磁控等离子体团簇束流源的低能团簇束流沉积技术,我们制备了尺寸与覆盖密度可调控的银纳米颗粒薄膜,该薄膜具有较宽可调节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频率。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团簇束流沉积的时间可以有效控制银纳米颗粒的大小。我们对具有不同粒径的自组装Ag纳米颗粒的消光光谱进行了表征,其支持两个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其中一个表面等离激元共振随着粒径的增加,它的共振位置从小于400 nm红移到大于570 nm的位置处,而另一个则只呈现出轻微的移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在涂有聚乙烯醇缩甲醛膜的二氧化硅衬底上沉积团簇来控制自组装Ag纳米颗粒的间距,它们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波长呈现出从小于400 nm到大于560 nm的红移,这主要归因于颗粒密度增加时导致的颗粒近场耦合强度的增强。基于离散偶极子近似(DDA)计算方法,我们对制备的尺寸以及覆盖率可调的Ag纳米颗粒薄膜进行了数值仿真,数值计算得到的光谱与实验测量结果相一致。我们这种制备金属微纳结构的方法在表面等离激元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
  •     1.2.1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介绍
  •     1.2.2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的物理性质
  •   1.3 表面等离极化激元
  •     1.3.1 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的物理性质
  •     1.3.2 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的激发
  •   1.4 表面等离激元的研究和应用
  •   1.5 论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金属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其光异常透射现象
  •   2.1 引言
  •   2.2 金属纳米结构的几种制备方法
  •   2.3 光异常透射的物理机理
  •     2.3.1 光异常透射的宏观解释
  •     2.3.2 光异常透射的微观解释
  •     2.3.3 光异常透射的宏观解释和微观解释的统一
  •   2.4 光异常透射的研究进展
  •   2.5 基于金属纳米阵列的光学异常透射特性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单层六方密堆金属纳米壳阵列的制备及其红外透射特性
  •   3.1 引言
  •   3.2 二维六角密堆金属纳米球壳阵列的制备
  •   3.3 二维六角密堆积空心金属纳米球壳的透射性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自组装的银纳米颗粒阵列及其表面等离激元特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样品的制备流程
  •   4.3 结果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今后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汤文凯

    导师: 谌静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表面等离极化激元,光异常透射现象,二维金属纳米球壳阵列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物理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

    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

    分类号: O482.3;TB383.1;O734

    DOI: 10.27251/d.cnki.gnjdc.2019.000948

    总页数: 45

    文件大小: 1433K

    下载量: 336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科院固物所取得贵金属纳米结构组装研究新进展[J]. 中国粉体工业 2015(05)
    • [2].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双金属纳米簇领域发展[J]. 国际学术动态 2014(05)
    • [3].面向贵金属纳米晶的晶相调控策略(英文)[J]. 催化学报 2019(07)
    • [4].金属纳米晶复合光纤的制造和应用[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9(17)
    • [5].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及其应用[J]. 科技与创新 2019(21)
    • [6].金属纳米簇应用于环境分析中的研究进展[J]. 分析化学 2015(09)
    • [7].金属纳米簇应用于环境分析中的研究进展[J]. 科学中国人 2015(35)
    • [8].径向偏振光束激发的金属纳米球-纳米圆盘间隙模式等离激元共振光谱特性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01)
    • [9].荧光金属纳米簇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分析测试学报 2018(10)
    • [10].帽状金属纳米结构的制备、性质及应用[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2(05)
    • [11].有序金属纳米壳材料[J]. 化学进展 2011(12)
    • [12].金属纳米簇催化剂的稳定化方法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0(06)
    • [13].金属-介质-金属纳米天线阵列的模式特性及荧光发射调控[J]. 光学学报 2020(04)
    • [14].基于金属纳米结构非局域与尺寸效应的表面等离激元特性研究[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9(20)
    • [15].超高温金属纳米结构增强吸收特性的仿真研究[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12)
    • [16].金属纳米簇的合成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6(12)
    • [17].基于蛋白和多肽为模板的贵金属纳米簇合成研究[J]. 化学学报 2014(12)
    • [18].基于周期性金属纳米结构的全光开关研究[J]. 光通信研究 2013(06)
    • [19].基于金属纳米簇的电化学发光分析应用研究进展[J]. 分析化学 2017(12)
    • [20].金属纳米结构的形状对其消光特性的影响研究[J]. 光学学报 2010(09)
    • [21].金属纳米注塑密封连接器的设计与制造[J]. 机电元件 2020(04)
    • [22].三维金属纳米花的合成和应用研究现状[J]. 云南化工 2019(04)
    • [23].金属纳米结构增强荧光的研究进展[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01)
    • [24].金属纳米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共振辐射增强研究[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8(04)
    • [25].可控形貌的双金属纳米晶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大学化学 2013(05)
    • [26].费广涛小组取得金属纳米线热膨胀研究新进展[J]. 光机电信息 2009(06)
    • [27].金属纳米结构的氧化刻蚀调控与催化性能优化[J]. 中国科学:化学 2013(12)
    • [28].非对称金属纳米球壳的制备及光学性质研究[J].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29].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研究进展[J]. 光电子技术 2013(04)
    • [30].金属纳米带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1(05)

    标签:;  ;  ;  ;  ;  

    金属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