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眼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

探析眼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大连116027)

【摘要】目的:探析眼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80例在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眼科患者,对所有患者在眼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观察护理对策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在眼科护理中,加强对相关安全隐患的预防对策,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眼科护理;安全隐患;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193-02

引言

人体器官之一就是眼睛,一旦患病将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眼科疾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安全,成为决定患者能否有效治愈疾病的关键因素。为明确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本研究特选取我院80例眼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安全干预的措施,分析比较应用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该院眼科接诊的1500例患者为例,现将其分组资料整理如下:对照组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74.1±3.4)岁。观察组年龄55~90岁,平均(75.5±3.8)岁。每组均有7名护理人员(全为女性),平均年龄(35.1±2.4)岁;文化程度:本科6名,在读研究生1名。上述资料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会对该研究结果造成影响。

1.2分析存在于眼科护理中的相关安全隐患

1.2.1焦虑由于患者不能充分认识疾病、不适应病区新环境、逐渐降低生理能力等,使其各种不良情绪产生,例如焦虑等,从而对患者康复产生极大影响。

1.2.2感染因高龄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使其逐渐减弱手术创面防御机制,同时在住院治疗的影响下,容易导致感染风险发生。

1.2.3体位不适在手术和卧床等因素的影响作用下,会使患者出现不舒适的体位。长期保持强迫体位,会使面部肿胀、肢体麻木和肢体酸痛等情况发生。

1.2.4伤口裂开在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会使患者出现伤口裂开的情况。例如手术后揉眼、用力挤眼、增大伤口张力等。

1.3产生安全隐患的原因

1.3.1缺乏一定的医护风险防范意识在工作期间,医护人员不能有效明确防范意识和不安全因素。针对眼科疾病患者来讲,因其视力模糊,在生活中不能有效从事各项活动。因此,在住院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他们的生命安全问题加强重视,避免碰撞、摔伤等医疗事故发生,有利于患者迅速恢复健康状态。

1.3.2存在不完善的健康宣教

(1)未能遵医嘱给予有效护理饮食指导和调节病情。在日常工作期间,因工作存在疏忽情况,使得在患者没有合理饮食,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延期手术及术后康复,及在用药时间和用药眼别等方面出现诸多错误问题。例如在使用眼药水过程中,医护人员未对外出检查的患者未及时用药,导致对患者的治愈周期和治愈疗效产生严重影响。(2)未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未进行有效的防范跌倒的护理宣教,从而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威胁。

1.4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遵照科室规定及医院规章制度开展护理工作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为患者营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实时陪同,以免患者在行动时发生意外。(2)加强用药安全管理。加强备用药品管理及规范,在备用药品之上注明药物生产日期及使用期限,同时将备用的眼药水、扩瞳剂等药品进行分类放置;药物管理过程中如果存在药物配伍等禁忌,要及时向医生反馈并处理;注意叮嘱患者具体药物用法用量。每月1号进行药物大查对,按照使用有效期限进行顺序排放,治疗班与夜班也要做好小查对,完善交接班制度,使用新药物时,总务护士要进行说明书解读,并组织护理人员集体学习。(3)严格培训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应当3个原则牢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稳、准、轻。医院需要定期考核医护工作者,并设置奖惩制度,奖励成绩优秀者。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有利于促进他们的竞争意识得到激发,使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4)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于科室护理管理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临床护理的安全性。(5)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对眼科患者来说尤为重要,正确的指导可以有效避免因缺乏自我防范意识导致的眼部感染,从而加重病情。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服务的同时也要指导患者用药的方法,提醒注意药物不良反应。严禁过度用眼,造成眼疲劳。叮嘱患者谨慎使用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避免对眼睛造成较大伤害。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多进食对眼睛有益的食物。

1.5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设置护理操作考核,总分100分,>80分视为合格)、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护理差错率。同时采用自制问卷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总分100分,分为满意(>85分)、较满意(60~85分)、不满意3个等级(<60分)。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处理数据,用[n(%)]表示计数数据,χ2进行检验,用(x-±s)表示计量资料,t进行检验,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工作质量

观察组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护理差错率分别为95.36%、93.74%、2.4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5.28%、78.36%、21.9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74%,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不断加快的现代生活节奏的影响作用下,导致逐渐增多了眼科患者数量,同时在护理期间,眼科疾病患者有诸多的护理风险存在。

对于眼科护理来说,其护理特点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眼部具有敏感的神经,微小创伤会严重损害眼睛。因此,在护理工作期间,需要对各种安全因素及时发现,将不安全隐患消除,使优质服务更加安全,做到让患者满意和放心。

护理安全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从细节上给予患者更周到、贴心和人性化的安全护理,能够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增强了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而且细致的安全防范护理也可以规避一些潜在的护理风险,是眼科疾病患者采取临床护理的理想护理方案。护理安全干预对于眼科疾病患者而言,是在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后,为避免护理不安全因素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提升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纠纷而采取的科学护理干预措施,也是临床护理不断发展,护理管理逐渐规范化的体现。对照组患者在此次研究中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护理安全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试验组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护理安全干预措施的施行,可以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发生几率,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和认可。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胜男.护理干预在眼科门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5):139~141.

[2]刘小红.探讨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4,17(6中旬刊):25.

[3]孙葶洋.眼科护理中常见安全隐患和预防对策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9):44,50.

[4]余长青.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吉林医学,2013,34(3):539.

标签:;  ;  ;  

探析眼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