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我国花卉业的影响与对策

加入WTO对我国花卉业的影响与对策

李秋杰[1]2004年在《加入WTO对我国花卉业的影响与对策》文中认为花卉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行业,入世后的国内花卉业发展将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系统地研究世贸规则对花卉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出花卉业发展的对策,是一项战略性研究课题。 本文根据查阅大量文献和实际调查的资料,全面分析加入WTO后,我国花卉种业、鲜切花产业和盆景业受到的源自WTO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及关税减让、绿色壁垒等规则的不利影响。由于我国花卉种子、种球、种苗对国外进口的高依赖性和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普遍忽视,入世后,我国花卉种业在国际花卉界的信用问题将严重阻碍花卉业的品种更新进程,越来越严厉的侵权处罚,使从事花卉种业的企业可能遭遇到生存危机并对整个花卉业产生连锁反应;由于国内生产的切花在品种结构和品质方面的缺陷,国内市场上国产切花的份额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反过来又对国内种业产生不利的互动反应;由于我国盆景生产的方式以及有害生物的问题,绿色壁垒成为我国盆景出口的瓶颈。 研究认为,WTO的相关规则对我国的花卉种业、鲜切花产业、盆景业的不利影响是制约我国花卉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加快建设我国自己的种子、种球、种苗生产体系,提高鲜切花的品质,发展生态化盆景,才能加快我国花卉业发展的步伐。

孟维华[2]2004年在《入世环境下中国花卉产业化经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幅源辽阔、气候多样,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极其突出,被尊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但花卉产业基础薄弱。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花卉业伴随着改革开放悄然兴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我国花卉产业化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我国花卉产业化的发展是动力与压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文首先在通过调研而获取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花卉产业化经营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界定,通过对花卉产业化经营概念形成及其演进过程的回顾,分析了花卉产业化经营概念建立的理论和现实基础,阐明了实施花卉产业化经营战略对我国花卉产业的重要意义。接着本文对我国花卉产业化经营的缘起进行了系统分析。我国花卉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它的最大弱点是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低,缺乏竞争力,对市场经济不适应;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产业化经营是花卉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因其具有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产品商品化等特点,因此我国花卉业必须改革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和以追求产品为目标的增长方式,走花卉产业化经营之路。随后,在我国花卉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和发展类型时,通过分析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笔者提出了我国花卉业的3种组织模式和5种经营一体化发展类型。 加入WTO之后,我国花卉业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尤其是花卉出口和种源的形势不容乐观,但与此同时,入世也为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比如有利于外资的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出口,有利于利用WTO争端机制捍卫企业在国际贸易纠纷中的合法权益等等。总之,加入WTO对我国花卉产业总的来说是有利有弊,但利弊孰大孰小,则更多取决于产业所采取的战略、实施战略目标的措施以及具体行动的实现。最后,本文在花卉产业化经营理论指导下,结合我国花卉产业化经营现状和入世后所受的影响,按照战略目标的要求,提出了从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化经营能力和加强产业环境建设叁个方面来实现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对策建议。

赵守东[3]2001年在《加入WTO对我国花卉业的影响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花卉生产历史悠久,是世界上花卉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花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1999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就达到12.24万hm~2,销售额达到540亿元,出口创汇2.6亿美元,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加入WTO以后我国花卉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我国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加快发展花卉产业。 1 加入WTO对我国花卉产业的影响

胡俊东[4]2001年在《加入WTO对我国花卉产业的影响及对策》文中指出花卉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 ,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除粮油、蔬菜、水果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作者在分析我国花卉业现状的基础上 ,阐述了加入WTO后我国花卉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提出了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对策。

王意成, 毛志滨[5]2000年在《加入WTO对我国和江苏花卉业发展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我国和江苏花卉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阐述了加入WTO后 ,对我国花卉业的影响和对江苏花卉业带来的机遇。同时 ,对江苏花卉业如何对策 ,提出了几点建议。

段晓明[6]2003年在《WTO框架下提高湖北农产品竞争力的支撑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产业,因此,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和人口大国而言,其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加入WTO,将使我国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大潮。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激烈市场竞争,历经沧桑、负重前行的中国农业如何应对挑战,健康发展,这既是党和政府的一大隐忧,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破解这道难题,答案有多种,但根本途径还是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这是必须实现的跨越,也是一次质的飞跃,如何加以有效推进,理论界在苦苦思考,实际工作者在艰难探索,为此,以农业大省湖北为例,就WTO框架下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支撑体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和制度创新思路,无疑对湖北、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农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比较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和农业自然科学等学科的知识与原理,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采取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等多种方法,对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展开系统深入的分析评价,得出相应的政策含义和依据,最后提出对策建议并加以耦合,进而上升到制度创新的层面加以阐述。 论文除导言外,按照内在逻辑顺序共分为9章。导言部分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国内外研究动态,概述了论文的指导思想、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框架结构,归纳了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作为研究背景,第1章简要介绍了WTO农业框架的基本内涵和中国加入WTO关于农业问题的主要承诺。第2章就加入WTO对中国及湖北农业发展的总体影响包括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和不同行为主体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中国及湖北农业应对加入WTO挑战的主要障碍和全球化背景下农业发展的宏观对策取向。第3章在阐述农产品比较优势与竞争力的内涵、影响要素及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中国及湖北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力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第4章至第8章分别就结构、质量、技术、市场、投入等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和支撑体系展开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和对策思路。第9章则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提出了WTO框架下提高湖北中文摘要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对策并加以藕合,进而上升到制度创新的层面予以阐述。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一是就加入WTO对我国不同产业、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为主体的影响作了定性、定量分析,并提出了各自应对原则及相互关系:二是对农产品比较优势与竞争力的测定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筛选评价,研究提出了农产品竞争力及影响要素的概念模型;叁是以特定的区域经济为研究对象,对WTO框架下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和支撑体系作了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加以祸合,进而上升到制度创新层面加以描述,初步构建了提高区域农产品竟争力的基本模式;四是将企业战略联盟、品牌经营和现代物流等理论导入农业发展对策研究,系统提出了实施农业企业战略联盟和农产品品牌营销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新构想。

任庆雄[7]2001年在《加入WTO对福建农业的影响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资金流动更加迅速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发展,加入WTO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潮流。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不可能永远站在WTO之外。早加入比迟加入更为有利。1986年7月,中国正式照会GATT秘书长,要求恢复在GATT的成员国席位,正式开始了“复关”的努力。经过13年漫长的“复关”谈判和“入世”谈判,1999年4月10日,中美两国签署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同年11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查林·巴尔舍夫斯基与中国对外经贸合作部部长石广生在北京签署了《中美就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协议》。随后,中国和余下需要与中国进行双边谈判的WTO成员方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边协议,中国加入WTO已是大势所趋,大局已定。如果不出意外,估计今年年底可实现入世的目标。 中国加入WTO不仅符合世界贸易利益,也符合中国长远利益。加入WTO后,福建农业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国际环境,未来农业政策将置于WTO框架之下。目前,我们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福建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已具有一定的承受开放市场的能力。但是,农业仍然是弱势产业,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十分突出。中国加入WTO,对福建农业而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长远看,利大于弊,有利于改革福建省农业经济体制;有利于改善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的国际贸易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福建省农业的对外开放,加速农业国际化进程;有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进出口结构,进口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有利于推动闽台农业的合作与交流。但从近期看,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内农产品市场将面临开放的压力,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难度增大,创汇农业风险与产品出口难度加大,山区农民收入将收到影响。具体到不同的农产品,情况又是不一样:对水果、茶叶、蔬菜、食用菌、花卉、水产品、畜产品、大部分林产品等,入世有利于其发展并扩大出口;粮食、油料、甘蔗、烟叶等,加入WTO后将不具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直面WTO的机遇与挑战,福建省在思想观念、产业结构、经营方式、 l_。。。__。_、。。_。_Ah_HN___。。_。。_。。。 管理体制、政府行为等方面还不适应,必须加快改革步伐。着手调整农业 发展策略,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加A WTO带来的挑战,使福建农业在激烈 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积极做好加AWO的各项准备。作,切’ 实加强对加入腑 有关问题的分析研究;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 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 快发展农业高新枝术;四、加快建立农业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 体1系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五、加强对福建农业的适度保护;六、加快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七、加快培育参与市场竞争的 主体;八、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力度,加强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

彭可茂, 祁春节, 包满珠[8]2002年在《机遇与挑战——加入WTO对中国花卉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文中提出加入 WTO 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将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各产业的发展势必产生重大影响。作为比较优势非常明显的产业——中国花卉业,面对这些影响应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李倩[9]2007年在《北京市鲜切花出口分析》文中认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北京市已经成为我国花卉科研、生产、流通、贸易和信息交流中心,鲜切花消费的主要城市之一,其鲜切花的出口也占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截止2006年底,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到5万余亩,全年花卉总产值达6亿多元。同时在地域上形成了以丰台花乡、顺义、昌平、大兴、通州等地区为中心的生产布局。作为北京市支柱产业之一的花卉产业,虽然在某些鲜切花科研方面已经接近先进水平,但在花卉出口,尤其是在鲜切花出口上,与发达国家,诸如荷兰、美国、哥伦比亚、韩国,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鲜切花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鲜切花生产专业化水平不高、鲜切花物流技术落后、鲜切花销售渠道狭窄等方面。为了找出这些差距及其背后的原因,促进北京市鲜切花出口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以鲜切花出口品种结构、出口目的国分布、出口运输方式为切入点,从法律法规、保鲜技术、销售渠道、专业人才等方面分析了北京市鲜切花出口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了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例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不健全,出口手续繁杂,缺乏鲜切花出口的专业外贸人才等。最后从政府、企业、生产者、学校角度提出了促进北京市鲜切花出口的有效措施,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简化出口手续繁杂,提高科研能力,提高鲜切花生产专业化水平,拓宽鲜切花销售渠道等。

杨跃辉[10]2013年在《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花卉产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2002年以来,世界花卉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中国是花卉产品生产与消费大国,但并非是花卉产品对外贸易强国。因此,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升中国花卉产品国际贸易水平,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国花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文构建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对中国主要花卉产品的进出口产品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出口市场结构的演变、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实证研究;采用CMS模型分析中国主要花卉产品的出口波动成因。采用一组显示性国际竞争力指标评价,对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业绩与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国际比较。运用蛛网模型对这些显示性国际竞争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与国际比较。运用改进的叁层分析模型对影响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的11个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协整分析法对国内需求及物流服务对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对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国际竞争力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主要花卉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速;主要花卉产品的MCR5值均在50%以上;种球、干切花及鲜切枝/叶等的出口市场结构趋于恶化;主要花卉产品产业间贸易很突出;结构效应、竞争效应及结构效应共同推动主要花卉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长;主要花卉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的业绩与质量存在差异;与相关国家相比,中国鲜切花、鲜切枝/叶及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其中鲜切花竞争力最强;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国际竞争潜力很大;主要花卉产品的进出口额、物流业增加值、GDP、主要花卉产值、固定资产投资、专业技术人员及种植面积等是影响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中国花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如下问题与挑战:出口市场集中率很高、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主要花卉产品出口的业绩竞争力还较弱及质量竞争力不高、花卉物流发展滞后、产能偏低、资本投入很不足、相关技术水平低及贸易壁垒较多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升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积极开拓国际新市场;继续推进中国花卉产品产业间贸易;加快发展中国花卉产品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扩大花卉产品出口,提高主要花卉产品出口的质量水平,同步推进出口数量扩张与出口品质提升,提高花卉产品的出口额;大力发展现代花卉物流;保持相关产业的平稳较快发展;不断提高花卉产能;适度提高花卉产品的进口额;加大花卉产业的资本投入力度;培养高级生产要素以提高花卉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及积极应对花卉产品国际贸易壁垒等。

参考文献:

[1]. 加入WTO对我国花卉业的影响与对策[D]. 李秋杰. 中国农业大学. 2004

[2]. 入世环境下中国花卉产业化经营研究[D]. 孟维华. 南京林业大学. 2004

[3]. 加入WTO对我国花卉业的影响及对策[J]. 赵守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1

[4]. 加入WTO对我国花卉产业的影响及对策[J]. 胡俊东. 湖南林业科技. 2001

[5]. 加入WTO对我国和江苏花卉业发展的影响[J]. 王意成, 毛志滨. 江苏林业科技. 2000

[6]. WTO框架下提高湖北农产品竞争力的支撑体系研究[D]. 段晓明. 华中农业大学. 2003

[7]. 加入WTO对福建农业的影响与对策[D]. 任庆雄. 福建农林大学. 2001

[8]. 机遇与挑战——加入WTO对中国花卉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彭可茂, 祁春节, 包满珠. 林业经济. 2002

[9]. 北京市鲜切花出口分析[D]. 李倩. 北京林业大学. 2007

[10]. 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 杨跃辉. 福建农林大学. 2013

标签:;  ;  ;  ;  ;  

加入WTO对我国花卉业的影响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