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中体育教育的魅力展示

职业院校中体育教育的魅力展示

吕文涛(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新余338015)

摘要:本文从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分析了职业院校中体育教育现状的不足,且分别从教师素质的提升、教育模式的改革、主体意识的发挥、教学方法的探索等方面来阐述如何展示职业院校中体育教育的魅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育教育;终身教育;主体;魅力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153-02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且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这其中,也包括了较好的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素质不过关,将会大大影响个人事业的发展,更遑论那些对身体素质有具体要求的专业了。

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不同于一般科目的教学,它是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技能型教学,而一般的则多为以认知活动为主的认知型的教学课程。在新的形势下,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不但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者在校期间获得较好的身体锻炼机会,而且要让学生获得终身锻炼的理念,教给他们走上社会以后进行身体素质提高的技能。那么,职业院校中体育教育的现状如何呢?

1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不够明确

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不同于一般科目的教学,它是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技能型教学,而一般的则多为以认知活动为主的认知型的教学课程。其实,比给予学生一个强健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和加强身体素质的兴趣和理念,因为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毕竟有限,而身体素质的加强,是时刻不能松懈的事,需要坚持一生。所以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就应除了发挥最大程度的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作用外,还应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和加强身体素质的兴趣和理念,为体育课做好定位,传授给学生有关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自身出发,自觉的参与体育锻炼和进行身体素质练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不但是一种习惯和毅力,同样也是一种技能。

2教学时数受到限制

职业院校本身学制短(一般是两到三年),有条件的院校均会把一半以上的学时安排给职业技能训练的教育,而体育教育的学时数少得可怜,一般是一周一次,开一个学年,且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以进行基本的体能练习、基础的技能学习为主要内容。这是不行的,必须要加强教学市场,增加教学内容,大大的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其他科目学习的效率。

3个体差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接受的体育知识有限,体育兴趣还没有建立,更没有明确的体育价值观,甚至不少学生对体育缺乏基本的认识。进入职业院校后,身体素质、体育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体育兴趣、体育行为表现各异。而常规的体育教育模式依然是通修综合模式,学生们也没有机会来自行选择自己喜欢或是适合自己的项目,学生的个体差异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从而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了教学效果低下,甚至有时会出现教学事故。

4教师教学手段落后

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仍不乏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学生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无法选择教学的形式和教材的具体内容。如篮球教学课,教师同样会从基本步法开始练起,这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以技术教学为主线,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化,忽略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目标,忽视体育人文科学与体育锻炼有关健康知识的传授。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主动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情感教育法等很少被采用,致使学生失去体育学习应有的情感体验和兴趣的积累,难以形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能力与习惯。

经对以上问题,要展示出职业院校中体育教育的应有魅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培养职业精神,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是否具备敬业爱生、与时俱进的职业精神,是个性化教育模式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体育教育的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职业院校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注重“过程”教学,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营造浓厚的课堂参与氛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教师本身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升素质,才能满足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而作为上级领导及其主管部门,也应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实、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充分调动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体育场馆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快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4.2加强课改模式,精选教学内容职业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体育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必须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适合于职业教育特点的课改模式。其模式为:一年级职业特色课;二年级兴趣选项课。一年级职业特色课的设置,主要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体育资源、专业性质、突出健身性、职业性;二年级选项课的设置,则应根据学校师资和场地设施现状,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打破班级建制,区分性别,区分层次进行教学。这种新的课程设置模式,将使职业院校的学生逐渐形成与自身职业特点、兴趣相符的体育素质和体育技能,促进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的职业性和实用性,促进体育教育的终身化。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上,应把学生的职业需要放在首位。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健身运动、体育保健的基本方法和掌握运动技能,还要为以后的“职工体育”和“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侧重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胜任本专业的工作。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职业需要,合理地,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如:工民建专业学生需在高空环境下工作,体育教学时可对学生进行攀登、爬越和平衡能力的训练;机械钳工专业的学生需要上肢力量,教学时可进行举重、投掷、器械体操等练习,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教学中可采用“托盘”接力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手臂力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总之,体育教学内容应围绕专业、工种实际,实行有专业针对性的实用身体锻炼和技能练习,这对深化学生专业的运动知识和体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4.3激发运动兴趣,发挥主体意识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的不是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主体性教育的学生观是:没有差生而只存在互相差异的学生。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更要理解个性发展。个性发展并非教师依照每个学生的意愿进行针对其个人的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其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课堂上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针对差异启发引导,让学生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4探索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体育课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功课,若是教学方法不当,使用技巧单一,学生的兴趣也会索然黯淡,甚至逃避上体育课。教师在体育课应多探讨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如趣味教学、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整合教学、合作教学、游戏教学和俱乐部教学法等。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有机组成部分,更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发展的眼光看,各专业、工种都有其自身特点。为此,现代体育教育应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一是在教学活动中,应力求因材施教,注意学生个体学习的参与度,给予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二是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专业、工种特点给予启发、引导、设定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着手思考;三是在教学活动中,有机地调控好对学生一般身体素质和职业实用性身体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以知识或技术传授为价值取向到以学习主体为价值取向的转变,结合专业、工种实现学生的自我构建与自我发展。

在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方面,应实行多元化机制,为体育课程目标服务。因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评价新体系,是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新的评价体系应凸显学习评价的反馈调节、展示激励、记录成长、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的发展性功能,把学生的体育知识、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进步幅度等综合地纳入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内容,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他评的有机融合,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使评价成为推动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应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明确健康的新观念,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职业特点,与时俱进,积极改进体育教育模式,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面向终身体育,育体和育心相结合,充分展示出体育教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论[M].沈阳辽宁出版社.

[4]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中国学校体育.

[5]赵鸽尔.高校体育俱乐部形式选项课教学模式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08.

标签:;  ;  ;  

职业院校中体育教育的魅力展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