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恢复系统论文_邱雄飞,刘盛田,郭建增,柳琪,胡兴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压力恢复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超声速,压力,系统,激光器,换热器,热交换器,数值。

压力恢复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邱雄飞,刘盛田,郭建增,柳琪,胡兴伟[1](2014)在《利用高翅管换热器提高压力恢复系统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压力恢复系统效率,设计并制造了一台高翅管换热器。采用滚扎而成的整体式螺旋高翅片管,代替套片式圆形普通翅片管,翅片管材料为紫铜,管束按等腰叁角形叉排布置,管内强制水冷。测试了高翅管换热器的阻力特性,对比分析了加入换热器前后压力恢复系统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背压的提高,该换热器流阻逐渐降低,当背压达到9.366kPa时,换热器流阻为0.133kPa,仅占换热器入口激光尾气压力的1.4%;与不加换热器相比,加入高翅管换热器后的引射器混合室入口压力降低了12.95%,压力恢复系统的效率得到了提高。(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4年09期)

麻越垠,王元兴,陈万华[2](2014)在《激光器引射式压力恢复系统过渡段的分析与结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过渡段振动情况,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MSC.Patran/Nastran对过渡段进行静力学和模态分析,采用LMS Test.lab对过渡段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比仿真和试验结果,分析过渡段竖直方向振动剧烈的影响因素,提出采用加强筋改进过渡段的优化方案,并通过数值分析方法检验设计成果。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过渡段完全满足预定的改进目标。(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4年01期)

毕新刚,郭建增,张剑刚,翟悦[3](2013)在《低温吸附式压力恢复系统组合换热器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并试验了一种低温吸附压力恢复系统组合换热器,它由列管换热器和翅片管换热器组成,用来冷却负压高温高速激光器尾气,实现了尾气大温降、小压损。使用皮托排测量尾气平均总压,使用总温排和能量守恒法测量尾气平均总温,得到了准确可信的气流参数,为换热器优化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舰船防化》期刊2013年02期)

刘宗政,郭隆德,吕金磊,陈振华,陈恳[4](2012)在《引射式压力恢复系统的振动抑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引射式压力恢复系统振动抑制性能,减小本系统振动对其他系统的影响,分析了系统的振动特性和振型,建立了系统振动力和主振型数学模型,利用时域信号取均方根方法测试了系统3个支座动态振动力,振动力沿气流方向逐渐减小。采用被动控制振动抑制技术,根据振动力设计制作了减振器,研究了橡胶块与金属弹簧并联再加配重以及橡胶块加配重2种减振器模型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橡胶块与金属弹簧并联、加配重45.2kg的减振器模型减振效果好,当控制点输入加速度为5 g时,减振效果最佳。激励强度大小、弹簧刚度和阻尼等参数的优化能够提高减振器的减振性能。(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赵波,廖达雄[5](2008)在《COIL压力恢复系统气流主动冷却技术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射式压力恢复系统是化学激光系统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引射器引射效率,减小整个系统尺寸,可以采用主动降低光腔出口气流温度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开展了用热交换器降低光腔出口气流温度的研究。给出了混合气体的热物理性质、热交换器建模方法及数值模拟条件,比较了不同条件下热交换器性能的差异,发现由于出口气流密度很低,热交换器的总传热系数、压力损失比常规条件下有较大幅度的减小。此时适当增大椭圆管尺寸,采用高翅片换热管,可以有效地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能力。(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8年11期)

陈吉明,任玉新[6](2008)在《压力恢复系统扩压器激波串现象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求解由S-A一方程湍流模式封闭的叁维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方法对激光器压力恢复系统变截面扩压器常温状态下的叁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和实验符合良好,较好模拟了扩压器中由激波/边界层干扰诱导的复杂流场的流场特性并再现了流场中的"激波串"和"伪激波"现象。本文对激波串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几种变截面扩压器特有的激波串结构,并研究了扩压器扩张角对扩压效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王志愿,徐建平,蒋华,黄芳蓉,李静[7](2008)在《张海502FH井系统试井及压力恢复资料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海502FH井为大港油田张东地区张海5断鼻的一口水平井,为了解该井的产能确定地层参数进行了系统试井及压力恢复测试。通过系统试井,建立了油井的产能方程,计算了无阻流量,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通过压力恢复资料分析,确定了储层渗流参数,了解了油藏边界情况,为该断块下一步开发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油气井测试》期刊2008年01期)

陈吉明,彭强,廖达雄[8](2007)在《压力恢复系统扩压器性能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气动和化学强激光器系统研制中,压力恢复系统扩压器设计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介绍了常温空气介质情况下若干型式扩压器试验件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结果,针对扩压器扩张角大小、壁面之间加隔板和边界层吹气等因素对其扩压性能的影响作了对比分析。初步研究表明:激光器系统的光腔段和压力恢复系统扩压器采用较小扩张角,扩压器内腔宽度方向设置适当厚度的竖隔板,扩压器左右侧壁采用附面层吹气等措施能有效提高扩压器的扩压效率。而由于压力恢复系统扩压器宽高比很大,在扩压器内腔使用水平隔板对扩压效率没有明显提高,并且当扩压器扩张角度很小时,水平隔板反而降低了扩压器扩压效率。(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7年08期)

余真,李守先,陈栋泉[9](2007)在《喷管、光腔及压力恢复系统一体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氧碘化学激光(COIL)系统的喷管和扩压器进行了3维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几种喷管和扩压器的设计方案,计算了从光腔入口到扩压器出口的气动力学过程。光腔内主副气流借助翼片辅助方法实现充分混合,翼片长0.77 cm,宽0.254 cm,满足气流混合要求。扩压器是1/4结构,即计算区域为入口截面高30mm、宽60 mm的长方型,之后等截面延续500 mm,然后宽度仍然不变,高度以4°角扩张,延续700 mm,最终的出口截面高度为79 mm。采用空气入射,入口处(光腔出口)马赫数3.2,静压1232 Pa,温度110 K;计算得到出口处总压13300 Pa,总温300 K。结果表明:出口静压超出入口静压近10倍,该扩压器很好地起到了压力恢复的作用,而总压下降到1/4.5左右(从60648 Pa到13300 Pa),从而能够减轻后续的引射器的工作压力。利用高光腔压力设计可以减少一级引射器,达到整个系统小型化设计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7年04期)

徐万武[10](2003)在《高性能、大压缩比化学激光器压力恢复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力恢复系统(PRS)是高能化学激光器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以高性能、大压缩比化学激光器压力恢复系统为研究内容,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了PRS系统各个子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首先,介绍了国际上高能化学激光武器及其压力恢复系统的最新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对高性能、大压缩比PRS系统设计提出了要求。接着,推导了超声速引射器各种一维理论模型,并应用一维理论公式分析、比较了各种超声速引射器的性能及其变化规律,全面探讨了各设计参数对超声速引射器性能的影响,得到了高性能、大压缩比引射器系统应该采用小引射系数、高引射马赫数、燃气引射、优化超声速引射器设计方案的结论。随后,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数值模拟求解了零二次流环型超声速引射器流场和有二次流存在时的超声速引射器流场,探讨了不同工作状态下超声速环型引射器的流场机理,研究了各种设计参数对环型超声速引射器启动特性和引射能力的影响。接着,开展了超声速环型引射器启动特性的实验研究工作,在大量小尺寸引射器空气引射启动实验、全尺寸引射器空气引射启动实验和燃气引射启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了高工况、高引射马赫数下超声速环型引射器启动特性的变化规律,建立了超声速环型引射器启动特性的理论模型,提出了燃气引射条件下超声速引射器启动工况的综合参数;期间,研制出了PRS系统的关键子系统:燃气发生器,得到了点火可靠、燃烧效率高、可多次重复使用、工作稳定可靠、使用方便、耗费低的高性能燃气发生器系统。随后,开展了单级引射PRS系统与DF化学激光器的联试研究工作,通过大量的联试实验,研究了激光器配方、引射器引射能力、联试时序和扩压器方案等等,对扩压器和光腔的启动特性、光腔压强和出光功率的影响,得出了光腔压强过低、单级引射PRS系统无法满足其压缩比要求,需考虑采用两级引射PRS系统的结论。随即在单级引射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两级引射PRS系统的研究工作,首先采用了“亚-超”方案的两级引射系统,在大量的启动实验、与激光器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巴竺巴巴巴二二巴二巴巴巴竺竺竺竺联试实验的基础上,对两级引射系统作了重大改进,设计出了先进的“超一超”方案两级引射PRS系统,该系统与DF化学激光器联试时,激光器的光腔压强和出光功率达到了接真空罐时的水平,高性能、大压缩比压力恢复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功。最后,针对单模块PRS系统向多模块PRS系统移植时遇到的多模块扩压器的扩压分流问题,应用数值方法探讨了超声速扩压分流弯曲管道的优化设计问题,得到了较优化的多模块扩压器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3-03-01)

压力恢复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过渡段振动情况,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MSC.Patran/Nastran对过渡段进行静力学和模态分析,采用LMS Test.lab对过渡段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比仿真和试验结果,分析过渡段竖直方向振动剧烈的影响因素,提出采用加强筋改进过渡段的优化方案,并通过数值分析方法检验设计成果。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过渡段完全满足预定的改进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压力恢复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邱雄飞,刘盛田,郭建增,柳琪,胡兴伟.利用高翅管换热器提高压力恢复系统效率[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

[2].麻越垠,王元兴,陈万华.激光器引射式压力恢复系统过渡段的分析与结构改进[J].机械设计.2014

[3].毕新刚,郭建增,张剑刚,翟悦.低温吸附式压力恢复系统组合换热器的试验研究[J].舰船防化.2013

[4].刘宗政,郭隆德,吕金磊,陈振华,陈恳.引射式压力恢复系统的振动抑制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赵波,廖达雄.COIL压力恢复系统气流主动冷却技术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

[6].陈吉明,任玉新.压力恢复系统扩压器激波串现象的数值模拟[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8

[7].王志愿,徐建平,蒋华,黄芳蓉,李静.张海502FH井系统试井及压力恢复资料分析与评价[J].油气井测试.2008

[8].陈吉明,彭强,廖达雄.压力恢复系统扩压器性能初步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

[9].余真,李守先,陈栋泉.喷管、光腔及压力恢复系统一体化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

[10].徐万武.高性能、大压缩比化学激光器压力恢复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板带轧机主传动系统示意图机载激光器的压力恢复系统.,“...机载激光器系统及其压力恢复系统扩压器中心轴向M数分布曲线扩压器中心面局部流场等马赫线和流线...[19l采用常规扩压器方案的“机载激光...

标签:;  ;  ;  ;  ;  ;  ;  

压力恢复系统论文_邱雄飞,刘盛田,郭建增,柳琪,胡兴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