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李胜军乔燕霞王卫国

开封市儿童医院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封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早产儿予以早产儿的常规处理,研究组还则在常规处理基础上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观察两组早产儿的NRDS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果;结果:在两组早产儿的预防治疗结果方面,两组早产儿在血气分析情况、NRDS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早产儿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DS多见于早产儿,并且临床的病死率比较高,使用PS预防NRDS有着理想的临床效果,因此对于那些胎龄小以及体重低的早产儿需要尽早应用PS以预防NRDS发生。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肺表面活性物质(PS)用来治疗预防NRDS的疗效较为显著,近年来在临床上的使用日益广泛[1]。我院新生儿科应用PS来预防NRDS,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开封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80例早产儿,其中男101例,女79例。入选标准方面,胎龄为26~32周,出生体重1.0~1.50kg,出生3h内入院,产前母亲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同时无窒息史以及胎膜早破史。将1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早产儿在胎龄、性别以及体重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予以常规处理,监测其生命体征并预防感染[2]。研究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常规处理基础上予以PS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将早产儿置于抢救台上,取仰卧位,清理他们的呼吸道分泌物,经口气管插管,并拍胸部X线保证插管的位置在早产儿的第1、2胸椎间[3],使用无菌注射器经早产儿气管内的导管将PS注入肺内,给予球囊通气3~5分钟,让药物在早产儿肺内分布均匀之后拔出插管[4],6h内要禁止早产儿气管内吸痰。

1.3观察指标

用之后监测两组早产儿呼吸以及周围循环的情况,6h后由放射学以及临床诊断确诊NRDS发病率,并统计对比其他的严重并发症例如脑室出血以及肺出血等发生情况[5]。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检测的数据用统计学专业软件数据包SPSS18.0进行分析,数据用(?x±s)表示,以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6]。

2结果

在两组的预防治疗结果方面,出生6h后两组早产儿的血气分析比较见表1,研究组早产儿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儿发生NRDS11例,需机械通气8例,机械通气的时间为(1.9±1.1),对照组早产儿出现NRDS29例,需机械通气23例,机械通气的时间为(4.2±1.5),研究组早产儿死亡2例,肺出血2例,颅内出血1例,对照组早产儿死亡11例,肺出血5例,颅内出血13例,两组早产儿在NRDS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早产儿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早产儿出生6h后血气分析对比

组别例数PaO2(mmHg)PaCO2(mmHg)PH值

对照组907.1±3.33.4±1.17.14±0.11

研究组9012.4±2.66.4±1.64.46±0.12

P<0.05<0.05<0.05

3讨论

NRDS是早产儿一种常见的由于PS缺乏而引发的严重疾病,通常是因为Ⅱ型肺泡的上皮细胞发育不够成熟,PS合成量下降而引发[7]。PS能减少肺泡壁同肺泡内气体的交界处张力,从而维持肺泡稳定,如果PS缺乏则容易形成肺透明膜、肺泡萎陷或者严重肺不张而导致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主要是酸中毒、低氧血症以及进行性的呼吸困难。早产前使用促肺胎成熟药物往往因为病情紧急以及用药时间短等问题,导致药物无法充分发挥治疗效果。外源性的PS可以说是临床上NRDS预防治疗的有效方法,其目的是帮助早产儿安全渡过PS缺乏期,从而改善他们的成活率。PS可以降低肺表面的张力,稳定肺泡容积,避免呼吸末期的肺泡萎缩,并维持肺泡以及毛细血管间的压力,提高肺内液体清除的速度[8]。本研究两组早产儿的预防干预结果表明,研究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同对照组相比较而言,NRDS及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证明PS对于NRDS的预防治疗有着理想效果。

综上所述,早产儿预防性地应用PS能够显著降低NRDS发生情况及其严重程度,避免或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因此PS对于NRDS的预防有显著效果,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加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18(1):643-645.

[2]岳少杰,王铭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得诊断与治疗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3(2):187-189.

[3]王君,周忠蜀,陈飒英,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挽救性治疗策略[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6(2):125-127.

[4]靳玉红.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025-2026.

[5]段明英,高亚莉.217例围生儿死亡原因临床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12(4):305-306.

[6]王莹,马雅玲,张魏.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RDS的临床观察[J].新生儿科杂志,2014,19(4):148-150.

[7]魏华文,潘敏悦.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膜病[J].广东医学,2013,22(11):169-170.

[8]李志博.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综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征56例[J].临床医学,2013,30(2):79-81.

标签:;  ;  ;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