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浅淡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黄爱莲

摘要:二十年的教育教学改革给语文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探索和研究空间。新课程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大成果,成为新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观念行为的主流。广西新课程的改革从去年到今年初,在各校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但是新课程的改革应该走向何方,新课程的改革又跟高考如何衔接等等,这些都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困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笔者对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践,感慨颇多,收获也颇多。本文就新课程赋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给语文课堂带来的变化,并谈谈了笔者自己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语文课堂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新的不仅仅是形式,更是教师理念上的崭新认知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进一步提出三项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这三项理念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相比,在强调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的同时,更强调语文学习中的应用能力、审美与探究能力的提升,更强调语文课程结构设置与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发展的关系。在这种新的理念之下,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有崭新的认识,并且在新理念的指引下,使得我们高中语文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能准确把握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结构特点,合理实施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能真正实现教师和语文课程的同步发展。在教学的课堂上,能真正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自觉转变我们的角色,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面对新课改,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笔者的认识是:不抗拒,不盲目,不过火;不把课改当做包袱;不管怎么走,走总比不走好。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需要一颗敬畏之心与仁爱之心

康德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天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敬畏之心就是我们面对这份职业,面对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书本、文章,面对我们的孩子们都要有一个诚挚的心、真挚的义,我们不能要求一位教师的能力,我们也不能要求一位教师的性格,但是我们能要求的是一位教师的态度,首先要拥有一个敬畏之心,我们要敬畏文本,文本才是开启我们讲授课堂的大门,也是串联起我们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有些教师上课很盲目地去厌弃文本、天花乱坠,从而将这种情绪也传染给了学生,学生就觉得语文课上语文课本没有用,语文课上没学到多少东西,这种无能、无用、无法用的情绪就蔓延开来,笔者自己对自己的学生讲,不要找自己推荐名著,语文课本里的作品就是名著的名著,它已经向你打开了一个视角,吸引你走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你要善于去捕捉它的点醒,它的启发,它的无处不在的魅力和吸引点,语文是一门最有灵气的学科,它能感觉得到我们的敬畏。

其次,我们面对的是学生,这是所有的职业都无法与我们比肩的一个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拥有一颗仁爱之心,要珍惜我们的学生,这不是讨好,也不是逢迎,不是故作姿态,而是当我们的心中装进了学生的时候,它就好像是在太阳底下去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能够带给你想象不到的精彩,笔者始终觉得语文是一门让你在孩子们面前展现全方位自己的一个职业,只有这个职业可以把你整个人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再次,要有对语文不息的爱,和对生命永恒的尊重与厚待。因此,在新课程的视野里,学习语文课就是为了让我们学生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使得语文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好奇心最大限度地处于激活的状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感悟、交流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享受着创造的喜悦和满足,品味着人性的灿烂与魅力。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需要一个懂得语文,且真正爱语文的语文人,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有情有义的课堂

乔布斯曾经说过“有时候,生活会用板砖砸你的头。一定不要失去信仰。我知道,唯一支撑我前进的东西就是:我爱我所做的事。你必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也想大声地说:“我爱语文,我来了。记得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成全一个人的幸福,当所有这些人的幸福相加,就是整个民族的幸福,而这种幸福感要比成功更重要”,每每看到这句话时,笔者心底真地很感怀,也很有共鸣,我们的语文教育相比其他的学科,笔者想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这种幸福感,而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比起其他学科的教师更能够拥有一些不经意之间涌动的深情。比如,清晨的时候我们能听得见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能够在宁静的月关之下看见温暖的光影,还有绵延千年的汉字为我们而抒情,这些都是一种幸福感,语文教育就是讲我们的知识传播提升到精神审美的境界,提升到生命价值的审美的境界。所以,在语文课堂上,笔者尽力做到不给学生带来包袱,更不能让自己的累影响了学生的累,而是经常安排一些时间来给学生一些情感的灌溉。比如讲解题目时,不会有板有眼地对题目进行讲解,而是会有意无意地去延伸开来,告诉学生自己渴望的世界,理想的岁月和追逐的爱。通过笔者自己先成为一道风景从而把学生变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钱理群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作为一个教师,我们所追求的,而且也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成为我们的学生儿童时代‘一个好的回忆’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尽管他们以后在现实生活的影响下,会走上不同的道路,即使走向歧途,童年时代的美好神圣的回忆却是无法抹掉的,或许在某一个时刻,由于某一机缘,在他们的心上,会略过我们的身影,想起我们有意无意地说过的某一句话,那都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片刻的温馨”。这些话,笔者真的觉得在和自己的学生当中得到一个很好的验证。记得上个学期,有个学生的作文里曾这样写到: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暮野;邂逅一个人,微笑蔓延,黯然心动。总觉得知己当如朗月照花,彼此间是心犀相通的默契,一个照着另一个静静地开放,月落阶前铺花影,而那花,也当用过光芒滋润心房,坚强成长,映射长空……笔者想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认知,感受我们的课堂上所倾注的爱,这个应该是新课改带来的妙处——那就是教师有情有义,学生则会不离不弃。

四、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需要构建广阔的阅读视野,来承载辽远的心怀

新课改对语文的课程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高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

包括“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为了使目标系统的框架更加清晰,每一部分用两个关键词来提领,描述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一定差异的学习过程。而课外阅读广泛且具文化品位的目标则要求我们高中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好读书,读好书,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在这些目标的指引下,笔者也觉得阅读是语文教学核心的灵魂,只有阅读才又希望,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带领出热爱阅读的孩子。因此,笔者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努力做到:1.让学生参与我的阅读和创作世界,打造共通的文学世界。2.布置特色语文作业,“人人都是主编”。3.无拘无束的摘抄,无法无天的阅读,无限延展阅读的海洋。4.每周固定的阅读课,让语文阅读成为孩子们一个实在的习惯。5.设置随笔分享课,尊重个性的阅读体会,分享共性的阅读收获。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阅读量大大的增加,对于写作也不再害怕了。

五、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需要坚守一个顽强的自己

作为一名已经在教学上奋斗了十年的教师,对语文课堂的追求,笔者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外圆内方的坚守。真正给人回味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因为这个语文教师饱满丰沛的生命姿态,以及她不可取代的人生性情。与其说听的是课,不如说,听的是她的性格,她的故事,她的人。在我们教育者的队伍里,应该有一群理想者,需要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没有理想情怀的教育,永远都只会呈现出机械的匠气。没有理想情怀的教育,我们也还原不了这个世界最初的美好。

六、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具体操作中的微小感触

1.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分配,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文本的需要,二是教师的驾驭能力。2.如果先入为主地认为课改就是花架子,花瓶子,那么真正又虚又空的才是你。3.不是每节语文课,都需要激情澎湃,都需要慷慨陈词,都需要惊天动地。课堂和生命一样,还有另一种活动,那是思维的流动,情感的暗涌。4.新课改不是盲目地去破除,而是要有觉醒地去建立。

躬逢教育改革的春天,笔者会把握住每一次研修培训的机会,尊重教育发展的规律,善于反思、主动探究,从而探索出更多的教学模式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指导语文教学,帮助每位学生把每一个瞬间的火花燃成熊熊燃烧的思想的火炬!

参考文献:

[1]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钱理群.相濡以沫——和中学教师的通信(十二)[M].《语文教育门外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标签:;  ;  ;  

浅淡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