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研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研究

新沂市乡镇供水有限公司江苏徐州221400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惠民的工程,可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特点,针对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机制的措施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关键词:农村;饮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引言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度逐渐提升,针对具体管理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以长效管理机制作为基础,按照管理流程进行,避免出现不同程度的水体污染现象。政府部门要提前对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分析,投入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做好长效管理工作。为了保障农民的饮水安全,改善农村饮水质量,必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并切实遵照执行。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

近些年来,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就突出,但工程管理跟不上社会发展要求,重建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延长工程的使用周期,真正做到建管并重必须针对存在问题建立长效管理体制。现阶段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数量多规模小

我市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分布不够密集,特别是偏远地区,人口居住分散,经济发展滞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多为小水池、小水窖及一些简单的集中供水工程,设施简陋、零星分散、不便于集中管理,容易导致老化失修,缩短使用周期。

(二)资金短缺

影响工程建设与后期管理饮水安全问题关系到社会民生及区域经济发展,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科学合理,需要对供水系统和工程建设进行规划设计,选择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建设方案。随着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中央财政资金向西部地区倾斜,但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制约了工程的建后管理,甚至造成建管脱节的现象。

(三)供水工程收支不平衡

以区域性安全管理系统作为其基础,对农村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农村建设阶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不同类型的问题,以供水工程收支作为基础,存在严重的收支不平衡的现象,进而增加长效管理难度。此外区域性在饮水安全工程价格比较高,村民对饮水安全缺乏了解,导致很多村民习惯采用自家的供水设备用水,导致国家供水工程的收入减少,无法满足日常需求。

(四)用水污染严重

农村水源污染成为关键性制约的因素,以区域性饮水工程作为基础,如果管理不当会出现严重的水源污染现象,导致制约性因素增加。城郊某些工厂企业生产废水不经过处理排入附近河流,流经城郊附近的村庄,久而久之会对农村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直接造成用水不安全问题。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类型

(一)通过城镇水厂管网延伸到农村

特点是农村用水户距城镇水厂较近,居住相对集中,水厂供水规模较大,既对城镇工业、企业、机关等城镇中心供水,又将管网延伸到周边农村供水。运行管理方式有2种:一是从水厂到龙头由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二是由自来水公司与乡镇分级管理。农村生活用水水价等于或低于城市水价。此类型水厂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水质水量及运行管理能够保证,基本属市场。

(二)偏远山区及海岛建设的小型村级供水工程

其工程的特点是,供水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制水工艺简易,工程无专业人员管理。水厂供水纯属公益性行为,是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政府扶持关注的重点。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建设任务

(一)建立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主体

针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小、数量多又分散的特点,要在县、乡级政府或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构。把全县(市、区)乡镇政府驻地、单村及联村的集中供水工程统一纳入水源管理、卫生监测、供水安全等规范管理范围。配备专业人员、设立专项资金、制定考核办法对县(市、区)、乡镇、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运行管理和技术指导。

(二)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

建立健全农村饮水的安全管理制度,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县(市、区)农村饮用水管理机构对全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负总责;各乡镇在乡镇水厂或乡镇水管站中增加农村饮用水管理职能,由专职人员统一管理辖区内联村或单村饮用水工程;联村或单村饮用水工程由联村或单村成立的专职管理委员会或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各村落实村级专职管理员。

(三)设立专项资金、落实优惠政策

公益性较强农村饮用水工程应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资金扶持,设立农村饮用水工程专项管理资金;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水价补贴、考评奖励及管理人员工资补助等。同时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主要从降低农村饮用水工程供水成本的角度出发,减少各种税费、优惠用电价格等。在政府政策的优惠扶持下,使供水工程降低成本。利用市场机制和水价调控,推进饮水安全工程效益社会化、市场化进程。

四、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措施

(一)建章立制,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想长效安全地运行,就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农村饮水安全长效管理有关政策,要制定出适合当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的制度细则,进而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工程无论是在考核、维护、检测还是保护、救援等方而有据可依,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形成长效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水质检测

系统水质监测直接影响农村饮水的安全。要制定水质监测计划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定期采样送检,满足饮用水质要求。水质监测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支持,政府必须发挥职能,保证农村水质监测系统的合理化和完善性。对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因素要制定合理可行的应急处置措施,保证饮水安全。

(三)有偿供水,科学制定水价

当前很多农村地区存在着水费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长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科学制订水费。供水单位在制订集中供水工程价位时,必须遵循“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科学制订价位;而在制订分散式供水工程价位时,要求供水单位必须站在工程正常运行、维护以及更新的立场上,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的供水成本规定,制订水费。

(四)发挥各个部门的监督作用

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工程管理的质量监测监督工作,以安全工程岗位建筑建设作为基础,做好监督工作。乡镇要设立专门的水质监测部门,定期到各个村子进行水质安全与工程质量检查。专业技术人员要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各个监督部门要提前对饮水工程进行掌握,如果存在突发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发挥职能部门的最大化作用,管理人员充分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增强参与意识,掌握参与的方法和途径,从而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工程管理中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农村饮安全工程管理具体要求,在实践阶段必须掌握长效管理机制的属性,以长效管理模式作为基础,提前对工程项目进行审核,按照管理要点和指标进行。并通过广播、电视和报纸等方式宣传保护农村饮水工程的重要性,提升社会各界的关注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确保用水安全及工程长期有效运转。

参考文献:

[1]刘淑荣.对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4):65.

[2]郭亚娟,杨广星,朱雨辉.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设计的思考[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7(8):13-15.

[3]简士洋,张卫兵.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7(01):289-290.

标签:;  ;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