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威塞克斯——论托马斯·哈代悲剧小说的审美现代性

分裂的威塞克斯——论托马斯·哈代悲剧小说的审美现代性

一、分裂的威塞克斯——论托马斯·哈代悲剧小说的审美现代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林林[1](2021)在《托马斯·哈代悲剧观研究 ——以“性格与环境”小说为中心》文中提出西方的悲剧理论家们在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基础上,对悲剧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高乃依、拉辛的古典悲剧学说、黑格尔悲剧学说、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悲剧学说、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学说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悲剧学说等。尽管他们对悲剧的阐释存在很大的分歧,但就悲剧效果而言则趋于一致即“怜悯与恐惧”。“怜悯”与“恐惧”的情感体验伴随哈代悲剧小说阅读的始终。小说主人公和悲剧主人公一样总是无辜受难,这激起大众的怜悯和同情;他们又和大众相似,由此引起自卫式的恐惧。但同时“怜悯”与“恐惧”作为两种痛苦的情感,又需要净化释放,让观者达到受教育和自省的认知。因此,哈代小说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悲剧,哈代对悲剧也有独特的感受和看法。“性格与环境”小说最能代表哈代悲剧小说的创作。这类小说以“威塞克斯”为背景,展现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农村的社会地理风貌,以及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剧命运,蕴含着哈代独特的悲剧观。本文拟以“性格与环境”小说为标本,结合哈代的生平来探讨其悲剧观成因的多重性、内容的丰富性、意义的积极性、艺术表现的独特性和现代价值。论文共五章。绪论部分以“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观文学研究为维度,阐述了选题背景与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一章追根溯源,结合哈代的生平经历来探究其悲剧观的成因。首先,哈代是农民之子,家乡的地域环境和风俗人情对哈代悲剧观的形成有直接原始的影响;其次,作为跨世纪的文学巨匠,哈代见证了诸如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国际性的大事件。社会的沧桑巨变让哈代一边对城市的繁荣激动不已,一边又让他对农村人民的悲剧命运充满担忧;最后,哈代对经典悲剧的喜爱和借鉴则丰富了哈代悲剧观的内容。第二章重点研究哈代悲剧观的内容呈现。“性格与环境”小说集中体现了哈代的悲剧观。小说中的主人公或是理想破灭、或是走向死亡。根据悲剧形成的主要成因具体可分为三种悲剧模式: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第三章论述哈代悲剧观的艺术表现。首先悲剧与音乐相结合让哈代悲剧观呈现别具一格;其次哈代坚持批判现实主义的笔法来续写悲剧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最后,哈代又借用古典悲剧的“突转”与“发现”来安排悲剧情节,使悲剧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第四章探讨哈代悲剧观的独特性。哈代悲剧观在继承传统悲剧观念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主要表现为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悲剧观形式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进化向善论”。这种思想认为人们虽然遭受命运的重重打击,但经过努力奋斗就有可能拥有幸福生活,这也表明哈代的悲剧观不是悲观消沉的而具有一定的战斗性和鼓舞性。第五章挖掘哈代悲剧观的现代价值。哈代悲剧塑造了一批敢于反传统的新女性形象,并给予她们深切的同情与关怀,这肯定了女性的价值和尊严,即使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此外,哈代悲剧强调自然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人们不应该无节制地消费环境而应自觉保护环境,这与当代的生态理念也是相契合的。

方燕[2](2020)在《文学地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威塞克斯小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跨越两个世纪的文学大家,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的威塞克斯小说《还乡》(1878)《德伯家的苔丝》(1891)《无名的裘德》(1896)等小说,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威塞克斯世界”,展现了古老的英国宗法制社会在遭到现代工业文明的不断侵蚀后所发生的悲剧性变化。本文在文学地理学批评视域下重点探讨了“威塞克斯世界”中的地理意象和地理空间以及威塞克斯小说文学地理学的意义与价值。论文分主要从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地理意象的分析,分类成自然和人文两类意象以及阐述各重要意象的象征意蕴;第二是地理空间的分析,分类成乡土空间和城乡交叠空间两个部分来研究每个整体空间的地理建构以及两种空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第三部分通过总结地理意象和地理空间在自然和人文这两方面的具体表征来升华威塞克斯小说的意义与价值。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威塞克斯小说,能够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哈代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威塞克斯小说中极具特色的地理空间和生动丰富的地理意象,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域使威塞克斯小说的解读不断得到补充。

周舟[3](2016)在《透过昂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地质空间和社会空间》文中认为近年来,托马斯·哈代作品批评的重心已不在对主人公心理的分析和哈代生平对其作品的影响上,而是在地理环境和区域差异对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产生的巨大影响上。一些西方的批评家结合地理空间理论和文学批评来解读哈代文本中的地理空间价值,并且进一步讨论这种价值对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国内对哈代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早,《德伯家的苔丝》也是被提到最多的作品之一。但是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多用传统的批评方法去阐释哈代作品中的人物和主题。很少有批评家用空间理论去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地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一个地方的地质空间与一个人的性格息息相关,而社会空间则在人的生存环境,工作环境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地质空间和社会空间对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统治阶级利用地质空间塑造人的性格,用社会空间规训心灵。法律和政策都是社会空间被占有后,统治阶级挤压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工具。本文将运用昂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来叙述《德伯家的苔丝》中地质空间和社会空间对主人公的影响。地质空间在于自然的地理位置,还有各地与各地不同之处。地质空间包含风景风俗,这些会对主人公的性格产生影响。一个国家占有了地质空间之后产生了社会空间,伴随而来的是政治和统治,国家利用法律和政策组织生产并且规训国民甚至其他国家的公民。社会空间虽不易被察觉,但蕴藏着法律和政策中社会空间又会无意识地改变主人公的行为。这两种空间推动着主人公向未来走去。这种思想在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体现的最为明显。《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有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苔丝,安琪儿,亚力克一生中都在不同的地方生活工作过,每一个地方都会对主人公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本文讨论和分析的内容重点是:《德伯家的苔丝》中八个重要的地点的地质空间各不相同,但在主人公性格形成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与众不同的马洛村、荒芜的燧石山农场、古老的金斯伯尔和现代化的桑德波恩让苔丝从一个无知真诚的少女转变成为在麻木不仁的弃妇,最终在海滨小城中谋杀安吉尔。传统的爱敏寺、风景旖旎的泰伯塞斯农场、与英国完全不同的巴西让安吉尔从一个桀骜不驯的青年,转化为积极向上奶牛场的熟练工,最终在巴西找到自我原谅了他的妻子。还有民风轻浮的特里兰奇,亚力克在这里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强奸了年轻的苔丝。对于社会空间而言,一个地方的特殊性(可收集记忆,导向未来),圈地运动,工业革命,英国租房政策,现代化,家庭关系的改变,雇佣关系的改变,世界贸易的改变和道德标准的改变对主人公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一个人生活工作地方的改变会对一个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哈代笔下的人物被地质空间影响了性格形成,被社会空间规训了行为和心灵。本文通过讨论分析后得出的主要观点是: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试图通过地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转换,体现维多利亚社会法律和政策对主人公的影响。在主人公生活和工作的地点,国家和国际的政策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影响,致使他们在更换生活工作地点之后,依然无法摆脱这种影响。最终,他们被维多利亚时代的法律和政策所打败。地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分析对当今中国社会的经济和发展有很多启示。特别是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移民潮和城市农民工等现象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根据国内外文献综述表明,本研究探索性地运用地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批评方法来分析其对《德伯家的苔丝》中人物性格的影响。这也是本文做出的学术理论贡献。本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包含写作动机,研究所用的理论背景,研究的重要性和文章基本框架。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包括了国内外批评家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空间元素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是批评方法,主要涉及到昂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的背景,地质空间和社会空间来叙述空间的重要性,并谈到他的空间理论与《德伯家的苔丝》的关联。第四部分是讨论与分析,运用了昂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地质空间和社会空间。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包含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文章含义,文章局限性和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张昭质[4](2012)在《哈代笔下的城市魅影 ——论哈代对待现代文明的态度及转变》文中研究说明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以其“威塞克斯“系列小说闻名于世,但是作为一个身处世纪之交的敏锐作家,其小说引人入胜之处不仅在于浓厚的乡土性,更在于小说中流露出的现代精神。城市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散落在哈代的长篇小说文本中。现代城市形象、烙印在人物身上的城市印记,在传统的威塞克斯图景之外营造出一个现代精神的家园。借助他者理论和文化身份理论,结合交错审视视角、聚焦式审视视角和城乡互审的视角,可以见出哈代对待现代文明排斥、反感的基本态度。通过多切斯特和伦敦生活经历的溯源,可以从生存体验上理解作者对威塞克斯图景的构建。伦敦和博客汉普屯两个空间的生存体验使得威塞克斯图景中批判色彩和乌托邦色彩并存。对城市图景和乡村图景的双重审视,展现出哈代对现代文明态度的变化过程:从反感、排斥到接受、认同和批判。

李千[5](2010)在《自然·女性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哈代小说》文中提出托马斯·哈代作为一个世纪之交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既继承了维多利亚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精神和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开启了现代小说新的思想和艺术特征之门,由此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研究哈代作品的文章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对哈代作品的传统解读,这类文章大都集中在哈代小说中的悲剧性、哈代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哈代的宗教观以及哈代小说的艺术特色这几点上;一种是对哈代作品的现代解读,运用的比较多的包括象征主义、女性主义、现代心理学、结构主义以及阐释学等方法论。解读的视角不同,对于作品中的一类因素的看法自然也就不同,传统与现代在某种程度又是相互转化的。本文意在将哈代的长篇以及短篇小说与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进行结合,对哈代小说中的生态观和女性观有一个整体性的观照,并从根源上找出女性与自然与生俱来的联系,以及人类二元制和父权制对两者之间孪生的统治,最后再深入探讨女性与自然解放的共同途径。第一章“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哈代”主要是从研究哈代的生态观与女性观的角度,总体把握哈代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第二章“‘符号化’女性的命运”则是引入生态女性主义对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下悲惨命运的批判的观点,将哈代的长篇以及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命运进行全面的分析;第三章“与女性命运交织下的自然”将探讨哈代作品中的威塞克斯以及荒原意象,结合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揭露哈代笔下与女性命运紧密相连的自然在人类二元制社会的统治下走向异化世界的悲哀;第四章“女性的悲剧与逝去的自然”引入生态女性主义的女性与自然命运相联系的观点将哈代笔下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同自然的逝去联系在一起,找到这种悲剧的根源以及解放自然与女性的途径。生态女性主义者看到惟有对人类社会中主流价值观的扭转,打破这种二元论父权制社会才能使自然和女性在人类社会中获得平等对待。

孟涵[6](2007)在《哈代“威塞克斯”小说艺术风格研究》文中提出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他的小说因描写他的故乡威塞克斯而出名,称为“威塞克斯”小说。小说多反映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和破产农民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在维多利亚盛世帷幕掩盖下英国社会的深刻危机。从哈代那里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命运所带来的悲剧气氛,它使得哈代小说深深打动了读者,也使得哈代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了独特的地位。“威塞克斯”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读者众多。笔者认为主要是哈代开创了一种富有吸引力的艺术风格,迎合了读者的心理。本文就试图运用接受研究和心理分析法去探析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艺术风格及其意义。同时,也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能使“威塞克斯”小说艺术风格得到系统的梳理,从而使哈代创作中长期被遮蔽的部分变得清晰,也使其在英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得以进一步确认。

万燚[7](2006)在《在现代阐释学视域下解读哈代的威塞克斯世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哈代的威塞克斯世界对于今天的我们意味着什么,是其接受效应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国内外对于哈代的研究,还集中于还原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哈代,或是将哈代作为各种批评理论的试验田,在重新编码过程中大打意识形态之战。本文试图运用现代阐释学理论从整体上概观哈代的威塞克斯世界,凸显与其对话的境遇性。哈代的威塞克斯世界是一个为美德的存在和发挥作用提供机会的宇宙,但美德在大多时候非但未能使人的生活趋向美好,反而堕入苦难的深渊,从而使人对社会存在的合理性依据、理想社会形态及人类社会的命运去作更深入、更沉重的思考。哈代的威塞克斯世界有独特的意义寻求之道,即非宗教地信仰上帝。无处不在的十字架并非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信仰,而是表明人类现时的存在困境,同时也表征着自救意识、抗争精神、牺牲精神、爱的精神,还意味着一种否定。在威塞克斯世界中,上帝是人性最完满的象征,基督性由人性涵盖,因此,人之为人、人之成人的问题就成为急待思考的问题。非宗教地信仰上帝是威塞克斯世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邱维平[8](2004)在《分裂的威塞克斯——论托马斯·哈代悲剧小说的审美现代性》文中指出在现代性的发展过程中 ,审美现代性以非理性和生命感性为价值核心 ,成为启蒙现代性的对立因素。通过对“非平衡性人物”的描绘和对“异教精神”的追求 ,哈代的悲剧小说表现出强烈的审美现代性特征。

二、分裂的威塞克斯——论托马斯·哈代悲剧小说的审美现代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裂的威塞克斯——论托马斯·哈代悲剧小说的审美现代性(论文提纲范文)

(1)托马斯·哈代悲剧观研究 ——以“性格与环境”小说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策略
第一章 哈代悲剧观缘起
    第一节 家乡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家庭的影响
    第三节 经典悲剧的继承
第二章 哈代悲剧观之内容呈现
    第一节 命运悲剧
    第二节 性格悲剧
    第三节 社会悲剧
第三章 哈代悲剧观之艺术表现
    第一节 音乐与悲剧的奇妙结合
    第二节 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笔法
    第三节 “突转”与“发现”
第四章 哈代悲剧观的独特性
    第一节 进化向善论思想
    第二节 战斗的悲观主义
第五章 哈代悲剧观的现代意义
    第一节 为悲剧女性代言
    第二节 悲剧之维下的自然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2)文学地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威塞克斯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依据
第一章 威塞克斯小说地理意象的营造
    第一节 自然意象
        一、天文类意象
        二、植物意象
        三、动物意象
    第二节 人文意象
        一、祝火
        二、历史遗迹
        三、教堂建筑及教堂音乐
        四、酒馆、客栈等饮酒场所
第二章 威塞克斯小说地理空间的建构
    第一节 乡土空间
        一、乡土空间的地理建构
        二、乡土空间中的人物形象
    第二节 城乡交叠空间
        一、城乡交叠空间的地理建构
        二、城乡交叠空间中的人物形象
第三章 威塞克斯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节 威塞克斯小说的自然地理学意义
        一、地方色彩之生成
        二、地域文化之呈现
    第二节 威塞克斯小说的人文地理学价值
        一、地方小说的人文隐喻
        二、城乡文化交互的人文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透过昂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地质空间和社会空间(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Motivation of This Paper
    1.2 Critical Theory of Henri Lefebvre
    1.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aper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Paper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The International Studies
    2.2 The Domestic Studies
    2.3 Comments
Chapter Three Critical Approach
    3.1 Introduction to Henri Lefebvre’s Spatial Theory
    3.2 Physical Space
    3.3 Social Space
    3.4 Comments
Chapter Four Discussion
    4.1 Marlott: the importance of hometown and familial private space
        4.1.1 The Physical Space of Marlott: beautiful, different and not famous
        4.1.2 The Physical Space of Tess’s home at Marlott: a small, old andcrowded place without a private room
        4.1.3 The Social Space of Marlott: to collect memories and orient the future
        4.1.4 Summary
    4.2 The Flintcomb- Ash farm: the change of working and production mode,aphysical and mental torture to Tess
        4.2.1 The Physical Space: cold, harsh and bleak
        4.2.2 The Social Space: the influence of Enclosure and Industrialization
        4.2.3 Summary
    4.3 Kingsbere and Sandbourne: the impact of the leasing policy and themodernization
        4.3.1 Kingsbere: an ancient town and the impact of the leasing policy
        4.3.2 Sandbourne: a fashionable place and the impact of the modernization
        4.3.3 Summary
    4.4 Emminster: traditional town and the change of family relationship
        4.4.1 The Physical Space: traditional and religious
        4.4.2 The Social Space: the changes in family relationship
        4.4.3 Summary
    4.5 Talbothays Dairy: picturesque farm and the change of employer- employeerelationship
        4.5.1 The Physical Space: beautiful and picturesque
        4.5.2 The Social Space: the changes in the employer- employee relationship
        4.5.3 Summary
    4.6 Brazil: a different nation and Angel’s failure in a Portuguese colony
        4.6.1 The Physical Space: totally different from Britain
        4.6.2 The Social Space: a British could not succeed at a Portuguese colony
        4.6.3 Summary
    4.7 Trantridge: a flirtatious place and the changes in moral standard
        4.7.1 The Physical Space: a flirtatious place
        4.7.2 The Social Space: the moral standard has changed
        4.7.3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Statements of the Study
        5.1.1 Positive impact of Physical and Social space
        5.1.2 Negative impact of Physical and Social space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5.4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Bibliography
Publications

(4)哈代笔下的城市魅影 ——论哈代对待现代文明的态度及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哈代小说中的城市印记
    (一) 哈代小说中的城市形象
    (二) 与城市有关的人物形象
        1. 土着
        2. 闯入者
        3. 离乡者
二. 哈代小说的叙述视角
    (一) 城市形象与叙述视角的关系
        1. 巴黎形象与交错审视视角
        2. 巴黎形象作为他者形象出现
        3. 哈代的反文明倾向
        4. 基督寺形象与聚焦式审视视角
    (二) 人物形象与叙述视角的关系
        1. 双向互审
        2. 审视者的文化身份及其变迁
三.生存体验与乡土构建
    (一) 威塞克斯图景的构建
    (二) 两个空间生存体验:多赛特郡与伦敦
        1. 哈代的伦敦经历
        2. 哈代与多赛特郡
    (三) 乌托邦光环与现代批判
        1. 哈代的“桃花源”
        2. 在回望中批判
    (四) 创作危机与精神危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5)自然·女性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哈代小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哈代
    1.1 生态女性主义以及哈代小说研究现状
    1.2 哈代的女性观
    1.3 哈代的生态观
第二章“符号化”女性的命运
    2.1 哈代笔下的“有序”女性
    2.2 哈代笔下的“无序”女性
第三章 与女性命运交织下的自然
    3.1 威塞克斯——生生之地的逝去
    3.2 生存与精神的荒原
第四章 女性的悲剧与逝去的自然
    4.1 两种孪生的统治
    4.2 逃离与复归——女性与自然关系的“隐喻”
    4.3 女性与自然的解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哈代“威塞克斯”小说艺术风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威塞克斯”小说艺术风格的形成
    1.1 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1.1.1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
        1.1.2 文明与宗教法制的交锋
    1.2 文化精神的冲突
        1.2.1 现代与传统的对立
        1.2.2 人的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冲突
    1.3 作家主观条件的作用
        1.3.1 早期创作:达观的自我
        1.3.2 中期创作:悲观的自我
        1.3.3 晚期创作:批判的自我
第2章 “威塞克斯”小说的独特风格
    2.1 艺术形象塑造的独特性——“非平衡性人物”
        2.1.1 人与社会的分裂
        2.1.2 人与自然的分裂
        2.1.3 人与人之间的分裂
        2.1.4 人自身内部的分裂
    2.2 现代性的艺术建构——对“异教精神”的追求
        2.2.1 基督教文明——悲剧命运的导火索
        2.2.2 异教文明——拯救命运的良方
    2.3 悲剧创作手法——歌队的运用
        2.3.1 威塞克斯的歌队
        2.3.2 人物的独白
        2.3.3 超自然的气氛
    2.4 独创的叙事结构——“方阵舞”
        2.4.1 独特的方阵舞
        2.4.2 别样的巧合
第3章 “威塞克斯”小说艺术风格的审美价值及研究现状
    3.1 审美价值
        3.1.1 别具一格的艺术创造
        3.1.2 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
    3.2 哈代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3.2.1 国内作家对哈代小说的接受理解
        3.2.2 国外作家对哈代小说的研究继承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在现代阐释学视域下解读哈代的威塞克斯世界(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第一章 哈代的接受效应史
第二章 哈代的威塞克斯世界
第三章 威塞克斯世界的意义寻求之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分裂的威塞克斯——论托马斯·哈代悲剧小说的审美现代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平衡性人物——19世纪的现代人
二、异教精神——一种审美现代性的诉求

四、分裂的威塞克斯——论托马斯·哈代悲剧小说的审美现代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托马斯·哈代悲剧观研究 ——以“性格与环境”小说为中心[D]. 刘林林.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2]文学地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威塞克斯小说研究[D]. 方燕.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透过昂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地质空间和社会空间[D]. 周舟.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 [4]哈代笔下的城市魅影 ——论哈代对待现代文明的态度及转变[D]. 张昭质. 南京师范大学, 2012(03)
  • [5]自然·女性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哈代小说[D]. 李千. 江西师范大学, 2010(06)
  • [6]哈代“威塞克斯”小说艺术风格研究[D]. 孟涵.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8)
  • [7]在现代阐释学视域下解读哈代的威塞克斯世界[D]. 万燚. 西南大学, 2006(10)
  • [8]分裂的威塞克斯——论托马斯·哈代悲剧小说的审美现代性[J]. 邱维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04)

标签:;  ;  ;  ;  ;  

分裂的威塞克斯——论托马斯·哈代悲剧小说的审美现代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