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重建与悬吊术联合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肌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盆底重建与悬吊术联合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肌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临床系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目的分析盆底重建与TVT(悬吊术)联合治疗对PFD(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肌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接收的80例PFD病患资料,分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阴式的子宫切除与阴道前后壁的修补术与TVT术治疗,研究组为TVT术和盆底重建联合治疗,研究两组手术治疗影响。结果研究组盆底肌肌电(9.21±0.43)μV比对照组(13.26±1.10)μV低(P<0.05);PFDI-20(盆底功能性障碍)研究组为(3.21±0.32)分,相比较对照组(7.75±1.14)分低(P<0.05)。结论盆底重建与TVT联合对PFD治疗,在盆底肌肌电中影响小,生活质量可相应提升。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重建;悬吊术;生活质量;盆底肌肌电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简称作PFD,pelvicfloordysfunction)是女性中常发病,主要是因盆底支持的组织功能出现缺陷,从而引发病患盆腔器官部位及功能出现异常变化[1-2]。有文献报道在PFD治疗中应用盆底重建和TVT(tentionfree-vaginaltape,悬吊术)联合方式,可提升整体疗效[3]。因此本院对PFD应用TVT及盆底重建联合治疗,具体影响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接收的80例PFD病患资料,分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年龄43-66岁,平均(50.14±3.69)岁;产次1-3次,平均(1.19±1.03)次;病程4个月-5年,平均(2.01±0.31)年;研究组年龄44-65岁,平均(49.59±3.51)岁;产次1-2次,平均(0.76±0.34)次;病程5个月-6年,平均(2.79±0.62)年;基线资料两组比对不存在明显统计差异(P>0.05);纳入经POP-Q的定量评测系统测定属于POP-Q超过Ⅲ度盆腔脱垂者;压力性的尿失禁的分度在轻度以上。排除不同意参加此研究者;3个月内接受过盆底的物理治疗病患。本研究经伦理会认可。

1.2方法

对照组行阴式的子宫切除与阴道前后壁的修补术与TVT术治疗,研究组为TVT术和盆底重建联合治疗,对盆底实施修复的网片为聚丙烯,共3张,对病患实施硬膜外的持续麻醉,在病患阴道的黏膜下取生理盐水实施注射,促进膀胱间隙和阴道分离,将阴道前壁切开并沿侧方位实施分离至宫颈筋膜位置止。将两侧闭孔前内缘作为首个穿刺点,将两侧大腿的内侧中首个穿刺点的向下2cm再向外1cm作为第二个穿刺点,取出导引器,代入前部补片,将其铺平后再实施阴道前壁的间断缝合。将阴道直肠的间隙以钳夹实施分离,将阴道后壁剪开后于直肠旁侧实施分离,肛门两侧的下方3cm处是第三个穿刺点,由肛提肌的下方向坐骨棘的内侧进行穿出,将导引器逐渐退出后,再代入补片,缝合阴道的后壁粘膜。接着实施TVT术,操作方式详见[4]。

1.3观察指标和判定[5]

记录病患进行手术的情况:手术操作、尿管置留、住院等时间,统计病患盆底肌肌电情况。以PFDI-20进行盆底功能性障碍检测,以PFIQ-7评测盆底功能的影响分值。

1.4统计原理

研讨数据,经由SPSS22.0统计软件系统处理,计量数据经(±s)表达,两组间比是t检验,计数单位经由[n(%)]表示,组间对比是表达,两组数据存在显著统计差异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和盆底肌肌电情况比对

研究组的盆底肌肌电、住院天数及尿管置留时间等指标皆相对对照组更优(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指标和盆底肌肌电情况比对(±s)

注:组间比,b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情况PFDI-20、PFIQ-7及性生活方面质量研究组比对照组分值优(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s,分)

注:两组比,bP<0.05。

3讨论

近年随我国人口的结构调整,老年人群比例逐渐增加,在PFD的发病率中同样在逐步上升,对女性病患的健康及生活皆存在严重影响。文献指出,应用全盆底的重建术对PFD进行深入治疗,创伤小且出血少,因此恢复速度则会相应加快。同时另有文献指明,应用盆底重建和TVT实施对PFD的治疗同样可取得显著性的疗效[6]。

本研究中,研究组的盆底肌肌电比对照组低,住院天数及尿管置留等时间研究组相比对照组更短,其中研究组盆底肌肌电为(9.21±0.43)μV,对照组(13.26±1.10)μV,研究组更低,PFDI-20、PFIQ-7分值研究组比较对照组更低,性生活方面质量对照组比研究组得分低,其中PFDI-20研究组为(3.21±0.32)分,对照组(7.75±1.14)分,研究组PFDI-20分低,表明在对PFD的治疗中运用TVT和盘底重建手术联合进行,可提升病患生活方面质量,与沙仁高娃[7]研究类似。考虑为:传统中对PFD治疗手术中阴道子宫的切除术、主韧带的缩短术、阴道内前后壁的修补术、阴道的封闭术等方式存在不足,对解剖结构会造成损害或是扭曲;对阴道上段的缺陷无法进行改善,且易复发,对病患性生活会产生影响,且在术后会出现阴道的疼痛和不适感[8]。盆底重建和TVT联合术,则是主要确保盆底的完整性,TVT术中网片为根据病患具体情况裁剪的聚丙烯片,在膀胱的宫颈韧带、阴道的前后壁、骶韧带及子宫的主韧带中实施全盆底的悬吊,同时对并存压力性的尿失禁病患实施尿道中段的无张力性悬吊术,能够促使损伤后盆底的相关组织进行整体联系,承受压力面积增大后,单位面积所承受压力会相应减小,从而可使宫骶韧带、阴道后壁得以加强,主、骶韧带被子宫拉长后可得以部分或是完全恢复;后穹隆会逐渐变宽、变深,能够预防因传统手术方式对生殖器官造成的解剖移位或是扭曲现象出现的症状;同时可加固子宫的主韧带和膀胱的宫颈韧带,能够预防子宫前倾及前屈,进而能防止阴道前壁压力增加引发的宫颈快速延长及阴道前壁的显著膨出。本研究对术后不良反应未实施详细分析,待临床调查补充。

综上所述:盆底重建与TVT联合对PFD治疗,病患恢复快,生活质量可相应提高,值得全面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王艳华,王影,冯艳霞,等.盆底重建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6,(2):224-226.

[2]姜卫国,洪淑惠.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进展[J].山东医药,2015,55(45):26-29.

[3]韩炜,郑婷华,蒋维,等.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163-166.

[4]张小红,李秉枢,洪莉,等.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悬吊术式[J].医学综述,2015,(10):1822-1825.

[5]张珂,王澜静,焦玲洁,等.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盆底肌收缩力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10):757-759.

[6]鲍颖洁,胡孟彩,高桂香,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多因素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0(11):1229-1233.

[7]沙仁高娃.女性盆底重建联合TVT与传统子宫全切术治疗PFD的比较研究[J].重庆医学,2014,(26):3510-3512.

[8]李永川,刘玉嵌,艾小庆,等.盆底生物刺激仪联合雌孕激素对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作用[J].重庆医学,2016,45(25):3560-3562.

标签:;  ;  ;  

盆底重建与悬吊术联合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肌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