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变动论文_李培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阶级变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阶级,阶层,无产阶级,行会,关系,劳资,实际工资。

阶级变动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当代中国阶级阶层变动(1978~2018)》》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阶级阶层变动(1978~2018)》揭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阶级阶层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基于大量的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本书认为,阶级阶层结构变动表现出一些新特征、新挑战,包括利益格局多样化发展,社会依然充满活力;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矛盾重迭,产生一些两难(本文来源于《财经智库》期刊2019年02期)

李培林[2](2017)在《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动、问题和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工人队伍空前壮大,农民工成为新生力量;农民数量大规模减少,并且日趋分化和高龄化;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中产阶层的主力;私营企业主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阶层;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不断产生,等等。我国当前关于阶级阶层存在的一些争议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这种社会巨变带来的积极影响和面临的挑战,正确处理现阶段阶级阶层关系要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采取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谢佩瑜[3](2016)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实际工资的变动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名义工资入手,剔除物价变动的因素,研究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人阶级实际工资的一般变动趋势,运用刘易斯以工资传导的二元经济模型对实际工资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6年24期)

霍新宾[4](2015)在《行会理念、阶级意识与党派政治:国民革命时期广州劳资关系变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劳资合行"即劳资双方共生于同一行会,此种"劳资共同体"的行会组织结构决定着广州传统劳资关系的主题生成,"浑然相处"而"无劳资阶级之观念"。然而,1924年国民革命兴起后,由于国共两党的党化渗透,广州劳资关系遂由"劳资合行"的行会特质向党派政治属性演进,协商合作与阶级斗争构成此时劳资群体互动的双重主题。但这两种主题并非固化,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发生波动。从这两种主题演绎所致广州劳资关系格局由劳方至资方权势转移的事实中,可以窥知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围绕劳资问题的复杂利益博弈,以及传统行会近代转型时劳资阶级意识分野的诸多关联。(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于化民[5](2013)在《国共内战中的阶级关系变动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兼论毛泽东对确立新中国国体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共内战引起国内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和政治格局的重组,中共以此为依据对阶级政策作出适时调整。不过,并没有简单地回到曾经主张过的工农民主专政,而是强调把尽可能多的人团结到革命统一战线中来,以最大限度地孤立国民党统治集团。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虽有不同,但都是革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以上四个阶级共同构成了"人民大众"的实体,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亦即新中国国家政权的社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共党史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孙寿涛[6](2012)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数量增长与构成变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承续各自历史上的"无产阶级化"趋势,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受雇佣者在数量上持续增长。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入发展,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了新一轮的"信息化重组"过程。这轮重组中的"无产阶级化",同样体现在数量增长与构成变化两个方面,并更多地体现在后者的变化上。工人阶级在内部构成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部门结构的"服务化"、职业结构的"白领化",社会结构的"女性化"和"外籍化"。不管内部构成如何变化,工人阶级仍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社会力量。(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孙寿涛[7](2012)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数量增长与构成变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二战后二叁十年的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在发达国家范围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已扩展至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剩下的一小部分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甚至也披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实成为民族-国家范围内全社会真正的"普照的光"1。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在信息革命影响下发生了剧烈变化,伴随(本文来源于《“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4-01)

霍新宾[8](2011)在《阶级意识与行会理念——广州正式政府成立前后的劳资关系变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劳资合行"是广州传统劳资关系的主要模式。然而,随着清末民初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五四时期社会新思潮的浸润与激荡,尤其是革命政权对工人的扶植,直接催化了广州正式政府时期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组设工会、同盟罢工、"跨行"互助遂为工人向资本家抗争的主要方式,而国共两党、无政府党等政治势力的介入,更是开启了近代中国劳资关系与党派政治结合的先例,"劳资合行"的传统劳资关系模式遂向劳资相争的复杂实态演进。从"劳资合行"与阶级斗争两种劳资关系主题动态演绎的事实中,亦可蠡测五四前后传统行会转型时劳资阶级意识分野的诸多关联,而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向"自为"转化的程度亦由此得以实证。(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11年11期)

刘昀献[9](2009)在《当代西方国家阶级结构新变动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西方国家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引起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依然存在,但同时出现了阶级结构多层次化的变化。尤其是在两大阶级之间出现了庞大的中间阶层,社会阶级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中型分布。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对当代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阶级矛盾、社会冲突及解决方式发生了变化,工人运动走入低谷;对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出了挑战,导致传统左右翼政党出现了中间化趋向;当代西方国家的职能发生了明显变化,并推动了西方民主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刘昀献[10](2008)在《阶级结构新变动对当代西方社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西方国家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引起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阶级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中型分布。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对当代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阶级矛盾、冲突趋于缓和,工人运动走入低谷;对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出了挑战,导致传统左右翼政党的中间化趋向;使当代西方国家的职能发生了明显变化,并推动了西方民主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来源于《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期刊2008-11-01)

阶级变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工人队伍空前壮大,农民工成为新生力量;农民数量大规模减少,并且日趋分化和高龄化;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中产阶层的主力;私营企业主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阶层;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不断产生,等等。我国当前关于阶级阶层存在的一些争议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这种社会巨变带来的积极影响和面临的挑战,正确处理现阶段阶级阶层关系要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采取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阶级变动论文参考文献

[1]..《当代中国阶级阶层变动(1978~2018)》[J].财经智库.2019

[2].李培林.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动、问题和对策[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

[3].谢佩瑜.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实际工资的变动趋势[J].商.2016

[4].霍新宾.行会理念、阶级意识与党派政治:国民革命时期广州劳资关系变动[J].历史研究.2015

[5].于化民.国共内战中的阶级关系变动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兼论毛泽东对确立新中国国体的贡献[J].中共党史研究.2013

[6].孙寿涛.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数量增长与构成变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

[7].孙寿涛.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数量增长与构成变动[C].“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2012

[8].霍新宾.阶级意识与行会理念——广州正式政府成立前后的劳资关系变动[J].学术研究.2011

[9].刘昀献.当代西方国家阶级结构新变动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0].刘昀献.阶级结构新变动对当代西方社会的影响[C].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2008

论文知识图

卖卖完成了张仃1936年漫画年青浦区GDP资料来源:青浦年鉴20...不同学历者对10年后阶层地位变动的展...罗伯特·欧文于1816年创立的幼儿学校...)黄守万(图5)林霏秋案规定为镰刀斧

标签:;  ;  ;  ;  ;  ;  ;  

阶级变动论文_李培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