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治愈双膝关节挛缩

穴位注射治愈双膝关节挛缩

徐冬梅(黑龙江哈尔滨市中医院150010)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0-0330-01

膝关节为全身最大、最复杂的关节。由两个弧形的股骨内、外侧踝,和一个比较平坦的胫骨平台,以及前方的髌骨构成。关节的稳定性由骨、韧带和肌肉来维持。

膝关节侧方有内、外侧副韧带,膝关节之中有前、后交叉韧带,膝关节间隙有内、外侧半月板,膝关节前方有股四头肌,后方有腘肌、股二头肌,膝关节腔为人体最大的滑膜腔。这些组织机构对维持关节的稳定、维护膝关节的伸屈活动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古代有“膝为筋之府”之称,膝部筋伤临床上较为多见。

膝关节屈曲不能伸直者,称膝关节挛缩或屈曲,是由于肌腱韧带挛缩,重力作用及肌力不平衡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伸膝肌群(病理或医源性的)不能拮抗屈膝肌群时,或在重力作用和不正常姿势的影响下,使膝关节处于一定位置,久之,关节及周围组织结构改变也参与这一病理过程,使膝关节固定于屈曲位置,膝关节不能伸直,造成膝挛缩畸形,严重地影响下肢功能活动。

典型病例一:张××,女,52岁。88年在医大做腰椎间盘切除术。2004年发生腰腿疼痛。2007年发现右膝肿胀,一个月后两膝关节逐渐发生屈曲挛缩,活动受限,范围0°~15°~140°不能伸直,小腿肌肉萎缩,呈痉挛僵硬,掴绳肌挛缩紧张,跟腱亦稍紧张,感觉均正常。无病理反射。97年在第在第三军医大作诱发电位显示为脊髓前角细胞损害。现卧床家中,笔者会诊见患者神清,面白消瘦,双膝关节屈曲,伸直困难,左掴窝处见条索状韧带变硬,大小腿肌肉萎缩,乏力,其他检查无异常发现。

典型病例二:患者王×,男63岁,因腰椎管狭窄而致缓发,持续性的下腰和腿痛,左下肢患肌肉萎缩,足趾背伸无力,小腿外侧痛觉减退,左膝关节屈曲挛缩,活动受限,不能伸直。中医认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内因是因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肾气虚衰,以及劳役伤肾等而反复外伤。慢性劳损和风寒湿邪的侵袭为常见的外因。其主要病理机制是肾虚不固,邪阻经络,气滞血瘀,营卫不和,以致腰腿筋脉痹阻而产生疼痛。

治则与方法:按照“上带下、主带次,轻带重”原则。首先使腰骼肌、臀肌、股前后内侧肌群恢复,然后纠正膝关节屈曲,从而使大小腿肌肉萎缩得以控制。

1、穴位注射法:第一组,调节神经性药物维生B1、B12、B6等。第二组,神经营养性药物如三磷酸腺苷二钠、辅酶A、人参注射液等。第三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通经活络药物饿,如当归、丹参、红花、野木瓜等。

以上三组药物有机地配合,选肾俞、足三里、环跳、秩边、殷门、委中、阳陵泉穴,每隔日注射一次,每十次为一疗程。

2、按摩疗法:实行被动伸展,开始时用力不宜过猛,逐渐加量,以防引起骨折或肌肉撕裂,使挛缩肌腱松弛。每天一次,时间20分钟为宜。

3、药物重洗法:用透骨草500克、伸筋草300克,放入7000毫升水内浸泡后煮沸30~60分钟,熏挛缩肌腱30~60分钟,不烫后浸泡患肢到药液变凉为止。

疗效观察:经过三个疗程治疗,患者能借助拐杖下地行走,挛缩肌腱有所松弛,腰骼肌、臀肌、股肌肌力逐渐恢复。第五疗程后,患者自己来我科治疗,只觉双足下蹲时费力。鉴于此情,笔者减少穴注次数,改为每周二次,增长了被动疗法时间,重点针对大小腿肌肉萎缩无力,加强功能锻炼,促进下肢血循环,使双足尽快恢复正常水平,第七个疗程后,患者完全恢复正常。

讨论:患者20年前作腰椎间盘切除术,手术后改变了腰椎的生理弧度,致使走路时腰部向前倾,时间长了腰腿肌肉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肌腱韧带发生挛缩,相应的造成伸膝各部屈肌发生挛缩,导致经常发生腿腰疼痛。89年发病一次腰腿痛较严重。2002年双足膝关节挛缩卧床不起,大小腿肌肉逐渐萎缩。笔者经过分析其病史和临床症状表现,采用穴位注射疗法和按摩法配合中草药熏洗法。根据中医经络学理论,以滋肝养肾,强筋健骨,补脾益气为大法;肾乃先天之本,腰是肾府;肝主血养筋;脾乃后天之本,主肌肉四肢;选肾俞强腰健肾,配以秩边、环跳二穴促进周围肌肉的恢复,以达上带下的目的。阳陵泉是肝经的筋会穴,配殷门、委中、起通络养筋,缓解挛缩肌腱韧带的紧张度;足三里是人体强壮穴,能促进消化吸收没,长肌肉。诸穴配伍相得益彰,收效甚佳。

标签:;  ;  ;  

穴位注射治愈双膝关节挛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