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应用现状分析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应用现状分析

(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0074)

摘要: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的重要议题,为了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我国装配式建筑正在建筑行业里如火如荼的兴起。与此同时,随着21世纪互联网、BIM等技术的发展在中国建筑业装配式建筑中得以应用。本文介绍了装配式建筑以及BIM技术的概念,系统分析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里的应用以及尚且存在的问题。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二者相结合应用,将实现建筑业的科技创新发展。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

1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基数日益增加及对住房要求不断的提高,传统建筑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得以推广。2016年9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将装配式建筑大力发展起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1]。自此,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中迅速崛起,这一变化对建筑行业的内外部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建筑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模式即建筑信息化,将BIM技术引入到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装配、运维阶段中,装配式建筑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应用[2]。

2BIM的概念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也称为BIM。建筑信息模型由建筑物的实际装配组成,通常由计算机辅助设计图纸提供【3】。BIM可以实现从设计到施工的更好转换,信息获取和决策成为一项更大的任务。BIM允许协作过程中从多个学科,多个公司和多个项目阶段收集工作流程和信息;有能力整合建筑行业的许多方面。BIM技术为建筑工程协同工作提供了基础和平台,实现了建筑一体化,智能维修和设施管理的全过程,同时还能将建设方、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生产方紧密联系起来,贯穿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4]。

3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处批量化制作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构件,如墙体、柱、梁、板、楼梯等,将预制的构件运送到工地,在施工现场将构件组装在一起而形成的建筑。它是“五位一体”的体系化和集成化的建筑,是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的产物[5]。与传统建筑不同的是,装配式建筑的装配作业能减少工作量、节省劳动力、加快施工进度。

4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应用现状

4.1深化设计阶段

工程中一旦出现设计变更,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设计阶段中各专业设计团队不紧密联系起来,容易出现碰撞等冲突,增加后期风险[6]。此时,引入BIM技术至关重要。

(1)场地布局:综合运用BIM和GIS技术,利用GIS技术分析施工现场相关信息,并对现场进行布置模拟,建立设施、资源模型[7]。将施工作业区、材料加工区等在模型中区分开来,为场地布局提供可视化方案。

(2)设计出图:BIM技术可以实现同时改变图形及其相应属性信息,减少工作量,提高建模和修改的效率。采用BIM标准化模型库,构建三维模型,使各专业数据产生链接。此外,BIM的碰撞检查功能和自动纠错功能有助于设计人员迅速发现各专业的设计冲突并进行设计更改[7],减少设计变更、降低资源浪费。

(3)工程造价:BIM技术的自动计算可以提高计算准确性和效率。通过三维模型准确计算规则或不规则构建,可以实现实体减扣计算,保证计算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有效性[8]。BIM技术能够在设计阶段高效完成繁琐的工程量计算,具备高精准度、高效率的特点。

(4)预制构件设计:BIM技术将设计、制造和安装整合到BIM模型中,全面考虑施工建造前的各种要求,预见实际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整合考虑所涉及到的专业、流程,实现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建立装配建筑装配BIM构件库,不断完善模型中虚拟零部件的数量,规格和类型,形成整个建筑工程模型[9]。

4.2构件生产阶段

预制件生产阶段,制造商需要在预制件中埋置包含构件型号规格、操作人员、构件位置等信息的RFID芯片,保证预制件加工信息的准确性,减少失误、提高组件质量[10]。制造商可以在BIM模型中直接提取所需产品相关信息,通过编码的方式生成预制构件产品的加工信息,实现预制构件从设计到制造生产的专业流水,提升生产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损失、提高生产效率。

4.3装配施工阶段

装配施工阶段,现场吊装人员可以使用BIM技术提供的与预制构件有关的信息,并反馈给控制中心、项目经理等人员。他们通过手持终端掌控施工进度,以此提高预制构件在安装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安装效率【11】。此外,将时间和资源维度引入到装配式建筑的BIM模型中,形成“5D-BIM”模型。“5D-BIM”模型能模拟各种资源投入、建立“动态建设规划”,实现对整个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实时监测、更新数据信息,更加快捷的掌握施工吊装进度【12】。

4.4运营维护阶段

BIM和RFID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建立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对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设计信息、施工信息、材料信息、建筑实施过程、运行维护状态电子存档。利用BIM技术和RFID芯片可以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检测、分析建筑物的能耗量,对于能耗高的地方进行处理改进、降低能耗,实现绿色运行维护管理,切实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号召【13】。

5结论

在信息化发展越来越迅速的时代,工业化元素必将与其相结合才能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能够提高建筑项目各阶段的工作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节能减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两者完美的结合势必掀起建筑行业新的发展浪潮,促使我国建筑给行业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魏辰,王春光,徐阳,石磊.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勘察设计,2016,11:28-32.

[2]齐宝库.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研究[J].施工技术,2015,34(6):53-5.[3]张赛威.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及发展[J].建材与装饰,2016(8):75-76.

[3]张赛威.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及发展[J].建材与装饰,2016(8):75-76.

[4]吴伟,王承,梁铭,王海龙,彭杰.装配式建筑中的BIM技术研究及应用—以中建彩虹湾项目为例[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6,04:33-39.

[5]国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房地产导刊,2016(7).

[6]曾旭东.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应用[J].建筑与文化,2014,(2):3

[7]孔苏立,张玲.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优势的探析[J].工程技术,2016,(7):139

[8]顾勇新.BIM应用已成为改变中国建筑业的强大推动力[J].管理论坛,2017,(04):8,15.

[9]徐克强.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优势及相关问题[J].中华建设,2017,(03):90-91.

[10]吴素敏.BIM和RFID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17:104-111.

[11]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建筑技术,2010,(12)1074-1077

[12]郭章林,梁婷婷.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J].价值工程,2017,(02):233-235.

[13]张昕怡,刘晓慧.新加坡装配式组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住宅科技,2012,(4):23.

标签:;  ;  ;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应用现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