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诗歌论文_董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戴望舒诗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戴望舒,诗歌,青色,德里,多义性,象征,西班牙。

戴望舒诗歌论文文献综述

董俊[1](2019)在《戴望舒诗歌意义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词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风格偏倾诉情感,且精简深蕴的诗作在文坛中享有盛誉。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以九十首诗歌征服了读者,几十年后的今天,读者再次欣赏,诗歌的韵味仍然回味无穷。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学者对戴望舒诗词风格的总体评价,阐明了其诗歌的独特风格,然后通过其作品实例分析了戴望舒诗歌独特意义及给后世的影响,以期展示其诗歌的深远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7期)

董俊[2](2019)在《试析戴望舒诗歌的象征主义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论述了戴望舒诗词风格,然后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释了其在成熟时期所代表的"诗情论"的表现形式,旨在对戴望舒的诗的理论和实践的进化进行更深的剖析,以此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象征派""现代诗"的理解。(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6期)

龙潇[3](2019)在《从写作的视角切入现代诗歌的教学——以戴望舒的《雨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就事论事"的倾向。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倾向于依据课文的文体特征选择教学的侧重点。以现代诗歌《雨巷》为例,很多教师在分析诗歌之时,都会参考"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思路,尝试向学生诠释这首诗歌的诗意之美。这种思路当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有时,教师如果"淡化"文体特征,适当从写作的视角加以切入,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具体如何操作呢?下面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一、以终为始,寻找联系在某作文网中,有一道关于谈论"清欢"看法的作文(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中学)》期刊2019年06期)

庄泽远,车延宏[4](2019)在《戴望舒与现代派诗歌象征手法的变调》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在中国诗坛崛起,它们主张表现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同时,现代派诗歌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深刻影响,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普遍有所呈现。其象征主义风格以李金发是为滥觞,至戴望舒之早期诗作已浩浩汤汤。然而李诗"但开风气不为师",实际上,象征主义经过了李金发对象征主义的粗浅摹仿到郁达夫对象征手法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变调。本文将论证戴诗对继李诗以来的现代派诗歌象征手法的革故,并进行一定的横向比较,呈现出象征手法的具体变迁。(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0期)

彭建华[5](2019)在《戴望舒对波德莱尔的诗歌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法国文学界(例如瓦莱里)对波德莱尔的新批评,从根本上奠定了波德莱尔的形象。在民国时期,继梁宗岱之后,戴望舒成功地过滤波德莱尔式的"颓废"和"恶"。戴望舒选译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24首诗,强调了波德莱尔的理想主义,并在译诗中极严谨地传达了波德莱尔诗歌质地和形式上的多重优美。(本文来源于《法国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何加玮[6](2018)在《色彩与情感:从戴望舒诗歌的“青色”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戴望舒喜以色彩入诗,青色是他在诗歌创作中尤其偏爱的色彩,贯穿于他诗歌创作的始终,他将自己的爱与恨、喜与悲都寄托在青色中。他诗歌中的青色既象征着他青色的爱情,又象征着他理想的精神家园。通过对二者的深入分析,可以洞悉他的诗歌创作与其独特的生命体验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宋嘉靖[7](2018)在《戴望舒诗歌创作与西班牙“二七”一代诗人的“诗心会通”》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新诗发展初期的代表性诗人,戴望舒不仅为我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并且在引介西方现代诗学领域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戴望舒的诗歌翻译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纵观戴望舒一生,前期主要受到法国浪漫主义的影响,中期转向法国象征主义和后象征主义,后期《灾难的岁月》则受到西班牙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本文选取戴望舒的后期创作为研究对象,意在通过对西班牙"二七"一代诗人的诗学创作特点的分析,研究"二七"一代诗人对戴望舒创作的深刻影响,以及两者体现在诗歌理念和创作中的"诗心会通"之处,以填补此领域研究的空白。(本文来源于《汉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叶琼琼,马红雪[8](2018)在《论戴望舒诗歌“青”色世界的叁重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用隐喻思维创造性地赋予"青"丰富多变的内涵,使"青"深深打上他个人和时代的烙印。"青"在戴诗中主要蕴含叁重意蕴:一是悲喜交织、苦乐相融、患得患失的爱情体验;二是对永恒精神家园的向往与追求但求之不得的怅惘与苍凉;叁是对祖国和民族光明前途的乐观肯定与由衷赞美。戴望舒钟爱青色有叁个原因,一是个人人格的叁重性与青变幻不定的颜色较为匹配;二是有深厚古典文学修养的戴望舒迷恋晚唐迷离倘恍朦胧含蓄的情调;叁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理论的影响。隐喻最核心的功能是创造性,戴望舒用"青"创造了一个梦幻世界,完成了现代人心灵构形和情感结构塑造,推出了新的感受和想象世界的方式,开辟了诗歌的新时代。(本文来源于《江汉学术》期刊2018年05期)

马红雪[9](2018)在《戴望舒诗歌颜色词的文学语用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颜色词选用是戴望舒诗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通过多种颜色词的搭配使用和颜色词的不同构词形式,戴望舒塑造了绚丽多彩的诗歌世界,表达了不同时期的个人情绪和社会共情。认知世界是戴望舒创作过程中产出的主要来源范围,隐喻内涵是戴望舒在含蓄凝练的诗歌语言中隐藏的思想情感和深层内涵,从认知世界到隐喻内涵的映射过程即为戴望舒诗歌产出和理解的心理过程,并最终完成了戴望舒诗歌创作和接受的交际互动过程。(本文来源于《安顺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争辉[10](2018)在《戴望舒诗歌之“心”意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派诗歌追求"纯诗"的艺术观,坚持表现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心进行书写,反映个体内心世界,戴望舒诗作即体现了该派创作特点。据统计,戴望舒诗作字、词使用频次中,"心"是其创作诗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字。因此,可以通过解读其诗用"心"之处及用"心"之意,来探讨其诗歌意象表达。(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戴望舒诗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首先论述了戴望舒诗词风格,然后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释了其在成熟时期所代表的"诗情论"的表现形式,旨在对戴望舒的诗的理论和实践的进化进行更深的剖析,以此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象征派""现代诗"的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戴望舒诗歌论文参考文献

[1].董俊.戴望舒诗歌意义探析[J].长江丛刊.2019

[2].董俊.试析戴望舒诗歌的象征主义特征[J].青年文学家.2019

[3].龙潇.从写作的视角切入现代诗歌的教学——以戴望舒的《雨巷》为例[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9

[4].庄泽远,车延宏.戴望舒与现代派诗歌象征手法的变调[J].现代交际.2019

[5].彭建华.戴望舒对波德莱尔的诗歌翻译[J].法国研究.2019

[6].何加玮.色彩与情感:从戴望舒诗歌的“青色”谈起[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

[7].宋嘉靖.戴望舒诗歌创作与西班牙“二七”一代诗人的“诗心会通”[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8

[8].叶琼琼,马红雪.论戴望舒诗歌“青”色世界的叁重意蕴[J].江汉学术.2018

[9].马红雪.戴望舒诗歌颜色词的文学语用学解读[J].安顺学院学报.2018

[10].王争辉.戴望舒诗歌之“心”意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中国诗歌比重分布图年7月17日菲律宾华侨合唱团演唱《...:丰子恺、于右任-西湖泛舟图

标签:;  ;  ;  ;  ;  ;  ;  

戴望舒诗歌论文_董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