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布置方式论文_陈是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燃烧器布置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燃烧器,锅炉,数值,方式,偏差,结焦,熔炼炉。

燃烧器布置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陈是楠[1](2016)在《600MW切圆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优化及其硫化氢生成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角切圆煤粉燃烧锅炉是我国电站中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炉型,大约占装机总容量的70%以上。但由于我国动力用煤煤种多变,再加上四角切圆煤粉锅炉本身的固有缺陷以及煤粉燃烧器本身结构的原因等,经常导致四角切圆煤粉锅炉出现炉内结渣和高温腐蚀等问题。相比于四角切圆煤粉燃烧锅炉,四墙切圆煤粉燃烧锅炉以其煤粉气流易着火和燃烧稳定性好,能有效防止结渣、高温腐蚀及爆管现象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以一台600 MW四角切圆煤粉燃烧锅炉为数值模拟对象的原型,在保持假想切圆直径不变的情况下将炉膛改造为四墙切圆燃烧炉膛,得到共计13种不同的切圆布置方式,建立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网格划分。采用CFD商业软件Fluent对不同切圆布置方式下的炉内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将四角切圆布置方式下的部分模拟结果与锅炉的设计参数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随后从炉膛速度场、炉膛温度场、炉内组分浓度场、壁面热流密度、炉膛出口速度及温度、炉内旋流数、实际切圆直径以及硫化氢生成特性等方面对不同切圆布置方式下的炉内燃烧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燃烧器四墙中置切圆布置方式下,随着炉膛截面高度的增加,炉内未发生高速气流冲刷墙面的情况。炉内平均无因次切圆直径符合锅炉的设计煤种。高温火焰中心比其它布置方式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飞灰含碳量和减少排烟热损失,且底层燃烧器煤粉气流着火性好,燃烧切圆大小合理,高温区面积较大。此外,该布置方式避免了局部区域处于还原性气氛进行缺氧燃烧,降低了炉内发生结渣的可能性,也能够抑制贴壁区域H2S生成,从而有效地抑制了恶劣的高温腐蚀的发生。壁面受热不均等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降低了出现传热恶化的可能。在炉膛出口处残余旋转相对比较不明显,速度和温度分布对称性好,可有效防止高温过热器的超温爆管。本文的研究对切圆锅炉的燃烧器布置方式提供了重要而有意义的参考依据。通过对各种切圆布置方式下炉内燃烧特性的对比分析,推荐使用燃烧器四墙中置切圆布置方式。(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3-01)

李永胜,王舫,肖显斌,郑全军,高静[2](2014)在《高浓度有机废液焚烧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浓度有机废液焚烧炉为对象,利用CFD软件Fluent,对助燃燃烧器在不同布置方式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叁种不同布置方式下的流场分布,得出最佳布置方式,并在此基础上优化顶部废液喷口布置位置。结果表明,燃烧器四角切圆的布置方式可以避免气流贴墙,加强了炉内的气流湍动,能保证废液在高温区的分解燃烧;通过调整顶部雾化喷口的布置位置,能保证废液雾化效果,实现废液低贴壁率安全稳定焚烧。研究结果可为改进废液焚烧炉的设计和生产组织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业炉》期刊2014年02期)

王计敏,闫红杰,周孑民,李世轩,贵广臣[3](2012)在《基于NSGA-Ⅱ算法的蓄热式铝熔炼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的仿真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蓄热式铝熔炼炉运行过程的特点,通过耦合用户自定义熔化模型和燃烧器换向及燃烧量变化模型,建立了蓄热式铝熔炼炉熔炼过程的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了熔炼过程中炉膛和熔池耦合物理场,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依据燃烧器布置方式对蓄热式铝熔炼炉熔炼性能的影响分析,以模拟结果为基础,建立了燃烧器布置方式与优化指标之间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再结合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实现燃烧器布置方式的多目标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当燃烧器倾角23.56°、燃烧器高度1741.81mm和燃烧器间水平夹角62.05°时,能获得较佳的铝料温度相对标准差(2.65%)、无量纲熔炼时间(0.82)和炉膛温度相对标准差(14.03%).(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韩淑秀,魏巍[4](2009)在《大型电站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目前电站用大型锅炉燃烧器布置的两种主流形式,同时对两种燃烧方式在运行中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大型锅炉对冲燃烧这一新型燃烧方式做了简要的论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09年S1期)

陈艳容,张力,冉景煜,樊湖[5](2009)在《燃烧器布置方式对循环流化床炉内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采用混合燃烧的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为研究对象,利用Simple算法对其炉内气固流动进行了叁维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炉内颗粒的速度和体积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双侧布置二次进料口的方式优于单侧布置方式;对冲布置方式下,燃烧器布置位置h/Z为0.145、二次风速为35 m/s时,炉内的气固混合比较强烈,流动状态较稳定,能够形成密相区之外的二次高浓度颗粒流,是较为合理的布置方式.(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期刊2009年01期)

王春昌[6](2007)在《难燃煤大容量切圆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难燃煤大容量切圆锅炉燃烧不稳的问题,根据着火过程及其稳燃原理对难燃煤大容量切圆锅炉燃烧不稳的深层次原因以及贫煤型燃烧器布置方式的稳燃作用和低NOx功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来源于《锅炉制造》期刊2007年01期)

王春昌,王顶辉[7](2006)在《燃烧器布置方式与锅炉NO_x排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两种典型切圆燃烧锅炉的燃烧器布置方式对燃烧器区域煤粉气流燃烧过程及NOx排放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贫煤型燃烧器布置方式有利于抑制初期燃烧过程的NOx生成,采用低NOx燃烧技术+贫煤型燃烧器布置方式可以进一步降低大容量锅炉的NOx排放量。(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06年11期)

蔡斌,杨建华,薛立军[8](2003)在《丰镇发电厂直流燃烧器布置方式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丰镇发电厂锅炉直流燃烧器试验数据的分析,结合现场改造经验,探讨现役大型锅炉传统直流燃烧器布置方式的改进方法,以达到消除或减弱烟气偏差、减轻炉内结焦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电力技术》期刊2003年02期)

徐宝山[9](2001)在《600MW机组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对炉内空气动力场影响的研究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大容量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由于炉内空气动力场组织不尽合理,在运行中容易产生煤粉气流贴壁刷墙造成炉膛壁面结渣和高温腐蚀问题,还容易产生炉膛出口截面左右侧速度偏差较大引起受热面局部超温及爆管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试验室冷态模化试验研究。 本文以HG-2023/17.6-YM4型锅炉初步设计方案为原型,按1:15的比例设计、制造了冷态模化试验台,根据试验要求,确定了试验方案和试验方法,采用热线风速仪(HWA)测量燃烧器区域各截面、炉膛出口截面及末级再热器出口截面速度分布。还模拟实际锅炉增减负荷时各层喷口的投停变化工况,进行了燃烧器区域气流旋转特性的飘带示踪观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部分喷口反切技术可以明显的改善炉内空气动力场的分布,使炉内气流旋转直径减小,炉膛出口截面气流的分布得到改善;反正切动量矩之比R能比较好地反应炉内空气动力场状况,综合考虑反正切动量矩之比R对炉内气流平均旋转直径和炉膛出口截面气流分布指数的影响,R控制在0.7左右比较合适;气流旋转具有很大的惯性,旋转方向一旦确定后,增加反旋风很难改变其旋转方向,对于带有部分二次风喷口反切的四角切圆燃烧锅炉,为了避免炉内气流反向旋转,要注意燃烧器各层喷口的投入顺序,锅炉启动升负荷时应该先把没有反切的喷口投入,锅炉停炉降负荷时应尽量先把反切喷口切除。 本文所做的试验研究工作基本上反映了大型锅炉炉内空气动力场的真实情况,对于选择燃烧器布置方式,对于优化锅炉运行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01-05-01)

孙锐,李争起,吴少华,陈力哲,秦裕琨[10](2000)在《多只旋流煤粉燃烧器在炉内布置方式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多只旋流煤粉燃烧器在一台 2 0 5 t/ h锅炉炉内的最佳布置方式进行了冷态模化试验研究 ,找出了锅炉原旋流燃烧器无法在较大负荷下稳定运行的原因 ,确定了合理的燃烧器布置方式。将原锅炉上旋流燃烧器改为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 ,并采用合理的布置方式后 ,炉内的冷态试验与试验台的结果一致 ,热态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锅炉燃烧效率达到 98.4% ,无助燃油低负荷率为 6 0 %(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00年04期)

燃烧器布置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高浓度有机废液焚烧炉为对象,利用CFD软件Fluent,对助燃燃烧器在不同布置方式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叁种不同布置方式下的流场分布,得出最佳布置方式,并在此基础上优化顶部废液喷口布置位置。结果表明,燃烧器四角切圆的布置方式可以避免气流贴墙,加强了炉内的气流湍动,能保证废液在高温区的分解燃烧;通过调整顶部雾化喷口的布置位置,能保证废液雾化效果,实现废液低贴壁率安全稳定焚烧。研究结果可为改进废液焚烧炉的设计和生产组织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燃烧器布置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是楠.600MW切圆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优化及其硫化氢生成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2].李永胜,王舫,肖显斌,郑全军,高静.高浓度有机废液焚烧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的数值模拟[J].工业炉.2014

[3].王计敏,闫红杰,周孑民,李世轩,贵广臣.基于NSGA-Ⅱ算法的蓄热式铝熔炼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的仿真优化[J].过程工程学报.2012

[4].韩淑秀,魏巍.大型电站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简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

[5].陈艳容,张力,冉景煜,樊湖.燃烧器布置方式对循环流化床炉内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J].动力工程.2009

[6].王春昌.难燃煤大容量切圆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研究[J].锅炉制造.2007

[7].王春昌,王顶辉.燃烧器布置方式与锅炉NO_x排放研究[J].热力发电.2006

[8].蔡斌,杨建华,薛立军.丰镇发电厂直流燃烧器布置方式的改进[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3

[9].徐宝山.600MW机组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对炉内空气动力场影响的研究及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2001

[10].孙锐,李争起,吴少华,陈力哲,秦裕琨.多只旋流煤粉燃烧器在炉内布置方式研究及应用[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0

论文知识图

不同二次风速及喷粉燃烧器布置方式燃烧器布置方式对循环流化床炉内...在不同二次风速及喷粉燃烧器布置方蓄热式铝熔炼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燃烧器改造图及燃烧器布置方式炉膛结构和原燃烧器布置方式

标签:;  ;  ;  ;  ;  ;  ;  

燃烧器布置方式论文_陈是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