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电子成像质量控制与定量分析

正电子成像质量控制与定量分析

耿建华[1]2003年在《正电子成像质量控制与定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正电子成像是近年发展很快并广泛用于临床的一项新技术。正电子成像分为两种类型:专用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及双探头符合探测成像(DHC)。正电子成像的主要优势是可以无创地观察研究活体内的病理生理代谢过程,并能进行定量分析。标准摄取值(SUV)是临床PET图像中常用的一个相对定量指标,在肿瘤方面SUV不仅可以反映肿瘤的良恶性、恶性分级、观察疗效,并且与肿瘤患者的治愈期与生存期有关。 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定量分析的结果和精度,例如系统有限的空间分辨率、部分容积效应、图像噪声等。部分容积效应使图像上热灶的活度值降低,SUV失真。本论文的目的是系统探讨正电子成像的质量及定量分析、影响因素及校正方法。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研究了DHC的定量问题,提出了在双探头符合图像上计算SUV值的方法,并用于临床病例。论文的第二部分从理论到实验研究了正电子成像系统的分辨率,探讨了部分容积效应的产生根源。第叁部分研究正电子图像的部分容积效应及其校正。探讨了部分容积效应对PET及DHC图像的影响,并提出建立了两种新的简单快速并可用于临床的部分容积效应校正方法(一维校正法和最大值校正法)。它们不仅在校正图像定量失真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在临床及科研应用上也很有实际意义。论文第四部分对正电子成像的噪声成分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对分析、提高正电子图像质量很有裨益。 本研究系统的研究了正电子成像的质量控制和定量分析的若干问题。提出建立了双探头符合成像SUV的计算及部分容积效应校正的方法,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学术价值,对临床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陈锦先, 徐庆, 吴志勇, 薛寒冰, 黄钢[2]2001年在《高能正电子成像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估高能正电子成像技术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实用价值。 方法对 2 5例临床诊断结肠肿瘤的患者 ,于手术前进行高能正电子成像检查。通过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法对照病理检查结果 ,研究其对肿瘤病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良恶性病灶靶本比值 (T/B)之间的差异。 结果高能正电子成像对结肠肿瘤检测的灵敏度为 94.74% ,特异度为 83.33 %。恶性病灶的T/B值 3 .6 3± 1.18,显着高于良性病灶的 1.42± 0 .35 (P <0 .0 1)。结论高能正电子成像对结肠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陈百万, 赵仁宏, 李淑玮[3]2002年在《正电子医学成像》文中提出自从 1932年发现正电子以来 ,已经有 70个年头了。从上世纪 5 0年代初开始研究正电子医学成像以来 ,经过半个世纪的历程 ,目前正电子医学成像技术已发展成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医学临床诊断和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王瑞民[4]2005年在《正电子成像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在体显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随着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逐渐深入,在体监测干细胞分布、存活、分化、功能状态及治疗效果等特征性信息的检测方法越显重要。本课题以正电子成像技术(PET)作为在体可视化监测手段,客观准确地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干细胞分化结果和移植治疗效果,建立活体干细胞治疗的无创性监测技术平台,探索干细胞体内诱导分化的规律、条件、质量控制和影响因素等,完善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评估方案,并为其他干细胞治疗应用探索提供研究基础。 【材料与方法】 从自然流产的人胚胎眼球中分离、培养出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经流式细胞技术、G显带染色体分析、体外诱导分化、逆转录PCR分析及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进行神经干细胞特异性鉴定。 建立帕金森病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利用立体定位技术将RPE细胞移植于治疗组PD模型大鼠纹状体内;对照组大鼠纹状体内移植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根据移植前后大鼠旋转行为改善及脑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改变评估干细胞分化结果和移植治疗效果。 确定多巴胺D_2受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AT)为RPE细胞分化细胞(即多巴胺神经元)的标志物,~(11)C-Raclopride、~(11)C-β-CFT为相应的PET成像放射性示踪剂。进行移植前后的~(11)C-Raclopfide、~(11)C-β-CFT PET显像,观测D_2受体及DAT变化情况,并运用视觉分析、感兴趣区(ROI)方法分析治疗组、对照组移植前后显像变化,并对结果做统计分析。 【结果】 经鉴定RPE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特征,并能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分化为多巴胺能(DA)神经元。 移植前1~4周、移植后1~8周大鼠旋转行为检测结果:治疗组由移植前296±82圈/30分钟下降至212±102(p=0.0008);而对照组移植前(299±72)、移植后(310±85),临床表现无改善(p=0.4259)。 TH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移植后治疗组大鼠纹状体内TH阳性细胞增多、着

张秀梅, 王荣福[5]2004年在《符合线路SPECT ~(18)F-FDG显像诊断结外淋巴瘤》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符合线路SPECT诊断结外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美国ADAC公司生产的VertexPlusEPICMCD/ACSPECT/PET ,对 18例术前或术后的NHL患者进行18F FDG代谢显像。对其中 9例原发和 /或继发结外NHL的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并与同期常规影像 (超声、CT)比较 ,结果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结果 符合线路SPECT 18F FDG代谢显像发现 9例结外NHL有 11个18F FDG摄取异常增高病灶 ,其对结外NHL病灶探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85 %(11/ 13 )、10 0 %(2 / 2 )、86.7%(13 / 15 )。CT发现 6个病灶 ,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3 0 .8%(4 / 13 )、10 0 %(2 / 2 )、40 %(6/ 15 )。结论 符合线路SPECT 18F FDG代谢显像对结外淋巴瘤的诊断不失为一种有用的辅助检查方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何婷婷[6]2011年在《肝癌生物学行为活体分子显像的基础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生物学行为是当前肿瘤研究领域的核心,而正电子成像技术(PET)能够透过表征直接捕捉内部肿瘤细胞的特征性变化,实现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可视化”。本课题以不同侵袭转移特性的肝癌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示踪剂组合方式(18F-FDG+18F-FAC+18F-FLT)探讨Micro-PET显像在肝癌生物学行为中的价值,为实现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可视化研究奠定基础,提供依据。方法:以人肝癌细胞株(HepG2, QGY7701, MHCC97-H和MHCC97-L)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体外侵袭转移实验鉴定四株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大小。其次应用体外核素摄取实验比较四株肝癌细胞之间不同代谢特征(葡萄糖代谢、氟乙酸代谢、核酸代谢)的差异性摄取,并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建立不同生物学行为肝癌的体外多探针分类模型。随后以高/低转移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L为研究对象,建立皮下荷瘤模型和高低转移模型,进一步观察叁种示踪剂的活体显像特征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生长能力、转移能力、生存期),运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PT-PCR技术对与侵袭转移相关的生物学指标(热休克蛋白、白细胞分化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金属基质蛋白酶9)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最后综合分析示踪剂摄取与生物学特性、生物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四株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比较:HepG2> QGY7701>MHCC97-H> MHCC97-L。细胞摄取实验中18F-FDG摄取率:HepG2> QGY7701>MHCC97-H> MHCC97-L (P<0.01); 18F-FAC摄取率:HepG2> MHCC97-H>MHCC97-L> QGY7701, (P<0.01); 18F-FLT摄取率:HepG2> QGY7701>MHCC97-H> MHCC97-L (P<0.05),说明18F-FDG和18F-FLT摄取高低能够反映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大小。相关分析显示肝癌细胞18F-FDG摄取与HS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与VEGFR-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18F-FAC摄取与CD4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18F-FLT摄取与HS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与VEGFR-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18F-FDG摄取与18F-FLT摄取呈正相关(P<0.01)。分类模型中18F-FDG+18F-FAC组合的验证错误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组合(18F-FDG+18F-FLT, 18F-FAC+18F-FLT),说明两两组合分类器中以18F-FDG+18F-FAC为特征参数是判别肝癌生物学特性的优化组合方式,判别结果的符合率更高。比较双示踪剂组合和叁示踪剂组合时发现18F-FDG+18F-FAC+18F-FLT组合验证的误差率低于任意两种示踪剂组合,说明多参数分类器能为肿瘤生物学特性判别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以18F-FDG+18F-FAC+18F-FLT为特征参数是区分肝癌生物学特性的最优组合。皮下荷瘤模型Micro-PET显像中MHCC97-H的18F-FDG摄取大于MHCC97-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MHCC97-H的18F-FAC摄取大于MHCC97-L,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HCC97-L的18F-FLT摄取大于MHCC97-H,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低转移模型Micro-PET显像中MHCC97-H的18F-FDG摄取高于MHCC97-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HCC97-H的I8F-FLT摄取亦高于MHCC97-L,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荷瘤组织18F-FDG,18F-FAC和18F-FLT摄取与CD44mRNA和VEGFR-2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 MMP9 mRNA表达与18F-FLT摄取呈正相关(P<0.05),与VEGFR-2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5); 18F-FDG摄取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 18F-FLT摄取与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四株肝癌细胞的不同代谢特征存在差异性摄取,建立多示踪剂摄取为特征参数的分类模型有助于区分肝癌细胞不同生物学特性。2.体外、体内研究中示踪剂摄取与生物学特性或生物学指标存在对应关系,提示两者或两者以上结合能够更准确地鉴别肝癌生物学行为。3.联合18F-FDG和18F-FLT Micro-PET显像有助于预测肝癌转移和预后。

张炜[7]2016年在《[~(89)Zr]-Df-Bz-NCS-Melan-A polyclonal antibody的研制及在黑色素瘤中的显像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制备针对人黑色素瘤标记物(MART/Melan-A)受体的黑色素瘤显像剂[89Zr]-Df-Bz-NCS-Melan-A polyclonal antibody,并进行体内荷黑色素瘤(SK-MEL-28及A375)裸鼠的MicroPET显像和生物分布研究。方法:将Melan-A polyclonal antibody冻干粉制剂1.5mg溶于0.1M碳酸氢钠溶液lml中,于PD10柱及0.1M碳酸氢钠溶液纯化、洗脱、浓缩上述抗体原溶液,用0.1M碳酸氢钠溶液调节PH值=8.0,用2mg/ml DFO的DMSO溶液分批加入纯化浓缩后的抗体溶液中,置于36-C油浴中反应1h,合成Df-Bz-NCS-Melan-A polyclonal antibody,通过PD10柱及0.15M PH=7.2的醋酸钠缓冲液,纯化浓缩。取3mCi 89Zr草酸钠溶液,加入适量的醋酸/醋酸钠溶液(调节PH值=7.0),在该反应体系中加入Df-Bz-NCS-Melan-A polyclonal antibody,室温下反应40min后,PD10柱和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分离、纯化,获得成品[89Zr]-Df-Bz-NCS-Melan-A polyclonal antibody,取样用iTLC分析其放化纯度及体外稳定性。建立SK-MEL-28及A375荷瘤裸鼠模型,进行[89Zr]-Df-Bz-NCS-Melan-A polyclonal antibody 的 microPET活体显像以及体内分布实验。结果:[89Zr]-Df-Bz-NCS-Melan-A polyclonal antibody标记率为54.75%,比活度约1.0mg/mCi,放化纯>95%。在体外37℃保温7d后性状基本稳定。microPET显像SK-MEL-28肿瘤部位呈放射性浓聚,肿瘤对药物的摄取值72h达峰值,6h、24h及72h的对药物的摄取值分别为8.75±0.91%ID/g、13.55±0.95%ID/g、 15.85±2.55%ID/g,肿瘤摄取可被高剂量的Melan-A polyclonal antibody特异性阻断。体内分布印证了microPET显像的结果,显示药物在血浆中清除较快,肝脏较肾脏代谢性摄取高。注射药物72h后肿瘤与肌肉、胰腺、肝脏的摄取比值为14.86、8.35、2.02。结论:[89Zr]-Df-Bz-NCS-Melan-A polyclonal antibody合成技术成熟,有较高的放化纯度,生物分布理想,有较佳的靶向性,为[89Zr]-Df-Bz-NCS-Melan-A monoclonal antibody体外标记提供前提基础,从而为PET早期诊断转移性黑色素瘤和评估生物靶向的治疗疗效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

邓凯, 董桂青, 张成琪, 王广丽, 刘庆伟[8]2012年在《~(18)F-FDG PET/CT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7例原发肿瘤、16例术后可疑复发或转移)行18F-FDGPET/CT显像,与常规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7例原发肿瘤患者中,PET/CT和常规影像学对原发病灶的诊断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方法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vs28.6%,100%vs100%,94.1%vs70.6%,100%vs100%和90.9%vs66.7%,两者比较敏感性有统计学差异;对转移淋巴结数目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2.3%,46.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6例可疑复发或转移患者中,PET/CT及常规影像学对病例数的诊断无统计学差异,对病灶数目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vs48.7%,77.8%vs66.7%,77.1%vs52.1%,93.8%vs86.4%及43.8%vs23.1%,两者比较敏感性、准确性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8F-FDGPET/CT作为一种有效的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在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随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佚名[9]2003年在《中华核医学杂志2003年第23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表明说明:(l)本索引主题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2)冠有阿拉伯数字、西文字母、西文姓氏的主题词,按其后汉字的拼音排序,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3)为集中同一性质的关键词,采用倒装词,如疙疹,带状,耳部;(4)文题、

吴天棋, 庄静文, 谢峰, 白玫[10]2016年在《飞行时间技术和高清技术对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分析PET/CT飞行时间技术(TOF)和高清技术(HD)的特点,以指导临床使用。方法:参照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标准,以PET/CT扫描NEMA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体模,在TOF+HD+OSEM、TOF+OSEM、HD+OSEM以及OSEM的4种重建条件下分别进行分析。结果:TOF+HD+OSEM组与OSEM组的对比度分别为41.70%~92.53%和32.10%~81.32%,本底变化率分别为1.48%~2.88%和1.71%~2.97%,肺区平均残余误差为11.5%和20.25%。结论:TOF+HD+OSEM图像对比度、本底变化率、衰减和散射校正精度均优于其他各组,TOF技术和HD技术配合使用对小病灶对比度有显着提高。

参考文献:

[1]. 正电子成像质量控制与定量分析[D]. 耿建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3

[2]. 高能正电子成像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 陈锦先, 徐庆, 吴志勇, 薛寒冰, 黄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1

[3]. 正电子医学成像[J]. 陈百万, 赵仁宏, 李淑玮. 现代物理知识. 2002

[4]. 正电子成像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在体显像研究[D]. 王瑞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5

[5]. 符合线路SPECT ~(18)F-FDG显像诊断结外淋巴瘤[J]. 张秀梅, 王荣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

[6]. 肝癌生物学行为活体分子显像的基础实验研究[D]. 何婷婷.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11

[7]. [~(89)Zr]-Df-Bz-NCS-Melan-A polyclonal antibody的研制及在黑色素瘤中的显像研究[D]. 张炜. 东南大学. 2016

[8]. ~(18)F-FDG PET/CT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邓凯, 董桂青, 张成琪, 王广丽, 刘庆伟.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2

[9].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3年第23卷主题词索引[J]. 佚名. 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3

[10]. 飞行时间技术和高清技术对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J]. 吴天棋, 庄静文, 谢峰, 白玫. 中国医学装备. 2016

标签:;  ;  ;  ;  ;  ;  ;  

正电子成像质量控制与定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