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品格论文_陈丽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伦理品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伦理,品格,美德,主体性,的人,儒家,道德。

伦理品格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莹[1](2019)在《如何培养有道德的人——读内尔·诺丁斯《培养有道德的人:从品格教育到关怀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关怀理论的代表人物内尔·诺丁斯,在其《培养有道德的人:从品格教育到关怀伦理》一书中,通过展开对关怀伦理学和品格教育比较论述,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从关怀理论视角出发阐述了道德教育的实施手段——从关系构建关怀、在道德教育中应用批判性思维开展多元化的对话模式,以指向培养有道德的人。一、以关系为中心第一,以"关系中心"形成美德。在诺丁斯看来,"关怀理论以关系为中心,而不是以行为者为(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期刊2019年08期)

李云泉[2](2019)在《基于美德伦理视阈下当代大学生品格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德伦理学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复杂的心灵状态。在美德伦理视阈下,强调当代大学生品格培养要以实践生活为载体,要贴近生活,落实到习惯中去,通过外部有利的环境去促进良好品格的养成。(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07期)

王璐,段文阁[3](2018)在《“儒如五谷”——先秦儒家伦理的生活化品格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如五谷"之喻,形象地说明了儒家伦理的生活化品格,生动地阐释了儒家伦理是中国古代社会最普遍、最深入人心的伦理思想。先秦儒家伦理作为儒家伦理的最初形态,强调"道不远人"、"道在人伦日用",从人们日常生活的道德需要出发,对家长里短、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做出了具体详尽的生活化可操作性的伦理规范,体现了道德的世俗化和人性化。对先秦儒家伦理生活化品格的研究,可以为实现传统优秀儒家伦理在今天的日常生活化提供借鉴,使儒家优秀伦理文化回归现代生活。(本文来源于《台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薛晓阳[4](2018)在《从政治价值到伦理品格: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道德建构及学校融入》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被作为法律规范纳入学校教育之中,它既具有现实安排的正当性,也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然而,作为一个问题应当解决的是,如何使其正确扮演在学校德育中的角色。日常伦理和基础道德的教育可能欠缺对价值核心和社会主流的关注。作为价值的榜样、标准和示范,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道德领导功能。与此同时,日常伦理和基础道德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为政治伦理所代替。基础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一般以道德"养成教育"为主体,具有相对稳定的体系和结构。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学校融入中,必须保证学校德育的基础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靳凤林[5](2018)在《新时代领导干部政治品格的伦理之维》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政治社会的良序发展,制度发挥着建构性和规范性的主导作用,而政治主体的品格则是制度得以公正运行的保障。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叁句话"是对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和朴素表达,也是对领导干部政治品格的经典概括。"忠诚、干净、担当",从伦理的角度来看,就是信念伦理、底线伦理、责任伦理叁个维度。新时代领导干部必须坚守基于信念伦理的忠诚品德、基于底线伦理的清廉品格、基于责任伦理的担当精神,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守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的理念,自始至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重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本文来源于《新视野》期刊2018年04期)

赵学存[6](2018)在《重审“经典”的伦理品格——读《中国古典小说叙事伦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小说叙事伦理研究》以"叙事伦理"为研究方法,首次将叙事伦理研究与古典小说研究有机结合起来,集中从伦理维度来解读古典小说的叙事机制,是中国叙事学领域的新近成果。该书最值得关注的是在严格的叙事分析中对中国古典小说营造的伦理世界进行学术批评:古典叙事"虚构的权威"对民族性格、文化心理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应采取一种境遇性的伦理取位,基于当代立场形塑一种恰当的伦理观。(本文来源于《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岩清[7](2017)在《品格塑造理论对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品格塑造理论是基于心理学、伦理学等多种学科所交叉形成的教育理论体系,对于当代伦理道德教育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未来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将因时代发展而受到更多冲击和挑战,因而需要把握品格塑造理论中的品格形成条件的分析机制,更好地推动学生伦理道德教育在多种条件下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2017年06期)

赵永刚,易瑜[8](2016)在《基于美德伦理的品格教育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美德伦理的品格教育是一种以美德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主张和观念为基础的品格教育。根据美德伦理学中美德、幸福、实践智慧等核心概念,以及美德在于习惯的培养和美德需要共同体的支撑的主张,我们可以确立品格教育的目的和途径。品格教育需以个体和共同体的善以及道德主体的主体性为目的。品格教育应立足于个体生活,在生活中培养个体的美德习惯,同时还需要共同体道德价值共识的引领,需要共同体的法律、政治和经济制度的促进。(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裴佳倩[9](2016)在《德性伦理视角下的美国品格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的生活以幸福为最终目的,幸福是所有行动的最高原则,是一切生命体的基本需求。在希腊语中,幸福与至善是相通的。因此,在柏拉图的至善理念中,强调个人的德性是幸福生活的出发点。一个人的幸福与其德性密切相关,“美好且善良”的人是幸福的,而“不正且邪恶”的人是不幸的。德性包含着过上幸福生活所需的品质,而伦理学关注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德性伦理的目的是要培养有德之人,以此使个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幸福社会的构建。为达到幸福生活的目的,不仅需要道德规范的外部约束,更重要的是需要从德性本身出发,研究中心要从“道德行为”转向“道德行为者”本身,才能从根源上解决现代道德危机,实现“治标又治本”。因此,本文研究是从“一个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开始的。而后,如何培养一个有德之人呢?如何才能有效地养成一个人的德性呢?基于“德性可教”的前提下,德性作为具有内在性和获得性特征的优秀品质,与品格(在道德领域被认为是值得拥有和称赞的品质)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为达到个体德性的养成,需要对其进行品格教育。品格教育是美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形式,并被视为解决现代社会道德危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选择相对其他国家,更趋于成熟的美国品格教育来进行探索,从德性理论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美国品格教育的核心伦理价值,从概览的宏观图景式研究深入到微观的深层透视研究层进而推进到对于其可操作性内容的精细研究层面。为我国的道德教育在实然层面获得切实的借鉴,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为此,本文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问题一,一个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成为有德之人需要哪些品质?问题二,如何教授这些品质?采用什么教育方法才有效?问题叁,美国的品格教育因何而来?其哲学理论基础是什么?问题四,美国的品格教育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缘起和问题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研究难点等,并对德性伦理、品格及品格教育等相关概念进行解读。第二章:研究品格教育的哲学基础:德性伦理,论证“何谓德性伦理?”、“德性是否可教?”、“若可教,如何教?”的命题,从品格教育的维度来探讨德性施教的问题。第叁章:首先梳理品格教育的德性伦理背景,追溯古希腊品格教育的德性伦理渊源,到近代品格教育对德性伦理的追寻,再到对现代品格教育没落进行德性反思,从而明确当代品格教育的德性伦理学的基本方向。在传统德性的历史背景下,进一步探究美国品格教育的德性伦理诉求。第四章:美国品格教育基本范畴,提出有德之人所需要的具体品质。重点阐述了美国品格教育范畴体系中的智慧、勇气、人道关爱、公平正义、节制、超越性等六大德性之下的二十多项品格范畴的具体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第五章:美国品格教育的实践方略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本文从品格范畴、道德社群和社会保障叁个维度来分析美国品格教育的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试图批判性的汲取美国品格教育中值得我们借鉴的积极成分,为我国的道德教育提供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法和途径。(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易瑜[10](2016)在《基于美德伦理的品格教育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美德伦理的品格教育是一种以美德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主张和观念为基础的品格教育。当前品格教育主要存在着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忽视、品格教育内容存在缺陷以及教育过程的形式化等问题,而根据美德伦理学关于美德、幸福、实践智慧的核心概念,以及美德在于习惯的培养和美德需要共同体的支撑的主张,我们可以发现美德伦理与品格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基于美德伦理的品格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主体性的道德主体,让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并有能力去追求幸福;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我们可以从人的类属性、群体属性、个体属性叁个方面去建构合乎时代背景的德目体系,对个体进行幸福观的教育;在方法上我们要构建贴近生活的品格教育方法,从个体美德习惯的养成着手来设计品格教育方式,并营造一个良好的品格教育环境。然而要将基于美德伦理的品格教育付诸于实践并非一件易事。本文第叁章主要从主体培育和外部环境构建两个方面,探究了基于美德伦理的品格教育具体实践路径与方法。主体培育主要包括幸福生活观念的培育,实践智慧的培养和品格习惯的培养。外部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品格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国家的主导和推动,品格教育参与者之间的合作等。当然美德伦理学也存在一些自身的不足,尤其是关于道德心理学方面的不足。因此,美德伦理学还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道德心理学,以更好地指导品格教育实践。(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6-05-25)

伦理品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德伦理学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复杂的心灵状态。在美德伦理视阈下,强调当代大学生品格培养要以实践生活为载体,要贴近生活,落实到习惯中去,通过外部有利的环境去促进良好品格的养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伦理品格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丽莹.如何培养有道德的人——读内尔·诺丁斯《培养有道德的人:从品格教育到关怀伦理》[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

[2].李云泉.基于美德伦理视阈下当代大学生品格培养研究[J].山西青年.2019

[3].王璐,段文阁.“儒如五谷”——先秦儒家伦理的生活化品格解读[J].台州学院学报.2018

[4].薛晓阳.从政治价值到伦理品格: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道德建构及学校融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5].靳凤林.新时代领导干部政治品格的伦理之维[J].新视野.2018

[6].赵学存.重审“经典”的伦理品格——读《中国古典小说叙事伦理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

[7].李岩清.品格塑造理论对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

[8].赵永刚,易瑜.基于美德伦理的品格教育思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裴佳倩.德性伦理视角下的美国品格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16

[10].易瑜.基于美德伦理的品格教育探究[D].吉首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参拜团被分为两部分附叁 哲学系2000年工作纪要二、哲学系2000...附叁 哲学系2000年工作纪要二、哲学系2000...附叁 哲学系2000年工作纪要二、哲学系2000...附叁 哲学系2000年工作纪要二、哲学系2000...附叁 哲学系2000年工作纪要二、哲学系2000...

标签:;  ;  ;  ;  ;  ;  ;  

伦理品格论文_陈丽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