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生物学论文_欧阳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殖生物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学,生活史,胚胎,堇菜,台湾海峡,夜蛾,核型。

生殖生物学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旭[1](2019)在《入侵种西部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生活史(生殖生物学性状)变异、演化机制和捕食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入侵使入侵种面临新生境中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剧变带来的挑战,同时也促进了生物性状的演化甚至新物种的形成。西部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属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胎鳉科(Poeciliidae),食蚊鱼属(Gambusia),原产于北美洲。因其捕食蚊虫幼虫而作为控蚊工具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引种,目前已入侵到全世界60多个国家,被列为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之一。除了捕食蚊虫幼虫外,食蚊鱼对原生水生生物的卵及幼仔的捕食导致了土着种的濒危和灭绝,严重影响了入侵地群落结构及生态系统的功能。然而目前对于其入侵机制还知之尚少。本研究以入侵我国的西部食蚊鱼为实验动物,对种群生活史性状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变异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全国大范围采样收集了我国华北(保定)、长叁角地区(南京、湖州、杭州、丽水)、华南(厦门、潮州、北海)及华西(安康、成都)地区野外食蚊鱼样品,研究野生食蚊鱼种群生活史性状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异。通过选取3个野外种群进行月间采样,探究生活史性状的季节间变化情况。其次,尝试利用实验室同质园试验对表型变异的演化基础进行阐释。再次,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改变温度、摄食和盐度,探究食蚊鱼对环境因子改变采取的适应性策略。最后,通过野外捕食试验研究入侵种食蚊鱼与本土生物的互作。本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雄鱼体长呈现和伯格曼定律一致的变异模式,分布于高纬度地区和内陆种群的雄鱼体型显着增加。雄鱼体脂受环境因素影响,环境梯度上呈现显着变异模式。雌鱼在气候条件影响下生活史性状之间的权衡变化显着。除了气候因素影响外,捕食压力或许也是导致表型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2)种群月间生活史变异模式显着,雌鱼体长变异表现为繁殖季体长增加,非繁殖季体长减小的模式。雄鱼体长的变化除受到环境影响外,性选择可能也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体长的变异趋势和繁殖力的变异趋势基本相同。体脂的变化趋势与繁殖力呈现同步变化,且雌鱼体脂的增加往往伴随着胚胎脂肪含量的升高。雌鱼生活史性状中,繁殖力和生殖投入之间存在显着的权衡。(3)同质园试验结果表明,野外种群中生活史性状变异的主要成因是表型塑性的结果。表明西部食蚊鱼还有很高的入侵性,演化速度也因而减慢。(4)对单个环境因素进行操控,研究环境改变对生活史性状变异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入侵种西部食蚊鱼在25℃时体脂与生殖投入最高,而低温(20℃)和高温(30℃)都会抑制幼鱼生长繁殖。摄食试验中表型变异未能验证现存理论模型,可能与维持表型塑性时的能量消耗有关。盐度耐受试验则表明西部食蚊鱼可以耐受20‰盐度的水体并存活较长时间。(5)捕食试验的结果显示,本土负子蝽已经开始捕食入侵种西部食蚊鱼,入侵后的食蚊鱼已经融入本土生态系统。在无偏好捕食试验中,被捕食的西部食蚊鱼显着大于未被捕食的个体,发生捕食行为的负子蝽体型也略大。性别偏好试验中,仅发现负子蝽对雄鱼的捕食偏好,但结果并不显着。而食蚊鱼并不对负子蝽或其幼虫产生捕食行为。目前在全球气候变化及世界贸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外来物种的入侵日益增多,对生态及经济造成的打击难以估量。以入侵中国的食蚊鱼为模式动物,揭示入侵过程中表型演化的机理,探索性状变异的方向,有利于全面评价入侵种种群在新生境的演化潜力,并为其它入侵种的入侵机制研究提供借鉴。本研究中发现入侵种西部食蚊鱼对温度、摄食和盐度等环境因子改变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且表型塑性是导致野外种群生活史性状变异的主要原因,或预示西部食蚊鱼种群在野外还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未来将结合表型数据构建种群扩散模型,建立西部食蚊鱼入侵的预警体系。(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郭英姿[2](2019)在《12个堇菜属种质生殖生物学及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堇菜属(Viola)植物多数为多年生,少数为二年生草本。中国堇菜属野生资源丰富,约有110种,很多具有叁色堇栽培种少有的叶片奇特、耐热耐寒性强等优点。远缘杂交是培育新品种的重要途径,探讨堇菜属植物远缘杂交的亲和性,对于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堇菜属新种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2个堇菜属种质为材料,对其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生殖生物学特性,在此基础上,优选相关的组合进行杂交,采用苯胺蓝染色荧光观察法、石蜡切片法观察分析了堇菜属杂交后授粉受精及胚胎发育情况,并对其杂交后代进行了鉴定,主要结论如下:6个野生堇菜核型分析结果如下:西山堇菜核型公式为2n=2x=24=10m+14sm,斑叶堇菜核型公式为2n=2x=24=14m+10sm,裂叶堇菜核型公式为2n=2x=24=20m+2st+2sm,鸡腿堇菜核型公式为2n=2x=20=8sm+12m,早开堇菜核型公式为2n=4x=48=36sm+12m,紫花地丁的核型公式为2n=4x=48=36sm+12m。核型不对称系数范围为:60.99%~65.57%。根据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值和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比例两项特征,西山堇菜、斑叶堇菜、裂叶堇菜、鸡腿堇菜、早开堇菜的核型分类均为2A型,紫花地丁属于3A核型。6个野生堇菜种质的进化程度高低为:紫花地丁>早开堇菜>西山堇菜>斑叶堇菜>鸡腿堇菜>裂叶堇菜。6个野生堇菜、3个角堇、3个大花叁色堇种质开花时柱头均高于花药,柱头可授性和散粉时间有重迭。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以及授粉试验结果表明:早开堇菜、紫花地丁繁育系统为自交亲和的兼交系统,有时需要传粉者;其余10个种质的繁育系统均为兼性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12个堇菜属种质花粉表观形态,结果表明:6个野生堇菜花粉粒整体观为长椭球形或椭球型,花粉赤道面观长椭圆形,两端渐窄,极面观叁裂圆形或近圆形,花粉表面较为光滑,有穿孔;角堇和大花叁色堇花粉粒表观形状为矩形或五角柱形,花粉赤道面观长方形或五菱形,极面观四裂正方形或五角柱形,花粉具4-5孔沟,萌发沟以等间距环状分布,外壁纹饰为皱波状纹饰。早开堇菜花粉萌发适宜的培养基为:蔗糖280 g/L+硼酸240 mg/L+GA_3 90mg/L+Ca(NO_3)_2 200 mg/L;大花叁色堇花粉萌发适宜的培养基为:240 g/L蔗糖+260mg/L硼酸+GA_3 90 mg/L+Ca(NO_3)_2 200 mg/L。适宜斑叶堇菜、裂叶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为:285 g/L~(-1)蔗糖+250 mg/L~(-1)硼酸+50 mg/L~(-1) GA_3+200 mg/L~(-1) Ca(NO_3)_2。不同贮藏温度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差异较大,﹣80℃贮藏效果最佳。3种保护酶活性对裂叶堇菜、斑叶堇菜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依次为:SOD>CAT>POD。苯胺蓝法观察花柱及石蜡切片观察子房结果表明:授粉后,花粉萌发少、花粉管在花柱花粉管通道内不能顺利生长是JB-1-1-2×西山堇菜、EYO-1-2-1-5×西山堇菜、EYO-1-2-1-5×早开堇菜杂交不育的根本原因。石蜡切片观察子房结果表明:胚乳退化解体、胚囊中空、胚胎发育缺乏营养供给是EYO-1-2-1-5×早开堇菜、JB-1-1-2×斑叶堇菜、DFM-16-2-2×裂叶堇菜、E01×早开堇菜、PXP-BT-D-1-1-4×早开堇菜、EYO-1-2-1-5×西山堇菜、JB-1-1-2×西山堇菜杂交不育的根本原因。通过对10个杂交后代表型性状鉴定,发现杂交后代偏母性遗传较多,初步判断早开堇菜×E01、早开堇菜×PXP-BT-1-1-4、西山堇菜×08H、西山堇菜×PXP-BT-D-1-1-4、西山堇菜×JB-1-1-2、斑叶堇菜×JB-1-1-2为真正的远缘杂种,但还需借助分子标记等手段来进一步确定。(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期刊2019-06-01)

付迪[3](2019)在《珍稀濒危植物天目铁木的生殖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目铁木是中国特有物种,也是中国东南部唯一的桦木科铁木属植物。目前浙江省临安市的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仅尚存5株野生植株,极度珍稀且濒危,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这5个天然个体虽然均为百年以上树龄的成年植株,但育性差异巨大,仅1个个体结种能力稳定、种子数量较多(4号树),其余4个个体均结种数量不定,甚至不结种。目前已有对天目铁木致濒机制的研究着重于生境生态、生活习性等宏观方面,尚未有关于天目铁木花、种胚发育过程的研究报道,也欠缺深入的针对这方面致濒机制的解析。为了解天目铁木花和种子发育过程对植株后代繁育的切实影响,本课题拟开展针对天目铁木的植物胚胎学研究:通过植物形态学、发育学的组织化学染色、解剖观察等技术方法,首次完整报道了天目铁木的雌雄配子体发育、受精、胚及胚乳的发育等重要生殖阶段及其特征;首次提出了雌蕊甚至幼胚的败育是导致野生植株育性极低的关键因素,拓展了天目铁木的致濒机制,为这一树种的进一步保护、繁衍和利用提供新的见解和决策参考。本研究中获得的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明确了天目铁木的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及相关结构:花药壁由外向内分别为表皮(栓质化)、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叁细胞型),萌发孔(叁个)。2、明确了天目铁木的雌配子体发育过程及相关结构:胚珠类型(倒生胚珠),珠被(单珠被),珠心(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直线型),胚囊类型(蓼型),多胚囊。3、明确了天目铁木的胚和胚乳发育过程及相关结构:胚乳的发育早于胚的发育,受精(双受精),胚乳(核型胚乳);胚发育成熟前,主要经历球形期、心形期和鱼雷期。4、天目铁木野生成年植株育性的高低与雄花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基本无关联,与雌花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可能有极大的相关性。高育性植株雌花的基部可膨大、可正常发育产生果实,低育性植株雌花基部干瘪,发育停滞,出现败育。(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侯晓晖,王乾兴[4](2019)在《研究生课程生殖生物学前沿进展的建设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遵义医科大学医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学位点下的生殖生物学前沿进展课程为例,介绍了该学位点围绕培养创新人才这一目标,系统设计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汇聚一流的教育资源,进而推动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具体做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02期)

方福德,章静波[5](2018)在《细胞生物学与生殖生物学家——薛社普》一文中研究指出薛社普生于1917年10月,广东省新会县人,1943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博物系,1947年于同校生物系获硕士学位。1947年赴美留学,1951年于美国华盛顿大学获理科哲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后,任大连医学院解剖科副教授,1954年兼任哈尔滨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副教授。195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杨明霞,杨萍,任瑞,崔克强,赵士粤[6](2018)在《山楂的生殖生物学和杂交育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山楂是着名的"药食同源"水果,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但新品种多为芽变、实生选种等途径产生。为了探讨山楂杂交育种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山楂的杂交育种方面的报道进行整理分析,详细介绍了山楂的开花生物学,花粉萌发规律,生殖生物学研究,杂交育种的必要性,育种方法及亲本选择,杂交育种遗传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提出中国在山楂杂交育种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新趋势,进而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36期)

杨秋琛,赵桦[7](2018)在《开口箭生殖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 Baker)为百合科开口箭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约20种,我国种类约占全世界的70%,主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区。本研究对开口箭的有性生殖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其研究结果如下:开口箭的花芽在每年8月下旬开始分化,至第二年3月底开花,盛花期为4月。每个穗状花序有20-30朵单花,开花时间持续20d左右,单花开花时间6-7d。通过对开口箭杂交指数(OCI)进行分析,发现其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通过对花粉-胚珠比(P/O)进行分析,发现其繁育系统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必要传粉者。开口箭花粉在开花期间活力较高。其柱头可授性在开花1周内较强,一周后逐渐变弱,直至柱头萎缩。开口箭花药4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2-3层细胞)及绒毡层组成。绒毡层发育类型为分泌型,花药壁的发育类型为基本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花粉呈椭圆形,具单萌发沟,花粉壁具网纹雕饰。子房3室,每室具2枚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孢原细胞直接分化成大孢子母细胞,经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二分体,位于合点端的二分体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2个大孢子细胞,由此发育为2-细胞胚囊,而位于珠孔端的二分体退化。2-细胞胚囊再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形成7细胞8核结构的成熟胚囊。开口箭胚囊发育类型为双孢子葱型。开口箭为珠孔受精,合子经横分裂形成1个基细胞和1个顶细胞。基细胞经几次分裂形成1列胚柄,顶细胞经多次分裂形成球状胚。球状胚的顶部两侧细胞分裂不均衡,一侧分裂较快,逐渐形成一片较大的子叶,该子叶逐渐向幼胚顶端和另外一侧包围;而相对一侧的胚体细胞分裂很少,不形成第二片子叶。生长的子叶逐渐将幼胚顶端包裹,形成棒状胚。开口箭胚乳发育类型为沼生目型。受精后,初生胚乳核分裂形成2个胚乳细胞,珠孔端的1个胚乳细胞经多次有丝分裂,产生大量的游离胚乳核,游离胚乳核后期形成胚乳细胞。合点端的胚乳细胞仅进行少数几次细胞核分裂,最终退化解体。开口箭每一成熟果实中有1-3粒种子。种子具有后熟现象,自然环境中萌发率较低。室内干燥条件下保藏种子会使其失去活力,种子不能正常萌发。在湿沙中保藏的种子发芽率较高,可达83﹪,已萌发种子的出苗率在95﹪以上。种子萌发方式为子叶留土型。(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期刊2018-10-10)

曹春雷,张倩,孔德龙,周镇,王冲[8](2018)在《黑肾卷裙夜蛾生殖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肾卷裙夜蛾(Plecoptera oculata Moore)雌性幼虫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2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交配囊、附腺等组成。经室内观察,成虫羽化现象全天可见,其雌、雄成虫的羽化性比在1.17~1.26之间波动。黑肾卷裙夜蛾羽化第2日才开始交配,进入暗期2~8h可观察到求偶和交配行为。3日龄雌蛾求偶率最高,而性信息素分泌量也以3日龄居多。雌蛾求偶高峰期发生于进入暗期后的4~6h,交配行为主要发生于进入暗期后的3.5~7.5h,交配持续时间最长约为230min,且较高日龄及较低日龄成虫的交配时间均长于中间日龄。(本文来源于《河北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胡梦婷,崔毓桂[9](2018)在《多胺的生殖生物学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胺是一类聚阳离子化合物,包括精胺、亚精胺和腐胺等。哺乳动物体内多胺来源于氨基酸合成或从饮食中摄取,多胺能够清除细胞内过多的活性氧簇(ROS),调节其氧化应激水平。多胺在雄性和雌性的生殖过程和胚胎/胎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多胺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和基因表达,且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有关。在雄性,多胺与精子生成相关,并调节精子活性;在雌性,多胺与卵泡发育及排卵有关,且参与调节类固醇激素生成。在体外成熟(IVM)中外源性添加多胺,可有效地减少卵母细胞非整倍体率并且改善其胚胎发育。此外,多胺缺乏会导致胚胎发育停滞。多胺参与胎盘发育以及在胎儿发育过程中母婴的物质交换。综述多胺生物学功能及其对配子发生及胎盘发育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赵宇[10](2018)在《台湾海峡南部大吻斜齿鲨Scoliodon macrorhynchos年龄生长与生殖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吻斜齿鲨Scoliodon macrorhynchos(Bleeker,1852)为隶属于真鲨目,真鲨科,斜齿鲨属的一种小型胎盘胎生鲨鱼,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水域,在台湾海峡南部有着丰富的资源量,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鱼类。鲨鱼的生活史策略为K-对策,具有体型较大、性成熟晚、繁殖周期长、繁殖力低等特点,因此其种群受到破坏后难以迅速恢复。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受到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及全球变暖等人为因素影响,全球多数鲨鱼种群资源出现严重的衰退。为探究台湾海峡南部海域大吻斜齿鲨种群状况,为其资源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本研究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间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域大吻斜齿鲨进行年龄生长与生殖生物学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用于生殖生物学研究的样本共450尾,其中雌鱼197尾(全长288-800mm),含妊娠期个体64尾(全长405-800mm),雄鱼246尾(全长250-715mm)。体质量-全长关系分别为雌鱼BW= 3.7385 ×10-7 ×TL3.3469、雄鱼BW =2.5182 × 10-6 ×TL3.0330。经50%性成熟全长判断雌鱼的性成熟全长为429mm,雄鱼的性成熟全长为464mm。根据性成熟雌鱼个体中妊娠期个体所占比例判断其繁殖周期为1年。根据雄鱼的性腺指数变化及雌鱼体表出现咬痕、泄殖腔内出现精液的时间判断交配季节为8月至12月。根据胚胎发育的逐月变化判断其妊娠活动在1月至8月间进行,开始于1月,妊娠期约为5-6个月,并于6月至8月间分娩,出生全长约为190mm。每胎产仔数1-20尾(平均9.41尾),每胎产仔数随母体全长增加呈上升趋势,雌雄胚胎性比为1:0.86(n=195),与1:1无显着差异(χ2=2.262,p>0.05)。与相关研究对比发现,大吻斜齿鲨性成熟全长及最大全长随维度增加呈上升趋势。(2)用于年龄与生长研究的样本共348尾,其中雌鱼157尾(全长288-800mm)雄鱼191尾(全长251-715mm)。本研究以椎骨为鉴定材料,使用树脂包埋后进行切片。透射光下切片呈现出明显的明带暗带交替的轮纹特征,经边缘分析(CEA)判断其年轮形成周期为一年,形成时间为6月至9月。经鉴定,雌鱼最大年龄为6龄,雄鱼最大年龄为5龄。经检验显示雌雄生长方程具有显着差异,后经赤池信息准则(AIC)判断,最适生长方程均为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所得生长方程各参数如下,雌鱼渐近全长L∞=866.74mm,生长参数k=0.25yr-1,生长方程表达式为Lt= 866.744(1-e-0.253(t+2.840))。雄鱼渐近全长L∞=823.53mm,生长参数k=0.24yr-1,生长方程表达式为Lt= 823.527(1-e-0.244(t+3.239))。通过与相同水域历史研究对比,发现其生长速率增加及体型小型化的趋势,表明其可能在高强度捕捞压力下产生了适应性变化。(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8-01)

生殖生物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堇菜属(Viola)植物多数为多年生,少数为二年生草本。中国堇菜属野生资源丰富,约有110种,很多具有叁色堇栽培种少有的叶片奇特、耐热耐寒性强等优点。远缘杂交是培育新品种的重要途径,探讨堇菜属植物远缘杂交的亲和性,对于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堇菜属新种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2个堇菜属种质为材料,对其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生殖生物学特性,在此基础上,优选相关的组合进行杂交,采用苯胺蓝染色荧光观察法、石蜡切片法观察分析了堇菜属杂交后授粉受精及胚胎发育情况,并对其杂交后代进行了鉴定,主要结论如下:6个野生堇菜核型分析结果如下:西山堇菜核型公式为2n=2x=24=10m+14sm,斑叶堇菜核型公式为2n=2x=24=14m+10sm,裂叶堇菜核型公式为2n=2x=24=20m+2st+2sm,鸡腿堇菜核型公式为2n=2x=20=8sm+12m,早开堇菜核型公式为2n=4x=48=36sm+12m,紫花地丁的核型公式为2n=4x=48=36sm+12m。核型不对称系数范围为:60.99%~65.57%。根据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值和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比例两项特征,西山堇菜、斑叶堇菜、裂叶堇菜、鸡腿堇菜、早开堇菜的核型分类均为2A型,紫花地丁属于3A核型。6个野生堇菜种质的进化程度高低为:紫花地丁>早开堇菜>西山堇菜>斑叶堇菜>鸡腿堇菜>裂叶堇菜。6个野生堇菜、3个角堇、3个大花叁色堇种质开花时柱头均高于花药,柱头可授性和散粉时间有重迭。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以及授粉试验结果表明:早开堇菜、紫花地丁繁育系统为自交亲和的兼交系统,有时需要传粉者;其余10个种质的繁育系统均为兼性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12个堇菜属种质花粉表观形态,结果表明:6个野生堇菜花粉粒整体观为长椭球形或椭球型,花粉赤道面观长椭圆形,两端渐窄,极面观叁裂圆形或近圆形,花粉表面较为光滑,有穿孔;角堇和大花叁色堇花粉粒表观形状为矩形或五角柱形,花粉赤道面观长方形或五菱形,极面观四裂正方形或五角柱形,花粉具4-5孔沟,萌发沟以等间距环状分布,外壁纹饰为皱波状纹饰。早开堇菜花粉萌发适宜的培养基为:蔗糖280 g/L+硼酸240 mg/L+GA_3 90mg/L+Ca(NO_3)_2 200 mg/L;大花叁色堇花粉萌发适宜的培养基为:240 g/L蔗糖+260mg/L硼酸+GA_3 90 mg/L+Ca(NO_3)_2 200 mg/L。适宜斑叶堇菜、裂叶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为:285 g/L~(-1)蔗糖+250 mg/L~(-1)硼酸+50 mg/L~(-1) GA_3+200 mg/L~(-1) Ca(NO_3)_2。不同贮藏温度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差异较大,﹣80℃贮藏效果最佳。3种保护酶活性对裂叶堇菜、斑叶堇菜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依次为:SOD>CAT>POD。苯胺蓝法观察花柱及石蜡切片观察子房结果表明:授粉后,花粉萌发少、花粉管在花柱花粉管通道内不能顺利生长是JB-1-1-2×西山堇菜、EYO-1-2-1-5×西山堇菜、EYO-1-2-1-5×早开堇菜杂交不育的根本原因。石蜡切片观察子房结果表明:胚乳退化解体、胚囊中空、胚胎发育缺乏营养供给是EYO-1-2-1-5×早开堇菜、JB-1-1-2×斑叶堇菜、DFM-16-2-2×裂叶堇菜、E01×早开堇菜、PXP-BT-D-1-1-4×早开堇菜、EYO-1-2-1-5×西山堇菜、JB-1-1-2×西山堇菜杂交不育的根本原因。通过对10个杂交后代表型性状鉴定,发现杂交后代偏母性遗传较多,初步判断早开堇菜×E01、早开堇菜×PXP-BT-1-1-4、西山堇菜×08H、西山堇菜×PXP-BT-D-1-1-4、西山堇菜×JB-1-1-2、斑叶堇菜×JB-1-1-2为真正的远缘杂种,但还需借助分子标记等手段来进一步确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殖生物学论文参考文献

[1].欧阳旭.入侵种西部食蚊鱼(Gambusiaaffinis)生活史(生殖生物学性状)变异、演化机制和捕食适应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郭英姿.12个堇菜属种质生殖生物学及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D].河南科技学院.2019

[3].付迪.珍稀濒危植物天目铁木的生殖生物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4].侯晓晖,王乾兴.研究生课程生殖生物学前沿进展的建设与实践[J].浙江医学教育.2019

[5].方福德,章静波.细胞生物学与生殖生物学家——薛社普[J].生物工程学报.2018

[6].杨明霞,杨萍,任瑞,崔克强,赵士粤.山楂的生殖生物学和杂交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8

[7].杨秋琛,赵桦.开口箭生殖生物学研究[C].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2018

[8].曹春雷,张倩,孔德龙,周镇,王冲.黑肾卷裙夜蛾生殖生物学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18

[9].胡梦婷,崔毓桂.多胺的生殖生物学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8

[10].赵宇.台湾海峡南部大吻斜齿鲨Scoliodonmacrorhynchos年龄生长与生殖生物学研究[D].厦门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正、反向消减文库uniESTs的功能分类图...) 我国特有珍稀花卉植物猬实生殖生张致一董伟精子尾部主段和末段Fig.4.30Transve...吕淑霞

标签:;  ;  ;  ;  ;  ;  ;  

生殖生物学论文_欧阳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