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调质钢论文_赵梦豪,刘年富,艾克南,张东,付建勋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调质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调质,硫化物,应力,模型,晶粒,渗碳,氮化。

非调质钢论文文献综述

赵梦豪,刘年富,艾克南,张东,付建勋[1](2019)在《非调质钢38MnVS轧制裂纹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调质钢38MnVS轧制过程中出现的裂纹,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小样电解技术对裂纹区域进行二维、叁维分析。结果表明,裂纹两侧存在明显脱碳层,在裂纹周边及延伸区域存在大量沿线分布的硅锰酸盐夹杂物。由于大量长条和不规则状硅锰酸盐夹杂物的存在,在连铸过程铸坯表面产生了微细的纵向裂纹。在铸坯热送过程,微细裂纹进一步扩展,形成贯穿裂纹,从而导致整个轧材报废。根据裂纹产生的机制,优化连铸过程保护渣,取消对铸坯的热装热送,能有效控制裂纹产生,使成材率明显提升。(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11期)

严国卫[2](2019)在《中碳非调质钢中碳氮化钒的平衡相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预测和控制中碳非调质钢中V的析出物以及优化钢的成分,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对中碳非调质钢V(C, N)析出温度、析出规律进行了计算,研究了C、N、Mn、V含量变化对V析出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成分(0.40%C-0.40%Si-1.40%Mn-0.07%V-0.008%N)钢中V(C, N)开始析出温度为1025℃,随着温度的下降,V(C, N)析出量增加,在600℃左右析出完毕。增加钢中的C、N、V含量将提高自奥氏体中析出V(C, N)相数量及开始析出温度;Mn含量增加将降低V的开始析出温度,抑制其析出,但幅度很小。(本文来源于《浙江冶金》期刊2019年04期)

王占花,惠卫军,张永健,郝彦英,戴观文[3](2019)在《49MnVS非调质钢锻造过程中硫化物和力学性能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金相显微镜、SEM、拉伸及冲击试验机研究了49MnVS非调质钢在锻造过程中硫化物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及锻造温度的降低,硫化物变细变长,长宽比逐渐增加,单位面积中硫化物数量有所增加;铁素体含量逐渐增加,组织不断细化,其中锻造温度的影响更为显着。随着锻造温度的降低,抗拉强度逐渐降低而屈服强度逐渐提高;纵向的塑性和韧性逐渐提高,而横向的韧性有所降低,塑性变化不明显。试验钢的塑性和韧性各向异性显着,且各向异性随变形程度的提高和锻造温度的降低而有所增加。(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21期)

李祥才,李维海,张虎[4](2019)在《N80级石油套管用非调质钢36Mn2V的研发和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客户要求,青岛特钢采用LD(100t)转炉→LF(100t)精炼炉→RH(100t)真空脱气→CC连铸→轧制工艺首次生产了N80级石油套管用非调质钢36Mn2V管坯。产品实物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所生产的36Mn2V钢化学成分、晶粒度、夹杂物、低倍组织、表面硬度等指标均符合客户要求,同时氧氮氢含量较低,表面质量较好,用户使用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天津冶金》期刊2019年05期)

黄镇,顾铁[5](2019)在《钙处理非调质钢的夹杂物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钙处理非调质钢XC45CA的夹杂物控制。该钢材钙处理后形成复合夹杂物CaO-Al_2O_3-CaS,但也出现了大颗粒CaS夹杂,对钢材性能产生不良影响。经热力学理论计算加数理统计实践分析,寻找影响CaS夹杂物的规律,通过控制脱氧剂有效控制CaS夹杂物。(本文来源于《现代冶金》期刊2019年05期)

周志伟,田俊,徐益峰[6](2019)在《非调质钢铸坯中夹杂物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调质钢铸坯上不同位置取样,用SEM-EDS和Aspex对试样中夹杂物进行分析统计,并用FactSage软件计算了夹杂物的析出情况,通过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从铸坯边部到中心,夹杂物的平均尺寸和平均面积逐渐增加,夹杂物密度逐渐减小,氧化物尺寸变化不大,硫化物尺寸逐渐增加。含硫非调质钢中夹杂物类型主要是硫化物和少量的氧化物。氧化物的析出温度为1 400~1 600℃,成分均在叁元相图的固态区,不易聚合长大;MnS在1 450℃时析出数量逐渐增多,在1 350℃时开始大量析出;在铸坯凝固过程中,MnS以氧化物为核心形核析出。(本文来源于《炼钢》期刊2019年05期)

王春梅,黄永建,李双江[7](2019)在《300 mm×360 mm连铸坯生产Φ80mm非调质钢38MnVS6工艺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调质钢38MnVS6(/%:0.36~0.40C,0.50~0.65Si,1.30~1.45Mn,≤0.020P,0.045-0.065S,0.10~0.30Cr,0.015~0. 030Al,≤0.05Mo,0.08~0.12V,0.013~0.019N,0.015~0.025Ti)棒材生产流程为60 t LD-LF-VD-CC-Roll工艺。通过控制LD终点[C]≥0.10%,[P]≤0.015%;LF精炼渣碱度R和Al_2O_3含量分别控制在3.0~4.0和20%~~25%;VD后喂S线,控制钢水[S]=0.055%左右;连铸采用低碱度(R=0. 65)保护渣;控制终轧温度900℃,轧后棒材缓冷等工艺生产Φ80 mm棒材,产品A类夹杂(粗细)在1.5级,中心疏松1.5级,晶粒度7级,棒材产品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19年05期)

李刚,郭晓俊,王连海[8](2019)在《汽车用非调质钢C38+N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用非调质钢C38+N既可以用作制造曲轴材料,亦可以用来生产发动机胀断连杆,采取优化化学成分(/%:0.36~0.40C,0.50~0. 65Si,1.40~1.55Mn,0.10~0.20Cr,0.015~0.020N,0.020~0.035S,≤0.025P,0.003~0.015Al)、喂S线控制硫化物含量等手段,生产的C38+N钢机械性能为Rp_(0.2) 506~544 MPa,Rm 854~879 MPa,A 12%~23.5%,Z 26%~30%,满足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19年05期)

谭利,吉光,肖波,郑力宁,周湛[9](2019)在《非调质钢50MnSiV新能源汽车电机轴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调质钢50MnSiV(/%:0. 50C,0.52S,1.20Mn,0.010P,0.025S,0.15Cr,0.10V,0.015Ti,0.015N)制造的新能源汽车电机轴,省去传统调质钢20CrMnTiH渗碳热处理和矫正精整工序,不仅可提高材料95%利用率和2天交货周期,还可以降低25%成本。50MnSiV钢抗拉强度1100 MPa、屈服强度858 MPa、冲击功48J。其静扭扭矩(4 697 Nm)、疲劳寿命(±1 600 Nm双向扭转12万次、±1 400 Nm双向扭转27万次)较渗碳20CrMnTiH钢提高了27%和93%~140%,并且其性能指标和8万公里的路试结果均满足电机轴的技术要求。(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19年05期)

鞠晓辉,申昱,胡俊,张杰,于沪平[10](2019)在《48MnV非调质钢热成形流动应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48MnV非调质钢试样进行高温压缩试验,得到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流动应力曲线,分析了应力随应变的变化以及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应力的影响规律,基于Zener-Hollomon参数建立了高温流动应力模型和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模型。采用未参与模型建立的实验数据对所建立的流动应力模型和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与实验数据的符合程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同时对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同一温度下晶粒的尺寸逐渐变小。(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非调质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预测和控制中碳非调质钢中V的析出物以及优化钢的成分,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对中碳非调质钢V(C, N)析出温度、析出规律进行了计算,研究了C、N、Mn、V含量变化对V析出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成分(0.40%C-0.40%Si-1.40%Mn-0.07%V-0.008%N)钢中V(C, N)开始析出温度为1025℃,随着温度的下降,V(C, N)析出量增加,在600℃左右析出完毕。增加钢中的C、N、V含量将提高自奥氏体中析出V(C, N)相数量及开始析出温度;Mn含量增加将降低V的开始析出温度,抑制其析出,但幅度很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调质钢论文参考文献

[1].赵梦豪,刘年富,艾克南,张东,付建勋.非调质钢38MnVS轧制裂纹机制分析[J].钢铁.2019

[2].严国卫.中碳非调质钢中碳氮化钒的平衡相计算与分析[J].浙江冶金.2019

[3].王占花,惠卫军,张永健,郝彦英,戴观文.49MnVS非调质钢锻造过程中硫化物和力学性能变化[J].热加工工艺.2019

[4].李祥才,李维海,张虎.N80级石油套管用非调质钢36Mn2V的研发和生产[J].天津冶金.2019

[5].黄镇,顾铁.钙处理非调质钢的夹杂物控制[J].现代冶金.2019

[6].周志伟,田俊,徐益峰.非调质钢铸坯中夹杂物的分布[J].炼钢.2019

[7].王春梅,黄永建,李双江.300mm×360mm连铸坯生产Φ80mm非调质钢38MnVS6工艺实践[J].特殊钢.2019

[8].李刚,郭晓俊,王连海.汽车用非调质钢C38+N的研究[J].特殊钢.2019

[9].谭利,吉光,肖波,郑力宁,周湛.非调质钢50MnSiV新能源汽车电机轴的开发[J].特殊钢.2019

[10].鞠晓辉,申昱,胡俊,张杰,于沪平.48MnV非调质钢热成形流动应力模型[J].塑性工程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变形温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变形温度与变形速率的关系经澈光淬火的非调质钢的显微组织非调质钢曲轴显微组织非调质钢经激光表面淬火后的显微...马氏体型非调质钢的组织照片

标签:;  ;  ;  ;  ;  ;  ;  

非调质钢论文_赵梦豪,刘年富,艾克南,张东,付建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