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的粘接剂重复粘接的体外研究

两种不同的粘接剂重复粘接的体外研究

马丽[1]2003年在《两种不同的粘接剂重复粘接的体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前言 自从Buonocore在1955年提出酸蚀技术以来,多种树脂可以直接粘接在牙面上的概念促进了口腔领域的发展,包括正畸托槽的直接粘接。但是临床上经常遇到托槽脱落的问题,常常是由于托槽受到不合适的力量或粘接技术的失败而造成的。其结果是,一定数量的托槽必须在正畸复诊时重新粘接。本实验的目的是在模拟临床应用的实验条件下,考查重复粘接时粘接剂在人牙釉质和金属托槽之间的抗剪切强度以及对托槽脱落后牙面上粘接剂残留的评估。 方法 挑选正畸治疗患者需要拔除的上颌前磨牙(双尖牙)40颗,随机分两组,每组20颗。依厂家说明进行粘接,用37%的磷酸酸蚀15秒,京津釉质粘接剂组的20颗牙齿用小毛刷在牙面上涂AB液、混匀,按1:1比例调拌AB膏涂布在托槽底板上,而在单组份粘接剂组的20颗牙面上,20个托槽底板上涂一薄层偶联剂,进行冷热循环处理以摸拟实验,在0°(冰水混合物)~55°(恒温水浴箱)之间循环,每次循环时间1分钟,即0°(30S),55°(30S)循环1200次后检测抗剪切强度、ARI的评估,然后在30分钟内去除托槽上的粘接剂,进行第二次粘接。按同样的方法,粘接/去粘接重复叁次,分别用实体显微镜(7倍)在落射光下统计托槽脱落后釉质表面残留的两种粘接材料量,折算成粘接材料残留指数,折算方法: 3——表示牙面釉质上全部残留粘接材料,且粘接剂表面有托槽底板压痕。 2一表示牙面釉质上残留粘接材料大于粘接面积的50%。 1一表示牙面釉质上残留粘接材料小于粘接面积50%。 0一表示牙面釉质上无残留粘接材料。 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两种粘接材料的抗剪切强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秩和检验(Kruskal-SailiS法检验)对两种材料残留指数进行比较。 结 果 两种粘接剂3次重复粘接的抗剪切强度:京津釉质粘接剂、单组份粘接剂首次粘接最大,平均抗剪切强度为 15.16 t 3.37MPa。10.55。4.30Mpa;京津釉质粘接剂、单组份粘接剂二次粘接抗剪切强度为 12.02。3.73Mpa、7.19。3.54Mpa;京津釉质粘接剂、单组份粘接剂叁次粘接抗剪切强度为 11.99。3.62MpaJ.02。3.68Mpa。京津釉质粘接剂、单组份粘接剂第一次粘接抗剪切强度分别大于第二次、第叁次f值都小于0.05。而第二次与第叁次粘接间的抗剪切强度差异无显着性河>0。05人两种粘接剂常规粘接、再粘接时,粘接剂断裂的部位相同,都在粘接剂内部,而第叁次粘接时,差异有显着性河<O.05人 结 论 二.大体上来说,京津釉质粘接剂和单组份粘接剂在3次重复粘接时的抗剪切强度均在临床允许低限O.9-7.8 Mpa)以上或之间。 2.两种粘接剂均是首次粘接时抗剪切强度最大,二次和叁次间无区别,这种变化可能与牙面形态的改变有关。 3.在本实验条件下,单组份粘接剂重复粘接的抗剪切强度小于常用的京津釉质。 4.京津釉质粘接剂随着粘接次数增加/RI记分不变,多在粘 ·2·接剂内部断裂,而单组份粘接剂随着粘接次数增加/RI记分逐渐减对。

房伯君, 马丽, 杨亚囡[2]2004年在《不同粘接剂重复粘接正畸托槽的剪切强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托槽脱落问题始终困扰着临床正畸医生,而托槽脱落率与粘接剂的理化性能及重复粘接后的抗剪切强度直接相关。本实验选用两种不同粘接剂:京津釉质粘合剂和单组分粘接剂,在模拟临床应用的实验条件下,比较重复粘接的抗剪切强度,并评估托槽脱落后牙面上残留的粘接剂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es,ARI),为临床合理选择粘接剂重复粘接托槽提供参考。

杨瑾[3]2016年在《金属托槽二次粘接抗剪切强度及微渗漏的体外研究》文中认为[目 的]研究不同种类粘结剂粘接托槽,托槽脱落后,使用不同种类粘结剂二次粘接新托槽并在体外模拟口内使用一年后,粘结剂的抗剪切强度和微渗漏程度,为临床托槽脱落二次粘接提参考。[方法]收集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人离体前磨牙300颗,随机分为3组(n=100)每组按照临床粘接托槽的规范操作统一粘接前磨牙托槽。A:京津釉质粘结剂(京津)、B:3M TransbondTM XT粘结剂(3M树脂)、C:GC Fuji orthoTMLC粘结剂(GC)。在实验第一部分,比较不同粘结剂首次粘接托槽的抗剪切强度和牙面残留粘结剂指数。每种粘结剂随机选取20枚样品作为对照组:A0、B0、C0(n=20),对照组浸泡于37-C人工唾液中24h。每种粘结剂随机选取20枚作为实验组:A 1、A2、A3 (n=20),实验组通过温度循环和疲劳循环模拟托槽在口内使用一年后。测量并比较抗剪切强度(Shear Bonding Strength, SBS)和牙面残留粘结剂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es,ARI)进行统计学分析。在实验第二部分,比较托槽二次粘接的抗剪切强度,使用去托槽钳去除托槽,使用低速手机配合正畸粘结剂去除车针、矽粒子去除残留于牙面上的粘结剂。将样品随机分为3个亚组,一共9组(n=20)按照前后使用粘结剂的组合命名(A代表京津、B代表3M树脂、C代表GC):AA、AB、AC、BA、BB、BC、CA、CB、CC, (n=20)。所有样品通过温度循环和疲劳循环体外模拟托槽在口内使用一年后,测量抗剪切强度和牙面残留粘结剂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在实验第叁部分,比较托槽二次粘接的微渗漏情况。对照组为首次粘接且经过模拟口内使用1年,实验组为二次粘接且经过模拟口内使用1年。每组随机抽取5枚样本浸泡于为0.1%罗丹明B异硫氰酸盐荧光染液中染色40min后片切、打磨抛光制作试件。试件置于宏观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从(?)方和龈方定性观察并定量检测牙釉质-粘结剂界面、粘接剂-托槽界面、以及粘结剂层的微渗漏,测量荧光染料在牙釉质-粘结剂界面、托槽-粘结剂界面的渗透深度和粘结剂层在(?)方、龈方的渗漏面积并进一步计算粘结剂层的平均微渗漏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托槽首次粘接24h的抗剪切强度A0、B0、C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LSD-t两两比较:A0和B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和C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I值采用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两两比较:AO<BO、CO (P<0.05)。2、托槽首次粘接并经过模拟口内使用1年后抗剪切强度A1、B1、C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SD-t两两比较:A1和B1,A1和C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和C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0和A1,B0和B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0和C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二次粘接组的抗剪切强度经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两两比较AA和AB,B1和BA,BA和BB,BA和BC,BB和BC,C1和CA,CA和CB,CA和CC,CB和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和AA,A1和AB,A1和AC,AB和AC,AA和AC,B1和BB,B1和BC,C1和CB,C1和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各组粘结剂的微渗漏面积比较,龈方的微渗漏面积大于(?)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各组平均微渗漏面积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两两比较:AA>BA、CA、AB>AC、CB、BB>BC、CC>A1>B1、C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在釉质-粘结剂界面,龈方微渗漏大于(?)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AA、BA、AB>BB、CA、BC>AC、CB、CC>A1、B1>C1 (P<0.05)。8、在托槽-粘结剂界面,(?)方微渗漏大于龈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AA、A1、BA、CA>AB、B1、BB、CB>BC、AC、C1、CC(P<0.05)。[结论]1、托槽首次粘接24h抗剪切强度高于模拟口内使用1年后,且在首次粘接时3M树脂和GC的粘接强度优于京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拟口内使用1年后,GC的粘接强度高于3M树脂,京津最低。京津经过模拟口内使用1年后的抗剪切强度明显低于粘接24h后,3M树脂和GC的粘接强度也有降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经过二次粘接的抗剪切强度均低于首次粘接,但都能满足临床需求。使用京津首次粘接,二次粘接时选用GC或3M树脂都能达到较高的粘接强度。首次粘接使用3M树脂,二次粘接使用GC的粘接强度最高,可作为首选粘结剂。首次粘接使用GC,二次粘接使用3M树脂或GC均能达到较高的粘接强度。3、无论首次粘接还是二次粘接都存在微渗漏,且经过二次粘接组的微渗漏高于首次粘接组。龈方的微渗漏面积大于(?)方。使用京津首次粘接或二次粘接的微渗漏均高于3M树脂,GC最低。4、在釉质-粘结剂界面的微渗漏,龈方大于(?)方。二次粘接使用3M树脂,微渗漏主要集中在釉质-粘结剂界面。5、在托槽-粘结剂界面的微渗漏(?)大于龈方且使用GC二次粘接组最小,3M树脂二次粘接组次之,京津二次粘接组最高。对照组和实验组无统计学差异可认为在托槽界面的微渗漏和粘接的次数无关,和粘接材料的种类有关。可能时因为在实验设计中二次粘接时使用新的前磨牙托槽有关。

牛宏[4]2009年在《托槽重复粘结的抗剪切强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类最早的正畸附件都是包裹在牙齿上的,非常的不方便,不舒适。只有当出现了树脂直接粘接技术后,正畸技术开始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没有粘接剂的进步就没有矫治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性能优良的粘接剂正在不断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大大地提高了托槽粘接强度。但不论托槽粘接剂如何优良,医生的操作技术如何精湛,患者使用如何小心,都无法避免托槽发生意外脱落,有时甚至反复脱落。托槽一旦脱落,矫治效果受到影响,为此必须重新粘接托槽。那么与初次粘接相比,再次粘接托槽的粘接强度是否有差异?其强度能否满足临床矫治需要?如果再次发生脱落,第叁次粘接其粘接强度又如何?第二,采取何种方法清理托槽上残留的粘接剂对粘接强度及保护牙釉质更为有利?目的:选用离体人前磨牙在模拟人工唾液的环境下,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观察2、3次粘接及不同处理方法对抗剪切强度的影响,ARI指数的变化以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收集60颗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人前磨牙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每组20个样本:第1组为燃烧组,即在第2、3次粘结时仍用原托槽,但须对托槽底板上残留的粘结剂进行燃烧清除;第2组为磨除组,即在第2、3次粘结时仍用原托槽,但须对托槽底板上残留的粘结剂进行磨除清理;第3组为更新托槽组,即在第2、3次粘结时分别更换新托槽。常规粘接托槽,测试剪切强度,记录每组试件的抗剪强度数值、ARI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es牙面残留粘结剂指数),SEM(扫描电镜)观察粘接面的超微结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剪切强度方面叁组托槽一次粘接其抗剪强度分别10.00±2.95Mpa;9.57±2.45MPa; 9.09±2.58Mpa,叁者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燃烧组第2、3次粘结抗剪强度分别为7.30±2.15MPa;7.14±1.93Mpa,第二、叁次粘接分别和第一次粘接相比粘接强度下降了27%及28.6%,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仍能满足临床粘接需要。磨除组第2、3次粘结抗剪切强度分别为12.13±2.93MPa;12.86±3.08Mpa;二、叁次粘接分别和一次粘接相比抗剪切强度增加了26.7%及34.3%,有显着性差异(P﹤0.05)。更新组第2、3次粘结其抗剪强度分别为9.55±2.84MPa;10.32±2.59Mpa,二、叁次粘接抗剪切强度和一次粘接相比较。叁者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叁个实验组内第二次粘结和第叁次粘接相比较抗剪切强度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牙面残留粘结剂指数(AIR)方面燃烧组1、2、3次粘接时ARI计分分别是12、20、20分(合计)。燃烧组二、叁次粘接ARI值和一次粘接相比较增大,有显着差异(P﹤0.05)。磨除组1、2、3次粘接时ARI计分分别是13、19、18分,二、叁次粘接ARI值和一次粘接相比较增大,有显着差异(P﹤0.05)。更新组1、2、3次粘接时ARI计分分别是15、16、17分,叁者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超微结构方面在托槽底板和粘接剂界面可见:燃烧组,更新组及首次粘接组的托槽底板结构完整,轮廓一致;磨除组托槽底板燕尾槽顶部粗糙,峡部变宽,首次粘接残留在槽沟内的粘接剂和二次粘接的粘接剂之间连接十分紧密,无法区分界面。在粘接剂和牙釉质界面可见:四组样本粘接剂与牙釉质面都紧密镶嵌,首次粘接组牙釉质表面较为平整,凸凹结构高低比较接近,约小于40微米;燃烧组,磨除组和更新组釉质表面较为相似,都表现为牙釉质面更加粗燥,凹凸结构起伏明显,高低差达120微米左右。结论:脱落托槽经过处理可以反复使用,燃烧组2,3次粘接抗剪切强度降低,但也可以满足临床需要,磨除组2,3次粘接抗剪切强度升高。所以,在对托槽底板上残留粘接剂时建议采用磨除法,避免采用燃烧去除。

黄凌凌[5]2016年在《不同老化条件和基台处理对粘接剂与前牙区种植固定桥粘接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粘接固位是前牙区种植修复首选的固位方式。很多因素可能影响种植固定桥的粘接性能,包括粘接剂种类和技术敏感性、基台型号和表面处理、进食过程中的咬合力以及温度变化等。基台的型号受患者口腔内具体情况制约,临床上无法随意选择;种植固定桥粘接后,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咬合力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只有粘接剂类型和基台表面处理是临床上可控制的因素。本文即研究了不同老化条件,以及基台表面喷砂处理对不同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为临床上前牙区种植固定桥的粘接提供参考。实验一:不同老化条件对粘接剂与前牙区种植固定桥粘接性能的影响目的:研究不同老化条件对两种粘接剂与种植体支持的前牙区双端固定桥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3D打印制作种植体支持的前牙区钴铬合金双端固定桥共32个,分为自酸蚀树脂粘接剂(U200)组即RU组和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水门汀(Luting 2)组即RL组。每个粘接剂组又分为空白组(RU1、RL1)、冷热循环组(RU2、RL2)、机械加载组(RU3、RL3)、冷热循环+机械加载组(RU4、RL4)等4个亚组。按生产商要求完成固定桥的粘接后将所有试件浸泡于人工唾液中,37℃恒温水浴24h。RU1、RL1组直接进行拉伸试验;RU2、RL2组经冷热循环10000次后进行拉伸试验;RU3、RL3组经机械加载240000次后进行拉伸试验;RU4、RL4组经冷热循环10000次、机械加载240000次后进行拉伸试验。分别记录各实验组的粘接力值(N),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桥体粘接界面的破坏模式。严格清洗每个桥体和基台,确定无粘接剂残留后将RU、RL两组固定桥进行交叉,重复以上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空白组中:RU1组的粘接力大于RL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冷热循环后:RU2、RL2组的粘接力分别小于RU1、RL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U2组的粘接力大于RL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机械加载后:RU3、RL3组的粘接力分别小于RU1、RL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U3组的粘接力大于RL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冷热循环+机械加载后:RU4、RL4组的粘接力分别小于RU1、RL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U4组的粘接力大于RL4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RU4组粘接力小于RU2、RU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L4组粘接力小于RL2、RL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粘接界面的破坏模式:RU组粘接界面破坏模式大部分为界面破坏;RL组粘接界面破坏模式大部分为混合破坏。结论:本实验条件下:(1)经冷热循环和(或)机械加载老化实验后,两种粘接剂的粘接力均下降;(2)冷热+机械加载老化实验后两种粘接剂的粘接力下降明显大于单独使用冷热循环或机械加载老化。(3)自酸蚀树脂粘接剂的粘接力大于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实验二:基台表面处理对粘接剂与前牙区种植固定桥粘接性能的影响目的:研究基台表面喷砂处理对两种粘接剂与种植体支持的前牙区双端固定桥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将32个基台按是否喷砂分成实验组(喷砂组)和对照组(未喷砂组)。实验组基台表面用250μm氧化铝喷砂,对照组基台表面不做处理(即实验一)。通过3D打印制作种植体支持的前牙区钴铬合金双端固定桥共16个,按粘接剂的不同,分为自酸蚀树脂粘接剂(U200)组即RU喷砂组和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水门汀(Luting 2)组即RL喷砂组。按生产商要求完成固定桥的粘接后将所有试件浸泡于人工唾液中,37℃恒温水浴24h。每个粘接剂组又分为空白组(RU5、RL5)、冷热循环+机械加载组(RU6、RL6)两个亚组。空白组直接进行拉伸试验。冷热循环+机械加载组进行10000次冷热循环并机械加载240000次的老化实验,分别记录各实验组的粘接力值(N),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桥体粘接界面的破坏模式。严格清洗每个桥体和基台,确定无粘接剂残留后将RU、RL两组固定桥进行交叉,重复以上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结合实验一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空白组中:RU5组的粘接力大于RL5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冷热循环+机械加载后:RU6、RL6组的粘接力分别小于RU5、RL5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U6组的粘接力大于RL6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实验一的RU1,RL4组相比较,RU5、RU6的粘接力分别大于RU1、RU4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一的RL1,RL4组相比较,RL5、RL6的粘接力分别大于RL1、RL4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RU粘接剂组中:RU1与RU6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RL粘接剂组中:RL1的粘接力大于RL6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5)粘接界面的破坏模式:RU喷砂组主要为混合破坏;RL喷砂组则全部为混合破坏;结论:本实验条件下:(1)自酸蚀树脂粘接剂的粘接力大于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水门汀。(2)喷砂可以提高两种粘接剂的粘接性能。(3)对于自酸蚀树脂粘接剂,对基台喷砂并进行冷热循环和机械加载实验后的粘接力与未喷砂时的即刻粘接力相近,具有较强的抗老化性能。而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抗老化性能不佳。(4)经冷热循环和机械加载老化实验,两种粘接剂的粘接力均下降。

刘芳[6]2007年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文献报告中对牙本质粘接的评价绝大部分建立在粘接剂与正常牙本质粘接的研究基础之上,但是不同性质、组织结构的被粘接基体对粘接有着明显的影响。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牙颈部楔状缺损作为临床常见症状,其粘接基体——硬化牙本质也是我们常常需要处理的粘接对象。它与正常牙本质在组成及结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对粘接剂和复合树脂具有不同的渗透性,最终的粘接效果也相差甚远。本系列实验共选用4种牙本质粘接系统(Contax, Clearfil TRI-S Bond, XenoⅢ和Prime & Bond NT),评价它们对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探讨通过增加预酸蚀步骤来改善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粘接强度的有效性,并利用体外冷热循环法评价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的远期粘接效果,为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数据。实验结果表明:1.非龋性硬化牙本质表面呈过矿化状态,牙本质小管内沉积了较多的羟基磷灰石结晶,结晶柱堵塞牙本质小管,无论酸蚀或粘接剂处理均不能将之完全去除。2.不同的粘接剂对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的粘接强度不同,粘接剂Contax, Clearfil TRI-S Bond和Prime & Bond NT对硬化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明显高于XenoⅢ。3.使用自酸蚀粘接剂Contax, Clearfil TRI-S Bond粘接非龋性硬化牙本质时,增加磷酸预酸蚀步骤后的粘接强度明显高于按正常粘接程序粘接硬化牙本质的强度,而使用XenoⅢ粘接非龋性硬化牙本质时,增加磷酸预酸蚀步骤并不能明显提高粘接强度。4.选择自酸蚀系统粘接剂Contax和Clearfil TRI-S Bond粘接非龋性硬化牙本质,分别测量冷热循环0次,5000次及10000次时的微拉伸粘接强度,结果显示:Contax粘接剂冷热循环5000次后粘接强度无明显下降,而循环10000次后粘接强度明显下降;Clearfil TRI-S Bond粘接冷热循环5000次后粘接强度明显下降,循环10000次后粘接强度进一步下降。随着冷热循环次数的增加粘接面断裂发生在混合层的比例也增多。5.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field emiss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背散射模式观察各微拉伸粘接断面,发现绝大多数粘接断面均为包含有牙本质-混合层-树脂的混和破坏。

付春茂[7]2008年在《复合抗菌正畸树脂粘接剂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将具有抗菌性能的有机配体季铵阳离子和无机阳离子银离子进行合成,形成一种新型的复合抗菌剂(CTS),使之兼具有机抗菌剂的高效性、持续性及无机抗菌剂的安全性、不易产生耐药性。然后通过一种新型的无机填料介孔二氧化硅SBA-15吸附复合抗菌剂,并经表面处理后加入自行研制的光敏树脂粘接剂中。介孔二氧化硅SBA-15可对树脂粘接剂起到增韧作用,利用SBA-15良好的水热稳定性和分子吸附特性能赋予粘接剂缓释抗菌物质的新性能。对合成后的复合抗菌光敏树脂粘接剂,采用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实验、银离子释放性能测试、抑菌环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树脂粘接剂的剪切性能,老化性能,抗菌性能与生物相容性。结果显示:吸附CTS的SBA-15颗粒,在树脂中含量为15%的条件下,树脂粘接剂的剪切性能最为理想,达到13.1MPa,能充分满足临床需要。树脂的老化实验表明:吸附CTS的SBA-15含量为0%-15%的树脂粘接剂的剪切强度与断裂面结构于0周和24周时无明显的差异。银离子释放性能和抑菌环实验表明:当吸附CTS的SBA-15含量为10%-20%,8-24周时,银离子长期释放性能无明显差距,复合抗菌树脂粘接剂的抑菌环范围则保持相对稳定。依据常规复合树脂的性能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管理标准的规定,对所研制的复合抗菌粘接剂的生物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制的复合抗菌粘接剂符合口腔材料生物学性能标准的规定。本研究为国内首次研制的复合抗菌树脂粘接剂。复合抗菌树脂粘接剂在剪切性能上能够满足临床的要求,复合抗菌剂在溶液中缓慢释放能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繁殖,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复合抗菌树脂粘接剂丰富了口腔粘接剂的种类,为固定矫治器托槽周围釉质脱矿的预防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杜琼[8]2016年在《不同树脂水门汀对Vita MarkⅡ与牙釉质/牙本质粘接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文选用临床上常用的叁种树脂水门汀(自粘接树脂水门汀RelyX U200、自酸蚀树脂水门汀Panavia F、全酸蚀树脂水门汀NX3),通过剪切强度测试,评价不同树脂水门汀对牙釉质/牙本质与Vita MarkⅡ的粘接剪切强度的影响,同时,通过对牙釉质/牙本质的酸蚀处理,系统评价自粘接树脂水门汀RelyX U200的粘接性能,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一:瓷块的预备:制备出60个5mm×5mm×6mm的Vita MarkⅡ瓷块,分成六组,每组10个,用9.6%HF凝胶酸蚀60s,硅烷偶联剂处理60S。牙体的预备:预备出30个牙釉质片和30个牙本质片,包埋成粘接面垂直于地面的试件。将带有直径为2mm的小孔的透明聚酯胶带粘接在牙釉质试件和牙本质试件上形成粘接面。试件的粘接:粘接组分为RelyX U200组、Panavia F组、NX3组,每组10个牙釉质试件和10个牙本质试件,分别按RelyX U200、Panavia F、NX3使用说明粘接瓷块与试件。37?C恒温水浴24h后,将所有粘接后的试件置于万能测力机上进行剪切强度测试,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粘接断裂界面。实验二:制备80个5mm×5mm×6mm的Vita MarkⅡ瓷块(N=80,n=10)、40个牙釉质试件(N=40,n=10)、40个牙本质试件(N=40,n=10),瓷块的处理和牙体的处理同实验一。试件的粘接:RelyX U200组、Panavia F组、NX3组处理同实验一,磷酸+RelyX U200组:磷酸酸蚀牙釉质30s,牙本质15s,调合RelyX U200,将瓷块与牙釉质/牙本质试件粘接。37?C水浴24h后,将粘接试件置于万能测力机上进行粘接剪切强度的测试,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粘接断裂界面。结果全酸蚀树脂水门汀NX3、自酸蚀树脂水门汀PanaviaF对牙釉质/牙本质与瓷块剪切强度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高于自粘接树脂水门汀RelyX U200。牙釉质酸蚀后,自粘接树脂水门汀RelyX U200粘接强度明显提高,与全酸蚀树脂水门汀NX3,自酸蚀树脂水门汀PanaviaF无统计学意义,但牙本质酸蚀后,自粘接树脂水门汀RelyX U200粘接强度明显下降。结论1.自粘接树脂水门汀对牙釉质/牙本质与Vita MarkⅡ瓷块的剪切强度低于全酸蚀树脂水门汀和自酸蚀树脂水门汀。2.酸蚀牙釉质可以显着提高自粘接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酸蚀牙本质则降低自粘接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

徐婧秋[9]2016年在《新型底涂—冲洗剂提高自酸蚀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持久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新型底涂-冲洗剂对自酸蚀粘接剂的短期和长期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目的:研究含有酸性功能单体MD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抑制剂(苯扎氯铵(BAC)、聚乙烯磷酸(PVPA)、原花青素(PA))的新型底涂-冲洗剂处理牙本质后,对自酸蚀粘接剂的短期和长期牙本质粘接强度和树脂-牙本质界面微观形态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用MDP和MMPs抑制剂配制8种底涂-冲洗剂(5%MDP, 5%MDP-BAC,5%MDP-PVPA,5%MDP-PA,15%MDP,15%MDP-BAC,15%MDP-PVPA,15%MDP-PA(wt);其中BAC,PVPA和PA分别为1%wt,1000μg/ml和15%PA)。将54颗离体牙随机分为9组,每组6颗牙齿。用IsometTM低速切割机将离体牙垂直于牙冠长轴冠牙合中1/3处切开,暴露牙本质表面后用320#SiC打磨制备统一的玷污层。将实验组底涂-冲洗剂(5%MDP,5%MDP-BAC,5% MDP-PVPA,5%MDP-PA; 15%MDP,15%MDP-BAC,15%MDP-PVPA,15% MDP-PA)涂布于牙本质表面30s,水冲洗30s,气枪轻吹,而对照组不用底涂-冲洗剂处理。再用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3 Bond(可乐丽公司,日本)涂于牙本质表面20s,强吹5s,光固化(Radii plus,澳大利亚南方牙科工业有限公司)10 s,用复合树脂Clearfil Majesty(可乐丽公司,日本)分4层充填,每层厚度1mm,每次光固化40s。将样本置于37℃水储存24小时后,用低速切割仪把样本制成约1*1*8mm牙本质树脂条。来自同一颗牙齿的牙本质树脂条再随机分为即刻组(24h)和长期组(1y),水储存24h和1年后分别进行微拉伸强度(MTBS)测试实验。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所有断裂样本进行断裂模式分析。每组8个样本条用于扫描电镜观察树脂-牙本质界面的微观形态。将36颗离体牙随机分为9组,用低速切片机将牙冠切开,暴露冠中1/3牙本质,切取厚度0.7mm的牙本质片(每组2颗牙,6个牙本质片),样本制备同前,然后将样本制备超薄切片并透射电镜(TEM)观察。数据用SPSS 22.0软件处理,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5%MDP-BAC组外,低浓度MDP组(5%MDP,5%MDP-PVPA, 5%MDP-PA)均未能增加短期牙本质MTBS(P>0.05)。高浓度MDP组(15%MDP, 15%MDP-BAC,15%MDP-PVPA和15%MDP-PA)和5%MDP-BAC组的短期牙本质MTBS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的提高(P<0.05)。实验组的长期牙本质MTBS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15%MDP-BAC组的长期MTBS与15%MDP-PVP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前者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经过1年水储存后MTBS显着降低(P<0.05)。而实验组MTBS未见明显改变(P>0.05)。SEM长期样本观察到对照组树脂-牙本质界面出现裂隙,而实验组复合树脂与牙本质结合紧密。底涂-冲洗牙本质表面后,牙本质表面玷污层大部分被去除。TEM长期样本观察到对照组玷污层内部出现微裂隙,实验组牙本质混合层与短期相比无明显改变,可见粘接剂层、少无结构层和混合层。在混合层中可见大量针状羟基磷灰石晶体。结论:应用新型底涂-冲洗剂5%MDP-BAC、15%MDP、15%MDP-BAC、 15%MDP-PVPA或15%MDP-PA可以显着增强自酸蚀粘接剂的牙本质短期和长期粘接强度,且使长期牙本质粘接强度至少一年不降低。底涂-冲洗方法(prime-&-rinse approach)是现在自酸蚀类粘接剂使用方法的一种全新补充。第二部分新型底涂-冲洗剂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抑制作用目的:研究新型底涂-冲洗剂是否具有抑制MMPs的作用以及抑制强度。材料和方法:实验前,用10μg/ml胰蛋白酶与rhMMP-8或-9混合培养2小时以激活rhMMP-8和-9(Biolegend,圣地亚哥,美国),每组重复4次,用96孔板进行实验。每个实验混合溶液(100μl)孔中加入:2μ1 rhMMP-8或-9(19.6 ng/孔),10μl底涂-冲洗剂(5%MDP,5%MDP-BAC,5%MDP-PVPA,5%MDP-PA, 15%MDP,15%MDP-BAC,15%MDP-PVPA或15%MDP-PA),50μ1含硫多肽基质溶液(Sensolyte通用型MMP比色试剂盒提供,AnaSpec,菲蒙,美国)和38μl缓冲液。对照组包括:实验混合液对照组加一种10μl底涂-冲洗剂;阳性对照组加2μl rhMMP-8或-9;抑制剂对照组加2μl rhMMP-8或-9和10μl浓度为20μM的一种MMPs抑制剂GM6001(又称为加拉定,由Sensolyte比色试剂盒提供);基质对照组加50 μl缓冲液。每个对照组加入适量缓冲液使体积达到50μl后,再加入50μl含硫多肽基质溶液使每个对照组总体积也达到100μl。每孔溶液混合后用酶标仪每隔10 min在412 nm处读数,共6次,得出吸光度均数后再计算,公式为: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抑制率=1一(实验混合溶液的吸光度—实验混合液对照组的吸光度)/(阳性对照组的吸光度—基质对照组的吸光度)。计算出的抑制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显着水平为0.05。结果:5%MDP底涂-冲洗剂对rhMMP-8,9的抑制率均显着低于其他7个底涂-冲洗剂组和对照组GM6001对rhMMP-8,9的抑制率(P<0.05)。其余7组底涂-冲洗剂对rhMMP-9的抑制率与对照组GM6001对rhMMP-9的抑制率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15%MDP-PVPA和15%MDP-PA底涂剂组对rhMMP-8的抑制率显着高于GM6001对rhMMP-8的抑制率(P<0.05)。结论:新型添加MMPs抑制剂的底涂-冲洗剂均具有显着抑制MMPs的作用。第叁部分新型底涂-冲洗剂对自酸蚀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耐酶解性能的影响目的:研究新型底涂-冲洗剂(15%MDP,15%MDP-BAC,15%MDP-PVPA)对自酸蚀类粘接剂酶解前后的牙本质粘接强度和树脂-牙本质界面微观形态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将108颗离体牙随机分为12组:3种粘接剂(AdperTM Easy One,3M ESPE,美国;i Bond,Heraeus Kulzer GmbH,德国;G-Bond,GC,日本),每种粘接剂36颗牙齿;每种粘接剂根据底涂剂不同分为1个对照组,3个实验组(15%MDP,15%MDP-BAC,15%MDP-PVPA),每个亚组9颗牙齿。用低速切割机暴露离体牙冠牙合中1/3的牙本质表面,然后用320#SiC打磨制备统一的玷污层。实验组将底涂剂分别涂布于牙本质表面30s,水冲洗10s,轻吹,而对照组不用底涂-冲洗剂处理牙本质表面,再按使用说明分别涂布自酸蚀粘接剂(AdperTM Easy One,i Bond,G-Bond),光固化,再分别用同一厂家复合树脂(FiltekTM250, Solitaire2,GC Gradia Direct)分层充填,每层厚度1mm,共4层,每次光固化40s。将所有样本置于37℃自来水中24小时后,用低速切割仪把样本切割成约1*1*8mm牙本质树脂条,来自同一颗牙齿的牙本质树脂条再随机分为叁组:即刻组、I型和II型胶原酶处理组后,即刻组样本进行微拉伸强度测试,I型、II型胶原酶组的样本分别在2mg/ml I型和II型胶原酶(Sigma-Aldrich,美国)溶液储存24小时后进行MTBS测试,并计算微拉伸强度。将72颗离体牙随机分为12组(每种粘接剂24颗牙齿,每个亚组6颗牙齿),用IsometTM低速切割机垂直于牙冠长轴切开,暴露冠中1/3牙本质,切取厚度为0.7mm的牙本质片,样本制备同前,再用透射电镜观察树脂-牙本质界面的微观形貌。用SPSS22.0软件处理,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叁种自酸蚀类粘接剂的即刻微拉伸强度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如下:AdperTM Easy One>i Bond>G-Bond(P<0.01)。叁个实验组(MDP,MDP-BAC, MDP-PVPA)的即刻MTBS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同一种粘接剂中的叁个实验组之间并没有显着差异(P>0.05)。叁种自酸蚀类粘接剂的对照组在经过I型胶原酶和II型胶原酶酶解后,MTBS均显着降低(P<0.05),实验组酶解后MTBS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5)。叁种底涂剂的耐酶解能力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如下:MDP-BAC>MDP-PVPA>MDP.TEM观察发现对照组经过胶原酶酶解后,玷污层内部出现微裂隙,部分牙本质胶原基质松解游离,实验组酶解后的牙本质混合层相对完整,未见明显裂隙,混合层可见大量针状羟基磷灰石晶体。结论:用新型底涂-冲洗剂(MDP,MDP-BAC,MDP-PVPA)处理牙本质能够显着提高自酸蚀粘接的牙本质粘接强度和耐酶解能力,其中MDP-BAC组的耐酶解能力最强,为提高牙本质粘接的持久性提供实验依据。

贾凯[10]2006年在《金属托槽与树脂托槽应用不同粘接剂抗剪切强度的体外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随着成人正畸治疗的广泛开展,成年女性患者越来越多,且因职业和社交的特殊要求,患者常常希望矫治器能尽量少外露或不外露。于是就有了非金属托槽的开发和应用。常用的有陶瓷托槽和透明树脂托槽,以满足美观要求。对于釉质钙化不良的患者,应选择较易去除的树脂托槽,不要选择陶瓷托槽。在口腔正畸临床上,树脂托槽粘接强度不足,托槽的脱落率较高,如果树脂托槽能较好地解决粘接面抗剪切强度不足的问题,其将兼顾陶瓷托槽的美观性和金属托槽的经济性两大优点,则更有利于矫治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开展。树脂托槽在临床应用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粘接剂.本实验应用金属托槽和树脂托槽使用叁种不同的粘接剂,一是临床上常用的京津釉质粘接剂(天津市合成材料研究所);一是自酸蚀光固化型复合树脂粘接剂(美国3M公司);还有单组分粘接剂(美国BISCO;ORTHO-ONE)。目的是在模拟临床应用的实验条件下,比较金属托槽和树脂托槽在应用同种粘接剂时的粘接强度,及金属托槽和树脂托槽各自与不同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从而选出各自最适合的粘接剂,从而指导临床实践和产品研发。材料与方法:收集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新鲜双尖牙120颗。牙齿清洗干净置于0.5%氯氨-T室温下保存。采用国产双尖牙方丝弓树脂托槽,底板面积为13.24mm2,槽沟为0.022х0.028英寸。国产方丝弓金属托槽底面积11.84,槽沟为0.022х0.028英寸。实验分组情况:离体牙随机等分为6组,每组20颗。1金属托槽京津釉质粘接剂组,2金属托槽自酸蚀复合树脂粘接剂组,3金属托槽单组分粘接剂组,4树脂托槽京津釉质粘接剂组,5树脂托槽自酸蚀复合树脂粘接剂组,6树脂托槽单组分粘接剂组。所有托槽按使用说明粘接。所有托槽按组别做好

参考文献:

[1]. 两种不同的粘接剂重复粘接的体外研究[D]. 马丽. 中国医科大学. 2003

[2]. 不同粘接剂重复粘接正畸托槽的剪切强度研究[J]. 房伯君, 马丽, 杨亚囡.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4

[3]. 金属托槽二次粘接抗剪切强度及微渗漏的体外研究[D]. 杨瑾. 昆明医科大学. 2016

[4]. 托槽重复粘结的抗剪切强度研究[D]. 牛宏. 第四军医大学. 2009

[5]. 不同老化条件和基台处理对粘接剂与前牙区种植固定桥粘接性能的影响[D]. 黄凌凌. 福建医科大学. 2016

[6]. 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实验研究[D]. 刘芳. 第四军医大学. 2007

[7]. 复合抗菌正畸树脂粘接剂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D]. 付春茂. 吉林大学. 2008

[8]. 不同树脂水门汀对Vita MarkⅡ与牙釉质/牙本质粘接性能的研究[D]. 杜琼. 郑州大学. 2016

[9]. 新型底涂—冲洗剂提高自酸蚀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持久性的研究[D]. 徐婧秋. 浙江大学. 2016

[10]. 金属托槽与树脂托槽应用不同粘接剂抗剪切强度的体外研究[D]. 贾凯. 大连医科大学. 2006

标签:;  ;  ;  ;  ;  ;  

两种不同的粘接剂重复粘接的体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