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推进飞行器论文-黄辉,高云峰,金星

激光推进飞行器论文-黄辉,高云峰,金星

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光推进飞行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光推进,飞行控制,飞行动力学,轨迹仿真

激光推进飞行器论文文献综述

黄辉,高云峰,金星[1](2010)在《激光推进用于飞行器姿轨控制的分析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推进成本低、可靠性高,可用作飞行器的空间推进和姿态调整。建立了考虑反馈控制和激光推进的飞行器动力学模型,模型中的操纵控制项模拟了飞行器操纵系统和激光推进产生的力、力矩。详细研究了确定操纵项的方法,使用自适应飞行控制律,给出一种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确定操纵控制项的方法。以圆形盘旋轨迹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激光推进下的飞行器能很好按照目标轨迹飞行,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黄辉,高云峰,洪延姬[2](2009)在《激光推进加速飞行器的飞行控制与数值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能够照射到的区域受到限制,飞行器只能在这个范围飞行并尽可能获得较大的速度。考虑两种不同的加速方式:竖直平面内直接加速和螺旋加速,使用程序调参飞行控制技术确定操纵面偏转角度,控制飞行器轨迹,并且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操纵控制下的飞行器能够按照预定轨迹飞行;使用螺旋加速方式,可以延长激光加速的时间,但是这两种加速方式最后得到的速度差不多,而螺旋加速的操纵复杂,因此竖直平面内直接加速有一定的优势。(本文来源于《飞行力学》期刊2009年06期)

曹华梁,程祖海,余亮英[3](2008)在《脉冲激光推进轻型飞行器的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分方程数值解法计算地基脉冲激光推进轻型飞行器的运动方程,分析了大气呼吸模式、烧蚀模式以及两种模式相结合方式下飞行器的飞行特点。计算分析发现:空气呼吸模式推进飞行器的最大速度有限;烧蚀模式可以使飞行器产生很高的速度,提高冲量耦合系数和比冲,有利于提高飞行器的最高速度;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推进方式提高了有效载荷比,但能源利用效率比烧蚀模式要低。为轻型飞行器激光推进的优化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光学与光电技术》期刊2008年05期)

李小康,张育林,程谋森[4](2007)在《吸气式激光推进飞行器发动机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吸气式脉冲激光爆轰推进的环聚焦构形飞行器概念,建立了进气道流动模型;利用Chapman-Jouguet爆轰理论和Sedov自相似律,建立了冲量发生与推力传递模型,给出了冲量耦合系数及等效比冲与飞行参数、激光脉冲参数之间关系的解析表达式。计算了发动机冲量耦合系数及等效比冲随飞行高度、马赫数、入射激光强度和脉宽等因素变化的曲线,结果可为相关构形飞行器的弹道与激光器工作模式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07年05期)

许仁萍,黄奎邦,张庆红,唐志平[5](2007)在《激光推进中飞行器结构响应对聚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BAQUS软件对激光推进飞行器进行了单、多脉冲结构冲击响应的数值模拟;建立了变形抛物面焦点区域的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出结构变形后的焦点区域的变化程度:发现因结构变形引起的聚焦区域的变化不可忽视,是飞行器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07年05期)

李小康,张育林,程谋森[6](2007)在《吸气式激光推进飞行器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吸气式脉冲激光爆轰推进飞行器中具有代表性的LTD构形,利用CJ爆轰理论和Sedov自相似律,建立了冲量表达式,并进一步得到了其冲量耦合系数和等效比冲。通过计算,获得了其随(本文来源于《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期刊2007-08-20)

许仁萍,唐志平,黄奎邦,张庆红[7](2007)在《激光推进中飞行器结构响应对聚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BQUS软件对激光推进飞行器进行了单、多脉冲结构冲击响的数值模拟。建立了变形抛物面焦点区域的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出结构变形后的焦点区域的变化。发现因结构变形引起的聚焦(本文来源于《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期刊2007-08-20)

杨昊[8](2006)在《激光推进飞行器吸气式发动机特性与上升段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美国学者Myrabo提出的塞型尾部环聚焦构型激光推进飞行器,采用理论建模与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激光推进飞行器大气吸气模式发动机特性、大气飞行稳定性与上升段弹道特性。首先,采用基本气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Myrabo构型激光推进飞行器在吸气模式下的进气道特性模型。设定亚音速飞行状态下来流与进气道出流的流速之比为3/5;超声速飞行状态下进气道出流与来流参数的关系由飞行器前机体构型决定,组合理想气体的正激波模型和轴对称圆锥绕流激波模型得到。采用CJ爆轰波和自模运动理论建立了冲量发生与传递模型,分析了激光脉冲爆轰发动机的冲量耦合系数的高度和速度特性。结果表明,在飞行高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飞行马赫数的增加冲量耦合系数整体上呈减小的趋势。其次,针对环聚焦的Myrabo构型飞行器在大气吸气脉冲爆轰发动机推动下的飞行稳定性问题,建立了激光推力器的推力矢量模型和飞行器叁自由度飞行动力学模型。设计算法解决了脉冲推力作用下,飞行器动力学方程解算精度与效率折中问题,仿真分析了激光脉冲频率、脉冲能量和升力线斜率大小对飞行器乘光运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飞行器上升速度呈锯齿状,且存在脉冲频率下限;在侧向,激光脉冲频率越高,回复速度越快,回复曲线也越光滑,升力线斜率的增加能够使飞行器以更短的时间趋于稳定。最后,建立了Myrabo构型激光推进飞行器从地面向地球轨道飞行的上升段在吸气模式下的轨迹计算模型,对垂直和倾斜发射模式的转换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以最短飞行时间为目标的轨迹设计,转换点在飞行时间为30s,飞行高度为25km,马赫数为5附近;对于以最大入轨有效载荷为目标的轨迹设计,转换点在飞行时间为40s,飞行高度为43km,马赫数为6附近。(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6-11-01)

林丽云,王声波,郭大浩,吴鸿兴,李国杰[9](2004)在《激光推进轻型飞行器——大气模式和激光烧蚀推进相结合(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实验中得到的现象讨论激光烧蚀的物理机制和理论模型 ,提出大气模式和激光烧蚀模式相结合的模型 ,并证实其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柯常军,万重怡[10](2003)在《激光推进飞行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激光推进飞行器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及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详细分析了激光推进飞行器发射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03年08期)

激光推进飞行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激光能够照射到的区域受到限制,飞行器只能在这个范围飞行并尽可能获得较大的速度。考虑两种不同的加速方式:竖直平面内直接加速和螺旋加速,使用程序调参飞行控制技术确定操纵面偏转角度,控制飞行器轨迹,并且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操纵控制下的飞行器能够按照预定轨迹飞行;使用螺旋加速方式,可以延长激光加速的时间,但是这两种加速方式最后得到的速度差不多,而螺旋加速的操纵复杂,因此竖直平面内直接加速有一定的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光推进飞行器论文参考文献

[1].黄辉,高云峰,金星.激光推进用于飞行器姿轨控制的分析与仿真[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0

[2].黄辉,高云峰,洪延姬.激光推进加速飞行器的飞行控制与数值仿真[J].飞行力学.2009

[3].曹华梁,程祖海,余亮英.脉冲激光推进轻型飞行器的特点分析[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8

[4].李小康,张育林,程谋森.吸气式激光推进飞行器发动机特性分析[J].推进技术.2007

[5].许仁萍,黄奎邦,张庆红,唐志平.激光推进中飞行器结构响应对聚焦性能的影响[J].推进技术.2007

[6].李小康,张育林,程谋森.吸气式激光推进飞行器性能分析[C].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2007

[7].许仁萍,唐志平,黄奎邦,张庆红.激光推进中飞行器结构响应对聚焦性能的影响[C].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2007

[8].杨昊.激光推进飞行器吸气式发动机特性与上升段动力学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

[9].林丽云,王声波,郭大浩,吴鸿兴,李国杰.激光推进轻型飞行器——大气模式和激光烧蚀推进相结合(英文)[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4

[10].柯常军,万重怡.激光推进飞行器技术[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3

标签:;  ;  ;  ;  

激光推进飞行器论文-黄辉,高云峰,金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