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菌多糖核酸论文_高春岩,钱青,申宇鸿,宋世坤,袁玲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卡介菌多糖核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糖,核酸,荨麻疹,注射液,巴斯,雷尼替丁,免疫调节。

卡介菌多糖核酸论文文献综述

高春岩,钱青,申宇鸿,宋世坤,袁玲玲[1](2019)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对尖锐湿疣患者疗效、复发率及CD3~+、CD4~+、CD8~+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对尖锐湿疣患者疗效、复发率及CD3~+、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9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光动力疗法治疗,联合组在光动力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2组均进行6个月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复发率,治疗前后CD3~+、CD4~+、CD8~+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联合组尿道口、非尿道口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联合组CD3~+、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2组红斑、瘙痒、轻度糜烂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尖锐湿疣患者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且有效降低复发率,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21期)

刘海文,李爱莉[2](2019)在《水剂青霉素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及结核的第叁大传染性疾病,严重的危害了公共卫生安全。人类使用青霉素治疗梅毒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血清学试验作为评价梅毒治疗效果的最有效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有少数患者虽经正规的梅毒治疗但血清反应仍不阴转,称血清抵抗或血清固定(serofast)。目前国内外对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对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仍不统一,一般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9年10期)

沈秀兰,赵静[3](2019)在《依巴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依巴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CU患者112例,按就诊号以奇偶数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予基础治疗,并口服依巴斯汀片,观察组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肉注射,均连续治疗6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 21%,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0. 36%(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及CD_8~+、组胺、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 <0. 05),CD_4~+、CD_4~+/CD_8~+水平均显着高于治疗前(P <0. 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 14%,与对照组的5. 36%相当(P> 0. 05)。结论依巴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CU,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机体免疫及炎性指标,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9年20期)

郭利平,牛瑞兵,东晓仙,郭隽[4](2019)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联合308 nm准分子光对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寻常型白癜风患者120例设为治疗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Ⅰ组和Ⅱ组,各60例。Ⅰ组采用308 nm准分子光单独治疗,Ⅱ组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值、治疗组不同分期外周血Treg细胞比值、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reg细胞比值以及Ⅰ组和Ⅱ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外周血Treg细胞比值低于稳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reg细胞比值均降低,且进展期下降更明显;治疗后Ⅰ组、Ⅱ组Treg细胞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Ⅱ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Treg细胞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G-PSN可以通过增加Treg细胞水平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童玉文[5](2019)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55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依巴斯汀片及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口服依巴斯汀片及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注;观察比较两组用药1个月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依巴斯汀及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着,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麻风皮肤病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0)

邱香[6](2019)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左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左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皮肤科门诊就诊的6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采取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停药1个月后,观察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3例,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左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比较显着,且有助于降低复发率。(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刘颖[7](2019)在《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于慢性荨麻疹进行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6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西米替丁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氯雷他定,观察组应用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25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70%;对照组111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3.4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是顽固性病症,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用药具有可靠性,可以排除不利影响,改善患者病症。(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虞丽华,徐双波[8](2019)在《卡介菌多糖核酸配合局部封闭对复发性口疮患者疗效及血浆IL4、IFN-γ及Th1/Th2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配合局部封闭对复发性口疮(ROU)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浆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和辅助性T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在南京理工大学医院治疗的124例RO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BCG-PS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两组血浆IL-4、IFN-γ水平及Th1/Th2平衡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IL-4水平显着升高,IFN-γ水平和Th1/Th2比值显着降低,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着(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CG-PSN联合局部封闭对ROU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着,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状态,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郑智敏[9](2019)在《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本文选择性地回顾了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在某院进行了慢性荨麻疹治疗的66例患者的主要治疗资料,随机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了对照组(n=33)以及观察组(n=33)。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治疗药物为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观察组的治疗药物为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以及卡介菌多糖核酸为治疗药物。之后比较两个组别之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效果明显差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以及卡介菌多糖核酸进行联合治疗具有显着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可行性,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孙亮亮[10](2019)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神经性皮炎与慢性湿疹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对神经性皮炎与慢性湿疹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在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神经性皮炎与慢性湿疹患者96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平均为48例。A组患者选择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于本研究的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以后对本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A组为77.08%(37/48),B组为93.75%(45/48),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A组为83.33%(40/48),B组为97.92%(47/48),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神经性皮炎与慢性湿疹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选择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17期)

卡介菌多糖核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我国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及结核的第叁大传染性疾病,严重的危害了公共卫生安全。人类使用青霉素治疗梅毒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血清学试验作为评价梅毒治疗效果的最有效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有少数患者虽经正规的梅毒治疗但血清反应仍不阴转,称血清抵抗或血清固定(serofast)。目前国内外对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对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仍不统一,一般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卡介菌多糖核酸论文参考文献

[1].高春岩,钱青,申宇鸿,宋世坤,袁玲玲.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对尖锐湿疣患者疗效、复发率及CD3~+、CD4~+、CD8~+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

[2].刘海文,李爱莉.水剂青霉素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效果[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

[3].沈秀兰,赵静.依巴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19

[4].郭利平,牛瑞兵,东晓仙,郭隽.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9

[5].童玉文.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55例疗效观察[C].2019年全国麻风皮肤病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6].邱香.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左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7].刘颖.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探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8].虞丽华,徐双波.卡介菌多糖核酸配合局部封闭对复发性口疮患者疗效及血浆IL4、IFN-γ及Th1/Th2平衡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9].郑智敏.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可行性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

[10].孙亮亮.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神经性皮炎与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HE,×40)卡介菌真菌镜检见大量菌丝图3真菌培养见光滑奶...示右侧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HE,×100)各组光密度积分值结果详见表1。二者差...患者治疗后照片

标签:;  ;  ;  ;  ;  ;  ;  

卡介菌多糖核酸论文_高春岩,钱青,申宇鸿,宋世坤,袁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