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公共场所游离甲醛来源及对人体危害和有效控制

分析公共场所游离甲醛来源及对人体危害和有效控制

马立新

(吉林省松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8000)

【关键词】公共场所游离甲醛危害

【中图分类号】R12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250-02

甲醛是一种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木材加工、塑料和树脂、涂料、化纤等领域。其中,胶粘剂消耗甲醛所占的比重最大,达33%左右[1]。接触人群很多,随着其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对此已有不少报道,但多集中于工厂中工人的职业损害,而近年来,公共场所内甲醛污染而造成人体健康损害的报道屡见不鲜。为了解公共场所内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2012年夏季与冬季,我们在选择了较有代表性的公共场所,如家具商场、某宾馆为调查场所,对甲醛暴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工作人员为暴露人群,进行了环境流行病学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场所

在本地区选择大中型家具商场及某宾馆各1家(甲醛污染区),另外选择室外环境(对照区)进行甲醛浓度的检测对照。每个场所设2个采样点,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3时各测定1次,采样时间为20min,连续测定3d。为保证采样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采用公共场所卫生监测规范的交叉布点和斜线布点的方法,按照家具城功能分区进行布点采样,要求采样点距地面高度为1.5m(呼吸带水平)。均采用自然通风换气,周围30米内无排放甲醛的工厂。

1.2检测方法采用PPM-400型甲醛检测仪,其工作原理是使用电化学传感器测量甲醛在空气中的含量。采用恒流采样器进行采样,流量为0.5L/min,采样高度在人体呼吸带水平。

1.3卫生标准居室内空气中甲醛最高容许浓度为0.08mg/m3(GB/T16127-1996)[2]。选择在上述场所工作3个月以上的服务人员48名,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按统一要求逐一进行询问调查。调查项目主要包括头痛、头晕、眼刺激、鼻涕、咽干、咽痛、咽部异物感、咳嗽和皮肤搔痒等症状。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家具商场及某宾馆污染区游离性甲醛的平均浓度与对照区游离性甲醛平均浓度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即家具城及某宾馆室内环境游离性甲醛浓度高于外环境(对照区)。表一

不同场所甲醛浓度结果比较(mg/m3)表一

组别检测数甲醛浓度(mg/m3)

家具商场360.098±0.002

某宾馆360.087±0.003

室外对照区360.010±0.001

询问48名调查对象,从业人员和顾客主观感觉及症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二。

组别例数发生人数

清晨起床感到憋闷、恶心、甚至头晕目眩4812(25%)

嗓子不舒服,有异物感,呼吸不畅4814(29%)

常有皮肤过敏等毛病,而且是群发性4815(31%)

3讨论

近年来,公共场所内甲醛污染的来源可能是由于各类公共场所在室内装饰过程中,大量使用含醛树脂(黏合剂)、防腐剂、油漆等,而上述物质在遇热后从树脂中释放出甲醛所致。本次调查显示,家具商场的甲醛浓度超标最严重,某宾馆次之,已超出国家规定的居室内空气中甲醛最高容许浓度标准(0.08mg/m3)。目前,国内甲醛及后加工产品在技术上还未完全解决释放游离性甲醛的问题。据报道,北京9个家具城内甲醛浓度高于其他公共场所3.3倍,超标率达98%.[3,4]甲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3大致癌物之一,其对人体产生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有资料表明,当甲醛浓度为0.06-0.07mg/m3时,儿童会气喘;当浓度为0.1mg/m,时,有异味和不适感;当浓度为0.5mg/m3时,会刺激眼睛,引起流泪;当浓度为0.6mg/m3时,会引起咽喉不适,疼痛;浓度更高时,会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引起肺气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家具商场和某宾馆的室内空气中甲醛平均浓度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职业人员如长期处于这些环境中,其受到甲醛危害的危险性将长期存在。目前因甲醛污染而致病的报道已逐步显现,因此,应对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浓度进行控制,通风换气是降低家具城室内游离性甲醛的重要方法,建议家具城改进通风设备、增加新风系统、调节温度及湿度的装置,有利于甲醛的净化和扩散。进一步规范装饰材料市场,提倡和促进绿色环保的生产、使用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这对于控制甲醛对室内空气的污染,保证人体健康将是一项强有力的措施。高档和价格昂贵的建材里面也都含有有害的成份,加强职业环境健康促进是控制甲醛污染、保障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健康的必要补充。

参考文献:

[1]彭信溪.甲醛及后加工主要产品市场.小氮肥设计技术,2004,(2)57-59.

[2]杨玉花,袭著革,等.甲醛污染与人体健康研究进展.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23(l):68.

[3]于慧芳,李心意,吕静,等.家具城室内空气污染现状调查.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17(4):224.

[4]陈谦.关注室内装修中的甲醛污染.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16(2):197.

标签:;  ;  ;  

分析公共场所游离甲醛来源及对人体危害和有效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