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论文_甘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变电站,电压互感器,电流,谐振,单相,过电压,智能。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甘燕[1](2019)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配电网系统广泛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当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叁相系统线电压仍然对称,短时间不影响供电负荷,其首要任务是迅速、准确地检测到故障线路,以便于维修,避免事故扩大。本文阐述了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故障选线的必要性及单相接地故障特征信息,并归纳了当前故障选线的方法与特点。引言:我国配电网通常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其主要包含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谐振接地与中性点经高阻接地叁(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22期)

张婧婷[2](2019)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与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中压配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也称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配电网中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最频繁,虽然故障后,根据规程可允许带故障运行1~2小时,但为避免故障扩大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如何实现快速而准确地实现故障选线与定位,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其中的两大不足之处进行完善和改进。一是实际配电系统线路参数复杂,而现有研究的仿真往往基于单种线路的简单情况进行试验;二是对暂态故障信息处理的小波及小波包技术,对采样精度要求高,计算量大,不易于硬件实现。为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选线与定位技术的准确率与快速性,本文进行了以下内容的研究:1)从PSCAD仿真模型的搭建入手,对含有多条馈线及电缆与架空线并存的复杂系统进行模拟,详细说明了仿真模型的理论分析和搭建过程,主要包含模拟系统接线构成,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电弧模型搭建和各种故障条件的设置叁部分,为选线与定位算法的仿真验证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2)在现有小波及小波包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二者相结合的选线算法。首先,小波分解得到模极大值,从而确定故障发生时刻,然后,利用小波包分解系数及故障线路零序电流与非故障线路的极性关系进行选线,最后,使用故障测度作为选线判据,实现正确选线;3)提出使用复合结构元素和扁平直线结构组合构成广义自适应形态学滤波器对选线数据进行滤波预处理,通过突变量检测滤波后的数据特征从而确定故障线路,使用故障测度作为选线判据。并且以电力系统中包含的不同噪声类型为例,对各种故障条件进行仿真验证;4)基于暂态相电流的特点分析,结合数学形态学突变量检测的方法对故障信息进行处理,使用故障测度表确定故障区段,实现了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的研究。后两部分的研究是本课题最为关键的技术点和创新点,对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与定位的硬件实现有着重要意义。综上,本文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完善了PSCAD仿真模型,使之更实际地反映现实配电网系统单相故障状况,并且对已有方法进行了创新组合,提出了新的选线与定位算法。(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3-01)

申文伟,何峰,鲍新,白凡,房民[3](2018)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电压互感器故障分析与治理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10~35kV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内电压互感器(PT)高压熔断器熔断、互感器烧毁等故障(统称PT故障)频发,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文中统计分析了电网系统内26起PT故障,探讨了PT故障的深层原因,并结合故障原因对现有的各类消谐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PT故障的本质原因是PT过励磁导致热损坏,具体可归为两类原因,88%的PT过励磁故障由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引起,均发生在10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仅有12%由铁磁谐振过电压引起,均发生在35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笔者认为,抑制PT过励磁的关键是限制PT本身承载的弧光接地过电压和铁磁谐振过电压。然而,现有的消谐措施多侧重于消除铁磁谐振过电压,对弧光接地过电压的限制不够有效。基于上述分析,文中推荐一种新型热敏电阻限流消谐装置,兼有PT限流与消谐功能,具有优良的"自适应"特性,初步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防止PT故障发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8年07期)

马飞越,倪辉,艾绍贵,王博,丁培[4](2018)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消弧装置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在电网中规模越来越大,当系统发生单相弧光接地故障时,由于电容电流过大而无法自行熄弧,因此会危及到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针对宁夏电网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消弧装置,对其运行状况、系统的电容电流、消弧装置的补偿电流以及残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电网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由于存在本体电容电流测量不准、阻性分量、谐波分量等因素造成接地点的电流较大无法熄弧,而配置快速开关型消弧柜变电站则可以在20 ms内将故障点电流全部转移至变电站内的消弧柜,从而实现故障点彻底消弧。(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8年05期)

刘鹏飞[5](2017)在《智能变电站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网络化保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概率最高,其故障识别和判定是配电网继电保护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配电网中母线保护往往采用相邻元件后备过流保护实现,速动性较差。本文采用智能变电站技术,接地保护和母线保护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交互,利用多判据多信息融合的方式判别故障,协同实现保护功能。本文对智能变电站标准化信息传输技术进行了探讨,采用GOOSE通信机制实现网络化保护;对网络化保护的功能优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针对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设计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和母线故障的网络化保护实现方案。针对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的接地特征,采用零序全电流功率方向原理实现故障识别;为了提高故障识别和判定准确率,将多种基于稳态参量的保护原理进行融合和优势互补,构建故障相位和幅值识别矩阵,并设计故障容错算法,实现网络化综合判据单相接地保护。采用MATLAB/Simulink搭建单相接地保护模块,仿真证明网络化综合判据接地保护故障识别准确,容错性强。基于功率方向母线保护原理,构造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母线相间短路保护启动判据和功率方向识别逻辑。通过GOOSE网络共享各间隔功率方向信息和预判结果,构造网络化母线保护故障识别和容错方案。采用MATLAB/Simulink搭建母线保护模块,仿真证明网络化方向式母线保护的故障定位准确,容错性强,速动性高。采用OPNET网络仿真软件搭建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模型,验证网络化保护在故障情况下的通信实时性,并分析不同因素对网络通信实时性的影响。仿真证明在通信网络优化配置的情况下,网络化保护具有较好的保护实时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刘鹏[6](2015)在《智能变电站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接地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相接地故障是配电网中最常见的故障类型。单相接地保护原理种类繁多,目前以采集单支路故障信息判断为主,从使用效果看,可靠性、选择性及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适用性方面仍未获得用户认可。智能变电站基于网络化、数字化的通信平台,为解决配电网单相接地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国家电网公司相关技术规范推荐配电网智能变电站按照“两层一网”结构建设,无过程层网络实现模拟量数据共享。本文以“两层一网”智能变电站为基础,采用智能变电站信息共享技术,提出通过GOOSE网对等交换数据,实现网络式继电保护。在分析常用基于稳态分量的接地保护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局限性的基础上,采用零序全电流群体功率方向原理作为本文单相接地保护判据,通过PSCAD软件建模仿真验证该原理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故障量可辨识矩阵,构造基于GOOSE的新型单相接地保护算法,并采用PSCAD仿真算例验证本算法的准确性。以典型工矿企业供电系统为例,在OPNET软件中搭建通信网络仿真模型,验证基于GOOSE的网络式继电保护的实时性,仿真分析不同因素对网络实时性的影响,探讨提高网络实时性的方法。最后对智能变电站单相接地保护软件进行设计,并探讨软件的抗干扰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5-05-01)

金海望,郑晓辉,夏岩松,王强,田霖[7](2015)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故障电弧模型的搭建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配电网的电弧接地故障、断路器投切电弧及电弧炉电气特性时,多数学者通常使用恒电阻、Cassie、Mayr电弧模型,叁者都具有片面性,将Cassie与Mayr两个电弧模型结合使用可以达到互补。在ATP-EMTP平台下将两种电弧模型进行组合搭建,并合理设置参数,通过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10 k V配电网下的仿真,研究分析了电弧的电压分布、过零点、伏安特性,证明该电弧模型可正确反映中性点非有效接地配电网故障电弧特性。(本文来源于《电气自动化》期刊2015年01期)

刘建华,刘鹏,张少冉,元航,王冬[8](2014)在《智能变电站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接地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接地保护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接地保护装置存在可用故障信息有限、响应速度慢、算法复杂、可靠性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供电质量和运行效率的提高。智能变电站为解决单相接地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多智能变电站为基础,构筑区域集控式智能供电体系,通过GOOSE网络实现信息共享,构造故障识别与隔离系统,对站内信息集中处理、综合判断,采用基于分布式终端之间对等交换数据的智能控制技术,提出零序全电流功率方向原理,重点研究基于多判据的单相接地保护判据的构造以及GOOSE网络传输关键技术,保证了单相接地保护的选择性与可靠性,有效解决了传统保护方式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智能变电站多判据继电保护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期刊2014年11期)

董新洲,王珺,孙勇,郑太一,施慎行[9](2013)在《基于行波原理的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保护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识别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提出了一种配电线路单相接地行波保护方案。它根据线路侧初始电流行波与母线端初始电压行波的极性关系构成故障方向判别元件。为了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同时有效区分单相接地故障和相间故障,利用工频电流和电压信号构成闭锁判据。讨论了该保护的原理、算法和构成方案并分析了其动作特性。仿真表明,该保护能够很好地解决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保护问题,具有动作可靠、迅速,构成简单等特点,并且不受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2013年继电保护专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12-01)

鲁旭臣,李爽,韩洪刚,张巍,钟雅风[10](2013)在《采用叁相共箱GIS的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工频铁磁谐振的判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磁谐振过电压是影响电气设备内部绝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性点不接地GIS系统中,因铁磁谐振过电压造成的设备损坏占有相当的比例。为了方便地判断系统在转换工作方式时是否有可能发生工频铁磁谐振,详细推导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工频铁磁谐振的判据,该判据是利用解析法推导出了回路等效电阻与临界电阻的关系式,根据此判别式还可以选择消除谐振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开口零序电阻的阻值。通过实例,在两种工况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系统中性点接消弧线圈对铁磁谐振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3年10期)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中压配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也称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配电网中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最频繁,虽然故障后,根据规程可允许带故障运行1~2小时,但为避免故障扩大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如何实现快速而准确地实现故障选线与定位,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其中的两大不足之处进行完善和改进。一是实际配电系统线路参数复杂,而现有研究的仿真往往基于单种线路的简单情况进行试验;二是对暂态故障信息处理的小波及小波包技术,对采样精度要求高,计算量大,不易于硬件实现。为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选线与定位技术的准确率与快速性,本文进行了以下内容的研究:1)从PSCAD仿真模型的搭建入手,对含有多条馈线及电缆与架空线并存的复杂系统进行模拟,详细说明了仿真模型的理论分析和搭建过程,主要包含模拟系统接线构成,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电弧模型搭建和各种故障条件的设置叁部分,为选线与定位算法的仿真验证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2)在现有小波及小波包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二者相结合的选线算法。首先,小波分解得到模极大值,从而确定故障发生时刻,然后,利用小波包分解系数及故障线路零序电流与非故障线路的极性关系进行选线,最后,使用故障测度作为选线判据,实现正确选线;3)提出使用复合结构元素和扁平直线结构组合构成广义自适应形态学滤波器对选线数据进行滤波预处理,通过突变量检测滤波后的数据特征从而确定故障线路,使用故障测度作为选线判据。并且以电力系统中包含的不同噪声类型为例,对各种故障条件进行仿真验证;4)基于暂态相电流的特点分析,结合数学形态学突变量检测的方法对故障信息进行处理,使用故障测度表确定故障区段,实现了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的研究。后两部分的研究是本课题最为关键的技术点和创新点,对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与定位的硬件实现有着重要意义。综上,本文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完善了PSCAD仿真模型,使之更实际地反映现实配电网系统单相故障状况,并且对已有方法进行了创新组合,提出了新的选线与定位算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甘燕.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浅析[J].电子世界.2019

[2].张婧婷.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与定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

[3].申文伟,何峰,鲍新,白凡,房民.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电压互感器故障分析与治理措施研究[J].高压电器.2018

[4].马飞越,倪辉,艾绍贵,王博,丁培.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消弧装置试验研究[J].人民长江.2018

[5].刘鹏飞.智能变电站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网络化保护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

[6].刘鹏.智能变电站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接地保护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

[7].金海望,郑晓辉,夏岩松,王强,田霖.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故障电弧模型的搭建与仿真[J].电气自动化.2015

[8].刘建华,刘鹏,张少冉,元航,王冬.智能变电站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接地保护研究[J].中国电力.2014

[9].董新洲,王珺,孙勇,郑太一,施慎行.基于行波原理的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保护技术[C].2013年继电保护专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10].鲁旭臣,李爽,韩洪刚,张巍,钟雅风.采用叁相共箱GIS的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工频铁磁谐振的判别方法[J].高压电器.2013

论文知识图

接线示意图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燃弧时间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简图和零...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仿真模型铁磁谐振-图6.3—2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

标签:;  ;  ;  ;  ;  ;  ;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论文_甘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