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画教学的意义

浅谈国画教学的意义

徐福珍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成人教育中心063000

摘要:国画作为美术学科领域中独具表现形式的民族绘画,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文化、哲学、审美情趣、智慧的大综合。因此,对学生合理地安排、有效地组织、恰当地进行中国画教学,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画悠久历史重要意义

国画作为美术学科领域中独具表现形式的民族绘画,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文化、哲学、审美情趣、智慧的大综合。因此,对学生合理地安排、有效地组织、恰当地进行中国画教学,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下面我将对国画的教学意义及方法简述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写意画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漠视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它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现形式,是传统绘画中的精华,它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艺术精神。可以说,写意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了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写意画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主客观结合的独特方式,在再现客观世界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结合中,主观世界的表现成了主导方面,画家是用“写意”主导“传神”的。所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观,要点是不走极端,既抽象又具象,“似”是像对象,是重客观,“不似”是像主观感受,也更重视主观,既不与照相机争功,又不是绝对不似,总之是重在主观表现。石涛说过:“画者从于心者也。”画中的客观对象已经经过了画家心灵的陶融,注入了自己的感受,而且不同的人感受也有所不同。学生通过学习写意画,对其“意象”思维的锻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培养学生的“写意”造型观

中国画表现物象、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中国画家对生活中的实体形象在提炼、概括当中,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它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而是形象的概括性和类型性,通过形象的“意似”和神韵,揭示其本质特征;在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时,注重含蓄,强调的是寄寓性、曲折性和抒情性。那么,中国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写意”。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了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因此,在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驭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贯彻。

三、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内涵

长期以来,中国画家乐于在画内题写诗文并加盖印章,使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珠联璧合。历来国画大师几乎同时是书法家和诗文家,中国画家素来将画视同诗文。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既说明了诗与画的不同特质,同时又阐释出诗画的同一性。近代齐白石说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与不似之间与文学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审美趣味、思想倾向关系极大。从艺术形式上看主要表现为诗书画印在一幅画上的完美结合,在创作思想上明确蔑视对自然的模仿和表面的形式,在审美观方面吸收了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中的丰富营养。历代中国画家都著作了极丰富的画论,在世界美学、艺术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国绘画史上有“深山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十里蛙声出山泉”之类的故事。中国画极具平面性,无法创造再现物象物质性的立体效果,它靠文学性的支持,传达物象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心象。在诸多大家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应推王维,如他的《山居秋暝》诗,不仅点明时间是秋天傍晚,交代地点是空寂的山林,还描绘了明月朗照、清泉漫流,使人仿佛看到弯月透过松枝洒向大地的清光,仿佛听到泉水在石上流过的潺潺声,俨然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中国绘画的造型往往通过改变客观事物原有的艺术变形方式,即意象造型,在更高的审美层次上表现艺术家感受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将逐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内涵。

我们的美术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去欣赏美、创造美,让学生通过审美感受、形象思维、创造表现等能力的培养发展个性、修炼品德、启迪智慧,美化人性,提升人生价值水准。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是我们实现美术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

标签:;  ;  ;  

浅谈国画教学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