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浪漫主义论文-蔡晓燕

英国浪漫主义论文-蔡晓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英国浪漫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伦敦,城市,现代性

英国浪漫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蔡晓燕[1](2019)在《城市与现代生活: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伦敦》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学界一直认为浪漫主义崇尚自然,这一思维定式使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城市沦为空洞而否定性的存在,但事实上,城市是许多浪漫主义诗人重要的书写内容。从文化地理学的认知视角出发,重新阅读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剖析诗人笔下的伦敦这一城市想象和表征,揭示其现代城市的体验与书写,从而可以看到伦敦并非仅仅是自然的对立物,还是一个充满矛盾且包含丰富意蕴的立体空间,且既体现诗人对工业化所伴生的现代性症候的体察和关切,又包含其漫游视角下对现代生活本质的思考。(本文来源于《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周颖[2](2019)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看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自然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主要思潮之一。其中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他的自然诗歌中的自然观已有多种文学视角进行探讨,然而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的分析研究极少。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运用元功能和语法隐喻理论对华兹华斯的诗歌The World is Too Much with Us的探讨揭示了语言形式体现意义的过程。语言分析表明华兹华斯对自然关注、热爱,追求心灵的净化和人生的升华,对现实尘世持有批判的态度,另外验证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用于分析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哲学思想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外语艺术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陈达[3](2019)在《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的异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浪漫主义群星璀璨,特点各异。除了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之分,区别还体现在题材和主题上。英国浪漫主义带有鲜明的特征,暨自由主义和自然主义。浪漫主义作家的共同点是,主观化特征的表述方式。该文以诗人华兹华斯、拜伦、雪莱和济慈,小说家司各特、简奥斯丁和散文家兰姆的特点出发,对他们创作风格的异同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07期)

赵享[4](2019)在《浅析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语言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这大约四十年光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繁盛期。本文分为两个部分赏析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语言特色。其一是语言的基本特征,其二是比较分析不同阶段、不同作家的创作特色。英国浪漫主义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02期)

崔丹,李增[5](2019)在《焦虑与超越:论《明亮的星》中英国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诗歌信仰——兼论英国摄政晚期浪漫主义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简·坎皮恩执导的传记体影片《明亮的星》(Bright Star)于2009年上映,该片讲述了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与爱人芳妮·布劳恩的相遇、相知与生离死别的凄美爱情,尤其展现出作为个体诗人的济慈对人生、爱情、理想与诗歌创作所持有的信仰。本文拟采用新历史主义视角,结合济慈生平传略、诗歌创作与诗学评论、英国摄政晚期时代特征等,以济慈个体为研究焦点,通过探讨济慈克服影响的焦虑,保持对诗歌信仰的笃信与践行,坚持诗歌信仰美的主体感受,在诗歌创作中实现美的现实性与永恒性统一,坚持诗歌创作的无功利性,从而深入地考察诗人的诗歌信仰,兼论英国摄政晚期浪漫主义思潮践行问题。(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9年01期)

侍露嵘[6](2018)在《自然神性,想象无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神性自然及陌生化与想象力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文学界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将浪漫主义运用到诗歌领域中,不仅开拓了诗歌的内容与表达方式,也进一步发展了英国浪漫主义。本文从启蒙运动开始,探究浪漫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并且通过与文本相结合的方式,探究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当中的神性自然思想,以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对于陌生化与想象力的运用,给诗歌史带来的精彩作品与永恒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36期)

范丽娟[7](2018)在《英国浪漫主义的现代之路:从批判到继承》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浪漫主义兴起于18世纪末,其丰富的内涵不仅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还对西方社会、道德、伦理、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震撼。20世纪初以艾略特、庞德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学,在形式上以批判浪漫主义为出发点,但其诗学实质中则表现出对浪漫主义的继承。浪漫主义诗学观念和对世界的观照、对人性的思考,在现代文学及当代文学中,仍得到继承和完善。(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8年06期)

马静[8](2018)在《由两首诗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深受当时的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主义的影响,十分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思潮。同时,又由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展开,浪漫主义作家对现实的不满,并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因此,浪漫主义文学在发展中形成了两种不同派别,即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文章主要通过柯勒律治的"KUBLA KHAN"和济慈的"WHEN I HARE FEARS THAT I MEY CEASE TO BE"这两首诗来探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时代报告》期刊2018年10期)

李洁[9](2018)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影视化视觉艺术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影视化的视角,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视觉艺术的文化表达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影视化的视觉艺术表达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这种视觉化的艺术表达既有图画的形式也有影视图像的形式,艺术丰富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文化表达方式、体现了文化的多元化融合,不仅让读者更易明晰诗歌所彰显的文化意蕴,同时也使得诗歌作品本身更具活力。(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8年08期)

张鑫[10](2018)在《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创作离不开对当时重要外部因素的深度考察,而出版经济的变化及其引发的阅读伦理的革新和"阅读之邦"的形成便是其中最值得考察的因素之一。本文意在回顾英国出版经济体制概况,归纳浪漫主义时期的阅读伦理,分析新型出版经济体制下文学创作的表征与特色,进而指出大文学视野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期刊2018年01期)

英国浪漫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主要思潮之一。其中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他的自然诗歌中的自然观已有多种文学视角进行探讨,然而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的分析研究极少。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运用元功能和语法隐喻理论对华兹华斯的诗歌The World is Too Much with Us的探讨揭示了语言形式体现意义的过程。语言分析表明华兹华斯对自然关注、热爱,追求心灵的净化和人生的升华,对现实尘世持有批判的态度,另外验证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用于分析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哲学思想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国浪漫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蔡晓燕.城市与现代生活: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伦敦[J].文化研究.2019

[2].周颖.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看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自然观[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9

[3].陈达.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的异同分析[J].海外英语.2019

[4].赵享.浅析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语言特色[J].牡丹.2019

[5].崔丹,李增.焦虑与超越:论《明亮的星》中英国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诗歌信仰——兼论英国摄政晚期浪漫主义思潮[J].当代电影.2019

[6].侍露嵘.自然神性,想象无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神性自然及陌生化与想象力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8

[7].范丽娟.英国浪漫主义的现代之路:从批判到继承[J].北方论丛.2018

[8].马静.由两首诗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J].时代报告.2018

[9].李洁.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影视化视觉艺术表达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8

[10].张鑫.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8

标签:;  ;  ;  ;  

英国浪漫主义论文-蔡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