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糯米/粳米共混体系凝胶化行为及年糕品质

不同糯米/粳米共混体系凝胶化行为及年糕品质

论文摘要

以糯米/粳米共混体系为对象,研究不同糯米、粳米质量比(糯粳比)对共混体系的糊化特性、流变学特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对共混体系凝胶的动态流变学性质(储能模量(G’)、凝胶化速度(?g)与加速度(αg))加以分析,探究其凝胶化反应动力学行为,通过共混体系的特性分析年糕品质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糯米/粳米共混体系为弱凝胶体系,随糯米组分比例的增加,体系热糊的稳定性及冷糊的成胶性显著改变,黏度、衰减值及回生值显著减小(P<0.05),且非等温及恒温动态流变学特性中G’与?g降低,相位角正切(tanδ)、活化能(Ea)及αg升高,频率扫描中糯粳比1∶2.51∶2.0共混体系的tanδ曲线在低频区逐渐平滑;而低糯米组分共混体系(糯粳比1∶3.01∶5.0)在1∶3.0处的凝胶特性变化达到临界值,可形成较好的网格结构,且体系的吸水率较高,凝胶的稳定性较好。随糯米组分比例的增加,Power-Law拟合模型中的稠度系数及触变环面积减小,流动特性指数增大,即剪切稳定性、触变性更好,致使年糕的糊化度不断减小,在糯粳比1∶3.0时达到临界值90.48%;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中997cm-1/1155cm-1、1020cm-1/1155cm-1、1654cm-1/1155cm-1峰面积比的变化证明糯米组分比例的增加可增强共混体系键合水分子的能力,其键合的水分子通过与直链淀粉单螺旋结构之间的作用和扩大无定形区来改变凝胶化行为;糯粳比1∶3.0的共混体系无针状部分的形成,网格结构致密,且孔径大小及分布均匀,同时年糕的吸水率与弹性达到最大。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糯米/粳米共混体系的制备
  •     1.3.2 糯米/粳米共混体系的凝胶化行为分析
  •       1.3.2. 1 糊化特性测定
  •       1.3.2. 2 动态流变学特性测定
  •       1.3.2. 3 凝胶化行为分析
  •       1.3.2. 4 稳态流变学特性测定
  •       1.3.2. 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1.3.2. 6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微观结构
  •     1.3.3 糯米/粳米年糕品质分析
  •       1.3.3. 1 年糕制作工艺流程
  •       1.3.3. 2 色泽的测定
  •       1.3.3. 3 糊化度的测定
  •       1.3.3. 4 蒸煮特性的测定
  •       1.3.3. 5 质构特性的测定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糯米/粳米共混体系的糊化特性
  •   2.2 不同糯米/粳米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学特性
  •   2.3 不同糯米/粳米共混体系的胶凝化反应动力学
  •   2.4 不同糯米/粳米共混体系凝胶的稳态流变学特性
  •   2.5 不同糯米/粳米共混体系凝胶的结构
  •   2.6 不同糯米/粳米共混体系凝胶的微观结构
  •   2.7 不同糯米/粳米共混体系对年糕品质的影响
  • 3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胡文轩,陈洁,许飞,陈玲

    关键词: 糯米,粳米共混体系,流变学特性,凝胶化行为,动力学,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年糕

    来源: 食品科学 2019年17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轻工业手工业

    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D04012021)

    分类号: TS201.7;TS213.23

    页码: 85-95

    总页数: 11

    文件大小: 3686K

    下载量: 466

    相关论文文献

    • [1].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0(03)
    • [2].PBT/PP/POE-g-GMA共混体系结晶性能和流变行为研究[J]. 中国塑料 2015(02)
    • [3].聚碳酸酯/聚乳酸共混体系的研究进展[J].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2(06)
    • [4].成核剂改性聚丙烯共混体系的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08(01)
    • [5].反式-/顺式-1,4-聚异戊二烯共混体系的结晶动力学[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6(12)
    • [6].聚乳酸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体系发泡行为的研究[J]. 中国塑料 2017(03)
    • [7].聚乳酸与高分子弹性体共混体系的研究[J]. 中国塑料 2010(11)
    • [8].分散剂对PP/POE/Nano-CaCO_3三元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J]. 塑料制造 2011(Z1)
    • [9].聚丙烯/聚酰胺-6共混体系研究进展[J]. 宁波化工 2019(04)
    • [10].聚丙烯/乙烯-辛烯-1共聚物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研究[J]. 中国塑料 2008(11)
    • [11].相容剂对氯化丁基橡胶/锦纶12共混体系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 橡胶工业 2014(01)
    • [12].小分子增塑剂对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J]. 塑料工业 2014(04)
    • [13].汽车用PA6/ABS共混体系性能的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6(06)
    • [14].聚醚醚酮/聚苯硫醚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5(04)
    • [15].PP/EVA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5(09)
    • [16].草鱼皮明胶-可得然胶共混体系流变特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01)
    • [17].聚酰胺/聚酯共混体系的研究进展[J]. 塑料工业 2010(S1)
    • [18].聚酰胺/聚酯共混体系的研究进展[J]. 广西轻工业 2009(08)
    • [19].聚乳酸/聚酯共混体系熔体流变性能研究[J]. 材料导报 2012(22)
    • [20].PP/PET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进展[J]. 国外塑料 2009(06)
    • [21].正交实验法研究液晶聚合物/尼龙共混体系的转矩流变特性[J]. 工程塑料应用 2010(12)
    • [22].ABS/Al_2O_3共混体系力学及导热性能研究[J].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09(03)
    • [23].硝化纤维素/硝化甘油共混体系力学状态的温度依赖特性[J]. 推进技术 2016(07)
    • [24].环氧/杂萘联苯共聚芳醚砜共混体系的固化及热性能[J]. 热固性树脂 2015(04)
    • [25].聚醚砜增容共混体系的研究[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2(11)
    • [26].硅橡胶/丁基橡胶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0(07)
    • [27].PPC/PBS共混体系的粘弹特性[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3(12)
    • [28].PC/PET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性能研究[J]. 工程塑料应用 2009(08)
    • [29].低VOCs含量的PET/TiO_2@Ag共混体系的研究[J]. 中国塑料 2020(05)
    • [30].耐热PVC/SMA制备与性能研究[J]. 塑料科技 2019(08)

    标签:;  ;  ;  ;  ;  ;  ;  

    不同糯米/粳米共混体系凝胶化行为及年糕品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