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生源地认识与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大学生生源地认识与学生管理工作

马银行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如何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管理成为高校管理者一个不断探索的话题。新生生源地的探索是学生管理的基础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教育管理者对新生各方面的了解,为中后期的学生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生源地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6-0041-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流,学生生源地也出现了多省份、多区域的现象。学生思想受地域影响十分明显,生源地不同,其家庭状况、出身、区域风俗等也千差万别。作为高校的学生管理者,对学生生源地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对学生生源地的认识

一定地域环境的伦理观念、思维习惯、文化习俗、经济状况等直接或间接对人的思想、精神和性格品质等产生延续的影响。生源地是一个学生成长或受教育的地区和环境。学生在成长或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逐渐形成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思想形态,也具有独特的、潜在的意识形态等。因此,对学生生源地的认识有利于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1.学生生源地的认识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迥异,历史人文积淀程度不同,对人们的思维习惯、价值取向、伦理观念的形成各不相同,大学生是其人群的组成部分,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方向、范围和表现形式等都深受影响。从大区域来看,如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差别巨大,岭南文化具有务实求利、经世致用、开放兼容的特点,因此,这一带的考生实用主义突出,自主意识、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强,但政治热情相对淡薄;而长期生活在中原一带的学生,由于受儒家文化和传统思想影响较深,这一带的考生大多率真朴实、重义轻利集体主义情节较浓,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参政意识高。而在一个大的区域内部,因地理环境、生产活动、民族分布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形成了一区域与另一区域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存在不相同的现象,如苏北与苏南地区、鲁东与鲁西地区、豫西山区与豫东平原地区、川东山地与川西平原等的不同。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区,经济发达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其生源也有所不同。城乡区域差别较为显著,一般来说,来自城市的学生物质生活相对较为富裕,精神文化生活显得丰富多彩,对于新事物接受较快,思想多倾向多元化,多喜欢展示自己,且独立和竞争意识较强。近年来,尽管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来自农村的学生,在经济上相对贫困,再加上交通、信息不够发达,精神文化生活显得相对滞后,思想较为单一,竞争意识较为淡薄,更注重集体观念。因此在新生入学时,要加大对学生生源地的区分与认识,有利于更好地处理好学生之间的交往,也有利于管理者对不同生源地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

2.对学生家庭状况的初步认识

一般来说,家庭是一个人正常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个人的成长中显得极为重要。家庭的父母状况、父母职业、家庭状况、家教情况、兄妹多寡,对个人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行等形成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一般而言,家庭经济条件富裕的同学,在经济生活上没有负担,衣食无忧,性格较为开朗活泼,热衷参加各种文体和社会活动;家庭条件相对贫寒的同学,在校园的生活上,饭食和衣着相对来说较为朴实,且性格内向,心理压力较大。

(1)伴随我国计划生育的广泛实施,多生的现象逐渐减少,独生子女的数量比例可观,90后的独生子女尤为较多。而他们是目前在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独生子女在家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在高中时代以前,其生活起居多有父母照顾,而进入大学学习,开始了与其他同学在学习、生活上的交流、互助和竞争,且在生活上和思考上趋向独立,在交往和合作中其缺点逐渐暴露,如依赖性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团队精神较弱、喜欢自我表现。同时他们动手能力较差、基本技能欠缺、对社会的责任感不足、考虑问题简单化、对事物认识不全面、容易冲动。

(2)父母职业对大学生思想的发展和形成影响较为深远。父母平时的言谈举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公务员家庭成长的孩子其政治意识较强,能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经商世家,则政治意识不高,但社会化程度较高;而教师、医生家庭出身的学生普遍好学,创新意识较浓;而农民家成长的孩子多趋向多元化,有一部分趋向好学,争取有所成就;一部分为减轻家庭负担,大多走向社会,做勤工助学等,以减轻经济压力。

因此,在对刚刚入校的大学生,要全面统计学生的基本信息,就学生的基本情况尽可能进行详细的了解与认识,如生源地、家庭状况、家庭出身、性格兴趣等。这样,对大学生后续的工作才能采取有效可行的管理办法。

二对学生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代大学生的管理也不例外,对入学新生的家庭状况、地域关系认识,为采取合理学生管理措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新生入学后,进行校训、校纪校规、奖罚制度、道德要求、未来职业勾画等常规教育;同时也要相应举办各种见面会,形式多样的迎新活动等,以增加新生之间的交流与认识。由于新生入学后并不能很快地融入学校所在地的文化意识之中,因此,在新生刚入学之时,要尽量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新生报到的迷茫感与陌生感。

1.在新生接待上,要对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派不同区域的自愿者

对生源来自同一个地区的同学,应让新老生互相交流,增加亲切感,以减少新生的陌生感,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校园的学习、生活之中。因此,在接待新生时,要注意自愿者所来至不同区域的搭配,以更好地促进同一地域的新老生之间的接触与认识。

2.在新生入校不久,形式多样的老乡会信息到处张贴,“叙乡情,讲旧谊”成了老乡会的重要议题

老乡会因有地缘优势很容易吸引同乡的共鸣,成为新生的好去处,成为异乡的归宿,尤其是同乡同谊,“回乡结伴而行”,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增加了乡谊,地缘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但是有个别老乡会内部乡谊十分浓厚,但对外交流却不甚多,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新生在集体中的融合,甚至成为拉帮结派的基础。因此在学生管理中,对老乡会要趋利避害。

3.宿舍管理上,新生入学报到当天,宿舍安排成为不可少的一环

但在宿舍安排中,要注意学生的地域结构。一般来说,本着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的原则,安排不同地区的学生住宿。地域不同的新生同住一个宿舍,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并熟知各地风情,对祖国河山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心胸开阔,包容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在新生安排入住时,有意安排不同区域的同学同住一个宿舍,以增强交流。

4.在干部任选上,新生入班,班干部任选显得十分紧迫

现在大多高等院校以本省生源为主,兼及其他省份。在一个班级中,本省生源较多。因此在初组成的新班中,较多临时委任由生源地学生担任班委,有利于班级的初步管理。当然外地生源也有佼佼者,也应首当选出,以使众人心悦诚服。一般来说,在临时委任的班委所占的比例中,城市学生较多,农村学生较少。

5.特殊家庭的学生管理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贫富差距日益明显,而对于地方院校来说,其生源多为农村学生,其家庭条件一般都不甚富裕,甚至有些家庭十分贫困。在新生入学时,要登记好交不起学费的同学姓名,及时开通绿色通道,解决入学问题。在助学补助中,首先考虑他们的名选,以减轻经济压力,使大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贫困是造成大学生心理畸形的重要原因,也是学校校园内部不安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因贫困而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贫困资助。“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自愿办理医疗保险时,辅导员一定要动员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加入保险。当然,对心理有疾的同学,要建立学生档案,及时发现、了解问题,做到防微杜渐。

三结语

在学生的管理中,首先要关注新生生源地,对其分析,加强研究,为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因此,作为学生的管理者,要加强对新生生源地认识,采取引导为主线,管理教育为主体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使其趋利避害,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振斌、冯刚主编.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28

[2]魏晶晶、罗维.提高学生管理队伍水平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标签:;  ;  ;  

浅谈大学生生源地认识与学生管理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