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山期论文_江小均,王忠强,李超,郭忠林,柴建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喜山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宝兴,热流,同位素,会泽,油气,保山。

喜山期论文文献综述

江小均,王忠强,李超,郭忠林,柴建华[1](2018)在《滇东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Re-Os同位素特征及喜山期成矿作用动力学背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会泽超大型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多金属成矿域中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或会泽型(HZT)矿床,因其独特的成矿系统以及矿床中富锗而被地质学者熟知,由于该类型矿床成矿温度较低且缺少合适的定年矿物,其成矿时代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在会泽铅锌矿麒麟厂矿区1584中段0-11号穿脉坑道块状铅锌硫化物矿石中挑选了9件硫化物样品(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采用负离子热表面电离质谱法进行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Re-Os等时线年龄为40.7±2.6 Ma(n=9),与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40.0±2.6Ma(n=8)在误差内完全一致,闪锌矿和方铅矿模式年龄分别为38.24±0.41 Ma和36.57±0.40 Ma。上述同位素年龄揭示了会泽超大型铅锌矿的成矿时代可能为始新世。结合滇东北铅锌矿集区NE向逆冲断层和冲断褶皱控矿构造区域构造解析以及断裂、矿体构造-岩相蚀变特征,提出会泽超大型铅锌矿经历了燕山期、喜山期两阶段构造-流体贯入的成矿作用模型。(本文来源于《岩矿测试》期刊2018年04期)

刀艳,李敬洁,李峰,余璨[2](2016)在《滇西宝兴厂喜山期复式岩体锆石标型特征及成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Pupin的锆石群型研究方法,对滇西宝兴厂喜马拉雅期复式岩体中锆石的鉴定和统计,研究表明,本区复式岩体中的锆石有18种亚型,主要由{100}、{110}柱面和{111}、{311}锥面组成,其中柱面以{100}特优发育,锥面以{111}最为发育;众所周知,温度、酸性、碱性程度等对晶形的发育影响很大,本次研究锆石结晶速度较快,结晶温度较低,且在偏碱性的环境下形成的。锆石的结晶标型显示本区复式岩体是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混合成因的花岗岩,具有富水、富碱、富含成矿物质的特征,成为有利成矿的岩浆系统。(本文来源于《矿产与地质》期刊2016年04期)

刀艳,李峰,吴静,王蓉,吕俊男[3](2016)在《宝兴厂矿区喜山期复式岩体锆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滇西宝兴厂矿区复式岩体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Cathodoluminescence)和激光探针等离子质谱(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锆石发育良好的振荡环带,且Th/U比值>0.1;大部分锆石REE含量极高,且HREE富集、LREE亏损、强烈的正Ce异常和轻微的负Eu异常,是典型的花岗岩岩浆锆石。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εHf(t)值变化于-0.4~2.7,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介于0.83~1.00Ga,继承锆石年龄为0.93~1.54Ga,指示显着的壳幔混合过程:印度大陆壳与欧亚大陆壳碰撞俯冲,深部地幔岩浆上涌,造成新生代-中生代基底物质部分熔融,形成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混源岩浆。(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6年03期)

门玉澎,余谦,牟传龙,闫剑飞,孙媛媛[4](2015)在《云南喜山期断陷盆地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以保山盆地和曲靖盆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喜山期构造运动影响下,云南地区形成众多断陷盆地和拉分盆地。保山盆地和曲靖盆地是已经取得油气勘探突破的两个断陷盆地。两个盆地形态相似,均为受控盆断裂拉张、坳陷形成的一侧陡坡、一侧缓坡的箕状盆地。盆地演化均经历了拉张期、断陷期、坳陷期和抬升消亡期4个阶段。曲靖盆地受喜山运动二幕影响,缺失中新统地层沉积。烃源岩主要由盆地断陷和坳陷期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和沼泽平原相煤系地层组成,有机碳含量1%~2%,有机质成熟度低。储层主要由盆地陡坡带冲洪积砂砾岩、叁角洲前缘砂岩和叁角洲平原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组成,具有高孔隙度低渗透率特点。鉴于断陷盆地烃源岩和储集层分布规律,在油气勘探过程中除了寻找有利的构造气藏外,应注重生烃坳陷内寻找有利的岩性气藏,有利相带为靠近陡坡带的冲洪积相和缓坡带的叁角洲前缘相。(本文来源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2015年03期)

侯青叶,丁慧霞,刘东盛[5](2014)在《攀西地区喜山期花岗斑岩岩石成因及其对深部地壳物质组成的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宁河断裂带新生代富碱岩体主要以牦牛坪—里庄、大陆槽地区的研究为主,其岩石以石英闪长岩、碳酸岩、英碱正长岩及正长岩为主(田世洪等,2008;许成等,2004;Hou et al.,2006),与稀土矿床有关。前人对这些新生代杂岩体的碳酸岩和正长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田世洪等,2006,2008;;Hou et al.,2006;牛贺才等,2002)。本次研究系统地对银厂坪、牦牛坪、直苴以及西范坪喜山期花(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2: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科学钻探与地球化学基准论文集》期刊2014-10-20)

黄方,刘琼颖,何丽娟[6](2013)在《晚喜山期以来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25 Ma以来的晚喜山期是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的重要时期,此时,盆地大部分区域受到挤压处于隆升剥蚀的构造动力学环境.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基于二维瞬态热传导(含平流项)的基本方程,并引入修正的Airy均衡理论模型,通过覆盖全盆地的八条剖面模拟研究了晚喜山期以来四川盆地的构造热演化特征,且利用现今大地热流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有效约束.模拟结果显示在晚喜山期(~25 Ma)川中地区地表热流较高,为60~64 mW/m~2;川西南地区次之,为60~62 mW/m~2;川东北地区最低,为50~54 mW/m~2.该期基底热流,也是川中隆起区热流高,川东北强烈剥蚀区热流低.热流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四川盆地深部动力学机制.四川盆地晚喜山期以来,抬升剥蚀作用降低了其地表热流和基底热流,其降低幅度与对应的剥蚀速率相关,即剥蚀速率越大,这种降低作用越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期刊2013-01-17)

孙甲富,杨建国,张俊影,彭玉鲸[7](2012)在《敦密断裂带新生代岩浆旋回及喜山期构造运动的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敦密断裂带新生代岩浆活动问题,通过近200个K-Ar同位素测年数据统计分析,结合该带火山-沉积盆地的分布及演化,对其火山事件地层进行了划分,划分出65~44 Ma,42~32 Ma,31~24 Ma,23~12 Ma,10~55 Ma,5~2.6 Ma六个岩浆旋回。以此为标志,表明其经历了喜山期43 Ma、31 Ma、23 Ma,11 Ma,5.5 Ma,2.5 Ma六幕构造运动。为中国东北、乃至中国东部喜山期构造运动及相关的成矿事件划分提出了一个新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吉林地质》期刊2012年04期)

黄方,刘琼颖,何丽娟[8](2012)在《晚喜山期以来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25Ma以来的晚喜山期是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的重要时期,此时,盆地大部分区域受到挤压处于隆升剥蚀的构造动力学环境.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基于二维瞬态热传导(含平流项)的基本方程,并引入修正的Airy均衡理论模型,通过覆盖全盆地的八条剖面模拟研究了晚喜山期以来四川盆地的构造-热演化特征,且利用现今大地热流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有效约束.模拟结果显示在晚喜山期(~25Ma)川中地区地表热流较高,为60~64mW/m2;川西南地区次之,为60~62mW/m2;川东北地区最低,为50~54mW/m2.该期基底热流,也是川中隆起区热流高,川东北强烈剥蚀区热流低.热流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四川盆地深部动力学机制.四川盆地晚喜山期以来,抬升剥蚀作用降低了其地表热流和基底热流,其降低幅度与对应的剥蚀速率相关,即剥蚀速率越大,这种降低作用越明显.(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黄方,何丽娟,刘琼颖[9](2012)在《晚喜山期以来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盆地热演化历史研究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盆地不同演化期次的历史过程中,某些特定时期的盆地热状态则是研究板块运动、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参数[1],是进一步揭示盆地深部动力学机制的另一约束手段。目前构造—热演化方法和古温标方法是恢复和重建盆地热演化历史的两大主要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12》期刊2012-10-16)

李伟,朱智鹏,张海杰[10](2012)在《中西部含油气盆地喜山期强烈隆升剥蚀与大气田的成藏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层强烈隆升与天然气成藏效应的关系一直是地质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对于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喜山期的强烈隆升剥蚀与大气田的成藏效应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却很少。为此,通过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不同盆地不同区带喜山期的强烈隆升剥蚀及其与大气田成藏效应关系的分析,认为这种强烈隆升与剥蚀对大规模天然气的聚集成藏,不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会因所处地质条件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成藏效应差异,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膏盐发育区的挤压冲断与快速隆升剥蚀,产生流体高效抽吸效应;②大规模储集体发育区持续隆升剥蚀,产生大面积水溶气的减压脱溶效应;③高泥地比与高热演化区持续隆升剥蚀,产生大面积地层减压吸水效应。之所以会产生上述3种不同的成藏效应,是其成藏地质条件差异大所造成的。结论认为:流体高效抽吸效应,主要形成于有膏岩与盐岩封盖很好的冲断构造带;大面积水溶气脱溶效应主要发生在储集体巨大、天然气充注不足的地层;大面积泥岩吸水效应,主要发育于气源较充足且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泥岩含量高的地层。(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2年08期)

喜山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运用Pupin的锆石群型研究方法,对滇西宝兴厂喜马拉雅期复式岩体中锆石的鉴定和统计,研究表明,本区复式岩体中的锆石有18种亚型,主要由{100}、{110}柱面和{111}、{311}锥面组成,其中柱面以{100}特优发育,锥面以{111}最为发育;众所周知,温度、酸性、碱性程度等对晶形的发育影响很大,本次研究锆石结晶速度较快,结晶温度较低,且在偏碱性的环境下形成的。锆石的结晶标型显示本区复式岩体是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混合成因的花岗岩,具有富水、富碱、富含成矿物质的特征,成为有利成矿的岩浆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喜山期论文参考文献

[1].江小均,王忠强,李超,郭忠林,柴建华.滇东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Re-Os同位素特征及喜山期成矿作用动力学背景探讨[J].岩矿测试.2018

[2].刀艳,李敬洁,李峰,余璨.滇西宝兴厂喜山期复式岩体锆石标型特征及成因意义[J].矿产与地质.2016

[3].刀艳,李峰,吴静,王蓉,吕俊男.宝兴厂矿区喜山期复式岩体锆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16

[4].门玉澎,余谦,牟传龙,闫剑飞,孙媛媛.云南喜山期断陷盆地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以保山盆地和曲靖盆地为例[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5

[5].侯青叶,丁慧霞,刘东盛.攀西地区喜山期花岗斑岩岩石成因及其对深部地壳物质组成的约束[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2: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科学钻探与地球化学基准论文集.2014

[6].黄方,刘琼颖,何丽娟.晚喜山期以来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C].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2013

[7].孙甲富,杨建国,张俊影,彭玉鲸.敦密断裂带新生代岩浆旋回及喜山期构造运动的划分[J].吉林地质.2012

[8].黄方,刘琼颖,何丽娟.晚喜山期以来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12

[9].黄方,何丽娟,刘琼颖.晚喜山期以来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C].中国地球物理2012.2012

[10].李伟,朱智鹏,张海杰.中西部含油气盆地喜山期强烈隆升剥蚀与大气田的成藏效应[J].天然气工业.2012

论文知识图

麦盖提斜坡古生界次级构造单元划分示...红河油田长8喜山期网格模型栖霞组喜山期调整指向推测图茅口组-峨眉山组喜山期调整指向...灯影组喜山期调整指向推测图红河油田裂缝充填同位素分析结果

标签:;  ;  ;  ;  ;  ;  ;  

喜山期论文_江小均,王忠强,李超,郭忠林,柴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