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建设论文_孟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经济建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农村经济,新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农业,基础建设,农田。

农村经济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孟玲[1](2019)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经济财务管理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不只是一个新的概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现在,我国曾多次提出过这样类似的思路,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路更具有实践性,新农村建设是我国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式进行的一个新的发展课题,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难点问题就在于农村,农村经济发展丰足,我国的基础实力就可以得到强化。正所谓:"农民富则国家强,农民稳则社会安。"如果农村没有走上小康道路,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小康社会,如果农业没有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那么国家也就谈不上现代化。(本文来源于《时代经贸》期刊2019年34期)

景晓卫,汪鑫[2](2019)在《省级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建议——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为例,通过分析其"十二五"以来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找出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致力创新环境营造、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等建议。(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丁艳[3](2019)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生产力关键是对人力资源开发,这是国家富强的根本。农村人力资源量大以及质量差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巨大障碍,所以,从教育等各方面来支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让新型农民有更高的素质,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21期)

韩延苹[4](2019)在《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村经营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当前现状来看,农村经营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还影响了经营管理环境,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稳定开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基于新农村建设,分析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措施,为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地名》期刊2019年10期)

张应海[5](2019)在《浅谈农村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农村闭塞的文化与经济格局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而打破,相应的农民收入与职业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当前农民的生活得到显着改善,但是农民对于精神文化表现出迫切的需求。让农民参与文化建设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同时也保障农民享受娱乐文化的权利。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及新媒体深刻影响农村文化建设,如何让农村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农村文化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张正峰,谭翠萍,梁育,陈艳林[6](2019)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县域农村经济拉动效应的对比研究——以浙江省江山市与辽宁省盘山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县域角度出发,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利用土地整治和社会经济数据,测算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县域农村经济的投资拉动系数,探索非纯农县域与纯农县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村经济拉动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①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与消费,从而对县域农村经济产生显着拉动作用;②高标准农田建设对非纯农县域江山市、纯农县域盘山县农村经济的拉动总额分别为153 938.60万,63 830.29万元,投资拉动系数分别为2.84,1.81;③两地均表现为一次拉动作用最大、间接拉动作用次之、二次拉动作用最小,但拉动效应的大小与模式存在差异;④高标准农田建设对非纯农县域与纯农县域拉动效应的差异源于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状况、消费结构、县域间原有自然条件、高标准农田建成前后农业生产与经营方式的改善程度等的差别。(本文来源于《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李俊玲[7](2019)在《夯实农业建设基础 助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与综合实力大幅加强,这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一直以来,我国都十分重视"叁农"建设,并为此制定与颁布了相关政策与措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农业基础建设显得更加重要。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农业基础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好农业基础建设工作不仅能够提升农业发展的水平,还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农业基础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指导当前的农业基础建设有重大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农业基础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19期)

高爽[8](2019)在《发展农村旅游文化对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化特色旅游迅速增加,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提供有力支持。但同时乡村旅游对新农村经济建设带来关于文化、生态环境、价值观念的挑战。就此,本文做了以下分析和探究。(本文来源于《今日财富》期刊2019年19期)

周勋林[9](2019)在《发展农村旅游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经济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重要的关系,应研究新农村经济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将可持续的农村发展状况进行定义。探讨了中国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相互融合与互助的关系,以实现乡村旅游的合理、科学发展和规划。(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9年18期)

张宏[10](2019)在《信息化建设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缺乏良好的现代化意识、农村缺乏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以及信息队伍建设水平较低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简要介绍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9年26期)

农村经济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为例,通过分析其"十二五"以来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找出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致力创新环境营造、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等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经济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1].孟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经济财务管理探索[J].时代经贸.2019

[2].景晓卫,汪鑫.省级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建议——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为例[J].四川农业科技.2019

[3].丁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J].农家参谋.2019

[4].韩延苹.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思考[J].中国地名.2019

[5].张应海.浅谈农村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J].现代农业研究.2019

[6].张正峰,谭翠萍,梁育,陈艳林.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县域农村经济拉动效应的对比研究——以浙江省江山市与辽宁省盘山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

[7].李俊玲.夯实农业建设基础助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J].吉林农业.2019

[8].高爽.发展农村旅游文化对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影响[J].今日财富.2019

[9].周勋林.发展农村旅游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J].山西农经.2019

[10].张宏.信息化建设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J].乡村科技.2019

论文知识图

宝鸡市台塬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Fig6....宝鸡市台塬区文化生态安全格局Fig6....下杨村一角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后带动投入Fig....农村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承担情况调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法制建设

标签:;  ;  ;  ;  ;  ;  ;  

农村经济建设论文_孟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