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顺序论文_马晓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习得顺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习得,顺序,动词,留学生,汉语,布隆迪,字句。

习得顺序论文文献综述

马晓玲[1](2019)在《“能”和“会”的习得顺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愿动词"能"和"会"在教材中出现较早,在教材中的出现频率也很高,且都属于甲级词。但是由于"能"和"会"的义项的复杂性、相似性,学生很容易混淆。"能"和"会"作为汉语中经常出现的高频词,对其本体知识的研究已经很丰富,但是我们发现对其习得顺序的研究非常有限。因此笔者将从能愿动词"能"和"会"的各义项的等级化研究作为选题,即考查不同等级的留学生的能愿动词"能"和"会"在四个义项的习得顺序。希望可以对对外汉语"能"和"会"的教学提供一些资料。(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9期)

郭诗艺[2](2019)在《柬埔寨华校中小学生汉语能愿动词“能、会、可以”习得顺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愿动词是二语习得者必须掌握的词汇之一,其中“能、会、可以”是能愿动词中使用次数较多的词汇。这叁个词义项丰富,且叁个词各义项有交叉的部分,因此对于柬埔寨华校学生来说,完全掌握这叁个词有一定难度。根据以往的研究,本文以柬埔寨华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语料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柬埔寨华校学生习得能愿动词“能、会、可以”的顺序。本文得研究是在在前人关于能愿动词和习得顺序的研究基础之上进行开展的,习得顺序数据来源于语料和调查问卷,并对所得数据运用适当的统计方式进行统计,拟定出习得顺序,并结合拟定出的习得顺序对华校的教材编写及选择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并得出教学启示以指导华校对“能、会、可以”的教学。全文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意义、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前人对能愿动词和能愿动词习得顺序的成果。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考察对象、语料收集和调查问卷具体实施办法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与步骤。第叁部分统计出语自然语料和调查问卷的能愿动词习得数据,得出两种习得顺序,并分析两种顺序不同之处的内在原因,得出最终习得顺序。第四部分首先对广肇学校使用教材中出现能愿动词“能、会、可以”统计,对华校使用教材的选择与编写提出建议,并得出教学启示来知道华校教学,最后通过验证得出以上启示基本适用于柬埔寨华校。(本文来源于《吉林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李畅[3](2019)在《布隆迪学生汉语“把”字句动词后四种补语成分习得顺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此次考察是通过统计分析、测试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四个级别布隆迪学生汉语“把”字句中动词后补语成分的习得过程进行研究,划分“把”字句中动词后补语成分的习得阶段,总结“把”字句中动词后补语成分的习得顺序。将布隆迪学生习得“把”字句中动词后补语成分的顺序与布隆迪教材对“把”字句中动词后补语成分的编排做对比。“把”字句中动词后补语成分的教学必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与学生的习得规律保持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习得。此次研究成果在于发现习得“把”字句中动词后补语成分的规律,划分出布隆迪学生“把”字句中动词后补语成分习得过程的四个阶段。这四个习得阶段的习得顺序为:“N1+把+N2+V+状态补语”最先习得,在习得此结构的基础上再习得“N1+把+N2+V+结果补语”,然后习得“N1+把+N2+V+数量补语”,最后习得“N1+N2+V+趋向补语”。根据研究结果,对布隆迪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使用教材的编写和日常教学上提出以下建议:教材在编写时考虑对汉语“把”字句中动词后四种补语出现顺序做出以下调整:状态补语﹥结果补语﹥数量不语﹥趋向补语。在教学时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教师要谨记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布隆迪学生对汉语“把”字句动词后补语成分的习得顺序进行教学。(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6-01)

曹正金[4](2019)在《中亚留学生频率副词的习得顺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频率副词是指某事、行为或现象发生的次数按计量表达的副词,一般充当句中的状语成分,也可以说是反映特定时间段内行为或现象发生的次数。虽然数量不多,只是副词重多种类别中的一小类,但由于各频率副词意义、用法的相似性,使得中亚留学生在学习和运用频率副词时难以区分,所以频率副词是中亚留学生习得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理论为依据,选取张谊生《汉语频率副词研究》、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和HSK汉语水平词汇(2012)修订共同收录的十个频率副词,以数据统计分析为主要方法,对中亚留学生汉语频率副词的习得做了定量分析,根据考察中亚留学生对本文所考察频率副词的习得顺序,对他们掌握运用频率副词的基本情况和规律做客观描写;对影响中亚留学生频率副词习得顺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考察现行教材中频率副词的编排顺序与本文得出的习得顺序是否一致,进而针对中亚留学生汉语频率副词的教学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25)

姚敏[5](2019)在《中国外语学习者英语被动语态习得顺序与使用频率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法学习一直是外语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语法自身规则的难度、中外语言的差异、学生对语法规则的认知等因素均会影响语法的正确习得。被动语态作为英语中的一类重要的语法,自然受到了广大研究者及外语教师的普遍关注。目前有关被动语态的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英汉语言对比、动词的及物性以及错误分析等方面。近年来逐渐出现了有关被动结构习得顺序的研究,但相关研究仍然非常匮乏,且大多为解释性内容。现有的量化研究在收集数据方面主要是自行收集,几乎没有设计到语料库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研究的客观性。因此,本文基于CLEC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中国学习者在英语被动语态方面的习得顺序,以及习得顺序与使用频率的关系。提出以下问题:1.中国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被动语态时是否遵循一定的顺序?如果遵循,那么遵循什么样的顺序?2.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使用不同被动类型的频率有何不同?3.学生习得被动语态的顺序,即准确率,与其使用频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本文以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为研究工具。该语料库收集了包括中学生、大学英语4级和6级、英语专业低年级和高年级在内的5类学生的英语作文(桂诗春、杨慧中,2003)。本文对其中的‘ST2’、‘ST3’子语料库中的文章进行了分析。‘ST2’子语料库代表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每篇文章约100-120词,‘ST3’子语料库代表大学英语六级水平,每篇文章约150词。本文选取了这两个子语料库中的各前二百篇文章进行了分析,样本含五万多词。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其中的被动句进行标注与分类,之后统计出每篇文章中出现的被动句的数量以及正确率、错误率。之后借助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学习者对英语被动句的获取遵循相对固定的顺序。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被动结构的顺序为:单宾语型被动、动词短语型被动、that从句型被动、复杂及物型被动、双宾语型被动、非be动词型被动、概念被动及非限定型被动。。其中,单宾语型、动词短语型及that从句型被动属于容易习得的类型;复杂及物型与双宾语型被动的习得相对容易;非be型、概念被动及非限定型被动习得相对较难。2)八种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为单宾语型被动、复杂及物型被动、双宾语型被动、that从句型被动、概念被动、动词短语型被动、非限定型被动、非be型被动。较高层次的学习者比较低级的学习者使用频率更高,但不同被动类型的使用频率有很大的不同。3)使用频率与习得顺序并不相关。虽然随着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及学习时间的延长,每种类型的准确度都逐渐提高,但并非使用频次越高,准确率就越高。本论文对英语被动语态习得研究与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计算机识别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这难免会影响结果的客观性。今后的研究可以从计算机语言设计的角度出发进行进一步探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0)

贾雪梅[6](2019)在《韩国学生能愿动词的习得顺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愿动词属于汉语动词的一个特殊的类,但它与一般动词不论是意义还是用法都有着很多区别,而且本身所包含的各个词也具有多种含义,相互之间很难做到明确区分,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在能愿动词的理解和运用上存在很多问题。也正因为如此,这一语言项目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和难点。为了了解韩国学生能愿动词的习得情况,本文试图从习得顺序角度对八个常用的能愿动词展开分析,选择了语料库和调查问卷两种获取研究材料的途径,经过数据分析,得出常用的八个能愿动词的习得顺序,并将得出的习得顺序与教材的编排顺序做了对比,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一些建议。本文由五部分组成:首先是绪论,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依据及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和研究所用的方法。第二部分,以既有着作和文献为依据,得出几个能愿动词的具体义项,并阐述了意义相似的几个能愿动词的具体含义和区分,对比了中韩能愿表达法的相同点和区别。第叁部分,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抽取韩国学生各个证书等级的八个能愿动词的原始语料,以数据为依据做了相关分析,得出八个能愿动词习得顺序情况。第四部分,在语料库的基础上,又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同样经过数据统计,得出几个能愿动词及多义项能愿动词各个义项间的习得顺序,同时得出学生对八个能愿动词难度的主观排序,并将两个角度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科学性,对差异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将两种方法得出的习得顺序进行对比,并将得出的顺序与教材的编排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后从教材和教师教学两个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19)

王玥[7](2019)在《日本留学生现代汉语“比”字句习得顺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调查日本留学生汉语“比”字句的习得顺序,并进一步探讨该顺序的影响因素,最后从汉语教学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首先,笔者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教学大纲及常用对外汉语教材,选取了7类“比”字句句式作为考察对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日本留学生“比”字句习得情况进行调查。笔者使用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法以及蕴含量表法两种方法对汉语“比”字句考察句式进行排序,得出两个级别的日本学习者的“比”字句习得顺序。日本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比”字句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典型句式到非典型句式的规律,该习得过程是连续的、动态的。其次,笔者从语言内部因素和语言外部因素两个角度分别探讨可能对日本留学生习得汉语“比”字句习得顺序产生影响的因素。语言内部因素包括汉语“比”字句自身结构的影响,以及日语作为学生母语产生的正迁移和负迁移。语言外部因素包括学习者自身认知策略的影响,以及相关语言材料的输入频率的影响。最后,笔者结合前文的调查结论及影响因素分析,分别从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两个角度提出一些建议。教材对语法项目先后顺序的安排应尽量遵循学生的习得顺序,并且应注重重现率。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应遵循学生的习得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句式到复杂句式,并且注重对偏误的讲解。笔者以习得难度最大的“比”字句考察句式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启发。(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志玲[8](2018)在《留学生动词“上/下”义项习得顺序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暨南大学留学生书面语语料库”的调查,我们发现留学生在使用做谓语的动词“上/下”时,对其不同义项的使用频率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由此激发研究兴趣。本文的研究步骤为:首先确定谓语动词“上、下”的义项,以《现代汉语八百词》为参考标准,确定研究“上”的10种义项,“下”的12种义项;其次,分析“暨南大学留学生书面语语料库”语料,以语料库中所有相关语料为基础,采用“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法”和“蕴含量表法”得出基于语料库的谓语动词“上/下”的习得顺序,将该习得顺序记为习得顺序1;再次,制做“测试卷”,测试初级、中级和高级叁个阶段留学生有关谓语动词“上/下”的习得情况,将收集回的测试卷采用“正确率法”确定先后习得顺序,将该习得顺序记为习得顺序2;最后,将习得顺序1与习得顺序2进行对比,最终根据动词“上/下”各义项以两种排序结果的“次序和”来确定最终的序列。本文运用统计学原理,结合语料和问卷,并根据习得等级理论,算出“上、下”各义项总习得顺序和习得等级:(上 1、上 9)>(上 3、上 4、上 5、上 6、上 7、上 10)>(上 2、上8);(下 1、下 7、下 12)>(下 2、下 3、下 6、下 9、下 11)>(下 4、下 5、下 8、下 10)。最后,本文考察了《博雅汉语》《新实用汉语课本》《成功之路》《HSK标准教程》四套汉语教材中动词“上/下”的编排顺序,对比其编排顺序特征,并结合本文的习得结果进行简要分析。在习得等级和对教材考察的基础上,制作出动词“下”义项的教学简案。(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12-01)

张利蕊[9](2018)在《欧美留学生汉语有标复句习得顺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六部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为依据,遴选出52个常用汉语有标复句句式,并基于60万字的中介语语料,采取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法与蕴含量表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考察了欧美留学生汉语有标复句的习得顺序。文章首先从整体上揭示了欧美留学生对52个有标复句的习得顺序,进而以此为基础推断出12大类有标复句的习得顺序。本研究的相关数据与结论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修订以及复句教学提供直接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华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唐晓菲[10](2018)在《语言加工性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顺序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习得顺序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中心议题之一。基于二语习得顺序研究的背景,本文着重述评现今国际二语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语言加工性理论。基于母语生成模型与词汇功能语法,语言加工性理论系统描述、阐释、并预测了二语学习者是如何逐步有序构建及发展其加工处理新的语法规则的能力,从语言加工的角度来分析习得过程的普遍性阶段,有利于一线教师及研究者们掌握学习者自身的习得规律,制定和完善语言教学、教材以及评估体系等相关方面。(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8年08期)

习得顺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能愿动词是二语习得者必须掌握的词汇之一,其中“能、会、可以”是能愿动词中使用次数较多的词汇。这叁个词义项丰富,且叁个词各义项有交叉的部分,因此对于柬埔寨华校学生来说,完全掌握这叁个词有一定难度。根据以往的研究,本文以柬埔寨华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语料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柬埔寨华校学生习得能愿动词“能、会、可以”的顺序。本文得研究是在在前人关于能愿动词和习得顺序的研究基础之上进行开展的,习得顺序数据来源于语料和调查问卷,并对所得数据运用适当的统计方式进行统计,拟定出习得顺序,并结合拟定出的习得顺序对华校的教材编写及选择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并得出教学启示以指导华校对“能、会、可以”的教学。全文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意义、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前人对能愿动词和能愿动词习得顺序的成果。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考察对象、语料收集和调查问卷具体实施办法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与步骤。第叁部分统计出语自然语料和调查问卷的能愿动词习得数据,得出两种习得顺序,并分析两种顺序不同之处的内在原因,得出最终习得顺序。第四部分首先对广肇学校使用教材中出现能愿动词“能、会、可以”统计,对华校使用教材的选择与编写提出建议,并得出教学启示来知道华校教学,最后通过验证得出以上启示基本适用于柬埔寨华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习得顺序论文参考文献

[1].马晓玲.“能”和“会”的习得顺序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9

[2].郭诗艺.柬埔寨华校中小学生汉语能愿动词“能、会、可以”习得顺序研究[D].吉林外国语大学.2019

[3].李畅.布隆迪学生汉语“把”字句动词后四种补语成分习得顺序研究[D].渤海大学.2019

[4].曹正金.中亚留学生频率副词的习得顺序研究[D].新疆大学.2019

[5].姚敏.中国外语学习者英语被动语态习得顺序与使用频率相关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6].贾雪梅.韩国学生能愿动词的习得顺序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7].王玥.日本留学生现代汉语“比”字句习得顺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8].张志玲.留学生动词“上/下”义项习得顺序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9].张利蕊.欧美留学生汉语有标复句习得顺序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8

[10].唐晓菲.语言加工性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顺序述评[J].英语广场.2018

论文知识图

1 前缀习得顺序排列72016~2018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在NP"在}一种句式中的使用率(%)、正确...德国学生的汉语元音声位图示例[9]“最”和“太”的对比五 余论泰国学生的汉语语体能力习得与其汉语...

标签:;  ;  ;  ;  ;  ;  ;  

习得顺序论文_马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