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制丝过程论文_李兆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卷烟制丝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卷烟,过程,成分,指数,评价,挥发性,烟丝。

卷烟制丝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李兆波[1](2018)在《关于卷烟制丝加料加香和混丝掺配工艺过程的稳定度控制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卷烟产品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之国际市场的影响,国家的卷烟产品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本文针对卷烟产品的质量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首先对卷烟加工过程中稳定度控制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进行分析,而后展开了稳定度控制实验,找到提高卷烟加工稳定度的方法,以期为卷烟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研发人员提供参考,继而有效提高国家卷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16期)

罗志雪,王昭焜,于静,罗垚昱[2](2018)在《卷烟制丝过程参数稳定性评价指数的构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现有过程能力指数(C_(pk))评价方法在卷烟制丝过程应用中存在评价结果失真等问题,构建了新的评价指数数学模型并用于表征参数运行稳定性水平。以卷烟制丝线松散回潮工序热风循环温度的历史采集数据为样本,基于新的数学模型,加入最大范围约束和零点约束条件,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应用Minitab16软件构建表征参数运行稳定性的评价指数QI。采用该指数对循环热风温度6个月以上的数采数据进行验证及分析,结果表明:(1)新构建的评价指数QI能够实现类似Cpk指数的表征性能且能规避评价结果失真现象;(2)用于评价偏移和离散同时存在的过程时,QI指数存在较低失真概率和误判风险;(3)评价指数QI评价结果数值分辨率高于C_(pk)指数。(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王伟,张利宏,黎明星,樊虎,赵春晖[3](2018)在《卷烟制叶丝段批次过程的多阶段分布式监测与异常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卷烟制叶丝段批次过程中待机运行阶段存在监测盲区,以及不同设备并发异常对整体监测模型的相互干扰等问题,采用横向分块、纵向分层的策略,提出一种多阶段分布式监测与异常诊断方法。根据待机运行阶段和稳定生产阶段的不同监测需求,采用主元分析方法分别建立Sirox增温增湿机和KLD薄板烘丝机在不同阶段的监测模型,实现不同阶段设备异常的有效检测,并利用贡献图方法对异常原因进行准确识别。以杭州卷烟厂制叶丝段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监测模型对批次过程信息的捕捉能力,准确有效监测和诊断不同阶段的设备异常。该方法为智慧卷烟工厂制丝批次过程的状态监测与异常诊断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王伟,赵春晖[4](2017)在《基于PCA的卷烟制丝过程监测与故障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卷烟制丝过程由于多批次、数据不等长和产品多样性而导致的无法准确监测、诊断故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元分析的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制丝过程特性分析,将批次、时间和属性的叁维数据按照属性展开成二维数据;其次,采用主元分析方法分别建立3个工段的监测模型,离线计算T2、SPE控制限;然后,分别采集3个工段的运行数据,根据产品牌号调用对应的监测模型在线计算T2、SPE统计量;最后,当任一统计量指标超出控制限时,采用贡献图进行故障诊断。基于实际运行数据的离线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检测故障的发生并确定引起故障的原因变量。(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7年12期)

罗志雪[5](2016)在《卷烟制丝生产过程批次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烟草制丝工艺批次加工的过程质量评价及管控水平,研究建立了针对制丝批次加工全过程的质量评价模型。该模型以稳态和非稳态生产中工艺参数的过程质量表征方法为基础,构建了涵盖工艺参数-工序-批次的多层级质量指数评价体系,并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制丝工艺的批次1质量评价、从工艺参数到工序和批次的多层次过程质量状态分析、产品质量追溯等应用。应用效果表明,该质量评价模型用于企业制丝线的过程质量分析评价及改进后,产品加工过程稳定性和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制丝线批次加工的质量指数QI均值从70左右逐步增加至目前的90以上,有效提高了制丝线过程质量管控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汇编——烟草工业主题》期刊2016-12-01)

杨艳阳[6](2015)在《提高卷烟制造过程制丝出丝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解决卷烟生产过程中制丝线损耗高、出丝率低的问题。[方法]对大理卷烟厂新投产的制丝线进行损耗测试,找到损耗高的工序并探寻原因,同时对损耗高的工序进行改进,以提高烟丝出丝率。[结果]针对加湿滚筒易粘附烟丝的问题,将滚筒自动水洗方式改为在滚筒内安装喷吹装置进行清洗,滚筒清洗废料由90 kg减少为50 kg;对夜班清扫废料进行分类整理回收,每天可回收15 kg的烟叶;将切丝前分料器下料口角度由30°扩宽为60°,使切丝除尘的造碎率由0.51%降低至0.29%。改进后,该制丝线出丝率由97.65%提高至98.17%。[结论]经改进后的新制丝线节约了烟叶原料,有效降低了烟叶消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企业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27期)

岳恒[7](2015)在《卷烟制丝过程中关键工序工艺参数优化与危害性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丝工艺是卷烟工艺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工艺加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卷烟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丝过程中烟叶(丝)的化学成分、香气质量及烟气的有害成分随着加工过程温湿度的变化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加强对制丝过程烟叶(丝)质量变化的研究,对提高制品质量、降低卷烟危害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用长白山两个低焦油规格卷烟配方烟丝为材料,采用在线调控、优化制丝关键工序工艺参数的方法,从烟丝常规化学成分、特色成分、致香成分、卷烟主流烟气常规成分、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等不同的方面,探索既保障卷烟内在质量又降低危害性的工艺参数组合,为“长白山”卷烟的安全性控制提供技术支撑,为“长白山”低焦油品牌保驾护航,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真空回潮工序工艺优化和危害性控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内在化学质量综合指数(∑C)结果来看,A规格烟叶最优的是HC3处理,最优的参数组合是破空真空度-86KPa,保压时间160s;B规格烟叶最优的是HC1处理最优的参数组合为:破空真空度77KPa,保压时间160s。因此,对于真空回潮工序,可以适当延长保压时间,以提高内在化学质量。②A规格烟叶经过不同真空回潮参数组合处理后,对照处理HC0卷烟危害性指数最高,达到6.2581,HC1处理危害性指数最低。A规格卷烟综合质量评价指数P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为:保压时间143s、破空真空度-86KPa。这表明适当增加真空回潮工序破空点抽真空度,延长保压时间,有利于提高卷烟综合质量。2通过筛分加料工序工艺优化和危害性控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内在化学质量综合指数(∑C)结果来看,A规格烟叶最优的是JL0处理,最优的参数组合为:热风温度104℃、电机频率35Hz;B规格烟叶较优的是JL0和JL2处理,最优的参数组合为:热风温度104℃、电机频率35Hz;两个规格烟叶经过JL3处理内在化学质量综合指数均最低。可见降低热风温度,对烟叶进行更低强度的“柔性加料”,更有利于烟叶内在化学质量的提高。②A规格烟叶经过不同筛分加料参数组合处理后,试验设计的参数组合卷烟烟气危害性指数均低于JL0对照处理,且JL2处理危害性指数最低,JL3处理次之。A规格卷烟综合质量评价指数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为:热风温度104℃、电机频率35Hz。这表明适当的降低热风温度,进行“柔性加料”,有利于提高包含内在化学品质、卷烟安全性在内的卷烟综合质量。3通过贮叶工序工艺优化和危害性控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内在化学质量综合指数(∑C)结果来看,A规格最优的贮叶时间为2小时,B规格烟叶最优的贮叶时间为48小时。②A规格烟叶经过不同贮叶处理后,ZY2处理主流烟气危害性指数最低,ZY1处理次之,ZY3处理危害性指数最高。贮叶工序A规格卷烟综合质量评价指数最优的工艺为ZY1(P=1.4491),其次为ZY2(P=1.4072),ZY3(P=1.1746)卷烟综合质量评价指数最低。这说明在试验范围内,随着贮叶时间增加,A规格综合质量呈降低趋势。贮叶时间2小时的贮叶工艺,相对有利于提高卷烟综合质量。4通过切丝工序工艺优化和危害性控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内在化学质量综合指数(∑C)结果来看,A规格烟丝最优的切丝工艺是QS3处理,B规格烟丝最优的切丝工艺是QS2对照处理。②经过不同切丝宽度处理后,切丝1.1mm时不利于A规格配方卷烟危害性的控制,QS3处理卷烟主流烟气危害性指数最低,QS1处理次之,QS2处理危害性指数最高。切丝工序A规格卷烟综合质量评价指数最优的工艺为QS3处理(P=1.3027),其次为QS1处理(P=1.1491),QS2处理(P=1.0745)卷烟综合质量评价指数最低。这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适当增加切丝宽度,有利于提高卷烟综合质量。5通过气流干燥工序工艺优化和危害性控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内在化学质量综合指数(∑C)结果来看,A规格烟丝最优的气流干燥工艺参数组合是GZ2处理,最优的参数组合为:混合风温190℃、入口含水率25.5%;B规格烟丝最优的气流干燥工艺参数组合是GZ0对照处理,最优的参数组合为:混合风温185℃、入口含水率22%。②经过不同气流干燥处理后,A规格各处理卷烟主流烟气危害性指数均低于GZ0对照处理,这表明现行的气流干燥工艺参数并不利于卷烟危害性的控制,尚有进一步降低危害性的潜力可以挖掘;GZ2处理危害性指数最低,GZ3处理次之。A规格气流干燥工序卷烟综合质量评价指数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为:混合风温190℃、入口含水率26%,在适当范围内提高气流干燥混合风温度,提高超级回潮强度,增加气流干燥入口烟丝含水率,有利于提高卷烟综合质量。6通过贮丝工序工艺优化和危害性控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内在化学质量综合指数(∑C)结果来看,两规格烟丝贮丝时间24小时内在化学品质综合指数均最低;A规格烟丝∑C最优的贮丝时间为48小时,B规格最优的贮丝时间为4小时。②随着贮丝时间延长,主流烟气危害性指数逐渐降低,ZY1处理危害性指数最高,ZY2处理次之,ZY3处理最低。A规格贮丝工序卷烟综合质量评价指数最优的工艺为ZS3(P=1.4375),其次为ZS1(P=1.4032),ZS2(P=1.3618)卷烟综合质量评价指数最低。这说明在试验范围内,贮丝时间48小时,相对有利于提高卷烟综合质量。(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杨涓,安泓汋,李军华,郑健,龙君[8](2015)在《用电子鼻研究不同烘丝过程对卷烟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子鼻对卷烟烟丝挥发性组分进行分析,分别考察了前处理制样与电子鼻顶空平衡时间对结果的影响。确定采用叁包卷烟的烟丝作为大样本,混合均匀后称取适量样品直接电子鼻分析,电子鼻顶空平衡温度为55℃。应用电子鼻在该参数下对不同烘丝方式和温度参数处理的卷烟烟丝挥发性成分进行气味指纹图谱和PCA分析,同连续流动法测定的常规化学成分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反映规常规化学成分检测手段不能区分的不同烘丝过程带来的挥发性组分改变。(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5年03期)

杨成良,邵智强[9](2015)在《叁维一体生产调度方法及其在卷烟制丝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调度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的限制下,在对生产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基础上对车间的生产计划进行编制,并根据实际的生产状况随时对编制进行动态的调整,以求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生产时间、节约生产成本。所以,本文从卷烟厂的卷烟制丝过程中生产调度的特点出发,对叁维一体生产调度方法及其在卷烟制丝过程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够对卷烟制丝的生产调度提供帮助,也为其他类似的生产调度提供理论借鉴。(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5年05期)

张欢欢[10](2014)在《卷烟制丝过程中烟丝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动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线过程中烟丝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随着加工过程温湿度的变化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加强对在线过程烟丝质量变化的研究,对提高制品质量、改善烟草制品的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用长白山卷烟2个有代表性的牌号为材料,从烟丝常规化学成分、特色成分、致香成分和感官质量4个不同的方面,分析了在线过程中各项化学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和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和丰富“长白山”品类的核心技术和开发内容,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在线过程中烟丝(叶)常规成分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线过程中从投料到松散回潮过程总糖、还原糖、糖碱比略有上升,总氮、总植物碱含量均下降,钾、氯、钾氯比相对稳定;筛分加料工序总氮、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钾、钾氯比的含量均上升,氯、糖碱比含量保持稳定;经过贮叶工序还原糖的含量上升,总糖、总植物碱、总氮、钾、氯含量下降;切丝后总氮、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均略有下降,钾、氯和钾氯比保持相对稳定,糖碱比上升;烘丝后总氮、总植物碱含量明显下降,5mg卷烟中的总糖、还原糖和糖碱比下降,但是8mg卷烟烟丝中的总糖、还原糖和糖碱比含量略有增加;掺配后总氮、钾、氯、糖碱比均上升,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含量下降;加香后总糖、总植物碱和氯的含量下降,总氮、还原糖、钾、糖碱比和钾氯比的含量增加;贮丝后大部分常规成分含量都有所下降,但变化幅度很小。2.通过对在线过程中烟丝(叶)特色成分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烟叶中的多酚化合物主要有绿原酸、莨菪亭和芸香苷,其中绿原酸的含量最高,8mg卷烟烟丝中的多酚含量高于5mg卷烟,5mg卷烟烟丝的颜色比8mg卷烟烟丝的颜色深;松散回潮之后多酚物质降低,筛分加料工序略有上升,贮叶工序多酚含量持续增加,切丝工序和烘丝工序含量降低,掺配后绿原酸下降,莨菪亭含量略有上升,芸香苷在不同牌号之间的变化不一致,加香和贮丝后多酚含量不断在减少。②在线过程中烟丝中的色素含量总体上是降低的,贮叶过程中色素含量略有增加,之后各个工序中色素含量不断减少,最后趋于稳定。③从整体上来说生物碱总量是降低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贮叶过程烟叶中的生物碱含量有所回升,切丝后烟碱百分含量下降,烘丝后和掺配后烟丝中生物碱含量和烟碱含量均降低,加香过程烟丝中生物碱总量略有回升,但是不同规格卷烟烟丝中烟碱变化情况有所不同,经过一段时间的贮丝过程烟丝中的生物碱含量逐渐趋向于稳定。④在线过程中从整体上来说烟丝中主要非挥发性有机酸的总量呈下降趋势,柠檬酸含量降低,松散回潮到贮叶工序烟叶中有机酸含量增加,切丝后有机酸含量下降,经过烘丝过程有机酸含量略有回升,掺配后烟丝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有所不同,加香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贮丝工序烟丝中的有机酸含量下降。3.通过对在线过程中烟丝(叶)主要中性致香成分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线过程中两类卷烟烟丝中主要中性致香成分的总量(除去新植二烯,下同)整体上均有所损失,主要中性致香成分总量在松散回潮工序下降,从加料工序到切丝工序总量不断上升,烘丝工序香气总量降低,掺配后香气含量有所增加,加香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贮丝过程烟丝中的香气成分总量增加。在线过程中酮类、醇类、醛类物质在不同牌号卷烟中的变化有所不同,对香气物质影响比较大的工序是烘丝工序、掺配工序和加香工序。4.通过对在线过程中卷烟感官质量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对卷烟感官质量影响比较大的工序是切丝工序、烘丝工序和掺配工序。从投料工序到贮叶工序烟丝质量提高,刺激性略有降低,切丝工序卷烟质量下降,烘丝工序感官品质有所提升,香气质好,但是香气量不足,稍有刺激性,细腻程度高,余味干净舒适,评吸分值较高,掺配过程中卷烟的感官品质有所下降,经过加香过程香气的质感得到改善,香气浓度和圆润性增加,通过一段时间的贮丝过程烟质得到明显的提升和改善,香气浓度更加充足,刺激性和杂气也有所降低,余味舒适干净,细腻程度提高。5.烟丝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总糖、总氮和糖碱比对杂气、刺激性的影响比较大,对卷烟总体感官质量影响比较大的是总氮、总糖,酮类和醛类物质对卷烟的感官质量影响比较大,其中酮类物质中对香气影响比较大的是叶基丙酮、茄酮、β-大马酮,醛类物质中对香气影响比较大的是苯甲醛、苯乙醛和2,6-壬二烯,醇类物质中对卷烟感官质量影响比较大的物质是苯甲醇。(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卷烟制丝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现有过程能力指数(C_(pk))评价方法在卷烟制丝过程应用中存在评价结果失真等问题,构建了新的评价指数数学模型并用于表征参数运行稳定性水平。以卷烟制丝线松散回潮工序热风循环温度的历史采集数据为样本,基于新的数学模型,加入最大范围约束和零点约束条件,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应用Minitab16软件构建表征参数运行稳定性的评价指数QI。采用该指数对循环热风温度6个月以上的数采数据进行验证及分析,结果表明:(1)新构建的评价指数QI能够实现类似Cpk指数的表征性能且能规避评价结果失真现象;(2)用于评价偏移和离散同时存在的过程时,QI指数存在较低失真概率和误判风险;(3)评价指数QI评价结果数值分辨率高于C_(pk)指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卷烟制丝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兆波.关于卷烟制丝加料加香和混丝掺配工艺过程的稳定度控制的探讨[J].科技风.2018

[2].罗志雪,王昭焜,于静,罗垚昱.卷烟制丝过程参数稳定性评价指数的构建及应用[J].烟草科技.2018

[3].王伟,张利宏,黎明星,樊虎,赵春晖.卷烟制叶丝段批次过程的多阶段分布式监测与异常诊断[J].烟草科技.2018

[4].王伟,赵春晖.基于PCA的卷烟制丝过程监测与故障诊断[J].控制工程.2017

[5].罗志雪.卷烟制丝生产过程批次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和应用[C].中国烟草学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汇编——烟草工业主题.2016

[6].杨艳阳.提高卷烟制造过程制丝出丝率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

[7].岳恒.卷烟制丝过程中关键工序工艺参数优化与危害性控制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

[8].杨涓,安泓汋,李军华,郑健,龙君.用电子鼻研究不同烘丝过程对卷烟挥发性成分的影响[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5

[9].杨成良,邵智强.叁维一体生产调度方法及其在卷烟制丝过程中的应用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5

[10].张欢欢.卷烟制丝过程中烟丝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动态变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烟丝碎丝率与耗丝的关系功能模型感官质量指标变化趋势感官质量指标变化趋势制丝工艺关键工序及参数制丝生产调度数据集成、算法模型、过...

标签:;  ;  ;  ;  ;  ;  ;  

卷烟制丝过程论文_李兆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