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风化论文_杨佩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度风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指纹,芳烃,比值,燃料油,适用性,柴油,指示。

重度风化论文文献综述

杨佩华[1](2016)在《重度风化溢油中多环芳烃风化规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发展迅速,石油需求量增大,随之而来的石油勘探及输送,使溢油事故频频发生。准确进行溢油溯源是客观评价风险,制定应急措施方案和环境修复的前提条件,同时是客观公正划分责任、解决纠纷的科学依据。海上由于轮船碰撞等引发溢油事故后,溢油将伴随着化学、生物和物理变化,主要有输运、扩散及风化。多环芳烃大部分具有大分子量,高稳定性,抗风化等特点,在石油溯源中可作为重要指示物,其在石油中的分布模式因油而异,在实际溢油鉴别中已总结出多项多环芳烃指标。芳烃中低环PAHs,具有稳定性好,含量丰富等特点,因此,可利用其分布来鉴别油源,及风化后溢油的污染源。因此,筛选多环芳烃的诊断比值及验证其在实际中的适用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室外模拟石油重度风化,对石油中的PAHs包括EPA优控的16PAHs及PAHs同系物的风化规律进行研究,并通过在实际重度风化石油中的验证应用,筛选并建立适用于重度风化石油鉴定的的新多环芳烃诊断比值,以此来完善溢油溯源识别参数体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首先,列举了国内外重大溢油事故;其次,对溢油的组成、危害、风化过程进行了简单描述;最后,对溢油鉴别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溢油的分析技术:gc-fid、gc-ms、和ir,以及溢油鉴别技术:图谱对比、pah分布模式、诊断比值(包括t检验、重复性限)等方法。随之引出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其次,本文通过应用gc-ms对不同模拟风化条件下的油品(风化采样时间均为未风化、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分析,通过图谱对比、pahs分布模式、诊断比值等对石油中五大类pahs和16pahs进行研究,并将筛选出的诊断比值应用至实际风化油品中进行验证,主要结论归纳如下:(1)浅盘模拟实验中黄岛溢油风化3个月后pahs已发生重度风化,轻组分丢失严重;在风化6个月后,轻组分pahs丢失更多,但已不太明显;在风化12个月后,pahs各组分与风化6个月相比差异已不是很大,但轻组分还是有部分丢失。水面模拟试验中黄岛溢油风化3个月的风化程度不及浅盘中风化严重;在风化6个月后风化程度较于浅盘中严重,这是由于油品在水中的溶解等风化因素所致,随着风化时间的变长才愈加明显;在风化12个月后,pahs各组分与风化6个月相比差异已不是很大,但还有部分丢失,较于浅盘中对应时间的风化,组分丢失比浅盘中的严重。(2)两种不同的风化模拟实验中,各组分随时间变化并非完全一致,但差异不大。浅盘模拟实验中,风化3个月后各组分所占比例与原油差异很大,风化6个月后各组分与风化3个月的各组分所占比例差异也很大,风化12个月与风化6个月各组分所占比例也存在差异;水面风化实验中,风化3个月的风化程度不如浅盘模拟实验中的风化严重,风化12个月的风化程度与较风化个月差异较小,风化趋势趋于稳定。(3)16PAHs中各组分的变化趋势是2-3环PAHs化合物风化3个月后,在总PAHs中含量变化最大,后期又略有回升,这种趋势极有可能是2-3环类PAHs化合物在发生重度风化的初期已有较大一部分化合物已丢失,随着后期风化过程中其他化合物的风化丢失而致使2-3环PAHs化合物所占化合物有所上升。4环PAHs化合物在风化3个月时所占比例上升最多,随着后期风化其所占比例越来越低,这种趋势有可能是因为在重度风化初期其他化合物丢失较严重,而4环PAHs化合物丢失速度缓慢,致使4环PAHs化合物所占比例骤升,随着后期风化过程中,4环PAHs化合物也逐渐发生风化,其所占比例也逐渐降低。而5-6环PAHs化合物在原油中所占比例本就少,后期风化过程中其所占比例的变化有自身风化和其他化合物组分共同变化所致。(4)通过对两种不同模拟实验的风化油样进行溯源分析,筛选出15种五大类PAHs的诊断比值指标和11种16PAHs的诊断比值指标,筛选的诊断比值适用在风化条件不同而种类相同的油品中。同时将新筛选出的诊断比值对同种风化条件下不同种油品进行验证,鉴别可见来自不同油源,因此,对于不同油品也具有适用性。综合以上研究,得出不同风化条件下石油中PAHs的变化规律,筛选出了受风化作用影响小的PAHs诊断比值,对完善溢油鉴别体系具有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6-05-01)

贺世杰,王传远,于洪军,徐兴永[2](2014)在《柴油的中重度风化鉴别指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柴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溢油风化模拟实验,从分子级水平揭示中长期风化作用对溢油组成的影响。利用相对偏差和重复性限法进行评价和筛选,研究表明,柴油在较短时间(10 d)内,phytane/n-C18和pristine/phytane特征比率可较好地作为油品鉴别的依据;在10~30 d的风化期间,pristine/phytane仍可作为油品鉴别的依据;较长期的风化过程后,上述叁个正构烷烃特征比率对于油品鉴别已不再具备意义。所选多环芳烃诊断比值指标中,除MNR、MP/P外,其他参数(MPI-1,MPI-2,Rc,MPDF1,MPDF2,MNR)相对标准偏差在1.10%~5.40%,可较好地用于重度风化溢油源鉴定。(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王传远,胡晓珂[3](2012)在《燃料油的重度风化规律及其在溢油鉴定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描述、识别、分类和量化灾难性泄漏时释放到环境中的溢油来源,对于污染损害评估和责任争端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溢油进入海洋环境后随即发生蒸发、光化学氧化和微生物降解等一系列风化过程,这会改变溢油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给溢油鉴别造成诸多困难。据统计,每年48%的海洋溢油污染事故事件是与燃油相关的,但针对重度风化燃料油的风化规律分析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柴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溢油风化模拟实验,从分子级水平揭示中长期风化作用对溢油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室内模拟和室外自然风化两种环境条件下,柴油在较短时间(10d)内,姥植比(pristine/phytane)和phytane/n-C18特征比率可较好地作为油品鉴别的依据;在10–30d的风化期间,pristine/phytane仍可作为油品鉴别的依据;经过210天较长期的风化过程后,上述叁个特征比值对于油品鉴别已不再具备意义。对于多环芳烃组分而言,由于萘的不稳定性,甲基萘指数(methylnaphthalene Ration,MNR)作为中重度风化溢油鉴定指标已不具有意义;而甲基菲指数(methylphenanthrene index,MPI)和甲基菲分馏系数(methylphenanthrene distribution fraction,MPDF)等参数(MPI-1,MPI-2,Rc,MPDF1,MPDF2)相对标准偏差在1.10%–5.40%,可较好地用于中重度风化溢油源鉴定。较室内风化的过程而言,室外风化实验的结果更容易受到干扰,更接近自然状况。该研究对于分析溢油的来源、揭示迁移转化规律和探索环境归宿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11-01)

张菲菲[4](2012)在《重度风化及化学消油剂对典型油品油指纹特征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海上油气田开发规模的扩大,石油运输规模的逐年增大,海上石油平台及运输船舶的溢油事故经常发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多数溢油事故发生后,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而是当溢油经过了一段时间甚至很长时间的风化后,或被喷洒过化学消油剂之后才进行处理,这都给溢油事故的处理及裁决造成相当的困难。为了给相关执法部门提供追查溢油油源的分析依据和技术支持,进行典型油品、重度风化的油品和加入化学消油剂的油品油指纹的分析研究是必要的和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本论文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将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结合,选用南海海区3个不同石油平台的典型原油及成品油作为研究样品,对所研究油品及其经重度风化和加入化学消油剂后的油指纹信息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各油品不同风化时间的油指纹进行了鉴别分析;并应用于一起实际溢油事故的鉴定分析。本论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所研究的7种油品中的正构烷烃(含姥鲛烷、植烷)及甾、萜类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并采用内标定量法对其组分进行了定量分析,获取了所研究油品及其重度风化过程中的油指纹信息。2、比较了所研究的7种油品在重度风化过程中的正构烷烃(含姥鲛烷、植烷)及甾、萜类生物标志物的谱图,得到了正构烷烃各组分的浓度分布模式,得到了各油品在不同风化程度时相对未风化损失率,得到了所研究油品的诊断比值稳定性。3、发现了风化程度和化学消油剂对油品正构烷烃中的轻组分的影响比较明显。发现了正构烷烃浓度与色谱峰丰度的变化趋势相似,在溢油鉴别中具有一致性,对其可同时进行分析。发现了风化作用对甾烷、萜烷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影响程度较小,在溢油鉴别中此类化合物可作为指示物使用。发现了化学消油剂对甾烷、萜烷类生物标志化合物有较明显影响,在溢油鉴别中要注意油品是否加入了化学消油剂。4、发现了风化程度、化学消油剂和油品的固有性质都能对诊断比值C_(17)/Pr、C_(18)/Ph、Pr/Ph和(C_(19)+C_(20))/(C_(19)~C_(22))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在溢油鉴别中分析诊断比值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5、将所得研究结果应用于南海海区的一起实际溢油事故鉴别中,成功找到了溢油源,验证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总之,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海面溢油事故中油品的油指纹鉴定和实际海面溢油事故的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南海海区油指纹库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相应的数据和信息,对我国数字化溢油鉴别系统的实现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2-04-01)

吕馨[5](2004)在《海洋中重度风化溢油指纹鉴别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海洋石油业和船舶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每年都有因船舶溢油而污染海洋。有关轻度风化(10天以下)溢油源鉴别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我国海洋溢油监测规范已出版并颁布实施。而对于中度风化(30天以下)和重度风化(30天以上)的溢油指示物(或指标)的研究较少。所谓溢油指示物(或指标)是指那些既能表征溢油固有特征又受风化和分析误差影响较小的成分(或指标),可以把它们作为溢油谱图指纹的数据处理信息点,从而准确地判别溢油的来源。 本文研究通过在室外和室内模拟不同种油在不同环境中的风化情况,然后对风化前后的溢油指标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准确地判断溢油源,并得出如下结论: 1.采用GC-MS法,鉴定中度风化的溢油,提出了溢油鉴定的几种指示物(或指标)。对风化前后溢油指标建立灰色指数模型GM(1,1)方程,预测石油风化的规律。 2.用分子量大,水溶性小,抗风化的石油的生物标志物——萜烷或甾烷作为重度风化溢油的指示物,将辽河轻原油等15种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和室外模拟风化实验,用毛细管GC-MS对不同环境中(海水,淡水,沙土等)风化1年后的溢油进行了谱图指纹数据检测。 3.用模糊最大矩阵元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5种油的萜烷和甾烷百分含量域值(或称置信水平)λi不同。不同油种间的萜烷和甾烷比值参数差异较大,而同一种油在不同环境中所受到的风化影响较小,可以作为重度风化溢油的指示物(或指标)。(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04-03-01)

重度风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柴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溢油风化模拟实验,从分子级水平揭示中长期风化作用对溢油组成的影响。利用相对偏差和重复性限法进行评价和筛选,研究表明,柴油在较短时间(10 d)内,phytane/n-C18和pristine/phytane特征比率可较好地作为油品鉴别的依据;在10~30 d的风化期间,pristine/phytane仍可作为油品鉴别的依据;较长期的风化过程后,上述叁个正构烷烃特征比率对于油品鉴别已不再具备意义。所选多环芳烃诊断比值指标中,除MNR、MP/P外,其他参数(MPI-1,MPI-2,Rc,MPDF1,MPDF2,MNR)相对标准偏差在1.10%~5.40%,可较好地用于重度风化溢油源鉴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度风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杨佩华.重度风化溢油中多环芳烃风化规律及应用[D].上海海洋大学.2016

[2].贺世杰,王传远,于洪军,徐兴永.柴油的中重度风化鉴别指标研究[J].海洋科学.2014

[3].王传远,胡晓珂.燃料油的重度风化规律及其在溢油鉴定中的应用研究[C].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4].张菲菲.重度风化及化学消油剂对典型油品油指纹特征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5].吕馨.海洋中重度风化溢油指纹鉴别技术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不利结构面指标反算(Fs=1. 1)管线与施工斜井位置关系计算结构体网格模型主滑方向剖面稳定性计算及参数稳定性分析框图优势面理论受力分析图

标签:;  ;  ;  ;  ;  ;  ;  

重度风化论文_杨佩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