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解题中“失误”的原因及其对策

学生解题中“失误”的原因及其对策

江西省大余县南安中学麦冬兰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做题的过程”,学生在解题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看到题目并不陌生、能做,但真正做起来就会出错,考试交卷以后总是说“这次考试我又‘失误’了很多”。教师常对学生的这种“失误”而感到惋惜,学生也因自己的“粗心大意”而感到懊恼。其实,我们仔细去思考就知道,把产生这一类错误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为“粗心、失误”是不妥当的。的确,有的错误带有偶然性、冲动性,如果让学生再仔细检查一遍,或许是可以自己发现的。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发现,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带普遍性的错误并非单纯是“粗心”造成的。有些错误具有一犯再犯的顽固性,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甚至再到大学;有些错误具有一定的习惯性,学生见题就做,一做就错,所以根本不可能通过检查来发现错误。这些并非是一时的疏忽大意,而恰恰是知识和方法上的缺陷。长此以往,不仅会使某些错误顽固地一再出现,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讨厌数学的思想,而且对于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思维习惯是极其不利的。

1学生产生以上“失误”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4数学知识间的互相干扰。主要有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之间的干扰和初中数学前后知识之间的干扰。如学生在进行分式运算时就常与解分式方程混淆,在进行分式运算时去掉分母。

2针对以上产生错误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2.1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2.2重视知识、方法的总结梳理,进行整理消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到按时间、按章节、按类似内容等进行知识方法的归纳总结。在具体的整理过程中,对于每个知识点都要设计一些常见的“失误”题,把知识点、方法与题目结合起来,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消化、

2.3建立错误档案,自我完善解题经验。教师要求每位学生珍惜“失误”,最大限度地发挥错题功能,提升知识与能力水平。所以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有错题本,把自己平时出现的“失误”放进去,并能做到常常进行回顾,从而让学生做到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总结,不断巩固知识与方法,完善解题经验,提高数学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在解题活动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错误并不都是“失误”造成的,而是有着更为深刻的原因。教师必须对这些错误作具体的分析,及时进行调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纠正。除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方法的教育以外,还必须找出学生知识结构、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缺陷,巩固基础,加强训练,这才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根本途径,学生才不会在解题中常因“失误”而懊悔。

标签:;  ;  ;  

学生解题中“失误”的原因及其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