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创新发展和建造革命黄大权

装配式建筑创新发展和建造革命黄大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创新发展;建设

引言

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指将工厂预制的配件以及构件利用施工现场的机械装配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充分体现我国建筑产业的特征,不仅能够减少对施工环境的污染,并且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利用效率,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1装配式建筑的类型

1.1砌块型建筑

砌块型建筑是指墙体由预制块材料所建造的建筑,砌块型建筑主要用于低层建筑,而建筑中的砌块分为大型、中型以及小型三种,有空心砌块以及实心砌块,砌块型建筑生产工艺较为简单,并且施工便利,施工造价也相对较低,这些都是砌块型建筑的优点。

1.2板材型建筑

板材型建筑就是大板建筑,板材型建筑主要材料是较大型的内外墙板、楼板以及屋面板等等,在全装配式建筑中运用较多。板材建筑能够有效的减轻结构所带来的重量,并且有效将建筑的使用面积扩大,对建筑的抗震能力也有所提高。板材型建筑中内墙板主要材料是由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分为实心板以及空心板两种,而外墙使用的大多是带有保温层的复合板,其主要材料是泡沫混凝土和大孔混凝土。

1.3模块型建筑

该式建筑的形式主要有四种,①整体模块形式,其主要组成部分是模块盒子,将其重叠组成的,②板材模块形式,将小开间做成称重盒子并且与墙板楼板等有效组合而成,③核心模块形式,以称重盒子为核心且周围用楼板或骨架组成,④骨架模块形式,将轻质材料制作的单元盒子利用承重骨架组成的,模块型建筑投资较大,且运输不便也因此具备局限性。

1.4框架轻板型建筑

框架轻板组成部分是板材以及预支骨架,其主要材料是钢筋以及木头,但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常用钢筋混凝土作为称重骨架,称重的结构一般有两种,其一是框架结构,其二是板柱结构,框架结构是由承重架以及施工中的柱子以及梁组成的,采用的板类都是称重能力较好的,板柱结构是由柱子以及板组成的,板柱结构的形式分为两种,全装配形式以及装配的整体式,构建连接十分重要,是保证建筑结构整体性刚度的关键,施工单位应当结合实际条件选择施工方式。

1.5升板、层型建筑

升板建筑是具有一定优点的,首先由于柱之间的距离较大,楼板的称重能力也相对较强,一般升板工艺运用的场所为大多数商店以及工厂等。升板型建筑能够使施工速度加快并且适应力较强,能够在场地限制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升板建筑是现代建筑中较为常见的建筑,并且属于提升类型的建筑。

2传统PC装配式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保温一体化免拆模板系统发展

2.1传统PC构件制作与安装

2.2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EPS模块夹芯保温墙体免拆模板系统

将工厂标准化生产的EPS模块、冷弯薄壁角钢桁架、专用连接件、吊环和吊环仓、镀锌自攻螺钉、热镀锌电焊网、纤维水泥板、钢筋、门窗框、饰面材料等在施工现场的地面操作平台上,按设计要求,将水平钢筋与角钢桁架连接,竖向钢筋与水平钢筋连接,构成与结构墙体截面尺寸相同的钢筋骨架。在骨架内侧,纤维水泥板用自攻钉与骨架连接;在骨架外侧,EPS模块保温层用专用连接件与骨架连接;门窗框通过连接钢板用自攻钉与角钢桁架连接;电焊网卡嵌在专用连接件的固定座内;将吊环和吊环仓用骑马钉分别固定在保温层上;支护骨架边框模板。在保温层的外表面水平浇筑50mm厚自密实混凝土或再生混凝土防护面层,混凝土成型后,涂刷或粘贴饰面材料,即为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EPS模块夹芯保温墙体免拆模板系统,简称墙体免拆模板系统。

3装配式建筑创新发展策略

3.1健全标准规范体系

加快编制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逐步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

3.2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

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

3.3优化部品部件生产

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合理布局,提高产业聚集度,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骨干企业和生产基地。

3.4提升装配施工水平

引导企业研发应用与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技术、设备和机具,提高部品部件的装配施工连接质量和建筑安全性能。

3.5推进建筑全装修

实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同施工。积极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装修模式,提高装配化装修水平。

3.6推广绿色建材

提高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推广应用高性能节能门窗,强制淘汰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质量性能差的建筑材料。

3.7推行工程总承包

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支持大型设计、施工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向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

3.8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制度。

3.9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楼面免拆模板系统科技创新点

装配式现浇混凝土结构楼面模板系统与传统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楼面叠合板(PC构件)比较,科技创新点如下:

①该系统保留了现浇混凝土楼面板结构的全部优点,取消了传统的楼面模板支护和拆除及天棚抹灰。

②大大降低了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楼面叠合板(PC构件)制造和运输及安装成本。

③重量轻、易施工性强,工程质量易保证。

该系统是我国现行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楼面叠合板(PC构件)的创新发展和技术革命。

4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衡量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基本准则,应着眼是否体充分体现了“初心”,不应以预制多一点还是现浇多一点、技术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预制率的多少作为评价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否则,“评价标准”就不是装配式建筑的评价标准,而演变成了预制混凝土构件(PC)的评价标准。若把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认定为就是预制混凝土构件(PC),则会使一些成长性好的、接地气的、符合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的新技术反而变成了“另类”,被错误理念挡到了“门外”,不能享受预制混凝土构件(PC)的相关“政策”,其结果,将严重制约和阻碍我国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创新发展。

“评价标准”应以某种“技术”是否体现“初心”,所有的组合部品是否均为工厂化制造;是否体现了保温、结构、防火、装饰一体化成套技术集成;是否有利于建筑结构安全和全生命周期内免维护;是否与建筑行业发展现状相匹配等,也就是说,预制混凝土构件(PC)不能是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唯一代表,应该说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结语

虽然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装配式建筑项目,且在结构体系的研究上有一定的成果。目前,预制装配式建筑朝着标准化、通用化、商品化的发展是建筑产业实现现代化的充分体现,是建筑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有力的证明。

参考文献

[1]齐宝库,朱娅,马博,等.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分析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16,46(4):44-48.

[2]林楠.浅谈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J].江西建材,2015(20):35-37.

[3]李传坤.制约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D].聊城大学,2014.

标签:;  ;  ;  

装配式建筑创新发展和建造革命黄大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