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校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摭谈

特殊学校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摭谈

殷丽辉蓬安县特殊教育学校637800

【摘要】针对特殊学校儿童的身理和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力求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化为形象的生活现实,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这些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特殊学校;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01-01

特殊学校的学生存在着心理上或者是身体上的缺陷,他们的形象思维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往往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衔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相关图片,如平时见到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又如,我在教学“对称的认识”时,这样导入: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是对称的?”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天上飞的蝴蝶是对称的,飞机是对称的,七星瓢虫是对称的……教师又问:“为什么他们都是对称的呢?”学生回答:“不对称就不稳定了。”“为什么对称就平稳呢?”教师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教师就此引入新课:“今天研究了对称图形的特征,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这种利用生活现象来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到新颖、亲切,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知识的兴趣,增强了教学实效。

二.营造生活化氛围的课堂,学生感同身受

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也鼓励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百分率时,我带着学生深入面粉作坊、榨油作坊和某些其他的加工场所去了解出粉率、出油率及产品合格率;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识;学习小数时,我带着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如在讲解“圆的认识”后,教师用计算机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这样一个活动情境:学生站成一横排进行投沙包的游戏。教师问:“对于这样的站列方式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说:“这样站队不公平。”教师接着问:“怎样站队才公平?”学生应用刚学的同圆半径相等的知识说出应该围投沙包的目标站成一个圆,或固定好投包的站立点排成纵队一个人投完后下边的人再依次投,这样距离相同才保证了游戏的公平性。

三.设计生活化意识的作业,提升运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完“按比例分配”后,我让学生当了一次“小法官”,审理了历史上一桩曾令人头痛的遗产分配案。有个商人临终前,给他怀孕的妻子留下了遗嘱,把他的遗产用下面的方案来分配:如果生下儿子,就把财产的2/3分给儿子,1/3分给妻子;如果生下女儿,就把财产的1/3分给女儿,2/3分给妻子。谁料到这位商人死后,他的妻子竟生下了一对龙凤胎。现在儿女都长大了,为财产怎样分配纠缠不休,最后告到了法院,请你们这些小法官来判决一下。

很显然,这个问题并不是依靠法律就可以解决的,还涉及到数学知识。聪明的学生马上就联想到了刚刚学的“按比例分配”,张扬同学反应最敏捷,提出了自己的分配方案:根据遗嘱,儿子与母亲分得遗产的比是2/3:1/3=2:1;而女儿与母亲分得遗产的比是:1/3:2/3=1:2。这样就有儿子财产:母亲财产:女儿财产=4:2:1。因此,只要把遗产平均分成7份,再依次给儿子4份,母亲2份,女儿1份就行了。

同学们没想到法官审案竟然用到了刚学到的数学知识,不禁为数学的魅力所折服,都暗自下决心,今后要多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生活化”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接轨。这样才能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特教学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建财.浅谈特殊学校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J].好家长.2016(17)

标签:;  ;  ;  

特殊学校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摭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